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甘罗见张唐曰: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代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注]①文信侯:吕不韦,时为秦相。②蔡泽:燕人,封为刚成君,曾任秦相。③张唐:秦国大臣,曾率兵攻魏、赵。④甘罗:秦国左丞相甘茂之孙,但任少庶子之职,相当于吕不韦家臣。⑤武安君:即白起,秦国名将。⑥应侯:即范雎,曾任秦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B.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C.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D.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輝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指抵押,以财物诚人作保证:文中指秦燕结盟,燕太子被送到秦国当人质。
B.卿:古代非王称亲近的大臣为卿或爱卿,也可作为夫妻或好友之间亲昵的称呼。
C.孺子:多指儿童,文中甘罗年纪尚小,故以孺子称之,同时兼有藐视轻蔑之意。
D.郊迎:古代出郊迎宾,以示隆重、尊敬之意,文中表明赵王对秦使甘罗的尊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信侯派刚成君事奉燕国,三年后就让燕太子到秦国做了人质;他又想派张唐相燕,谁想却遭到拒绝,因而心中大为不快。
B.甘罗主动请缨去劝说张唐到燕国为相,文信侯表示怀疑,但甘罗认为项橐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自己已有能力完成任务。
C.甘罗在张唐答应入燕后,又往赵国游说,他告诉赵王秦燕交好对赵国不利,向赵王提出割地给秦国的建议,赵王当即答应。
D.甘罗智勇过人,通过威逼利诱,成功说服张唐相燕和赵王割地攻燕,其中后者让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五座城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2)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不同的一项是(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以吾两人在也   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以有先生也
C.吾念之   臣于草庐之中
D.贱之人   肉食者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官拜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扬言要当面让他受辱,这表明廉颇心胸狭窄、看重名利。
B.蔺相如的门客见相如畏惧、躲避廉颇,一同前往告辞,表明他们对蔺相如行为的不理解。
C.蔺相如认为自己和廉颇都是赵国重臣,用两虎相争的比喻来说明二人发生争执,必然对赵国不利。
D.廉颇听闻蔺相如的话后,经由门客引领前去负荆请罪,最后二人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郊,字东野,洛阳人。初隐嵩少,称处士。性介,不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与唱和于诗酒间。贞元十二年李程榜进士,时年五十矣。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蓊翳,下有积水。郊间往坐水傍,命酒挥琴,裴回赋诗终日,而曹务多废。县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辞官家居。李翱分司洛中日与谈宴荐于兴元节度使郑余庆遂奏为参谋。卒,余庆给钱数万营葬,仍赡其妻子者累年。张籍谥为贞曜先生,门人远赴心丧。郊拙于生事,一贫彻骨,裘褐悬结,未尝俯眉为可怜之色,然好义者更遗之。工诗,大有理致,韩吏部极称之。其诗多伤不遇,年迈家空,思苦奇涩,读之每令人不欢。其初登第,吟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时议者亦见其气度窘促,卒漂沦宦,诗谶信有之矣。有《咸池集》十卷,行于世。

(节选自《唐才子传》)

材料二:

兹有平昌孟郊,贞士也,伏闻执事旧知之。郊为五言诗,自前汉李都尉、苏属国及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李观荐郊于梁肃补阙书曰:郊之五言,其有高处,在古无上,其有平处,下顾二谢。韩愈送郊诗曰:作诗三百首,窗默咸池音。彼二子皆知言者,岂欺天下之人哉?郊穷饿不得安养其亲,周天下无所遇。作诗曰: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阂,谁谓天地宽?其穷也甚矣。凡贤人奇士,皆自有所负,不苟合于世。是以虽见之,难得而知也。故见贤而能知,知而能用,用而能尽其才,而不容谗人之所间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节选自李翱《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李翱分司A洛中B日C与谈D宴E荐于兴元F节度使G郑余庆H遂奏为参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怜,指值得怜悯,与《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中的“可怜”词义不相同。
B.韩吏部,此处是以官职名指称韩愈,材料二中“苏属国”的称谓方式与此相同。
C.“漂沦薄宦”的“薄”,与《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中的“薄”意思相同。
D.执事,指办事官员,代指对方,以示尊敬,与“敢以烦执事”的“执事”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郊曾经隐居嵩山一带,以处士自称;韩愈对孟郊的诗才十分赞赏,二人关系很好,常一起饮酒赋诗,相互唱和,不拘形迹。
B.孟郊仕途不畅,又不擅长谋划生计,一生贫穷潦倒;孟郊去世后,节度使郑余庆出资办理丧事,还供养其妻子儿女数年之久。
C.孟郊的五言诗兼有汉代及南朝一些作品的风格并自成特色,而他那些感伤自己遭遇的诗歌艺术价值却不高,读后令人不欢畅。
D.李翱极力举荐孟郊,在给张仆射的举荐信中,他赞扬孟郊的诗歌成就,介绍其品性与处境,希望张仆射能加以任用,以尽其才。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
(2)郊穷饿不得安养其亲,周天下无所遇。
5.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孟郊仕途不顺的原因。
2023-09-1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梁字曼山,一名岑,东平宁阳人也。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

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党,乃著《破群论》。时之览者,以为仲尼作《春秋》,乱臣知惧。今此论之作,俗士岂不愧心。其文不存。

又著《辩和同之论》。其辞曰:

夫事有违而得道,有顺而失义,有爱而为害,有恶而为美。其故何乎?盖明智之所得,暗伪之所失也。是以君子之于事也,无适无莫,必考之以义焉。

得由和兴,失由同起。以可济否谓之和,好恶不殊谓之同。《春秋传》曰:和如羹焉,酸苦以剂其味,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同如水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是以君子之行,周而不比,和而不同,以救过为正,以匡恶为忠。经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则上下和睦能相亲也。

昔楚恭王有疾,召其大夫曰:不穀不德,少主社稷。失先君之绪,覆楚国之师,不穀之罪也。若以宗庙之灵得保首领以殁请为灵若厉大夫许诸?及其卒也,子囊曰:不然。夫事君者,从其善,不从其过,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正南海,训及诸夏,其宠大矣,有是宠也,而知其过,可不谓恭乎!大夫从之。此违而得道者也。及灵王骄淫,暴虐无度,芋尹申亥①从王之欲,以殡于乾溪,殉之二女。此顺而失义者也。鄢陵之役,晋楚对战,阳穀②献酒,子反③以毙。此爱而害之者也。臧武仲④曰:孟孙之恶我,药石也;季孙之爱我,美疢⑤也。疢毒滋厚,石犹生我。此恶而为美者也。

……

桓帝时,孝廉,北新城长。告县人曰:昔文翁⑥在蜀,道著巴汉:庚桑⑦琐隶,风移碨磥⑧吾虽小宰,犹有社稷,苟赴期会,理文墨,岂本志乎!乃更大作讲舍,延聚生徒数百人,朝夕自往劝诫,身执卷,试策殿最,儒化大行。此邑至后犹称其教焉。

入拜尚书郎。累,后为野王令,未行。光和中,病卒。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②③④⑥⑦:都是人名。文翁,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⑤chèn,泛指病。⑧地名。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以宗庙之灵A得保B首领C以殁D请为灵E若厉F大夫G许诸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本义“钱财”,引申为“资助,供给”,文中“卖书于市以自资”,与《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的“资”都取这个义项。
B.不穀,又作“不谷”,本意是不结果实。对人来说,就是没有子女,用来比喻人没有德行,所以绝后。古代王侯以此自警、自谦。
C.“经”“传”此处指儒家的经文和传文,和韩愈《师说》中所言“六艺经传”属于同类,其中“传”是解释经文的著作。
D.“举”“召”“除”“迁”,在古代都表示官职变化,但意思有细微差别。其中,“除”指任命、授职,“迁”则指升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梁,字曼山,为人自尊自强。他虽是梁宗室后裔,但因年少时父亲早逝,家族已经落败,便依靠自己“卖书于市”来维持生计。
B.刘梁学识修养深厚。他撰写的《破群论》《辩和同之论》两文流传后世:担任北新城长时,他不但创办官学,还躬身教化,评判优劣。
C.刘梁政治理想远大。在施政告白中,他用“文翁治蜀”和“庚桑改变硬磲之俗”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移风易俗、改良社会的志向。
D.《辩和同之论》中,刘梁列举历史上多个典型例证,分别论述君臣、人我之间“违而得道,顺而失义,爱而为害,恶而为美”的情况。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虽小宰,犹有社稷,苟赴期会,理文墨,岂本志乎!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5.在《辩和同之论》中,找出作者刘梁对“和同”加以定义的一句话,并根据此文内容用自己语言简要说明什么是“和”,什么是“同”。
2023-09-1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为农。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减)


[注]①沈厚:亦作“沉厚”,朴实稳重。②刍豆:草和豆。指牛马的饲料。③褫[chǐ]:脱去,解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疾(     )    (2)比(     )    (3)其(     )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2)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3.岳飞论马,从哪些方面对良马和驽马进行了对比?他论马的用意是什么?
2023-09-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华有器度,在讲幄最久,孝宗甚眷之。正德初,进礼部左侍部,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瑾败,乃复故。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决囚江北,引疾归,起补兵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十一年八月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戡宁王宸濠乱。嘉靖六年,诏守仁总督两广兼巡抚,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流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
B.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
C.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
D.华性孝母/车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文官的考核以及科举文教事务,长官称礼部尚书。
B.擢,提升官职,此外“除”“拜”均可表示授予官职,“迁”则指官职调动。
C.举,意为举荐,与《屈原列传》中“举类迩而见义远”的“举”字意思不同。
D.端坐,即正坐。与《赤壁赋》中“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的“危坐”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殿试状元,生性孝顺,为人有器度,长期担任皇帝的讲经官,深受孝宗的眷顾。
B.王守仁天资聪颖,十七岁就同娄谅谈论朱子理学,十八岁参加乡试,便能考中举人,其后自行悟道,开创阳明心学。
C.王守仁喜好谈论军事,擅长射箭,担任过兵部主事,后被提拔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平定宁王朱宸漳叛乱。
D.王守仁因直言上奏营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遭到杖责,贬为贵州龙场驿丞,直到刘瑾被诛杀,才被调任庐陵知县。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5.王守仁为什么更为推崇陆九渊的学说?请根据文本简要回答。
2023-09-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

(《史记·高祖本纪》)

(材料二)

①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故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②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嗖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③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史记·魏公子列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交戟之卫士欲止不   (       )
(2)而公子亲数   (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       )
A.于是     B.趁机       C.依靠          D.因为
(2)未有路耳(       )
A.回想        B.考虑          C.只是            D.但
3.把材料二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4.用“/”为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断句。   
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5.请结合材料一中樊哙的言行分析他的人物形象。
6.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有一句话说“士为知己者死”,请你结合材料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09-16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居晋阳,闻冒顿单于居代谷,欲击之。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未还,汉悉兵三十二万北逐之。刘敬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羸瘠老弱。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业行,上怒,械系敬广武。正月,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帝用陈平秘计,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冒顿与王黄期,而黄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会天大雾,汉使人往来。匈奴不觉。陈平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从解角直出。帝出围。上至广武赦刘敬。匈奴数苦北边,上患之。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上曰:“奈何?”对曰:“陛下诚能以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可无战以渐臣也。”帝曰:“善。”冒顿死,子稽粥立,帝遣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上言曰:“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今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要害之处,调立城邑,毋下千家。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其民。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如此,则利施后世,名称圣明。”上从其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B.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C.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D.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里,泛指乡里。“邑”指城邑,城镇;“里”是古代居民的基层行政单位。
B.亲戚,文中指内外亲属,不包括父母,与“悦亲戚之情话”中“亲戚”同义。
C.御史大夫,秦朝开始设置,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事。
D.翁主,西汉时指诸侯王的女儿,也称“王主”,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郡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敬提出和亲、赠送财物、派辩士以礼规劝匈奴的长远策略,这样就可以不必通过战争而使匈奴臣服。
B.冒顿单于藏匿强壮的士兵及肥壮的牛马,故意显示己方虚弱不堪,引诱汉军攻打。刘敬识破了这一诡计。
C.汉朝建立以来,匈奴屡次侵犯,成为北方边患。景帝时,晁错提出一系列边疆防御策略,被皇帝采纳。
D.高祖不听刘敬劝告,被围困在白登。他派使者贿赂阏氏,使得冒顿单于打开包围的一角,他趁雾逃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羸瘠老弱。
(2)陛下诚能以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
5.晁错为巩固边防,防备匈奴入侵,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州司马卢杞遇赦,移吉州长史,谓人曰:“吾必再入。”来几,上(唐德宗)果用为饶州刺史。给事中袁高应草制,执以白卢翰、刘从一曰:“卢杞作相,致銮典播迁,海内疮痍,奈何速迁大郡!愿相公执奏。”翰等不从,更命他舍人草制。乙卯,制出,高执之不下,且奏:“杞极恶穷凶百辟疾之若仇六军思食其肉何可复用?”上不听。补阙陈京、赵需等上疏曰:“杞三年擅权,百揆失叙,天地神祇所知,华夏、蛮夷同弃。倘加巨奸之宠,必失万姓之心。”丁巳,袁高复于正牙论奏。上曰:“杞已再更赦。”高曰:“赦者原其罪,不可为刺史。”陈京等亦争之不已,曰:“杞之执政,百官常如兵在其颈。今复用之,则奸党皆唾掌而起。”上大怒,左右辟易,谏者稍引却。京顾曰:“赵需等勿退,此国大事,当以死争之。”上怒稍。戊午,上谓宰相:“与杞小州刺史,可乎?”李勉曰:“陛下欲之,虽大州亦可,其如天下失望何!”壬戌,以杞为澧州别驾。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又谓李泌曰:“朕已袁高所奏。”泌曰:“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上悦,杞竟卒于澧州。

四年春二月,李泓自陈衰老,独任宰相,精力耗竭,既未听其去,乞更除一相。上曰:“朕深知卿劳苦,但未得其人耳。”上从容与泌论即位以来宰相曰:“卢杞忠清强介,人言杞奸邪,朕殊不觉其然。”泌曰:“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杞以私隙杀杨炎,挤颜真卿于死地,激李怀光使叛,赖陛下圣明窜逐之,人心顿喜,天亦悔祸。不然,乱何由弭?"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杞极恶A穷凶B百辟疾之C若仇D六军思E食F其肉G何H可复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赦者止原其罪”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两句中的“止”意思不同。
B.“上怒稍解”与“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两句中的“解”意思不同。
C.“陛下欲与之”与“失其所与”(《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与”意思相同。
D.“朕已可袁高所奏”与“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可”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杞在遇到大赦调任吉州长史时颇为悲观,因为他认为自己必定会再次入狱,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事却并不像他事先所预料的那样。
B.应命起草诏书的袁高反对让卢杞担任饶州刺史,他找到宰相卢翰、刘从一并明确地表明自己反对的理由,希望二人能够坚持上奏。
C.陈京、赵需等上表,认为卢杞独掌大权三年之久,祸乱朝政,罪行很大,如对卢杞这样的巨奸加以宠幸,将会失去天下百姓的心。
D.卢杞当政之时,百官常常内心深感恐惧,感觉随时可能会遭受杀身之祸,这也是陈京等人极力反对再次起用卢杞的一个重要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
(2)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
5.四年春二月,在与唐德宗谈论卢杞时李泌是从哪几个方面答复的?请简要概括。
2023-09-1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熙宁元年夏四月乙已,王安石始至京师,诏安石越次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安石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唑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未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耳。”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联,庶同跻此道。”冬十一月,郊。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气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司马光日:“救灾节用,当自贵近始,可听也。”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日:“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争议不已。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帝以王安石参知政事,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甲子,议行新法,安石言:“周置泉府之官,均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今欲理财,则当修泉府之法,以收利权。”帝纳其说。安石乃复言:“人才难得,亦难知。今使十人理财,其中容有一二败事,则异论乘之而起。尧与群臣共择一人治水尚不能无败事况所择而使非一人岂能无失?要当利害多少,不为异论所惑。”乃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命王安石领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请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材料二:

英特迈往,不屑于流俗声色利达之习,介然无毫毛得以入于其心,洁白之操,寒于水霜,公之质也。扫俗学之凡陋,弊法之因循,道术必为孔孟,勋绩必为伊周,公之志也。不期人之知,而声光烨奕,一时巨公名贤,为之左次。公之得此,岂偶然哉?

(节选自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


(注:①头会箕敛:形容赋税繁重苛刻。②泉府:官名,职责之一是掌管国家税收。)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尧与群臣A共择B一人C治水D尚不能E无败事F况所择G而使H非国一人J岂能K无失?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巳,与姚鼐《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中的“丁未”都用天干地支来纪日。
B.济,指救济,与《烛之武退秦师》“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词义不相同。
C.计,指考虑,与《鸿门宴》“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中的“计”词义不相同。
D.振,指整顿、革除,与《谏太宗十思疏》“振之以威怒”中的“振”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选择治国之术的问题上,皇帝认为可以效法唐太宗,而王安石认为尧、舜之道至简、至要、至易,应当效法尧、舜之道。
B.对国家用度不足的原因,司马光认为是发生旱灾造成的,而王安石持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是没有找到善于理财的人导致的。
C.在回答皇帝询问时,王安石认为,移风易俗、改立法令制度正是当今施政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正符合皇帝的心意。
D.陆九渊从节操和志向等方面对王安石进行了高度评价:超尘脱俗,丝毫不受世俗沾染;志在变法,希望建立像古人那样的功业。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可谓责难于君,恐无以副卿此意。
(2)不期人之知,而声光烨奕,一时巨公名贤,为之左次。
5.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从材料中看,王安石认为应该如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023-09-1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