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5 道试题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清约堂记

[宋]洪咨夔

①人心,情之动也。情动而百欲生,故危之。危而难安,未至于亡也,故犹可及反。反,则危者平矣。曾子之省,反身之谓也。其用力于省者,颜色之正,容貌之动,辞气之出,战兢惕厉,警察精密,无一息之间断,而夫子之道竟以是得三省之积一贯之入欤?

②晋人张君承祖伯修,学博而材伟,气明而胆壮,举天下祸福利害莫能压之,试剧成都。期年,政成,作堂以休,扁以清约,殆老于世故,落其华而取实,将以是志所省乎?

③夫养心莫善于寡欲。人欲一萌,清明随蚀去,其所以蚀清明者;而清明还,则本然之心得矣。故天下之损莫大于欲,人心之所当损亦莫急于欲。邑大夫公余退食燕坐深省,曰:“夜气之存,其不为旦昼汩乎?鸡鸣而起,其于利与善之间已辨乎?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之得我,其不为之动乎?口之于味,耳之于声,目之于色,四体之于安逸,其知有命而委顺乎?”内以敬而直,外以义而方,敬、义充塞于内外,物欲无自而入,则民被学道之泽矣。西向举酒为伯修赋之。

④宝庆初元八月旦日古潜洪某记。

(选自《平斋文集》 有删改)

【注】①夜气:语出《孟子》,指晚上静思所产生的良知善念。②得:同“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1.本文虽是记,却有赋的特点。请从语言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2.下列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用反问,将官员自省的内容具象化,使说理生动。
B.强调心中要一直持有良知善念,能分辨善、利之别。
C.提醒自己不应被外在丰裕的物质和所谓的声名所诱。
D.表明生理官能的满足是人天性使然,因此无需克制。
3.请给合全文分析“清约”的丰富内涵。
2024-04-2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卷
2 . 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走进艺术世界,仅仅是为了满足耳目之娱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4-04-23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应炎传

【明】高启

①胡应炎,字焕卿,常之晋陵人。元丞相伯颜南伐师,常境,知府王洙遁,朝廷以姚訔知府事。訔见应炎,喜曰:君,吾剧孟也。应炎归告父及兄弟曰:吾家世受国恩,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

②既应訔命,即选民之壮勇者三千人,自将城。为訔画曰:吾州,京师北门,不可失守。然城卑堑狭,兵皆市人,非素所抚循者。而北兵锐且众,乘胜远来,其锋不可当,恐未易与战也。宜树木栅傅城,益调粟,缮械,为守计。訔然之。

③初,洙遁时,其客王虎臣盗郡印,自称知府,诣伯颜军门献之。伯颜不知其诈,命还守常,而遣兵与俱。及城,訔等已先至,不得入,反以民叛告。伯颜怒,率步骑二十余万围之。应炎出战,杀其将校甚众。围且久,元兵多伤毙。伯颜遂以西域诸部兵会攻。围益急,饷援俱绝。伯颜侦知之,谕使出降。应炎骂之,截纸、缕置盂中,若汤饼状者,以箸示之,曰:吾食,甚足!

④城陷。訔死之,应炎率民兵巷战。至孔子庙前,众溃,犹手刃数人,力屈,遂就擒。伯颜之,曰:若即尝多杀吾将校者邪?应炎曰:吾欲杀汝,何将校也?恨力不及耳。伯颜怒,腰斩之,时年二十七。

⑤余为儿童时,常闻父老言元兵取常时事,甚悉。及壮,观史多所未载。岂搜采有失而致然欤?抑著作者有所讳避而弗录欤?或其事多缪悠,初皆无有,特好事者为之说欤?是皆不可知也。每窃恨焉。近遇胡黼江上,间为余言其祖应炎死节始末,与余昔所闻无异。

(选自《凫藻集》有删改)

【注】①剧孟:西汉人,游侠,曾帮助周亚夫平定吴楚叛乱。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常境                                (2)自将
2.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以箸示之
A.拉开                       B.执持                  C.挑起                    D.伸展
(2)伯颜
A. 退避                      B.谴责                  C.怨恨                    D.呵斥
3.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
4.将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及城,訔等已先至,不得入,反以民叛告。
5.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塑造传主形象,请依据表格内容提示,完成填写。
段落事件概括人物形象
第①段以身许国忠贞爱国
第②段献计守城1
第③段2宁死不屈
第④段34

6.简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2024-04-2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南宋】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南宋词人,此词作于南宋绍兴四年,时年9月,金兵南下,一度逼近江城(今南京)。②齑盐:原腌菜和盐,此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1.下列词牌名适用于本词的是(     
A.临江仙B.念奴娇C.沁园春D.声声慢
2.以下评价适用于这首词的一项是(     
A.沉郁顿挫B.蕴藉深沉C.慷慨激愤D.雄健苍凉
3.词家认为结尾应含有“不尽之意”,结合全词,赏析结尾的画线句。
2024-04-23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白鹳

陶沙岸

三爹跟白鹳说,我们是两只老鸟。白鹳照例慢条斯理走几步,在地上啄两下,点头回应。

三爹给白鹳起了名字,叫小牛。小牛七年前来到这里,再没有离开,由候鸟变为了留鸟。起先,小牛的一只翅膀被布设在洞庭湖里捕鱼的迷魂阵缠住,坚韧而锋利的尼龙绳线勒进翎翅,它的半个翅膀耷拉下来,再无法远距离飞行。三爹在湖边拢住它,它是抗争过的,拖着半只翅膀在湖滩上奔跑了好远,才被三爹追上。三年前,小牛又能飞了,可它还是留了下来。

你是老天派来的吧,看我这老头子孤零零的,留下来跟我作伴儿啊?三爹摸着小牛的背,小牛伸缩长颈,脑袋在三爹的裤管上摩摩擦擦。

老屋旁有间杂物房,三爹在里面为小牛做了一个窝。窝很大,几乎占满缺失了一条面板的八仙桌,由枯树枝和芦花绒编结而成,里面宽松柔软。儿子因病走得早,孙儿铁牛去广州打工十年了,杂物房也空了七八年。曾经百来人的村子只剩十几个三爹这样的老人,每天听蛙鸣鸟叫,自己都懒得言语。如今有鸟客为邻,三爹打心眼儿里是高兴的。为了小牛,三爹忍痛将喂了三年多的狸花猫蒙住双眼,送去几十里外的一户人家,换回一只刚出生不久的猫崽。三爹想也不想,直接叫猫崽细牛。细牛在小牛身边长大,不像狸花猫一样逮住机会便想猎杀小牛,反倒像保镖一般游走在小牛周围。三爹很欣慰。

出门,小牛总跟在三爹身后,一起慢悠悠行进在岸上和水里,偶尔展翅在空中飞几圈,又回到三爹身旁。三爹从后山砍了竹子弯成弓箭状,安上渔网,眨眼成了一件趁手的捕捞工具。每当三爹从墙上取下网具,小牛和细牛都会兴奋起来,拍翅膀,喵喵叫。它们知道三爹要到池塘和沟里去捞鱼虾螺蛳。

小牛重新飞上天的那一年,三爹看到小牛衔了枯枝茅草在杂物房顶作窝,心抖了几抖,还是搬来楼梯,帮小牛在屋顶做好窝,还在窝上一米多高的位置搭了个晴雨棚,上面盖满棕榈叶。

转眼又一年。立春后一个清早,三爹听到杂物房顶小牛扑棱翅膀的声音与平常不一样,动静大,像是带着重重的回声。走到地坪中央手搭凉棚望过去,三爹看到小牛的身边多了一只白鹳,它们拍打着翅膀,长颈交织一处。三爹赶紧进屋从水桶里舀出大碗鱼虾,边撒向地坪中的一小块水泥地,边呼唤小牛。小牛却没有如以往那样立马飞来啄食,大约是担心另外一只白鹳怕生。三爹嘟嘟囔囔进了屋,一会儿工夫,小牛打头,另一只白鹳紧跟小牛飞下来。

三月下旬,小牛生下两个蛋,两只白鹳轮着蹲窝。一个月过去,两只幼崽破壳而出。三爹想着给小牛的伴侣起个名字,一直未想好。那天看到小牛单脚立在屋脊上,等着孩子的父亲捕食归来,三爹突然觉得应该叫这只新来的白鹳大牛,虽然它也许比小牛更年轻。

时令已届六月,来洞庭湖越冬的候鸟早已北归,可大牛一家还与三爹朝夕相处着。三爹前几天接到孙子电话,说是端午节要去贵州看望未来的岳父岳母,不能回来了。已经有四年未见孙子,三爹是有些心伤的,不过见到四只白鹳从早到晚在自己眼前晃悠,心里竟松快许多

这天中午太阳很烈,小牛走到躺在堂屋凉床上的三爹身旁。三爹诧异,小牛可从不在他休息的时候来打扰。小牛伸长颈脖,长长的喙在三爹手背上轻轻点点。三爹坐起,触摸小牛较之冬天羽毛渐薄的脊背。三爹一直未曾去碰小牛的长颈,那么细长,担心伤到它。三爹疑惑地盯着小牛变得红中泛黄的尖喙,不知道这个老朋友今天是怎么了。

小牛缓缓朝外走,三爹忽地就有种不好的预感。他跟出来。大牛和它们的孩子都在地坪里,扇着翅膀,吹起的灰尘与热浪迷住了三爹的眼。终于,一段助跑,四只白鹳鱼贯飞上了艳阳灼灼的天宇。无疑,这是七年来,三爹最为孤独寂寞的夏天。老鸟终究还是走了。

三爹成天徘徊在空空的老村周围,有时坐在屋门口,望着满树硕大的黄梨抽烟,细牛蹲在脚旁。几只鸟在啄食早已熟透的黄梨。多年前,三爹家的这树黄梨总是早早被村里的孩童扫荡干净,很少能长成熟。本来短短的夜变得漫长。

中秋,孙儿未回。

秋渐凉,有鸥鹭从遥远的北方飞来。三爹整理好屋顶的鸟窝,为晴雨棚换上新棕榈树叶,扎紧。霜降过去,气温日低。湖滩山边,聚居着越冬的大雁、银鸥、白鹭。三爹隔三差五去池塘捞螺蛳,家里积了两大桶了。眼瞅着冬天逼近,仍不见小牛的影踪。三爹螺蛳照捞,出门不时朝杂物房顶瞟瞟。

三爹七十多岁的年纪,睡不踏实,少有做梦,但这一晚清醒与迷糊交织一团,朦胧恍惚中他似乎听闻屋顶有响动,头侧过去,看到小牛大牛齐齐栖息在屋脊上。听到三爹呼唤的声音,小牛顺势滑下来,落在三爹的怀里。

1.小说第①段描写很有画面感,请就此赏析。
2.分析第⑨段画线句的作用。
3.小说以三爹梦见白鹳一家归来结束,请对该结尾加以分析。
4.有人建议作者将小说的标题改为“空巢”,对此你怎么看?
2024-04-23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较难(0.4) |

6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某杂志社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邀请部分专业人士进行了关于当代小说变革的专题讨论。下面是收到的一些回答:

[甲]如果有当下的小说这样一个整体存在的话,那么它理应像一座现代商场,不同的楼层面对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没有小孩的成年男性顾客可能永远不会去童装区,不能吃辣的人很少会出现在川菜馆。按作家群体、发表平台所划分出的纯文学范畴内的小说与通俗小说,就处在这个整体的不同上,他们的受众有交叉,但更多是相互独立。通俗小说是否需要变革,这不好讲。因为这个东西是纯商业的,有人看的作品能生存下来,没人看的作品就渐渐被淘汰,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变革的机制。而在我看来纯文学面临的问题就严峻多了。市场很难对它构成约束、推动它变化——除了最一线的作家,其他所谓纯文学的普通读者很少,如果没人买书就要被淘汰,那么恐怕大多数活跃在期刊和朋友圈里的所谓70后、80后、90后作家,都要封笔了。按说批评家应该帮助作家不断完善创作,哪怕因此与作家产生矛盾,但今天的现状是大多数批评家就像溺爱孙辈的老人一样,因为溺爱而失去权威性,偶尔发一次火也不过被当作耳边风,只能反过来表示默许甚至顺从。于是几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明显地推动当代小说进行变革,读者、批评家会抱怨当下的小说不好看——这种抱怨更多指向纯文学,在我看来当代小说的变革,恐怕只能寄希望于作家自身艺术水平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乙]如果说当代小说创作有必要进行变革的话,向内转也许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随着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与社会隔离的人会越来越多。对应在文学上,看得见的外部世界固然宏阔而丰富,理应书写,但看不见的内心世界幽微而深邃,更值得用文字去探寻。如果说传统的现实主义是向外的,讲究的是作家对社会现象进行有效的认识、归纳、提炼、总结,最后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来对现实进行表达,那么有没有一种现实主义是向内的,即作家关注的不再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是现实在人物心灵上的投影?换言之,作家不仅要描绘现实生活中人物的行为,更要描绘他们内心的挣扎、孤独、犹疑、抗争……甚至写出这些心理背后的价值选择,着墨的重点已不是人物的形象,而是人物内心体验。往人的内心深处走,在个人的心理体验上着力,同样也可以揭开一个现实世界

[丙]小说创作的变革或革命在我看来,一直都在进行。就好比一个人的新陈代谢从没有停止过。有时它是循序渐进的,好比唐宋八大家,历时数百年之久;有时是爆裂式的,一如五四,时代和文学传来了裂帛之声。渐变还是裂变,仍然是拜时代所赐,非文字工作者所能控制。生活远比文学更有创造力,我看冯骥才的自述,提到他在写《一百个人的十年》时记录的一件事,一个饿死的人肚皮上贴着一张纸,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想要吃的菜名,这恐怕是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都难以想象得到的细节。文学如何介入生活,考量的是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把握的能力。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如此日新月异,是如此瞬息万变,是如此摇摆不定,是如此惊心动魄。小说创作作为一种艺术创作门类,必然会有力而辩证地回应时代种种丰富而微妙的变化。

[丁]今天,无人机普及以后,连网红的影像叙事也完全改变了,它能让一个普通人即刻拥有上帝视角。我想不可避免的,科技一定是未来主流叙事的核心。可能甚至不是怎么写的变革,而是由谁来写的革命,是写作主体的根本性取代。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写作的旅程会完全依赖AI的全程导航,规划从起点到终点的详细路径。三年前,人工智能写作的语言模型还相当稚嫩,我们会说它的产物是不连贯的,是不忍卒读的大杂烩。但随着技术发展,计算机生成写作技术正在提供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富有洞察力的自然语言。随着算法迭代、数据库和样本的不断完善,AI已经创作出了闯过某国际小说竞赛初审的作品,人类写作者,未来极有可能会被AI全面取代

1.[甲]中加点词“发一次火”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面回收的答卷,调查问卷中不包含的问题可能是(     
A.您认为当代小说创作是否需要变革?
B.您认为小说创作应当如何进行变革?
C.您如何看待小说创作内容与技法的变化?
D.您如何看待严肃小说向通俗小说的靠拢?
3.能够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A.根据[甲],只有推动文学进一步与市场相结合才能引发文学创作变化。
B.根据[乙],小说应着力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刻画人内心的真实感受。
C.根据[丙],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家,其实只是现实生活的观察者和描述者。
D.根据[丁],AI会取代作家,未来读者会被胜任各种风格的写作机器吸引。
4.如果要对[丁]中的划线句的内容进行批驳,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A.AI写小说闯过竞赛初审,只能证明参赛者写得差,不能证明AI写得好。
B.受AI写作冲击的只是具有可复制性的程式化写作和相关“写手”群体。
C.AI写作还没有达到或超过人类顶尖的水准,卓越的小说家仍无可取代。
D.AI写作的逻辑基础是算法和样本,根本上还是人类作家的复刻低配版。
5.[甲]提出“当代小说的变革,恐怕只能寄希望于作家自身艺术水平和思想境界的提升”,你是否同意?结合其他三个问卷的回答,说说你的看法。
2024-04-2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7 . 按题目要求填空。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古人以奇怪为美的赏石观念是一种关于石头审美欣赏的形式主义观念,它代表了古人赏石的最浅层部分——只是外在地欣赏石头,只关注石头外在的形、色和声音等特征。这是一种对石头的肤浅欣赏,尚未涉及石头所具有的内在特性。与此同时,通过赋予石头某种其自身并不具有的人文价值,使石头具有某种深刻内涵。这种行为虽然丰富了石头的人文意蕴,却并不符合石头自身的客观特性。于是,我们从中国古代赏石传统中发现了一对悖论——        

①在此情形下,赏石活动蜕变为一种赏石者借石头以言说自我的行为,赏石者是在以自然之酒杯浇自我之块垒。
②要么有深度地欣赏石头——“以石比德”“借石抒情”“点石成境”,可是又落入一种主观地欣赏石头本身并无之物的荒诞之境。
③要么以“奇怪”为美,只是形式主义地欣赏石头的长相,但这属于肤浅地欣赏自然。
④作为自然审美的赏石——欣赏石头自身之美便徒有虚名。
A.③④②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

(2)以上语段摘自某报纸,下列版面和标题与其最匹配的一项是(     
A.文化版   《浅谈中国传统赏石文化》
B.社会版   《用赏石文化助推乡村旅游》
C.国学版   《赏石是如何“道法自然”的》
D.教育版   《赏石之美,直指人心》
2024-04-23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卷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容易(0.94) |
8 . 按题目要求填空。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________《离骚》)
(3)曹操《短歌行》用《诗经·郑风》中的“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思慕之情。
2024-04-23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卷

9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尹公亭记

曾巩

①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所以与人同其行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②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③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注〕①茇():草根,此指在草间住宿。

1.下列对第①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了尹公之亭的建亭缘由。
B.阐述了作者写这篇记的原因。
C.批判了旌表君子住处的行为。
D.以议发端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2.第②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
3.可填入第③段画线句方框中的虚词是(     
A.乎B.耶C.哉D.焉
4.评析本文写作的思想意义。
2023-08-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②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③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乙文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④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甲、乙两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
(1)至尊而制六合(     )   (2)然陈涉牖绳枢之子(     )
(3)粮而景从(     )          (4)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
3.翻译画线句子: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下列选项中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追亡逐北B.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C.杖汉节牧羊D.空以身膏草野
5.下列选项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秦,虎狼之国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铸以为金人十二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C.子卿尚复谁为乎   今得杀身自效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6.下列句子中,一共含有通假字的数量是(     
①“离骚”者,犹离忧也  ②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③蹈其背以出血
④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⑤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⑥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⑦信义安所见乎  ⑧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⑨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⑩前以降及物故  ⑪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  ⑫赢粮而景从
A.9B.10C.11D.12
7.下列句子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数量是(     
①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②朝夕遣人候问武   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④以货物与常
⑤律知武终不可胁  ⑥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⑦匈奴诡言武死  ⑧武等实在
⑨蹑足行伍之间  ⑩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⑪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A.1B.2C.3D.4
8.小明把乙文的题目改为《过后唐论》,请你推断他这样改的理由。
2023-08-13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