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8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更不悦,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史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庭坚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较,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节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注】①颁盐策:分摊盐税的政策法令。②骫wěi:歪曲,枉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B.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C.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D.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又称国子学。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B.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建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C.行:指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行书逐渐演变为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字体。
D.孝友:指对父母孝顺,对朋友友爱。文中指苏轼认为黄庭坚孝顺、友爱的品行比得上古人。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施行仁政,体恤民情。朝廷颁布征收分担盐税的法令,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唯独太和县不这样做,该县的百姓却得以安定。
B.黄庭坚直率豪壮,不畏权贵。他奉命修订《神宗实录》,记录章惇、蔡卞及其党羽的诬陷不实之词。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
C.黄庭坚诲人不倦,修养极高。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交游。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D.黄庭坚备受排挤,仕途坎坷。庭坚与赵挺之有微隙,陈举秉承赵挺之的意向指斥庭坚对灾祸庆幸,庭坚被押送到宜州管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2)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5.黄庭坚文才非凡,备受推崇,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023-09-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乡市名民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夷、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咒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句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文中“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与《赤壁赋》“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的“危”的意思不同。
B.伯、叔,古代兄弟排行。伯指排行老大,叔指排行老三。亦有孟、仲、叔、季之说。
C.“子贡色作”的“作”指呈现出,与《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中“舍瑟而作”的“作”含义不相同。
D.文中“人之不我信也”与《齐桓晋文之事》的“何由知吾可也?”的句式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陈、蔡两国的大夫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就连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孔子听了颜回的回答感到欣慰,许诺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D.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质疑孔子之道,这表现了二人在“穷”境之中出现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子贡和颜回对孔子问题的回答,分别表现出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说明。
2023-09-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启东市东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愍帝建兴元年。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中夜闻鸡鸣,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司马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元帝建武元年。初,流民张平、樊雅各聚众数千人在谯,为坞主。王之为丞相也,遣行参军桓宣往说平、雅,平、雅皆请降。及豫州刺史祖逖出屯芦州,遣参军殷乂诣平、雅,乂意轻平视其屋曰可作马厩见大镬曰可铸铁器平曰此乃帝王镬天下清平方用之奈何毁之乂曰:卿未能保其头,而爱镬邪!平大怒,于坐斩乂,勒兵固守。逖攻之,岁余不下,乃诱其部将谢浮使杀之。逖进据太丘,樊雅犹据谯城,与逖相拒。逖攻之不克,请兵于南中郎将王含。桓宣时为含参军,含遣宣将兵五百助逖。逖谓宣曰:卿信义已著于彼,今复为我说雅。宣乃单马从两人诣雅曰:祖豫州方欲平荡刘、石,倚卿为援,前殷乂轻薄,非豫州意也。雅即诣逖降。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王含复遣桓宣救之,虎解去。逖表宣为谯国内史。

先是,赵固等互相攻击,逖驰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皆受逖节度。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新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河上诸坞先有任子在后赵者,皆听两属,时谴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坞主感其恩,后赵有异谋,辄密以告,由是多所克获,自河以南多叛后赵归于晋。永昌元年冬十月,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乂意轻平/视其屋曰/可作马厩/见大镬曰/可铸铁器/平曰/此乃帝王镬天下/清平方用之/奈何毁之/
B.乂意轻平/视其屋曰/可作马厩/见大镬曰/可铸铁器/平曰/此乃帝王镬/天下清平方用之/奈何毁之/
C.乂意轻/平视其屋曰/可作马厩/见大镬曰/可铸铁器/平曰/此乃帝王镬天下/清平方用之/奈何毁之/
D.乂意轻/平视其屋曰/可作马厩/见大镬曰/可铸铁器/平曰/此乃帝王镬/天下清平方用之/奈何毁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称为宗室。
C.戎狄,古时称南方少数民族为狄,西方少数民族为戎,后用来统称少数民族。
D.流民,指因受灾而流亡外地、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认为晋朝之所以发生动乱,是因为皇上昏庸无道引起臣下怨恨背叛以及皇族内部争权夺利;祖逖希望任命将帅出兵北伐,拯救正处在苦难之中的北方百姓。
B.司马睿一向没有北伐的雄心壮志,对祖逖北伐不全力支持,只拨发给他一千人的粮草,三千匹布,还不给铠甲和武器,让祖逖自行招募兵员。
C.祖逖派遣参军殷乂去见张平,殷乂轻视张平,张平一怒之下杀死了殷乂,于是祖逖率军进攻张平,一年多都未能攻克,就引诱张平的部将谢浮杀掉张平。
D.祖逖在军中时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严格约束自己,待人宽厚,奖励发展农业,对新来归附的人进行安抚,不论亲疏贵贱一律都以恩情礼遇相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与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赵固等互相攻击,逖驰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皆受逖节度。
(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3)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5.祖逖为什么派桓宣前去劝说樊雅?请简要说明。
2023-09-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书而叹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造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义,讲习大射乡饮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期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注】①功令: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②陵迟:衰颓。③瓦合:临时凑合。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孔子卒A后B七十子之徒散游C诸侯D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E大夫F或隐而不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官,古时掌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如汉代设置的五经博士、博士祭酒,西晋设置的国子祭酒、博士、助教等。
B.“未尝不废书而叹也”的“废”指放下、停止、中止,与《过秦论》中“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的“废”的意思不同。
C.“其辞微而指博”的“微”指精微,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微”的意思相同。
D.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文中借此代指儒家的主要典籍或者思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周王室衰徽,礼崩乐坏,诸侯恣意横行,孔子担忧王道废弛邪道兴起,于是整理修订“五经”,并把《春秋》当作王法。
B.战国时天下群雄并争,儒学已经受到排斥,在秦始皇手中遭受灭顶之灾,但是在齐国和鲁国一带却深入人心,相沿不废。
C.虽然陈涉的事业微小浅薄,但达官贵人和儒学后辈却追随归顺向他称臣,是因为秦朝焚毁了儒生们的事业,积下了仇怨。
D.汉朝建立后,虽然当时天下战乱尚未止息,皇上无暇顾及兴办学校之事,但儒生也能被选为朝官,大部分很快得到重用。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2)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5.儒学在秦朝、汉初为什么不受重视?请简要概括。
2023-09-2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东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阳人也。弼幼聪敏,家贫无书,年十二,寄郡学受业,讲授之际,师每奇之。同郡甄琛为定州长史,简试诸生,见而策问,义解闲明,应答如响,大为琛所叹异。州牧任城王澄闻而召问,深相嗟赏,许以王佐之才。澄、琛还洛,称之于朝,丞相高阳王等多相招命。

延昌中,以军功起家,广武将军、恒州征虏府墨曹参军,典管记。弼长于笔札,每为时辈所推。孝昌初,除太学博士。还,除光州曲城令。为政清静,务尽仁恕,词讼止息,远近称之。时天下多难,盗贼充斥,征召兵役,途多亡叛。朝廷患之。乃令兵人所赍戎具,道别车载;又令县令自送军所。时光州发兵,弼送所部达北海郡,州兵一时散亡,唯弼所送不动。他境叛兵,并来攻劫,欲与同去。弼率所领亲兵格斗,终莫肯从,遂得俱达军所。军司崔钟以状上闻。其得人心如此。

以常调除御史,加前将军、太中大夫,领内正字。台中弹奏,皆弼所为。诸御史出使所上文簿,委弼覆察,然后施行。元象初,高祖征弼为大丞相府法曹行参军,寻加镇南将军。高祖又引弼典掌机密,甚见信待,或有造次不及书教,直付空纸,即令宣读。

武定中,迁卫尉卿。会梁遣贞阳侯渊明等入寇彭城,大都督高岳、行台慕容绍宗率诸军讨之,诏弼为军司,摄行台左丞。临发,世宗赐胡马一匹,语弼曰:“此厩中第二马,孤恒自乘骑,今方远别,聊以为赠。”又令陈政务之要可为鉴戒者,录一两条。弼请口陈曰天下大务莫过赏罚二论赏一人使天下人喜罚一人使天下人服但能二事得中自然尽美 世宗大悦曰:“言虽不多,于理甚要。”握手而别,破萧明于寒山,别与领军潘乐攻拔梁潼州,仍与岳等抚军恤民,合境倾赖。

(节选自《北齐书·杜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弼请口陈曰/天下大务/莫过赏罚二论/赏一人/使天下人喜罚一人/使天下人服/但能二事得中自然尽美/
B.弼请口陈曰/天下大务/莫过赏罚二论/赏一人使天下人/喜罚一人使天下人服/但能二事得中/自然尽美/
C.弼请口陈曰/天下大务/莫过赏罚二论/赏一人使天下人喜/罚一人使天下人服/但能二事得中/自然尽美/
D.弼请口陈曰/天下大务莫过/赏罚二论/赏一人使天下人/喜罚一人使天下人服/但能二事得中/自然尽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授予官职。古代表授职或晋升的还有“擢、征、降、拜、召”等词。
B.博士,官职名。起源于战国,秦、汉时设置。掌通古今,传授学问。
C.元象,魏孝静帝的年号,年号是古代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D.世宗,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追尊的名号,是一种敬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弼幼时家贫,聪敏好学。杜弼小时候家贫无书,但好学上进,受到定州长史甄琛、州牧任城王元澄的赞赏和举荐。
B.杜弼才华横溢,擅长写作。杜弼的文章常被后人推崇:御史出使所上文簿,皇帝都委托杜弼复查,然后施行。
C.杜弼为政有方,深得民心,杜弼为政仁爱宽容,远近闻名,他护送新兵去军所,即使遭遇叛兵,他的兵士都没有逃亡。
D.杜弼深受信任,获得赏赐。杜弼出发征讨外敌时,世宗把自己喜欢的宝马赏赐给他,并请他陈述为政的精要作为鉴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天下多难,盗贼充斥,征召兵役,途多亡叛。朝廷患之。
(2)高祖又引弼典掌机密,甚见信待。或有造次不及书教,直付空纸,即令宣读。
2023-09-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雷州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王令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曰:“王不可不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王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

材料二:

秦人留之(楚怀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今又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得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三处的答案标号填在横线上。
王乃遣A子良北B献地于齐C立昭常D为大司马E使守东地F又遣景鲤G西索H救于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与,意指给,给予,同《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字含义相同。
B.玉声,似玉相击之声,引申为美妙的声音。这里是对楚襄王言语的敬称。
C.“乃归子”的“归”指让……回去,与《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有益于君”的“亡”字用法相同。
D.倍,指违背。跟《鸿门宴》“愿臣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怀王死后,在齐国做人质的楚国太子向齐王请辞回楚国,但齐王阻挠,提出放归条件,楚太子采纳了慎子的建议,答应了齐王的条件。
B.楚太子回国继位,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襄王不愿献地,向群臣问计,集思广益,最后解除了危机,说明楚襄王善纳言。
C.子良告诉齐王此行受王命来献地。昭常假托王命驻守献地。秦军压境并指责齐国行为不当,告知若不收兵就和齐军决战。最终楚国不战保全东地。
D.材料一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楚太子答应献地给齐国。材料二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为怕空有人质,还在天下落下个不义之名。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
(2)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
2023-09-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       多识广              义勇为       各抒己
B.小未孚       言而有        杳无音       手拈来
C.公与之       风破浪           虚而入       兴而来
D.遂逐齐       未捷              百万雄       仁义之
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2023-09-2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乡市名民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之,以为寡人

(选自《韩非子•难一》)

【注】①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②衽:衣襟。③哑: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乐为人君”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不知太守乐其乐也”的第一个“乐”字含义相同。
B.“援琴”是“拿琴”,“援”与《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的“援”字含义相同。
C.“释之”指“放了他”,“释”与成语“如释重负”的“释”字含义相同。
D.“以为寡人戒”指的是“把它作为我的警戒”,“戒”与“孟母戒子”的“戒”字含义不同。
2.下列对倒装句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之违”正确的语序是“莫违之”,宾语前置句。
B.“师旷侍坐于前”正确的语序是“师旷于前侍坐”,状语后置句。
C.“太师谁撞”正确的语序是“太师撞谁”,宾语前置句。
D.“今有小人言侧者”正确的语序是“今有(于)侧言小人者”,状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
3.下列对人物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旷听到国君言辞不当就“援琴撞之”,正面写出了师旷的目无君主、胆大妄为。
B.当晋平公问他“撞谁”,他说“今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写出了师旷的机智镇静。
C.当晋平公承认是自己失言,师旷进一步指出“是非君人者之言也”,更凸显了师旷进谏的勇敢正直。
D.当身边大臣都建议惩办师旷,晋平公却说“释之,以为寡人戒”,可见晋平公知错就改,善于纳谏。
4.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2)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2023-09-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贞观中,太子承乾多不修法度,魏王泰尤以才能为太宗所重,特诏泰移居武德殿。魏征上疏谏曰:魏王既是陛下爱子,须使知定分,常保安全,每事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也。今移居此殿,使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居,时人以为不可。虽时移事异,犹恐人之多言。又王之本心,亦不宁息。既能以宠为惧,伏愿成人之美。太宗曰:我几不思量,甚大错误。遂遣泰归于本第。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人情之至痛者,莫过乎丧亲也。故孔子云:‘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也。’又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近代帝王遂行不逮汉文以日易月之制,甚乖于礼典。朕昨见徐干《中论·复三年丧》篇,义理甚深,恨不早见此书。所行大疏略,但知自咎自责,追悔何及!因悲泣久之。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承意顺旨甘言取容朕今欲闻己过卿等皆可直言。散骑常侍刘自对曰:陛下每与公卿论事,及有上书者,以其不旨,或面加诘难,无不惭退,恐非诱进直言之道。太宗曰:朕亦悔有此问难,当即改之。

(选自《贞观政要·论悔过》)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人大须学问                              字共三十有四
B.朕为群凶未定                       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C.不言也                                             四壁
D.在书内                                             天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指近来,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比及三年”的“比”意同。
B.徒,指空,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的“徒”意不同。
C.汉文,文中指汉文帝,“文”是其死后根据其生前品德和行为给予的谥号。
D.称,指符合,与《与妻书》中“称心快意,几家能够”中的“称”意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和房玄龄讨论读书的作用时,对先时因带兵打仗无暇读书有遗憾,知书后,觉得自己年少时的所作所为很不对。
B.太宗宠爱魏王,特意下诏书让魏王移居武德殿,在魏征的谏议下,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让魏王回到原来的居所。
C.太宗在和侍臣讨论丧礼的制度时,对近代帝王效法汉文帝改变守孝的时间持赞同态度,认为其做法与古代礼仪相合。
D.太宗希望大臣不要只奉承国君,要敢于进谏,国君才能更好地明白自己的过错,这种认识对封建君主来说是很可贵的。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
5.请简要概括魏征劝谏太宗不该让魏王移居武德殿的理由。
2023-09-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而逢迎,却行为道,跪地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B.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C.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D.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古代官职名,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军政大权。
B.“跪”,是古代礼仪的一种,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部不落在脚跟上,以示庄重。
C.“窃”,私下、私自之意,与《谏逐客书》“窃以为过矣”的“窃”字含义相同。
D.“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用“足下”,意为“您”;同辈相称不可用“足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鞫武忠于太子,国事为重。鞠武并不同意太子丹招惹秦国的打算,自己又没有好的对策,但还是向太子举荐了田光。
B.太子身为人质,不忘祖国。他在秦国做人质时,秘密前往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侠肝义胆的爱国志士,以图谋国事。
C.太子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为应对秦国、保全自己的国家绞尽脑汁,甚至不顾自己太子的身份“跪着迎接”田光先生。
D.田光忠心耿耿,舍生取义。他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亲自效忠国家,就极力举荐荆轲,并以自杀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忠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5.田光为何推荐荆轲?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2023-09-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横州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