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整体分析:阿来的《十八月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米仓山十八月潭的自然美景。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描绘了从山脚到山顶的景色变化,尤其是对花岗岩的描写,赋予了自然景观以历史和哲学的深度。作者通过对比预设与实景,突显了自然的神秘与壮丽。引用歌德的名言,深化了对自然和时间的思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整体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八月潭

阿来

去年十月,一访米仓山。半年后,五月春深,再访苍莽米仓。

上午,在秦岭以南的群山中横向移动,自西向东,从古利州青川县往古巴州南江县。中午到达,饭后即往更深的山中,访去秋未到的十八月潭。

山路盘旋,四野静谧。鸟叫声是多的。但古人说过:“鸟鸣山更幽。”中国人的心性有这样的审美文化浸染,加上山野中越来越浓重的绿,主观上就有了强烈的静谧之感。

胡核楸、盐肤木在低处,树树舒枝展叶,在山脚,在溪前。绿光照眼,使得行于山阴道上的人眼睛与心境一并通透。杜甫诗形容这情状只有三个字:“俱眼明”。

路盘旋着上升,到山的半坡,洁白花树出现。斜擎着四片花瓣,子房高耸的是山茱萸科的四照花;细碎繁密的小花开得如云如雾的是木犀科的流苏树;还有丛生,与人齐身高的两种英莲,和悬钩子属的茂密灌丛。

再翻一道梁,再越一条谷,更多的树,更清的水。

如是循环往复,然后,十八月潭到了。

拍完两株花树,才顺栈道步入林中,步入站满高大乔木的一片平坦凹地。依这地势的启发,我预设了将要遭逢潭水的情状。就像阿斯塔菲耶夫的小说《鱼王》中所写的那样:茂密的森林突然消失,在宽阔的谷地中央,树林环绕丰茂草地。草地上有冰川时代遗留下的巨石蒙满苔藓。然后,一口潭,深而静,倒映着树与花,倒映着云影与天光。绕潭而行,再穿过一片深广的杉与松与桦与枫,又一片林中草地,又一口静静的水泊出现。一只白颊水鸟停在岸边。“境绝人不行,潭深鸟空立。”

是“潭”这个字,让人发生清绝幽静的联想。

而十八月潭真正的面貌并不是这样。

林木深处溪水流淌声响起时,脚下的栈道突然转折,改变方向的同时,还由平缓变得陡峭。坚硬的花岗岩层露出,猛然断裂沉陷,面前突然出现一道深渊。天空出现,太阳光涌入,隔着并不宽阔的虚空,隔着深谷看见了对面耸峙参差的峰,和万树丛生的错落山壁。

不想说面临的是一道峡谷,而想说是一个生云起风的绿色深渊。

悄无声息的溪流从幽暗的树林中出来,在光滑的花岗岩壁上陡然明亮,突然加速,随着岩壁更深的陷落腾身变成了一匹白练,一道飞瀑,飞降百余米,跌入一口碧绿的深潭。水往下飞奔,凉风徐徐上来,挟着水汽,拂面而过,让人感到清新舒爽,从皮肤到皮肤里面很深的地方。

凉风起于飞瀑,起于深潭,但不大,习习拂面;悬垂飞溅的水声也不大,没有大声喧哗。这全是因为森林的缘故。俯瞰深渊,石壁,飞泉,碧潭,视线时时被树拦断,那是林海的深渊。

就着悬泉旁开出的石阶,循级而下。陡峭处,木梯勾连成栈道,身边密布着扎根石缝姿态倾斜的树,枝干通直的树,枝干虬曲的树,枝上飘忽着松萝的树,干上寄生着蕨类的树,枝干斜出在身边可供攀扶的树,还有树冠展开,枝叶交错,将视线中的花岗岩壁、壁上飞泉、壁脚深潭不断遮断,而生出种种动态构图的树。使人如行于古人绘制的山水长卷之中。

又一回地理的剧烈跌宕,再随急转陡峭的山势,傍着飞瀑悬泉循级向下。太阳再次钻出云隙,使云水树石再次闪闪发光。地势稍缓处,我停在一块其大如屋,脱离了岩体横卧溪上的花岗岩巨石前。岩石中夹杂的细碎石英颗粒和云母片闪闪发光,那是明净透澈如钻石般的光芒。

巨石旁的树很老,岩石的岁数更老,记得山下的地质博物馆说这些岩石来自震旦纪。那么,它的年纪,这些俯冲而下的岩壁的年纪最少也有五亿年了。在更久远的地质时代,地球深处的岩浆上涌,却未突破地壳成为火山,熔化的岩浆在地下熔合不同成分的物质,渐渐冷凝,就形成了地球岩石圈最坚硬的部分——花岗岩。这些闪烁的石英和云母就是在那个熔铸过程中包藏其中的。然后,它们在多少亿年多少千万年的某次某几次强烈的地质运动中拱出地表,造成了眼前这些高山深谷。又在时间深处,被冰川,被水,被风打磨光滑,成砂成粉,风化为土,养育了草与树,养育了浩莽林海。

所以,我要凝视它,抚摸它。

花岗岩在地球上分布广泛,歌德在另外的时空中凝望过它们,并注意到其“异乎寻常的材质,那富于变化的神奇颗粒”。聂鲁达在南美安第斯山上注视过同样的岩石,观察到同样现象时说,那是“时间之盐”。延伸一下,我想,那也是我们骨骼与精神中的钙,也是四周所有高大树木最基本的养料。现在,我尝到了它的味道。

风和阳光在这块巨岩的上半部,它的底部浸在溪水里。水清无色,颜色来自岩石上生出的幽滑绿苔。

歌德说:“每一条通向未知路径的山脉,都在证实一个古老的经验:最高处和最深处都是花岗岩,然后才是其余各种形形色色的岩石。在地球最深的脏腑里,花岗岩不可撼动地安歇着。”“它早于一切生命,超越一切生命。就在这一瞬间……”

从此开始,我的关注点似乎都在岩石形态的变化上面,至于水如何在石壁上飞扑,如何在岩脚下积聚;树如何在石缝中扎根,如何迎风造型,倒有些忽略了。因为这一切,种种奇异景象,根本还是因为岩石基座的形态变化。岩奔而泉飞,岩停而潭深。石有缝而孤树斜出,石化土而杂花生树。

数公里长的山道,岩壁时陡时缓地跌落着,一折,又一折,更像一章又一章循序递进的雄壮交响乐。不是贝多芬们制定了程式的四个乐章,而是连绵不绝的十八个乐章。

陡直时,就张挂了水的白练成为飞瀑与悬泉。这些水流本该发出巨大的喧哗,却被众多幽深如海的树林吸掉了其高音部和中音部,猛厉的奔湍变成了温柔的潺溪。奔涌的岩歇脚,在一株枫下,在傍着老松的一丛杜鹃下聚为绿潭时,就变成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了。潭水漫溢,无风而有波。古代诗歌写到这样的静潭与飞瀑时,总是要写到猿,写到猿鸣的。“蜀道重来老,巴猿此去闻。”现在,猿是没有了,时不时有一迭声的鸟鸣响起,倒比水声更尖锐响亮。

如此这般,时行时停,        ,十八层飞水飘扬,十八口深潭凝碧,两个多小时,就走过了静在米仓深处的十八月潭。

离开时,在最后一个潭前停留得久些,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仰望那些悬垂而下的花岗石壁。安谧而雄伟的岩石,风起时,扬起了岩石表面的水。水飞动,却依然改变不了岩石沉着的雄伟。于是,又想起歌德的话:“你们是一座座最古老最可敬的时间之纪念碑。”

这简直就是最贴切的花岗岩石的颂辞。

从山道再下行数十里,宿在一个叫大坝的地方。入席小饮时,见窗外晚霞弥天。山中陡岩不见,悬泉深潭不见,只是满目林海,随着暮色渐深,正在化雾化烟。

1.第(8)段作者预设的十八月潭风景与后文描写的实景形成鲜明反差,请从构思角度加以赏析。
2.下列甲乙两句分别放入第(25)段划线处,你觉得哪一句更适合,请阐述理由。
甲:看水看树看水看云     乙:看水,看树,看水,看云
3.第(21)段用歌德的话彰显全文主旨,请具体分析。
4.第(23)段以“交响乐”总收十八月潭的景色,描写精妙,请加以赏析。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整体分析:甲文通过论述俭朴的美德,强调俭朴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批评了当时人们不以俭为美的风气。乙文则进一步探讨了俭与吝的区别,指出真正的俭是对自己节俭而对他人大方,而吝则是对自己奢侈而对他人吝啬。两文共同强调了俭朴的重要性,但乙文更深入地分析了俭与吝的本质区别,揭示了社会对俭朴的误解。

2 .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俭,美德也,古人之所宝也。人能崇尚俭素,则一身之用易供,而一岁之计可给,既免称贷举息,俯仰求之,又且省寡过,安乐无事。故富者能俭,则可以长保;贫者能俭,则可以无饥寒,岂不美哉!今世之人,不知以俭为美德,而反以俭为鄙笑,往往纵自下之欲而不恤后来,饰一时之观而不顾实患,亦可谓愚矣。

([宋]彭仲刚《崇俭素》,有删节)

盖能俭而后砥行立名,能俭而后可正色率下,未有汰侈成风而身修,而家道正者也。后世浮靡相尚,踵事增华,见有安静悃愊之人,辄相与窃笑之曰:此固也,野也;殆鄙吝之心生者也。至若家拥厚赀,封殖自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甚至期功强近之亲,若秦人视越人之肥瘠,坐听其困穷而不顾。此向所为鄙吝之人也,则又恬不为怪,假俭之名,以为藏身之困,君子之俭□如是乎?昔晏子一狐裘三十年,而邻里乡党待以举火者数十家。果若是其班乎?否耶?嗟乎!彼啬于己而不啬于人,谓之俭;啬于人而不啬于己,谓之吝。吾窃怪夫世之俭者,群目之曰吝,而吝者,则又自诩为俭,俭与吝之淆然而莫辨也,作《俭说》。

([清]韦协梦《俭说》,有删节)

注: ①悃愊kǔn bì, 至诚。

1.可填入乙文方框处的一项是(     
A.焉B.皆C.固D.何
2.对乙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却慷慨救济邻里乡亲。
B.晏子三十年来一直穿狐裘,邻里乡亲却无以为炊。
C.晏子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常得到邻里乡亲的帮助。
D.晏子三十年来一直穿狐裘,邻里乡亲都想烧了它。
3.概括甲文的论述思路。
4.相比甲文,乙文对“俭”展开了进一步论述。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简洁的笔触,勾勒出陈东庄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人格特点。文章重点描述了陈东庄的学识渊博、治国理政的见解以及他在面对权贵时的骨鲠和质朴。通过与胡天游的对比,突显了陈东庄的节操和谨慎。文章不仅展示了陈东庄的个人风采,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正直品格的推崇。整体结构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较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东庄先生传

彭绍升

①陈先生名黄中,字和叔,吴县诸生也。自少通敏为学长于史深究前代治往复所由以达于当世之务。乾隆初,应博学宏词科,延试被黜,乃纵游,学益精。

②当是时上即位数年,锐意赓序列圣治绩,绍往古绝业。中外大臣承明德,争延致天下豪俊,虚己访时政阙失,而先生尤为大学士海宁陈公所知。既先生上书陈公,论用人、理财、养兵数大事,其言通达治国,凿凿切利病,无少讳。顷之,有诏求骨鲠质朴之士,陈公奇先生,欲以先生应诏,属先生友招以书,先生辞焉。先生客湖南巡抚幕府,土苗或小警,巡抚欲兴师剿之,属先生缮奏章,先生曰:“此召乱也,抚而辑之,其可。”弗听,先生辞焉,遂行。已而苗叛,用兵期年乃

③先生初至京师,最善山阴贡士胡天游。天游故奇士,负才气,傲睨当世士鲜意者,顾独为先生屈,所著文必以示先生。先生辄为发其璧、别其良以示,天游未尝不相视而笑也。天游豪宕自喜,不肯循尺度,为势要所排斥,竟穷死。而先生介然有节概,去就,严取舍之辨,然其穷与天游等。

④年四十余,杜门著书,无儋石之储,泊如也。以疾终,年五十有九。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虚己访时政阙失(         )   (2)士鲜意者(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用兵期年乃     
A.安静       B.平定       C.妥协       D.驱除
(2)去就(     
A.恭敬                 B.严防                 C.严密             D.慎重
3.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自少通敏为学长于史深究前代治乱往复所由以达于当世之务
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既先生上书陈公,论用人、理财、养兵数大事,其言通达治国,凿凿切利病,无少讳。
5.第②段中陈东庄入湖南巡抚幕府间的言和行,分别体现了他的___________特点。
6.作者为陈东庄立传,为什么又详写胡天游这一人物?请加以分析。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整体分析: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夜宴会中菊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赞美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以菊花在众芳竞发中独自迟开的形象,象征了诗人虽晚成但仍有价值,隐含了对自我坚持和不随波逐流的精神的赞颂。

4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宴王郎中宅赋得露中菊

[唐]朱湾

众芳春竞发,寒菊露偏滋。受气何曾异,开花独自迟。

晚成犹待赏,欲采未过时。忍弃东篱下,看随秋草衰。

1.下列对整首诗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意境高远,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B.富有哲理,给人智慧的启迪。
C.用浅近的语言委婉表露心迹。
D.重沓喟叹中蕴含深沉的感慨。
2.此诗没有具体描写菊花形貌,而古人称其工于咏物,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经过长期的政治实践和探索,到公元前180年前后,黄河流域形成以偃师二里头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                                                  

①10万平方米左右的宫城是都邑的重心。
②呈现出路网和围垣界隔的多宫格布局
③二里头遗址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④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区开后世官营手工业先河
⑤东西二组中轴线布局的四合院式宫殿宗庙建筑成为后世宫室制度的先河
A.③②①⑤④B.③⑤②①④
C.①④③②⑤D.①⑤④②③
(2)以上语段摘自某报纸,下列版面名称与文章标题与其最匹配的一项是(     
A.评论版《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发展新篇章》
B.文化版《黄河文化见证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
C.要闻版《闲读杂书:漫谈黄河流域古文化》
D.社会版《二里头文化:那些不得不说的秘密》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6 . 按要求填空。

(1)《过秦论》末段,作者将山东诸国与陈涉“________________”,并表示那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2)《过秦论》中,秦国一统天下后,以华山、黄河为天然屏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列传》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屈原文章文平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梦中作四绝句(之二)

(清)龚自珍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

1.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梦境,诗歌鉴赏中称这种手法为          
2.对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解读完全正确的是(       
A.诗人仕途不顺,人生落魄。
B.诗人淡泊名利,充满童真。
C.诗人苦中作乐,哀怨忧伤。
D.诗人激愤不平,借梦抗争。
3.“海红”一词,历来被解作“海棠”,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应是“红海”的倒装,意为“红花的海洋”,结合全诗,谈谈你同意哪一种理解。
2024-09-1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向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1.这两首诗的题材是____________。
2.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第一句中“事不期”的意思是胜败乃兵家常事,难以预料,语调悲观。
B.杜诗第二句痛斥项羽不能“包羞忍耻”,认为他自刎乌江不是真正的“男儿”。
C.王诗第一句中的“壮士”并非指自刎的项羽,而是跟着他出生入死的部下。
D.王诗第二句中的“势难回”是指项羽垓下失败后,按当时形势再难回到江东。
3.两首诗对项羽乌江自刎一事发表看法,观点针锋相对,但都言之成理。那你更喜欢哪一首?请概括两首诗的内容并简述理由。
2024-08-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甲乙丙三文,完成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交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盲乐师)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乙文方框处最适合的虚词是哪一个?(       
A.也B.耳C.乎D.焉
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 越国以(             )                    ② 焉用亡郑以(            )
③ 朝而夕设版焉(            )                    ④ 久诸侯(            )
⑤ 为之奈何(            )                           ⑥ 公衽而避 (            )
3.乙文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

4.把乙文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小明同学最近在研究“劝谏的艺术”,读了这三段文字后,大受启发,认为劝谏艺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请结合选文阐述你的主张和理由。
2024-08-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鉴赏家

汪曾祺

[1]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2]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这个卖果子的和别的卖果子的不一样。不是开铺子的,不是摆摊的,也不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也就是给二三十家送。这些人家他走得很熟,看门的和狗都认识他。到了一定的日子,他就来了。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因为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有虫眼的、挤筐、破皮、变色、过小的全都剔下来,贱价卖给别的果贩。他很喜欢到处跑,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

[3]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

[4]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5] 叶三卖了三十多年果子,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人了。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6] 叶三有点生气了:

[7] “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一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

[8] 儿子连忙解释:“不是的。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

[9] “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10] 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11] “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这样一种风俗,早早就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于是就都依了他。

[12] 叶三还是卖果子。他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13] 季匋民有一个脾气,一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画两笔,凑着壶嘴喝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执笔接着画。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14]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

[15] 他给季匋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16] 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17]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18] “唔!你怎么知道?”

[19] “花是乱的。”

[20] “对极了!”

[21] 季匋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

[22] “何以见得。”

[23] “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

[24] “对!”

[25]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26]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27] “不对?”

[28]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29]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30] 季匋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31]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32] 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有时季匋民画了一张画,不满意,团掉了。叶三捡起来,过些日子送给季匋民看看,季匋民觉得也还不错,就略改改,加了题,又送给了叶三。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33]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34] “不卖?”

[35] “一张也不卖?”

[36] 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棺材里。

[37] 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

[38] “不卖。”

[39] 后来,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原文有删改)

1.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第[3]段。
2.就小说[16]-[31]段叶三评画的内容,分析他能够成为“鉴赏家”的原因。
3.有人说小说的结尾是败笔,有人说结尾是妙笔,你觉得如何?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从小说构思的角度简述你的理由。
2024-08-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