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任务驱动型作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宋同学在母亲节到来之际买了一大束鲜花送给母亲,以感谢母亲的辛苦付出,然而他却被母亲以不实用为由指责一顿。母亲觉得购买鲜花的钱可以添置许多生活和学习用品,相比较于几日后便会枯萎的鲜花的浪漫,母亲更在乎历经生活不易后所秉持的实用

假如你是小宋,请你以“生活中的浪漫与实用”为主题,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并借此弥补母子之间爱的代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一个人,就好比读一本书。小说《拥有父亲》一文中,“我”在不断的回忆和叩问中, 尝试着去理解、认识父亲,塑造出一个“矛盾综合体”。现实中, 一些照进我们灵魂的人, 记在我们心间的人,并非刻板印象。

请你写一篇文章,以记人为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刻画鲜明形象。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文体特征鲜明;语言自然,情感真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2023-11-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到2025年,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广大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不断成长为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堪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重任的有生力量。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请结合材料,以“志气、骨气、底气”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假设时间来到10年后,你已经成为一名独立带领一个实验室的博导,你拥有所需要的所有资源,那你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换一种说法,这一辈子有什么科学问题或者技术难题,你能解答或者突破,就觉得今生无憾了?”近日,著名学者颜宁分享了在一次博士生推免面试中提出的问题,不无遗憾地表示,20多位基本是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所能招到的资质最好的本科生和硕士生中,并没有让她眼前一亮的回答。(2023.07.12《人民日报》)

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2023.07.14《杭州网·新闻中心》)

请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你自身的学习经历和人生理想,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正逢大学毕业季,中国某些高校毕业生摒弃西方的毕业服,设计出中式毕业服,以我国传统进士服和状元帽出镜,温文儒雅,高贵与文雅并存。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风才是世界风。

材料二:习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袭、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生逢盛世,使命重大,责任艰巨。读了上面的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扣住青年的身份,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900字。

2023-08-24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高级中学高考模拟最后一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独立思考,是脑力的苦;读书学习,是寂寞的苦;忍耐克制,是自律的苦;被践踏而淡定,是尊严的苦;坚持执行到底,是心性的苦。脑力、寂寞、自律、尊严、心性的苦一级比一级难,一个人如果把时间用在独立思考、读书学习、忍耐克制、执行到底上,很难不在一个领域有所成就。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选择其中一种苦为主体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6-1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李四光

②巨匠是在严格的规矩中施展他的创造才能的。——塞·约翰逊

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己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自己能提出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自己能提出问题有什么样的思考?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有人说,有创新精神的巨匠是在严格的规矩中施展他的创造才能的,创新精神的培育需用不断完善的严密制度作保障;有人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材料二:

悬规植矩,器惟求新。“悬规植矩”出自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器惟求新”出自《尚书·盘庚》篇。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既要坚守规矩,又要勇于创新。

以上材料触发了新时代的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综合材料,联系个人和国家发展,给高二学生写一封信。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云南农业大学的丁同学“火了”。他的课程内容十分“新颖”吸引人:咖啡种植、农业机械……一个学期里,在烈日下埋头干活是家常便饭,但品尝到咖啡那一刻,丁同学却说“能真正体会到作为农学生的快乐”。

材料二:

从今年秋季开学起,不少中小学的课表中“劳动课”正式入列。一些学校将“第一课”搬到农田里,同学们通过收割稻谷、打谷子、晒谷子等实践,感受“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某校长说,劳动教育的意义就是让学生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材料三:

袁隆平,这位“看上去更像农民”的科学家,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不是他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的耕耘,哪能“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习近平强调,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劳动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某中学生在网上抱怨学校在新学期开展的田野劳动课程,请你根据材料内容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积极回复该学生。

要求:任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冬奥会冠军武大靖说,哪个运动员没受过伤,伤病不是放弃的理由,迎难而上才是我们的态度,只要国家需要,仍会拼尽全力去比赛。

全国技术能手常晓飞说,身在平凡岗位,在技术攻关上矢志不移,作为年轻一代工匠,要追求极致,打破世界0.01毫米的纪录。

清华大学博士、身残志坚的江梦南说,对生命健康的课题感兴趣,我立志通过所学,帮助一个个生命重新获得健康,有尊严地活着。

上述材料能给正在求学的高中生以启示。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兴华中学要举行主题为“我的青春,我的答卷”的演讲活动,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符合场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