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情像一条坚韧而绵长的丝线,无论走到哪里,它总是伴着我一同前行。山,隔不断_甲 水,剪不断。在城市住久了,思念故乡的心越发殷殷的了,这一叠重重的乡情该怎样寄托呢?哦,托给那一脉幽幽的月光吧——那湿漉漉_乙 晶莹莹的月光,会翻过山岭,跨过河流,穿过翳密的林薮,把我一缕缕厚甸甸的情思,一个个鲜润润的吻,一声声热乎乎的问候,给我的小河,给白杨林,给梨园,给场院,给每一朵野花,给每一根小草_丙 啊,给我那像按在平原上一枚图钉大小的乡村。

而今,又是月到中秋了。月,对城市来说,实在太吝啬了。即便这中秋之夜,那月光也是慵慵的,倦倦的,只在遥远的天国微微睨着。我的思绪也像鸟儿一样,乘着这缥缥缈缈的月光飞去了,飞过迷蒙的烟水,飞进 故乡那如诗如画的月色里……

瓜棚月夜,那是孩子心目中最动人的一幅画了!我们常常结群打伙地去偷瓜,在月色里演出一幕幕喜剧、闹剧和恶作剧来。看瓜的是隔壁家的一位大爷_个瘦瘦的老头儿,我们都叫他鳖三爷。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

B

……

C

……

——

D

——


A.AB.BC.CD.D
2.下列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 双关 比拟B.比喻 双关 排比
C.比喻 比拟 借代D.比喻 比拟 排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把我的情思、吻、问候,给我的小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地质下陷,形成古赣江下游河谷盆地,后来断块上升的“庐山”耸峙盆地之缘,盆地变成泱泱大湖。因湖与鄱阳山相接,湖取山名,遂名鄱阳湖。鄱阳湖是亚洲最大的冬候鸟越冬天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被誉为“候鸟的王国”。严寒,千百万只、百余类冬候鸟,从西伯利亚,从西太平洋,从北冰洋,飞越千万里,来到鄱阳湖越冬。小天鹅摇着风扇一样的翅膀;斑嘴鹈鹕在湖畔踱步,像一群乡贤,羽扇纶巾……它们在这里筑巢、孵卵,繁衍后代。三月之末,暮春的湖水变得温暖,群鱼逐草,开始孵卵。这个时节,最后一批北迁的冬候鸟和第一批落户的夏候鸟开始“换岗”。冬候鸟和夏候鸟混杂一起,云集湖面,彼此穿梭其间,游水嬉戏,一派和谐景象。

候鸟爱极了鄱阳湖的湖滩和草洲,爱极了鄱阳湖的温暖湿润气候。湖滩有广袤肥厚的淤泥和星罗棋布的洼湖。淤泥里有螺蛳、泥鳅和黄鳝等;洼湖里有鱼。鱼在洼湖里游得多么畅快,漾起的水波如花纹。水荡声是大地之音,似乎被万里之遥的鸟儿听到了。鸟儿仿佛听见中国的南方在召唤:鄱阳湖多么肥美啊,多么舒适啊,多么宜居啊!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换岗”所用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谓“形散”,主要是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
C.“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D.人,岂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鄱阳湖多么肥美、舒适、宜居啊!”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 . 昨夜夜凉如水,我的栀子花又一次如期而至,在端午前夕翩翩而来!轻风送来阵阵清香,深吸一口气,五脏六腑瞬时都舒服得叹了口气,沉醉于其中!便是最名贵的香水,又怎可比拟这大自然最天然纯净的香氛?日本陶笛大师宗次郎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故乡的原风景,栀子花就是我记忆里的原风景啊!

五月的江南水乡,草长莺飞。细细长长的深巷里,青砖黑瓦马头墙斜挑的一角,总是映衬着碧水般的青天;油光锃亮的青石板路面,有渔夫挑着鱼鹰船遗落下的一串串水渍。邻家阿婆养着一株成精的白栀子,树高足有两米多,庞大的树冠越过半人高的围墙,给奶奶的小四合院也平添了一道风景。每逢端午前后,成百上千的花儿齐齐开放,整条巷子都弥漫在栀子花的清香里。每个清晨,搬把椅子坐在花荫下读书,醉在花香里,也有庄周梦蝶的迷幻:不知道是栀子花变成了自己,还是自己变成了栀子花?

1.下列各句中的问号,与文中第一段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谓的聪明到底应该有怎样的表现?或者说,怎样的表现就是聪明,怎样就是不聪明?
B.无论小学生,还是大学生,在家时总是盼着回到学校,怎么面临开学却抵触进入课堂了呢?
C.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中,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是否还有坚守的必要?
D.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橘树一到淮北,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2.拟人能将事物人格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花开了,栀子花香弥漫整条巷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11-05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在学本事、长见识的过程中,舒适区反而会是一种障碍。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每天没少做题,成绩却不见进步,仔细检查发现,孩子做的都是自己会的那几种,(      ),其实是在不断重复。只愿意    ,不愿意费劲解决难题。这种学习,很难进步。勇于走出舒适区,向艰难区进发,才能真正长本事。

其实,(              )。 你越不怕吃苦,向外开拓,这个圆的圆周就越大,人生体验就越丰富,发展空间就越大。任何事情都不是         的,越        ,不愿努力,这个圆就小得可怜。那个古希腊的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什么也不愿干,以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为最高追求,那他的舒适区就只有“桶”那么大。气温一下降,这个“舒适”就有几分可疑。苏东坡有首诗说,“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是激愤之作。不在挫折中磨砺,怎么可能成功呢!满足现状,           ,错失的是更大的舞台。

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成长,应该从不断走出舒适区开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驾轻就熟     一挥而就       如履薄冰       作茧自缚
B.驾轻就熟     一蹴而就       畏首畏尾       故步自封
C.轻车熟路     一挥而就       畏首畏尾       故步自封
D.轻车熟路     一蹴而就       如履薄冰       作茧自缚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人们做到了不怕吃苦,向外开拓,这个圆的圆周变大了,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发展空间更大。”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0-11-0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片段四,分析使用的技法:

许久,妈妈抬起头,两眼通红地看着我,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母亲那么深情的目光,心里一阵感动。她粗糙的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似乎想要对我说什么,但动了动嘴唇,却什么也没说,目光转向了电视。母亲的泪一直在流,她的声音有些发颤,她把我搂得很紧,“要是我们这儿地震了,你就躲到妈妈的身下,放心,妈妈撑得住,一定撑得住!妈妈不会让你受到伤害!”妈妈把我搂得很紧很紧,好像怕我从她身边飞了似的。

(选自学生满分作文《温暖的时刻》)

技法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1-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写作素养提升 记叙性文章如何写活人物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那时我正在浙东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供销站上班,来回途中要穿过一个村庄和一大片江南的田野。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许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①________。而那天早上当我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虽然脚步近处蛙声稍淡,但未及抬步,身前身后早被密密匝匝的蛙声层层裹挟,迭迭淹没,咯咯咯,咕咕咕,咯咕咯咕。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几只勤劳的白鹭时而驻足,②________,在嫩绿的浅处投下几点不规则的倒影。

阳光、蛙鸣、白鹭、绿毯……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满生机和活力。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比喻、夸张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比喻、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蓬勃,溢满生机和活力。”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020-11-04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二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它有七百多个洞窟,鳞次栉比地____________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建造的结构独特,上下排列呈现五层,高低____________,远远看去就像是镶嵌在山中一样。

洞窟内的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都不能____________的,莫高窟中的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应出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形象史料,体现了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

色彩鲜明的壁画,是敦煌莫高窟闻名于世的真正原因。壁画的内容较为完整,最令人震撼的就是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时光,壁画依旧____________,色彩鲜亮,这样的技艺堪称一绝。敦煌莫高窟很有研究价值,是一座完整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被联合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进名单,它不仅仅是中国的瑰宝,更是世界的瑰宝,绝无仅有的瑰宝!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分布       错落有致       媲美       栩栩如生
B.分散       有条不紊       媲美       惟妙惟肖
C.分布       有条不紊       争雄       惟妙惟肖
D.分散       错落有致       争雄       栩栩如生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错别字和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是一座完整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联合国由此把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进名单”行不行?为什么?
2020-11-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巩固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综合把关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8 . 许多诗歌一经翻译,原有的形式特征就会丢失或改变。试比较惠特曼《我自己的歌》(之一)的原文和译文,体味两首有什么不同,试着自己翻译一下。
原诗:

Song of Myself

I celebrate myself, and sing myself,

And what I assume you shall assume,

For every atom belonging to me as good belongs to you.

I loafe and invite my soul,

I lean and loafe at my ease observing a spear of summer grass.

My tongue, every atom of my blood, form’d from this soil, this air,

Born here of parents born here from parents the same, and their parents the same,

I, now thirty-seven years old in perfect health begin,

Hoping to cease not till death.

Creeds and schools in abeyance,

Retiring back a while sufficed at what they are, but never forgotten,

I harbor for good or bad, I permit to speak at every hazard,

Nature without check with original energy.

译诗:

我自己的歌

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我承担的你也将承担,

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我闲步,还邀请了我的灵魂,

我俯身悠然观察着一片夏日的草叶。

我的舌,我的血液的每个原子,

是在这片土壤,这个空气里形成的,

是这里的父母生下的,父母的父母也是在这里生下的,他们的父母也一样,

我,现在三十七岁,一生下来身体就十分健康,

希望永远如此,直到死去。

信条和学派暂时不论,

且后退一步,明了当前的情况已足,但也决不是忘记,

不论我从善从恶,我允许随意发表意见,

顺乎自然,保持原始的活力。

(赵萝蕤译)

2020-11-03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13 迷娘(之一)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9 . 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有一句著名的独白,它有不同的译文。你认为哪一种舞台效果比较好?请说明理由。
朱生豪译文: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卞之琳译文: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问题。
梁实秋译文:死后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问题。
方平译文:活着好,还是死了好,这是个问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

据载,欧阳修为宰相韩琦写了一篇《相州昼锦堂记》,交稿寄走后,他细细推敲了一下,觉得有两句欠妥。他便派人骑快马到韩府将文稿追回,做了修改。

韩琦再次收到文稿后再三读之才发现,全文只是在“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中增加了两个“而”字。他反复吟诵“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敌乡”后,不禁拍案叫绝。

   韩琦为什么对欧阳修增加的两个“而”字拍案叫绝?请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分析。
2020-11-03更新 | 166次组卷 | 5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11课第2练 五代史伶官传序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