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陶渊明,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着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元嘉四年,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即表字,古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B.弦歌,含义丰富,有出任邑令,礼乐教化等义项。文中指出任邑令。
C.斗,是容量单位,十石为一斗,十斗为一升。不同时期一斗的量不同。
D.卒,死亡。古代对不同地位人的死亡称谓不同,对大夫的死亡称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曾经创作了《五柳先生传》来自况。
B.陶渊明虽然志在隐居,但也与官员有交往,甚至有官场好友,如颜延之就与他交情深厚,但他从不接受他们的馈赠。
C.陶渊明亲老家贫,不得已出仕,但是没几天就辞职了,后来又陆续作了一些小官,但最终解绶去职,并赋《归去来》。
D.陶渊明喜欢喝酒,友人庞通在半路上邀请他喝酒,他欣然赴约,颜延之在浔阳时经常跟他一起喝酒,且一定要畅饮喝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2021-12-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月,刘裕抗表伐南燕[注],朝议皆以为不可,惟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臧熹以为必克,劝裕行。裕以昶监中军留府事。夏四月己巳,刘裕发建康,帅舟师自淮入泗。五月,至下邳,留船舰、辎重,步进至琅邪。所过皆筑城,留兵守之。刘裕过大岘,燕兵不出,裕举手指天,喜形于色。左右曰:“公未见敌而先喜,何也?”裕曰:“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余粮栖亩,人无匮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六月己巳,裕至东莞。(慕容)超先遣公孙五楼、左将军段晖等将步骑五万屯临朐,闻晋兵入岘自将步骑四万往就之使五楼帅骑进据巨蔑水前锋孟龙符与战破之五楼退走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方轨徐进,与燕兵战于临朐南,日向昃,胜负犹未决。参军胡籓言于裕曰:“燕悉兵出战,临朐城中留守必寡,愿以奇兵从间道取其城,此韩信所以破赵也。”裕遣籓及建威将军河内向弥潜师出燕兵之后,声言轻兵自海道至矣,向弥擐甲先登,遂克之。超大惊,单骑就段晖于城南。裕因纵兵奋击,燕众大败,超遁还广固,获其玉、辇及豹尾。裕乘胜逐北至广固,丙子,克其大城,超收众入保小城。裕筑长围守之。抚纳降附,采拔贤俊,华夷大悦。于是因齐地粮储,悉停江、淮漕运。二月,南燕贺赖卢、公孙五楼为地道出击晋兵,不能却。丁亥,刘裕悉众攻城,或曰:“今日往亡,不利行师。”裕曰:“我往彼亡,何为不利!”四面急攻之。悦寿开门纳晋师,超与左右数十骑逾城突围出走,追获之。裕数以不降之罪,超神色自若,一无所言。裕忿广固久不下,欲尽坑之。韩范谏曰:“彼皆衣冠旧族,先帝遗民;今王师吊伐而尽坑之,使安所归乎?”裕改容谢之,送超诣建康,斩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南燕》)


[注]南燕(398年—410年),晋时十六国之一,由慕容德所建,其侄子慕容超嗣位后,为东晋权臣刘裕所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闻晋兵入岘/自将步骑四万往/就之使五楼帅骑进据巨蔑水/前锋孟龙符与战/破之五楼/退走/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方轨徐进/
B.闻晋兵入岘/自将步骑四万往就之/使五楼帅骑进据巨蔑水/前锋孟龙符与战/破之五楼/退走/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方轨徐进
C.闻晋兵入岘/自将步骑四万往就之/使五楼帅骑进据巨蔑水/前锋孟龙符与战/破之/五楼退走/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方轨徐进/
D.闻晋兵入岘/自将步骑四万往/就之使五楼帅骑进据巨蔑水/前锋孟龙符与战/破之/五楼退走/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方轨徐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康,即六朝古都洛阳。三国时称为建业,晋时称为建邺或建康。
B.日向昃,即日昃,指太阳偏西,相当于北京时间的13~15时。
C.玺,印章。古时尊卑通用,自秦汉以后唯皇帝印称“玺”。
D.漕运,指历代将所征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裕在众多朝臣的反对声中讨伐南燕,率船队从淮河进入泗水,经下邳后步行前进到达琅邪郡,在所经过之地修筑城池,并留下士兵防守。
B.刘裕军经过大岘山险要关口时,南燕兵没抵抗;刘裕军与南燕兵大战于临朐,胜负未决,后刘裕派兵包抄南燕军后部,最终大败南燕军。
C.慕容超战败逃回广固,刘裕乘胜追击,攻克广固外城,筑围墙围困退守内城的慕容超,还提拔和任用当地的贤俊,当地百姓十分高兴。
D.南燕军队开挖地道,从地道中出击也没打退东晋军队;刘裕为确保胜利,选择在往亡日率领全军进攻,最终消灭了南燕并抓获慕容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以奇兵从间道取其城,此韩信所以破赵也。
(2)今王师吊伐而尽坑之,使安所归乎?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游夏:即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两人都有非凡的才学。
1.解释文中加点词、句。
(1)舅母志:___________
(2)但以刘日西山:___________
(3)弗之劾也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B.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C.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D.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密因孝敬祖母而闻名。晋武帝召他出来做官时,他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赴命。皇帝十分感慨,停止征召。
B.“察臣孝廉”中的“孝廉”,指汉代以来“察举制”下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主要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C.李密在祖母去世,“服阕”后,被皇帝再次以太子洗马之职征召到洛阳。“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
D.晋武帝赐宴东堂,李密奉诏赋诗。他在诗中表达了想要归隐田园的愿望,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奏请武帝免去了李密的官职。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021-11-20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即日献《端拱箴》以寓规讽。时北庭未宁,访群臣以边事。禹偁献《御戎十策》,帝深嘉之。二年,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是冬,京城旱,禹偁疏云:今旱云未霑,宿麦未茁,民饥可忧。望下诏直云:‘非宿卫军士、边庭将帅,奉料悉第减之,上答天谴,下厌人心,俟雨足复故。’臣朝行中家最贫,奉最薄,亦愿首减奉,以赎耗蠹之咎。屡献讨李继迁便宜,以为继迁不必劳力而诛,自可用计而取。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其后潘罗支射死继迁,夏人款附,卒如禹偁言。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孝章皇后,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真宗即位,复知制诰。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其事。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意禹偁议论轻重其间。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咸平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尝云:吾若生元和时,从事于李绛、崔群间,斯无愧矣。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二》)


[注]①梓宫:中国古代帝王、皇后用梓木制做的棺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
B.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
C.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
D.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拾遗,谏官,职位与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唐代诗人陈子昂、杜甫均曾担任拾遗。
B.贡士,是中国古代中央一级科举考试中试者之称。因本场考试在春天举行,故又称为春试或春闱。
C.崩,专指中国古代帝王之死。封建时代,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D.封禅,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赴泰山举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禹偁性格刚正,敢于直言进谏。王禹偁刚得太宗赏识就写文章规劝皇帝,在国家发生旱灾时,又上疏奏请减官员俸禄以应对灾害。
B.王禹偁关心边事,数次进言献策。王禹偁对边疆事务颇有见地,所作《御戎十策》受到太宗的高度赞扬,应对李继迁的策略也很准确。
C.王禹偁仕途坎坷,屡遭排挤贬黜。王禹偁多次被贬出京到地方任职,仕途坎坷,太宗时被贬黄州,他作了一篇《三黜赋》来表明心志。
D.王禹偁文才出众,乐于提携后进。王禹偁富有才学,太宗召见,赋诗立就,还曾参与《太宗实录》的编写,并乐于提携有才华的后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2021-11-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德,字至善,濠人。世农家,有勇力。从太祖于定远,以万夫长从战皆有功,为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取宁、徽、衢、婺诸城,元帅。李伯升寇长兴,德往援,击走之。从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平章。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从平武昌。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立河南行都督府,以德署府事,讨平群盗。征山西,破泽州磨盘寨,获参政喻仁,遂会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渡河取奉元、凤翔,至秦州。元守将吕国公遁,追擒之。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又大破扩廓于古城,降其卒八万。

洪武三年,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从颍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绵州,破龙德,大败吴友仁之众,乘胜拔汉州。向大亨、戴寿等走成都,追败之,遂与友德围成都。蜀平,赐白金彩币,复还汴。五年为左副将军,与冯胜征漠北,破敌于别笃山,俘斩万计。克甘肃,取亦集乃路,留兵扼关而还。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七年练兵北平。十年还凤阳。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定襄。

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遂与惟庸通谋。爵除。

(《明史陈德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B.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C.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D.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提拔、选拔,义同拔、升、加、加封等,古代用于提升官职。
B.世券,又称铁券。始于明代,使其世代终身享有免除罪责的特权凭证。
C.漠北,又称岭北,指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蒙古族活动区域。
D.谥,即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德出身农家,勇力过人。陈德跟随太祖征定远,因功擢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夺取多座城池,擢升为元帅。
B.陈德随军南征,屡建奇功。陈德随军援救南昌,大战鄱阳湖,平定武昌、吴地,晋升为佥大都督府事。
C.陈德北伐元朝,屡战屡胜。陈德跟随傅友德征讨,三战三捷,对元朝及北元打击作出了贡献。
D.陈德战绩显著,多次受赏。陈德在洪武三年,被封临江侯。平定蜀地,被赐给白金彩币。死后追封为杞国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陈德为什么最后被削除了爵位?请简要说明。
2021-11-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薛辩,字允白,河东汾阴人也。曾祖兴,晋尚书右仆射、冀州刺史、安邑公,谥曰庄。祖涛袭爵,位梁州刺史,谥曰忠惠。京都倾覆,皆以义烈著闻。父强,字威明,幼有大志,怀军国筹略与北海王猛,同志友善。及桓温入关中,猛以巾褐谒之。温曰:江东无卿比也,秦国定多奇士,如生辈尚有几人?吾欲与之俱南。猛曰:公求可与拨乱济时者,友人薛威明其人也。温曰闻之久矣方致朝命强闻之自商山来谒与猛皆署军谋条酒强察温有大志而无成功乃劝猛止俄而温败及苻坚立,猛见委任。其平阳公融为书,将以车马聘强。猛以为不可屈,乃止。及坚如河东伐张平,自与数百骑驰至强垒下,求与相见。强使主簿责之。因慷慨宣言曰:此城终无生降之臣,但有死节之将耳。坚诸将请攻之,坚曰:须吾平晋,自当面缚。舍之以劝事君者。后坚伐晋,军败,强遂总宗室强兵,威振河辅,破慕容永于陈川。姚兴闻而惮之,遣使重加礼命,征拜右光禄大夫、七兵尚书,封冯翊郡公,转左户尚书。年九十八,卒。赠辅国大将军、司徒公,谥曰宣。

辩幼而俊爽,俶傥多大略,由是豪杰多归慕之。强卒,复袭统其营。仕姚兴,历太子中庶子河北太守。辩知姚氏运衰,遂弃归家保乡邑。及晋将刘裕平姚泓,即署相国掾。寻除平阳太守委以北道镇捍。及长安失守。辩遂归魏。仍立功于河际,位平西将军、东雍州刺史,赐爵汾侯。其年诣阙,明元深加器重,明年方得旋镇。帝谓之曰:朕委卿西蕃,志在关右,卿宜克终良算,与朕为长安主人。辩既还任,务农教战。恒以数千之众,摧抗赫连氏。帝甚褒奖之。又除并州刺史,征授大羽真。泰常七年,卒于官。帝以所图未遂,深悼惜之。赠并、雍二州刺史。

(选自《北史·薛辩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温曰/闻之久矣/方致朝/命强闻之/自商山来谒/与猛皆署军谋祭酒/强察温有大志而无成功/乃劝猛止/俄而温败/
B.温曰/闻之久矣/方致朝/命强闻之/自商山来谒/与猛皆署军谋祭酒/强察温有大志而无成功乃劝猛止/俄而温败/
C.温曰/闻之久矣/方致朝命/强闻之/自商山来谒/与猛皆署军谋祭酒/强察温有大志而无成功/乃劝猛止/俄而温败/
D.温曰/闻之久矣/方致朝命/强闻之/自商山来谒/与猛皆署军谋祭酒/强察温有大志而无/成功乃劝猛止/俄而温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右仆射:秦始置;汉献帝建安四年,分置左右仆射;唐宋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
B.巾褐:即头巾和褐衣,古代平民的服装,也指不第秀才的境遇;文中指平民的身份。
C.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D.关右:地区名。古人以东为右,亦称“关东”;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潼关以东的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辩出身名门,忠烈家风相传。曾祖薛兴是晋尚书右仆射、安邑公,祖父薛涛继承爵位,担任梁州刺史,薛氏父子都以忠勇壮烈闻名。
B.薛辩忠义豪爽,富有雄才大略。早年时,四方英雄豪杰慕名而纷纷投奔他,就连苻坚都愿意放弃恩怨,带人前去拜访,请求与他相见。
C.薛辩富有才干,多次建立功勋。在黄河边建立功绩,升迁为平西将军、东雍州刺史,赐爵汾阴候,魏帝也对他多有表彰和奖励。
D.薛辩归顺北魏,深受皇帝器重。魏帝曾对他说:“我委任你守西面,意在取得关右地区,你应该能完成好我的谋划,与我一起做长安的主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苻坚立,猛见委任。其平阳公融为书,将以车马聘强。
(2)其年诣阙,明元深加器重,明年方得旋镇。
2021-11-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19-20高三上·广东·期末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庄襄王二年,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七年,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始皇欲游天下,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恬,求其罪过,举劾之。子婴进谏曰: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土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胡亥不听。而遣御史之代,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恬曰: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 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B.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C.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D.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始皇是秦王嬴政的尊号,他认为“子议父、臣议君”不可取,取消了“谥号”传统。
B.“拜”指授予官职,类似的还有“除”“授”,“拔”“擢”“左迁”“陟”则可表示升迁官职。
C.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民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对西戎和北狄的合称。
D.崩是对古代帝王之死的讳称,太后与王后之死也可称崩,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可称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恬出身武将世家,战功显赫。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将军,战功卓著,他虽因家族得官,却不同于普通的纨绔子弟,而是取得了超越祖辈的功勋。
B.蒙恬忠贞不渝,尽心为国。他为秦国立下战功,修筑长城,并威震匈奴,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和重用。在被诬陷时,子婴进谏皇上不要杀他。
C.蒙恬得罪赵高,屡遭谗陷。赵高在始皇逝世后就想置他于死地,又在胡亥想释放蒙恬时,坚执不允,请求胡亥一定要杀掉蒙恬,以绝后患。
D.蒙恬无罪被害,吞药自尽。他总结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不该修筑长城,因为修筑过程中一定会截断地脉,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认识上的局限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2)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2021-11-05更新 | 197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耀卿,赠户部尚书守真子也。少聪敏,数岁解属文,弱冠拜秘书正字,俄补相王府典签。开元初,累迁长安令。长安旧有配户和市之法,百姓苦之。耀卿到官,一切令出储蓄之家,预给其直,遂无奸僦之弊。在职两年,宽猛得中,及去官,县人甚思咏之。十三年,为济州刺史,车驾东巡,州当大路,耀卿躬自条理,科配得所。时大驾所历凡十余州,耀卿称为知顿之最。又历宣、冀二州刺史,皆有善政,入为户部侍郎。二十年,礼部尚书、信安王祎受诏讨契丹,诏以耀卿为副。俄又令耀卿赍绢二十万匹分赐立功奚官,就部落以给之。耀卿谓人曰:“夷虏贪残,今赍持财帛,深入寇境,不可不为备也。”乃令先期而往,分道互进,一朝而给付并毕。时突厥及室韦勒兵邀险,谋劫袭之,比至而耀卿已还。迁京兆尹。明年秋,霖雨害稼,京城谷贵。上将幸东都,独召耀卿问救人之术,耀卿奏请唐玄宗通漕运,调运江淮粮赋进京。上深然其言。寻拜黄门侍郎,充转运使,凡三年,运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或说耀卿请进所省脚钱,以明功利。耀卿曰:“是谓以国财求宠,其可乎?”二十四年,拜尚书左丞相。时夷州刺史杨浚犯赃处死,诏令杖六十,配流古州。耀卿上疏谏曰:“臣以为刺史、县令,与诸吏稍别。刺史,人之父母,风化所瞻,解体受笞,事颇为辱。又今暑热不耐,因杖或死,又恐非圣明宽宥之意。伏望凡刺史、县令于本部决杖及夏暑生长之时,所定杖刑,并乞停减。”帝许之。俄而,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部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耀卿密上疏曰:“伏见盖嘉运立功破贼,诚精劲勇烈,然其近日言气矜夸,臣窃忧之。若不可回换,即望速遣进途,仍乞圣恩,勖以严命。”疏奏,上乃促嘉运赴军。天宝元年,改为尚书右仆射。一岁,年六十三,赠太子太傅,谥曰文献。

(选自《旧唐书·裴耀卿传》,有删改)


【注】配户和市:唐时行摊派、掠夺民物的制度。配户,按户摊派;和市,官府向百姓议价购买货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部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B.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部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C.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部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D.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部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B.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C.仆射,秦时设置,因重视武官,善射者掌理事务;唐时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的职任。。
D.薨,指诸侯、有爵位的官员、大夫的死,也可指太后、皇后、皇子、公主的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耀卿出身官宦,少年聪颖。裴耀卿的父亲裴守真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耀卿少年时就能写作文章,青年时在相王府担任典签。
B.裴耀卿理政有方,颇有政绩。裴耀卿任长安令改革法令,解百姓之苦;任京兆尹,立即建议通漕运调粮进京,深得皇帝认可。
C.裴耀卿洞察局势,准确预判。裴耀卿受命分赐立功的奚族官吏,他事先做好防备,调整行程,提前完成了赏赐,躲过了偷袭。
D.裴耀卿为国谋划,恩威并进。裴耀卿上疏,使得贪污犯死罪的刺史杨浚停减杖刑;使得因立功而骄傲自大的盖嘉运得到收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突厥及室韦勒兵邀险,谋劫袭之,比至而耀卿已还。
(2)刺史,人之父母,风化所瞻,解体受笞,事颇为辱。
2021-11-0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成功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双基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轼,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西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弱冠”等说法。
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它与《论语》《孟子》《诗经》《礼记》合称“五经”,是儒家经典之一。
D.居士是对在家信道之人的泛称,也指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李清照自称易安居士。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自幼聪慧,十岁时,曾随父亲苏洵游学四方,后由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读书,到二十岁的时候就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
B.苏轼为官有法。在徐州时黄河在曹村决口,汇集于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富人争着出城避水,苏轼为安定人心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排泄湖水的枢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021-11-02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武帝永初三年,魏主闻高祖殂,议发兵取洛阳、虎牢、滑台。十月,魏军将发,公卿集议于监国之前。崔浩曰:南人长于守城,昔苻氏攻襄阳,经年不拔,今以大兵坐攻小城,若不时克,挫伤军势,此危道也。不如分兵略地,至淮为限,列置守宰,收敛租谷,则洛阳、滑台、虎牢为囿中之物,何忧其不获也?公孙表固请攻城,魏主从之。

臣焘曰:兵以势攻以气守浩之言未知攻守之妙彼徒见苻氏之不能克襄阳以为南人长于守城野战则不足惮。而不知六朝之宠物犬际,谢玄之所用以定三魏,宋武之所用以平齐,秦陈庆之所用以取三十二城,卒至洛阳者,皆江南之人也。安可谓之不长于攻?特永初之际,王康以将懦,攻则辄败,故圏其卒以守尔。使有贤将,能作吴楚剽悍之气,又安往而不得志?故弱敌而不戒,祸莫甚焉!使江南而有人则崔浩之言岂不为魏氏之深祸!

初,晋民南迁,以扬州为京畿,谷帛所资皆出焉,以荆、江为重镇,甲兵所聚尽在焉,常使大将居之。三州户口居江南之半,武帝恶其强大,故欲分之。乃分扬州、浙东五郡置东扬州,治会稽。分荆、湘、江、豫州之八郡置郢州,治江夏。既而荆、扬因此虚耗。

臣焘曰:治国如治身,心肠四体,将养调治,缓急各自有序。人失其序,则疾生之;国失其序,则乱生之。晋氏南迁,以扬州为腹心,荆、江为臂肘。积货财,聚甲兵使之常重,势当然也。当无事之时,使强藩悍将内有所畏;当有事之际,使腹心股肱外有所恃,此实经久不易之道。而刘氏父子偷目前之利,破长久之规。文帝虚内事外,而江州之文武罢;武帝强支弱干,而荆扬之势分。其后明帝之乱,会稽遂为贼境,而朝廷所保,仅百余年。齐之末,萧氏弟兄亦欲联郢雍以图天下。虚心腹,肥支体,遂为后世深患,可不戒夫!”

(选自《六朝通鉴博议卷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以势攻以气守/浩之言未知/攻守之妙/彼徒见苻氏之不能克/襄阳以为南人/长于守城/野战则不足惮
B.兵以势攻/以气守/浩之言未知攻守之妙/彼徒见苻氏之不能克/襄阳以为南人长/于守城野战则不足惮
C.兵以势攻/以气守/浩之言未知攻守之妙/彼徒见苻氏之不能克襄阳/以为南人长于守城/野战则不足惮
D.兵以势攻以气守/浩之言未知/攻守之妙/彼徒见苻氏之不能克襄阳/以为南人长/于守城野战则不足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主,史书称北魏皇帝为魏主。因晋于北魏为正统,宋后来代替了晋,宋亦为正统。
B.豫州,九州之一。与雍州、兖州、徐州、幽州、青州、荆州、扬州、梁州合称九州。
C.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畿辅”“右扶风”“左冯翊”与“京畿”意思相近。
D.治江夏,“治”在此指区域官署驻地,“治江夏”是说郢州长官治所在江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浩是北魏的谋臣,他认为南人不擅长野战,所以提出先劫掠外围,最终不战而降城的策略。
B.作者不认同崔浩的观点,举出历史事例证明南人擅长守城和野战,批评崔浩不懂得兵法战略。
C.武帝分割扬州、荆州、江州的原因,在于这三地人口众多,非常富庶,容易成为皇权的威胁。
D.作者认为武帝做法与古代相反,导致了本应拱卫皇城的核心地带,力量被削弱,贻患无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有贤将,能作吴楚剽悍之气,又安往而不得志?
(2)当有事之际,使腹心股肱外有所恃,此实经久不易之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