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园里也有很多暴走的人,不过像我们一样慢慢走着的人更多。我们——是的,那些不知名的陌生的慢走者,其实也是我们,慢慢地走着,常常你落到我后面,我落到你后面,好像在比较着谁更慢似的。这感觉,真好。

树叶红的红,黄的黄,有的处于黄绿之间,映着蓝天,缤纷耀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太阳给树叶们镀了一层金,那颜色更是好看得不真实。“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1)就是如此吧?不,可以把“山山”改一下,叫“叶叶唯落晖”。

有时候我会觉得恍惚,似乎这些树叶是一夜之间被染成这样的。(2)可是,怎么可能呢?每一片叶子,都是一天又一天,由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慢慢儿地,才能变成这样的啊。

它们这么慢,我们欣赏的时候,怎么好意思快呢?

在徐州吃饭,也是要慢慢地,因为着实好吃。好吃的东西,可不就是要慢慢地吃?烙馍卷馓子,羊方藏鱼,蛙鱼,杂拌,把子肉,羊角蜜,蜜三刀,笋干,辣汤,面疙瘩小面鱼汤……无论是软软的,脆脆的,还是筋道的,酥嫩的,都是香的。香和香不同,各有各的香。想要细细领略,只能在舌尖上,一口一口地,慢慢儿去品。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终于考上大学啦!我终于考上大学啦——!”他兴奋地大叫着。
B.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C.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D.“可怜的妈妈,”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爱你。——还有你,我的儿!”
2.文中标有(1)(2)的两个问句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徐州吃饭时因为着实好吃总是慢慢地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 . 阅法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木筏声咿呀/看流水送落花/江南烟雨诗化你的无瑕/竹篱笆月牙        青瓦/听你长亭外弹风雅……”

爷爷坐在田头,一支喇叭筒在唇间“吧嗒”一声,芬芳自唇边漫过田野,漫过整个季节。

在爷爷慈祥的目光中,水稻腼腆地低下头,笨拙却温柔地轻轻摆动身子,把柔情悄悄地变成一股浪,淹没爷爷,淹没田野,淹没村庄,甚至要把已经很蓝的天空再洗一洗;鸟群飞过上空,把一些弧线交给天空和田野、村庄的目光,交给爷爷和水稻的遐想,歌声一滴一滴坠落,让壮实的谷粒更加饱满,。一瞬间,田野铺上了黄金。

这是一张由稻子交织的黄金毯子,田埂           出图案,村庄、绿树缀于其间,不知是村庄、绿树烘托稻田,还是稻田簇拥着村庄。他们团结一致,           ,都是同一个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都是同一台戏的各个角色。他们不计较是不是主角,主角努力在展示风采,配角也努力在增光添彩。青山静立于远方,像叶子一样围着田野,他又参与演出,和田野、村庄组成一个大歌舞剧。馨香是主旋律,金黄是主色调,即使没有风,舞台上也有丰富的动作。

墙上的弯月生锈已久,镰刀一次又一次的怀想和渴望业已结茧。直到那天,父亲把整个季节          成一支喇叭,在一个响晴中吹响了号角,引我们兄弟,以田野为砥,用阳光和汗水打磨锈月,收取零存的汗滴和黄金。这个时刻,乡村开始沸腾,嘭嘭作响的打稻谷声,在田野里此起彼伏,像一台侗族大歌,多声部的合唱激励着季节。一群鸟雀从东山飞到西山,又从西山飞到东山,把飞翔的影子投在田野里,让田野有飞翔的音符。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映        勾勒        相辅相成        B.歇        勾勒        相得益彰        
C.歇        描绘        相辅相成        D.映        描绘        相得益彰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把柔情悄悄地变成一股浪,淹没爷爷、田野、村庄,甚至要再洗一洗已经很蓝的天空”。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横线①和横线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地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①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瞅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缘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棹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②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 ③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④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1.文段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B.②;C.③?D.④——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和邻人都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因为篦墙不够坚固,门窗也关不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湖沟的日子,我一晚一晚地听着蛤蟆的叫声,一天一天地看着麦子成熟。我住的村委会院外,有一口水窖,水泥砌就,呈长方形,四面光滑笔直。它一览无余地敞开内心,接受天空的恩赐,再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它周围的土地。今年这片土地运气不错,没喊过渴,算得上风调雨顺。水窖储满了水,上头漂着去秋至今的落叶,蚊蝇嗡嗡地绕飞起哄,蛤蟆像士兵一样穿着迷彩衣藏匿其中,是真正的伪装者。白天里,个别蛤蟆耐不住寂寞,稀疏地叫着,叫得四周空荡荡的群山更空了;但到了晚上,蛤蟆齐鸣,那声音绵绵密密,汩汩滔滔,翻墙越窗,进入室内。在寂天寞地的山里,水窖是热闹的中心,就像一枚石子丢进一池水中,荡开一波一波的涟漪,这个夜晩陡生了无穷的动感,一端连接着我的梦境。我知道,在这个山里,过去人们普遍贫穷,到了青黄不接的日子,总盼着池塘里的蛤蟆开叫,那意味着麦子就要成熟了。是蛤蟆在青与黄两种日子间穿针引线,以稠密如针脚的呼唤,接续起饥饿和温饱。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对偶、比喻、拟人B.对比、夸张、比喻
C.比喻、拟人、夸张D.比喻、拟人、通感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一口水泥砌就的呈长方形的四面光滑笔直的水窖,在我住的村委会院外。”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0-12-18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堂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 8 荷花淀 ☆小二黑结婚(节选) ☆党费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突然,那人唱了起来,细听,那歌无词,也无统一的曲调,只有一种内在的音韵连续在一起。如果说有歌词的话,那只有“咧”一个字。咧——咧——咧——,歌声好似被鞭梢越沟撩过来,抑或是被风断断续续扔过来。满地是无边的黄土壑,昏黄的夕阳_______在黄土上,满地好似涂着秦汉边卒那风干的血。那歌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战歌却嫌凄婉;似悲歌却多悠扬,似颂歌却兼哀怨……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

根据地势,那是长城的外侧,也就是长城要守御的对象。长城一线,仅一墙之隔,即便同民族,甚至同家族也风俗迥异。其显著标志便是寒食节长城内侧家家户户送寒衣,而长城外侧则无此风俗。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             ),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那么,对面平台上引吭高歌的究竟是秦汉边卒的骨血还是匈奴的遗脉?仅一沟之隔,便有_______之感。我只有倾听他那洞穿物障的声音。咧——咧——咧——,他究竟要咏叹什么,歌颂什么,怨懑什么,冀求什么?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无词,无调,那单调而_______无端的音符随着朔风洒向山川沟壑,沿着陡崖一路流淌而去,_______风沙草棵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浮起       可望而不可即       变幻       汇入
B.升起       望尘莫及             变幻       飘进
C.浮起       望尘莫及             变换       飘进
D.升起       可望而不可即       变换       汇入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
B.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
C.这条线已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历史,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
D.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历史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们想探究他要咏叹、歌颂、怨懑、冀求什么,也想知道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还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0-12-1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江口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①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对于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来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与惊喜并存。”

“那次,我和扎西次仁(钟扬在西藏的首位植物学博士——记者注)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②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拉琼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①处画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B.中秋节到了,我却不能回家,想想家里的父母,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C.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2.文中第②处画线句子可以改写成:“钟老师出现了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的高原反应,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从语义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2020-12-14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江南多垂杨翠柳,风过处,飞花飘絮,常勾起人缠绵悱恻的情思。以前,最不屑、最不忍顾的是万木枯槁的败落情形。然而,当我真正置身枯木林中时,得到的却是奋斗,是蓬勃,是死亦高大挺拔、昂扬向上的激励。枯藤缠着老树指向蓝天,树干直愣愣往上冲,树权或曲或直,或散或收,不论何种形状都仿佛要够到天际一般。不仅如此,枯木并不都是枯黄的,有的黄绿相间,有的棕黄,有的焦黄,有的乌黑,有的亮白,有的灰白,有的银白。也并不都是光秃秃的,有的落了半边,有的只剩几片悬在那里,还有的拽着风干的果儿摇晃。树干也是不同的。有的皲裂了,脆皮已经卷曲了,仿佛一触即落;有的光滑如洗,白的泛着银光,绿的似卷了一层青苔。大树也好,小树也好,全都定格着夏日里郁郁葱葱、蓬勃向上的形状,只是剔除了那华丽丽的花与叶。岁寒三友中的松与竹成堆成团地缀在林间,昭示着严冬过后的草木葱茏。枯木只是怕冷,酣眠去了。试问在这样昂扬向上的氛围中,谁还将那绵绵情思挂在心头而郁郁寡欢呢?

1.下面句子中的分号,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号的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A.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
B.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C.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为:一、讲授本学科的基础课程;二、主持本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三、领导本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四、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D.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的,总是受到压迫的;但是由于革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本质上又是不可战胜的。
2.疑问句分为设问句和反问句,文中末尾的问句是设问句还是反问句?请根据两者的特点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枯木除了枯黄色,还有别的各种颜色。”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0-12-09更新 | 292次组卷 | 1卷引用:《课堂练》2020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单元达标检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难忘20世纪70年代秋天的傍晚,在橘色的夕阳下,人们吆喝着将一车车的红薯推上沙土岭,萧条寂寞的山岭一下子热闹起来。男人左手扶着装有锋利切刀的擦薯板,躬身用腹部顶住使其稳固,右手握着红薯飞快地上下移动。随着“呱嗒呱嗒”富有韵律的节奏,红薯片顺着锃亮的刀刃一片一片地落下来,一会儿便是一座白花花的小山。这时,女人和孩子便双手麻利地将一堆堆红薯片摊开。很快,漫山遍岭便呈现出一片灰蒙蒙的银白,与渐渐来临的夜幕融在一起。夜幕里,人们燃起保险灯——一种能遮风挡雨的风灯,继续紧张地忙碌着。风灯闪闪烁烁,若明若暗,仿佛是从天空散落在山岭上的黑斗。灯影里的沙土岭在飒飒的秋风里显得不再粗暴:冷漠,而是楚楚可怜。那时,不管多么累,,努力地支撑着双眼,跟在大人身边,干提灯的活儿。我欣赏着大人那优美的切红薯片的动作,不住地在心中祈祷,手千万不要碰到刀子啊。,不是随便一个人上去都能干的,稍有不慎就会伤到手指,那时几乎每天都有受伤的。提灯实在提烦了,我便把灯挂到槐树枝上或支起的独轮车车架上,坐在岭顶,沐着秋风,望着四面八方的风灯发呆。风化的沙土岭上,一片繁忙的喧哗,一派丰收的喜悦。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B.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C.“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2.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大革命。可声誉如此卓著的卢梭其实和拿破仑一样,并不能算是地地道道的法国人。他一生当中,通常用以下的方式签名“让-雅克·卢梭,日内瓦[注]公民”,卢梭祖上在1549年来到日内瓦,他自己又于1712年出生于此,所以,确切地说,

30岁那年,卢梭来到巴黎,此后,。当时的巴黎人才荟萃,卢梭结识了狄德罗等著名思想家、学者。他为《百科全书》撰写音乐方面的内容,自己还创作了七部歌剧;他在狄德罗的鼓励下,以论文《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参加第戎学院征文,获得名次,在法国名声大振。1753年,第戎学院再次征文,卢梭以《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应征,虽未入选,但确立了他的名声;他隐居巴黎近郊,1756年至1762年间,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作品;他捍卫自己的信仰,屡遭迫害,像浮萍一样,一会儿流亡瑞士,一会儿逃奔英国,和伏尔泰、休谟等人吵得不可开交,这么能折腾又信仰坚定的卢梭,一生争议不断。1794年,在去世十六年后,卢梭被以国家英雄的身份葬在巴黎先贤祠。

[注]日内瓦:瑞士第二大城市,位于日内瓦湖西南角。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比喻、夸张B.引用、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夸张D.引用、借代、比喻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参加第戎学院征文并获得名次,使他在法国名声大振的论文《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是在狄德罗的鼓励下写的。”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0-12-08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课堂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4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再望小村,看见了屋角和山墙,也看见了土院墙里的鸡鸭。,只是树冠牵连。有农人挑两桶肥料往坡上走。路边一头牛在犹豫着。蓦然响起叫卖声:“卖麻花来——”小山村便正式起床了。往上走便没有路,只一堆一堆的茅草。管草苫在崖边,似流行歌星的长发,遮住一些美丽的危险,小山羊忍不住就要上当。不远处,便是小时候常玩的草坪,那里有我的老朋友,我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它们大概也长高了,那块伴我童年的小青石凳,。坡上吹起了微微的小风,紫荆的浓郁香气让人异想天开,忍不住驻足,忍不住远望。村旁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远远地来,长长地去。河水浸湿了村子的这儿、那儿,只这一条河就知道,这一村的小伙子吃什么长大,姑娘的脸为什么粉似桃花,挑水上坡的汉子为什么气壮如牛……村庄全清晰了。原来是一家一户的院子,各自过着小小的日子,树木只是一丛一树地覆盖,还有花,一红一黄地点缀,看不清谁是谁家的女子,却听得清一支曲子响起,满村的绿树红花便摇动起来。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引用、顶真B.比喻、拟人、排比
C.排比、拟人、顶真D.借代、引用、对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旁那条远远地来、长长地去的小河横贯村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2-08更新 | 183次组卷 | 5卷引用:《精准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