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9 道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

庚辰本: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蒙府本: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

程乙本: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材料二:

(探春理家做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节流”,严格财务纪律,禁止破例冒领;二是“开源”,将大观园里的田地、苗围、花木等给专人管理,除了按规定上交的,剩下的都归承包者所有。)……众婆子去后,探春问宝钗如何。宝钗笑答道:"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其利。"探春听了点头称赞……宝钗道:“断断使不得!你们这里多少得用的人,一个一个闲着没事办,这会子我又弄个人来,叫那起人连我也看小了。”……宝钗笑道:“不如问她们谁领这一份的,她就揽一宗事去。”……宝钗笑道:“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亦不可太音。纵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像……凡有些馀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只叫他拿出若干贯钱来,大家凑齐,单散于园中这些妈妈们。他们虽不料理这些,却日夜也是在园中照看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一年在园里辛苦到头,这园内既有出息,也是分内应该沾带些的。”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1.《红楼梦》对于回目的用字颇为讲究。材料一中各版本对薛宝钗分别有“时宝钗”“识宝钗”和“贤宝钗”三种表述。你认为哪一种最合适?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2 .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令人过目难忘的女性形象。有居住在潇湘馆、满腹“咏絮才”的_______①_____,有一出场就因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_______②_____,还有端庄秀丽、别号“衡芜君”的_____③_______。这些女性形象,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中华文化的长廊中熠熠生辉。
请你在横线上填出对应的人物,并从这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简述与之相关的一个小故事。人物:____________;故事情节:              
叙述故事要求:情节和人物匹配,叙述逻辑清晰完整,不少于100字。
2023-02-23更新 | 30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八所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密运

王继峰

1930年夏天,汕头的太阳格外毒辣。迎面吹来的风都是热的,仿佛大地山川的粗重呼吸。蝉有气无力,叫得快要虚脱了。

山路上出现一个青年男子。他穿着袄子,手提葫芦,行走艰难,气喘吁吁,汗水像山泉一样汩汩流淌。突然,他一阵摇晃。只见他闭起双眼,紧皱眉头,双手不住按压人中,揉搓太阳穴,似乎中暑了。他从破烂的袄子里抓出一撮金银花,扔到嘴里细细咀嚼,接着对着葫芦一阵猛喝。然后坐在树荫下,解开袄子大口大口喘气。

休息了许久,他在葫芦里灌满山泉,继续赶路。他走得很慢,频繁喝水,不时擦拭身上涌出的汗。走了两个时辰,前面出现一个渡口,几个荷枪实弹的白军正在逐个检查上船的百姓。他突然精神振奋,嘻笑着,蹦跳着挤过去,前面排队的人立即闻到一阵浓臭。白军很快注意到这个行为异常的男人。

什么人?去哪里?干嘛穿这么厚?一个刀疤脸的白军用枪指着男子。

行亲戚,去香港,梅县人我。男子一口浓重的客家口音,语无伦次。他嘴角流出口水,全身还不住打寒颤。

刀疤白军生气地看着这个疯癫男子:问你干嘛穿这么厚,你听到没有?

打摆子(疟疾),作孽(可怜)啊!男子全身抖得更厉害了。

过来!搜身!刀疤白军表情凶狠。

好好好,全身随你摸!男子表情猥琐,举止疯癫,双手舞动着迎过去,像笨鸟扇着翅膀跳跃一样可笑。一阵阵馊味越发强烈,空气中都是烈日烘烤下的浓重酸臭。周围的人全都捂住鼻子,刀疤白军大骂:癫佬(疯子),再乱动毙了你!

不要,不要!老婆都有讨到,不敢杀我!男子满脸恐惧,急忙高举双手,抖索着站直。

癫佬还想讨老婆!刀疤白军嘴上嘲讽着,双手从男子的胳肢窝往下搜。

男子咧嘴傻笑,很得意:我去香港就系讨老婆的!嘴一咧口水流得更多了,在场的人立即发出一阵哄笑。男子高举的双手不由自主往下垂,他急忙用双手捂住嘴巴,脸未遮住的部分露出尴尬的笑。这个疯子还有羞耻心,怕别人看到口水。大家看到他的丑态,笑声更大了。

男子全身脏臭,袄子摸起来很湿润,似乎随手一抬就会流出咸酸的臭水。刀疤白军和男子靠得很近,臭味很呛鼻。他皱着眉头,屏住呼吸为男子搜身,表情无比嫌恶,像摸狗屎一样恶心。旁边的白军很不耐烦:赶紧让癫佬走,太臭了!

癫佬快去讨你的老婆!刀疤白军没搜出异常,便往男子的屁股上一踢,然后吐了一口口水到掌心,双手用力擦了几下。

感谢!长官!有闲(有空)到梅县来,老鸡嬷(老母鸡)杀两只你食。男子摸着屁股,哈着腰,涎着脸,表情谄媚,边说边跳跃着向船上倒退。臭气随着他的行动四处扩散,举手投足之间无不在推波助澜,行人纷纷避让。

滚远一点!刀疤白军骂了一句,头也不回,继续搜查行人。

男子买了票,屁颠屁颠上船。浓臭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他走到哪就烧到哪,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大家都不要他同坐,他只好一个人坐在船角。突然,他梧住袄子,全身哆嗦,额头流着大汗,嘴里却连连说:好冷!好冷!大家都知道这是个神经病,没人理他。

船到香港,旅客纷涌而下,男子一个人慢吞吞地跟着。等大家都走远,他迅速往小路走,越走越偏僻。走了许久,他的身子开始晃动,表情痛苦,双手不住揉搓人中和太阳穴。烈日越发毒辣,似乎每一缕光芒都足够把他点燃。他往嘴里塞了一大把金银花,然后把葫芦里的水往头上浇,强撑着继续走。

荒野出现一座破烂的土房子,他痛苦扭曲的脸上露出喜色,摇摇晃晃地走上前。好不容易到了门口,他弓着腰,一只手抵住门,让自己不会倒下,另一只手用一种特殊的节奏敲门。还没敲完,他就咕咚一声倒在地上。

主人闻声开门,只见一个男子昏迷在地,穿着棉袄,全身滚烫,脸颊赤红。主人判断他是中暑了,赶紧关起门,把他移到密室,先给他喂药,再解开衣服散热。主人脱下袄子,见里面还穿着一件内衣,双臂鼓鼓胀胀。把内衣脱下,双臂缠着一层层纱布。解开纱布,一颗颗大洋纷纷掉落。主人很惊奇,等他把全部纱布解开后,惊奇更甚了。双臂还有一层大洋没掉落,犹如巨型白鱼身上闪光的鳞片,密密麻麻,又井然有序。原来大洋缠得太久,最里面的一层已经深嵌肉里。

主人看得胆战心惊,愣了好久才找出镊子,把大洋一块块夹下。夹了几个,他不敢再夹了。因为有些银元已经和血肉结在一起,一夹会把疮痂撕烂,鲜血直涌。

主人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男子。过了一个时辰,男子悠悠醒来。男子看着双臂残留的大洋,笑着说:你想留给我做辛苦费吗?他双手交互着乱抠,银元纷纷落地,宛如珠玉敲击金盘,声音悦耳。双臂的鲜血混杂一块块撕裂的疮痂,恰似一朵朵红黑相间的玫瑰在怒放。

卢伟良,这是怎么回事?主人瞪大眼,指着满地闪亮的大洋。

男子叫卢伟良,广东梅县人,是大埔县青溪秘密交通站的站长。主人是香港秘密交通站的接头员。

原来,闽粤边界的红色政权在打倒土豪劣绅的过程中收缴大量财物,闽西特委决定拿出一批大洋支持上海的革命。经过慎重考虑,特委选定卢伟良,让他护送这笔巨款到香港,再由香港秘密交通站送到上海。闽西到香港的路途大都是白区,关卡重重。卢伟良用纱布把大洋紧缠在双臂上,外面再穿上内衣和袄子。天气酷热,他穿得严实,又不洗澡,没几天身上就酸臭难闻。经过关卡时,他装疯卖傻,先挥动袄子,让臭气更熏人,然后把手举得老高。白军忍着臭味,草草搜一遍腰腿就放他走,谁也想不到这个疯子竟然身携巨款。大洋很重,他举起双手时,很快就支撑不住,便假装流口水,顺势把双手放下捂住嘴巴。他穿着袄子在炎热中翻山越岭,负重前行,艰辛可想而知。在二十多天的艰苦跋涉中,他中暑好几次,差点要倒在路上。

接头员听完前因后果,用敬佩的眼光看着卢伟良。只见他虽然精神虚弱,每只手臂都有十几处在冒血,但说得神采飞扬。接头员竖起大拇指,说了句粤语:好犀利!

卢伟良跳下床,激动地说:终于可以好好洗澡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笔下的青年男子,在夏天穿着袄子出现在了山路上,快要中暑了也没有把袄子脱掉,这一情节设置了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描写男子在关卡遭遇白军检查的时候,不断发抖,举止疯癫,全身散发酸臭的气味,这些丑态丰富了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男子带病完成密运任务的赞美。
C.刀疤白军和土房主人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作者对他们的描写不吝笔墨,其形象一反一正,对表现小说的主题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D.文中的金银花、葫芦、大洋等物多次出现,它们共同构成了小说的线索,串起了密运的整个过程,衬托出了主人公的顽强品质。
E.小说构思巧妙,情节引人入胜,叙述语言准确生动,人物语言真实而富有特色,展示了那个时代感人的英雄精神。
2.小说首段的环境描写,在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3.为了完成“密运”的任务,卢伟良都做了哪些努力?
4.结合内容分析,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5.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有损卢伟良的形象,你的观点呢?是否要把最后一段删去?请说明理由。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种具有青春活力的(       )的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那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古乐也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秦王破阵”到“霓裳羽衣”,正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一样,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        )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成为美的魂灵,统称为盛唐之音。“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新声、音乐是它的形式,绝句、七古是它的内容。七律要到诗圣才真正成熟,只有“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型的七言才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苏轼认为杜诗颜字韩文是“集大成者”,其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       )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练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____________。人云“少陵诗法如孙吴”,有规范而又自由,重法度却仍灵活,给后人提供了学习、遵循、仿效的美的范本。从审美性质说,青莲诗是无规范的天才美,自然美,不事雕琢;少陵诗是严格规范的人工美,世间美,字斟句酌。皆为后世立下美的规范。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天马行空        优雅        婉转含蓄B.挥洒自如        典雅        婉转含蓄
C.天马行空        典雅        雄豪壮伟D.挥洒自如        优雅        雄豪壮伟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而不只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而是人人可学而至、可习而能的人工美了
B.从而不再是人人可习而能、可学而至的人工美,而是成为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了
C.从而不只是人人可习而能、可学而至的人工美,而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了
D.从而不再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而是成为人人可学而至、可习而能的人工美了
3.下列与该语段内容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诗歌流派,继承发展了南北朝陶渊明的山水诗和谢灵运的田园派,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
B.七律属于近体诗,四联八句,中间两联要求对仗。杜甫的《登高》即为代表,“少陵诗法如孙吴”中的“少陵”指的就是杜甫。
C.苏轼认为韩文是“集大成者”,苏轼堪称宋代第一文人,他对唐代韩愈推崇有加,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D.“青莲诗”指的是李白的诗。李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文言小题-选择类 | 容易(0.94) |
名校
5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拿来主义       《且介亭杂文》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B.石钟山记       《苏轼文集》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C.屈原列传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大学之道       《学记•大学》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6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谓中国传统色?早在春秋时期,《尚书》便下了定义,“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赤、黄、青、黑、白为基础色,将天地宇宙、万物万象,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对应起来,其中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地谓之“玄黄”。五种颜色各有不同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稳居中心方位的黄色,与黄金、皮肤、大地同色,象征着尊贵和中正,为历代帝王所尊崇,被奉为皇家专用色;青色虽然在古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但实际颜色却让人(       )不透,有时可以表示为蓝色,有时又可以是绿色,无论什么色都富有美好寓意;玄即为黑,道家将黑色列为众色之首,秦统一六国后,无论是帝王、大臣抑或兵士,服饰、铠甲均以黑色为主;白,最初的颜色,被古人视为各种颜色的基础色,万物之始,大道为简,简简单单的颜色成为百搭色,即使大面积留白也有无穷意境。

古老中国大地上的先民,很早就发现了颜色并能够运用颜色。20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       )在各处发现颜料。此外,还发现各种彩绘陶器如俗称的红顶碗,陶器上的朱书、墨书等,这些都表明中华文明中颜色应用的渊源。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寓意   琢磨   断续B.意蕴   捉摸   断续
C.寓意   捉摸   陆续D.意蕴   琢磨   陆续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赤色,华夏之正色,战国之后,人们常常把赤与红归为同一种颜色,被尊为吉祥如意的象征
B.赤色,战国之后,人们常常把赤与红归为同一种颜色,华夏之正色,被尊为吉祥如意的象征
C.战国之后,人们常常把赤与红归为同一种颜色,赤色,被尊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华夏之正色
D.战国之后,人们常常把赤与红归为同一种颜色,赤色,华夏之正色,被尊为吉祥如意的象征
3.下列与颜色相关的文学常识及相关词语的解释,对应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纨素:洁白精致的绢《孔雀东南飞》
B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如丹:像朱砂色一样《登泰山记》
C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翠幕:青绿色的帷幕《望海潮》
D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既白:天色微明的样子《后赤壁赋》

A.AB.BC.CD.D
2023-04-09更新 | 3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7 .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凤姐,说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告诫她“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说“盛筵必散”,叫她为自己的未来早做打算。
B.贾珍引着贾政众人入园。一路上佳境叠现,贾政命众客拟写匾额对联。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课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也颇现才情,奈何贾政始终不合心意,呵斥贬抑不断。
C.元春省亲之后,担心贾政使人封锁大观园,便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宝钗住了蘅芜苑,黛玉住了潇湘馆,探春住了秋爽斋,宝玉住了怡红院。
D.三月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后来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黛玉自比为莺莺。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0.65) |
名校
8 . 假设《红楼梦》中也有网络版的“朋友圈”,贾宝玉在被父亲责打之后,发了下面的帖子,请从小说中任选三人,并附上三人给宝玉的评论,要求符合人物特点,充实生动,每条不少于20字。

2024-01-09更新 | 30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两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菩萨蛮·丹阳道中

【元】宋

西风落日丹阳道,竹岗松阪相环抱。何处最多情?练湖秋水明。

驿城那惮远?佳句初开卷。寒雁任相呼,羁愁一点无。

长相思·山驿

【宋】万俟咏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注释】凉蟾:秋月。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写羁旅行役,都写旅途见闻,然而情感迥异,但都充满着“行路难”的慨叹。
B.“何处最多情?练湖秋水明”两句,将练湖之明波认作丽人之“美目盼兮”,写活了自己对山水的爱赏。
C.“短长亭”,是古人送别之所,此句是山驿望中之景,“古今情”是由景产生的联想,即古今相同的离情;时空纵横,拓展了诗歌意境。
D.用“凉蟾”代指秋月,“蟾”比“月”与“兔”更能表现“凉”意,“凉”字则暗示行人触景所生之情。
(2)“西风落日丹阳道,竹岗松阪相环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两首词中“雁”这一意象有何含义?这两首词中此意象对情感抒发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2022-05-19更新 | 66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素有诗国之称,我们的祖先创作的诗歌精品,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歌是以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负载着深挚情感的有韵律的文学样式。它所抒发的感情比散文更浓烈、更醇厚,讲究(     )、语近情遥,具有一种简约含蓄之美。

古典诗歌要求在限定的字数里,尽可能表达由丰富的内容,文字要最大限度地向内浓缩,而意蕴应最大限度地向外延展。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寥寥数语中,包孕着无穷的意蕴,含而不露,(     )。

由于追求简约含蓄之美,            。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所谓诗歌鉴赏,就是要披文入情,含英咀华,反复吟味,用艺术再创造去填补空白、垫平壑谷,真切而深刻地(     )诗作的意境之美。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言简意赅            意犹未尽            领会
B.言简意赅            余味绵长            领略
C.言之有物            余味绵长            领略
D.言之有物            意犹未尽            领会
2.下列填入文中划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往往舍弃铺陈直叙或直接抒情,而通过勾勒之笔来表达题旨
B.使得诗人往往舍弃铺陈直叙或直接抒情,而通过勾勒之笔来传达题旨
C.诗人往往舍弃铺陈直叙或直接抒情,而通过勾勒之笔来传达题旨
D.使得诗人往往舍弃铺陈直叙或直接抒情,而通过勾勒之笔来表达题旨
3.下列与文段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曲子词、长短句等。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B.辛弃疾,有“词中之龙”之称,被后入赞为“南宋最勇猛的文人、最抒情的将军”。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C.《登高》和《蜀相》都是杜甫所做的怀古诗。怀古诗常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寄托情思。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都运用了比喻手法,其中“雪”的意思一致,都指似雪的白色浪花。
2023-05-28更新 | 3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九校高三联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