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文人五言诗创作的繁荣时期。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和王粲、刘桢、徐干、陈琳、阮瑀等建安七子。他们一扫汉末文人的颓唐,学习乐府民歌,通过亲身体验,来反映社会的丧乱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他们的不少诗篇,还表现了期盼乘时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名垂青史的奋发精神,大多情怀慷慨,意气风发,才调纵横。语言上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疏朗明白,不尚雕琢,具有清新刚健的风格。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称为“建安风骨”,或者称之为“汉魏风骨”。唐代诗人曾经把追求“建安风骨”当作革新诗风的一个有力口号。

建安文学之后出现了正始文学,代表作家是阮籍、嵇康。在魏晋易代之际,为了反对司马氏集团的政治统治,嵇康直接抗争,诗文均愤世嫉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阮籍不敢公然反对,外表佯狂放诞,内心十分痛苦。其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大多采用比兴象征的手法,写得隐晦曲折,意旨深远,创造了黑暗政治下用诗歌进行抗争的新形式。这种五言咏怀组诗的体制,也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西晋时期,诗歌和现实的关系渐渐疏远,文人诗创作走入低谷。只有左思能自出机杼,独立不群。此后诗坛的复兴,要到东晋、刘宋两代,代表作家是陶渊明、谢灵运。陶渊明的诗歌按内容可以分成田园诗和咏怀诗。田园诗是他的独创,或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自己怡然自得的心境,或歌颂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他的咏怀诗围绕着出仕与归隐的矛盾,表现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崇高品格。后代诗人像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都受到他精神品格的影响,从他的诗中得到了艺术的养料。当时另一位大诗人谢灵运,则热衷于山水。他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直接引领了谢朓、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诗创作。

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民歌的新发展。东晋、宋、齐是南方民歌产生最多的时期。南方民歌大多属于南朝“清商曲”中的“吴歌”和“西曲”,内容几乎全是关于男女爱情的,代表作有《西洲曲》《子夜歌》《读曲歌》等。这些作品多为五言四句,情调哀怨缠绵,艳丽柔婉,且喜用双关谐音,语言活泼,当时文人仿作甚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感情直率,语言朴实,风格刚健。

与此同时,南北朝文人诗的创作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鲍照和谢朓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两个诗人。其中鲍照的诗歌,偏重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对门阀制度的不满。谢朓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诗歌合律性高,有些作品已经和唐代的“近体”诗相似。他的一些五言四句短诗,仿自《吴声歌曲》,出语天然,情深味长,对于唐人五言绝句极有影响。

南朝后期,社会风气奢靡,朝纲日益堕落,士人气质纤弱,所作诗歌大多内容空虚,充满脂粉气。庾信也是在“宫体诗”的创作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但是,他在出使北朝、被羁不返之后,生活境遇大变,故而能突破齐梁体的藩篱,成为南北朝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他的诗用事贴切,造语新颖,在体制声律上更加接近律、绝等近体诗的格调,着唐人之先鞭。

(摘编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时期,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了文学的自觉,在作品中反映社会现实,也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期盼。
B.正始文学有着更多的愤世嫉俗与压抑痛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作家开启了以诗歌抗争黑暗政治的新形式。
C.陶渊明的诗歌以对农村恬美静穆生活的描述和对怡然自得心境的表现,表达了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崇高品格。
D.与北朝民歌相比,南朝民歌内容比较单一,南北朝民歌的不同还体现在情调、语言、风格等方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述建安时期时,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先总体概括其文学发展特征,然后列举代表人物进行说明。
B.对东晋、刘宋时期的文人,文章主要从他们对前人艺术特色的传承、自身取得的成就、对后来文人创作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C.文章在论述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用以说理,并使用对比等手法,让读者对所论说的道理有更明晰的认识。
D.文章主要使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不同时期的诗歌发展的特点以及成就,条理分明,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风骨”体现为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这些特征对后世的诗风革新也产生了影响。
B.陶渊明和谢灵运分别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田园诗派和山水诗派,对唐朝很多重要诗人都有引领作用。
C.对于部分诗人来说,比如嵇康、鲍照、庾信等,创作诗歌不仅是发泄内心情感的方式,也是反抗黑暗政治的途径。
D.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的发展有起有伏,虽然在一定时期会被藩篱束缚,但不断变化是诗歌发展的常态。
21-22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南吕】四块玉·闲适(其三)

关汉卿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南吕】四块玉·闲适(其四)

关汉卿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1.下列对这两首曲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开头“意马收,心猿锁”使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格,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看破红尘的思想。
B.第一首“槐阴午梦谁惊破”用“南柯一梦”的典故,在作者看来,这“梦里功名,幻中富贵”,不过是名缰利锁,并非安乐去处。
C.第二首开头“南亩耕,东山卧”用陶渊明、谢灵运的典故,流露出作者不关怀世事、归隐山林的思想。
D.第二首末尾“愚”字是自谦之辞,反映作者掩饰锋芒、全身远祸的思想。
2.同为“闲适”,这两首元曲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
3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曹雪芹的家世从鲜花着锦之盛,一下子落入凋零衰败之境,使他深切地体验着人生悲哀和世道的无情,也摆脱了原属阶级的______和褊狭,看到了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同时也带来了幻灭感伤的情绪。他的悲剧体验,他的诗化情感,他的探索精神,他的创新意识,全部熔铸在这部______的旷世奇书——《红楼梦》里。

高鹗和程伟元增补的《红楼梦》后40回,______。首先,由于有了后40回而使《红楼梦》成为一部结构完整、首尾齐全、浑然一体的文学作品;其次,它写出了全书中心事件、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从而保持原有矛盾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前80回的倾向;第三,有的情节描写生动精彩,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不足之处是安排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大团圆”结局,______了原作“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宣判,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度。

《红楼梦》对小说传统的写法有了全面的突破与创新,(     )。

(选自《中国文学史》第四卷,有删改)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庸俗       锥心之痛       差强人意       违反
B.低俗       锥心之痛       不尽人意       违背
C.低俗       呕心沥血       不尽人意       违反
D.庸俗       呕心沥血       差强人意       违背
2.下列选项中,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它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
D.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祝福》等作品。其中《祝福》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
B.“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
C.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和《远大前程》。
D.察举制,我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举孝廉,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被举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
2022-03-07更新 | 39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花月与活色生香

周晓枫

①春江花月夜。

②五个字放在一起,格外动人,美得尽在不言中,又意在弦外。无论作为诗行还是乐曲,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春、江、花、月、夜,单看是五个名词,其实前面四个名词,是在以某种形容词的方式来描绘最后一个名词——只有经过这样,才能合成深沉、幽渺、盛大、宁静、唯美又迷离的幻境之美。

春江花月夜肯定比所使用的字数多。但字数多,不一定意味着繁复——因为它只用了五个字,就指向一个具体的夜晚,使其与千万个普通的夜晚区别开来。走进森林并非难事,难的是还要找到森林里某棵独特的树。假设我们沿着清晰、准确而必要的标记抵达,那么这条没有绕远的路就是最快捷径——即使找到这棵树,比找到森林用时肯定要长。

④不能以数学意义上的字数多少,来判断文学是否详略得当。比如朱朱的诗:受风沙和干旱的侵蚀,而与我们的肤色更加相似的群山。”“群山之前的定语这么长,这么多形容,但在一句压缩的诗行里,表现了人们身处的贫瘠环境以及艰难的生存状况。从内容的信息量和情感深度来说,它绝非啰唆,恰恰是非常简洁的。

⑤字少能说清楚,当然就不必废话。比如形容树叶的边缘被阳光镶上一层金边,你说披光的树叶,大家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你把向日葵结满籽实的花盘,直接说葵盘,读者也能理解。但什么是简洁?不是字数少就一定比字数多更简洁,因为文学的简洁指的是:有效与精准。用一个形容词,肯定比用三个形容词简洁吗?不一定,如果前者是不合适的,用一个都是多余,都是啰唆;如果使用得精准、丰富而微妙,用三个也是凝练。简洁,可以是速达终点,也可以是一一完成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高铁直达,是简洁;自驾游到每个景点都没有绕路,也是简洁。我们要看表达的目的和层次。运动会比的是速度,如果旅游也比速度,就成了走马观花。如果说只以字数论成败,就易于沦为粗糙或粗暴,而丧失了细腻的表达层次。简洁是最好的风格吗?当然是。但简洁是最好的风格之一,并非唯一。

⑥美,有时来自于一种必要的浪费。杯子盘子碗,如果只用来喝水吃饭,从实用角度只须有个凹陷区域就足够,为什么还要讲究器形和纹样呢?为了美。如果仅仅用于传递消息,通知或新闻就够了。为什么它们不具备文学性和欣赏价值?因为它们缺乏感受和修辞上的独特,缺乏那种春江花月来说的那种必要的浪费

⑦有些诗歌写得筋骨硬朗,有些写得缭绕性感。小说也是千变万化的,可以诡计多端。而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散文老实本分、循规蹈矩却毫无风情。散文成了一种过日子的朴素文体,可以与之相守,但离浪漫,离诗意,离惊心动魄的爱情咫尺天涯。也正因为把散文理解为过日子,人们坚持散文要勤俭而自律,因为浓天不及淡久。人们对散文的认知狭隘,导致写作手段的拘谨;散文的技术滞后,又在固化它的陈旧面貌。有些读者之所以兴趣寡淡,正是因为散文所散发出来的文字味道,有种因过分熟悉而产生出的暮气。

⑧讲究朴素没问题,可以避免无谓的卖弄和夸饰。但不是所有返璞者都能归真,有人就此找到借口,把自己文字的简陋说成朴素。如果说小说好客,诗歌诱人,那么散文呢?它可以朴素,也可以不朴素。总之,即使平淡,也不可无趣:可以朴素,但不能赤贫。散文可以是繁花落尽的枯枝,但捡来的一根木柴里是没有春天的,它只能被灶火吞没,因为不管怎么努力,我们也难以从木柴里嚼出甘蔗那样的甜汁,也无法期许绽放的未来。

⑨就像长短不是判断散文好坏的标准,朴素或华丽,也是不同风格,不能仅凭此就分出高下。朴素不等于简单,华丽不等于丰富。不必担心多用了几个字,就会变朴素为华而不实了。不能在剥离内容的状况下,预设结论。比如说,孔雀是华丽的,你如实描写出了这种华丽——那么这是什么呢?恰恰,是朴素。写变色龙五光十色,写蚯蚓灰头土脸,都是朴素的表达。单纯地看,黑白肯定比彩色朴素。但用什么颜色描绘,取决于写的是什么,写云是单色,写彩虹就得七色,同样都是朴素,因为做到了准确而不偏离。朴素,是动作连贯而没有额外的干扰,不是只摆一个自始至终不变的雕塑造型。我认为,最重要的朴素,是对内容的有效表达;就像最重要的是把字写对,而不必在意拿的是毛笔还是钛金钢笔一样。华丽也好,朴素也好,不能混沌而浮泛,能写出春江花月夜这样的况味,才是真好。

⑩诗歌有春江花月夜,散文也可以活色生香。是的,散文可以小桥流水,可以大漠孤烟;可以暗香浮动,可以血流漂杵;可以惊心动魄,可以荡气回肠。我看到,越来越多风格各异的散文,活色生香:矿物质般闪着古老而宁静的微光的;隐藏或显著的音乐性;起承转合充满旋律的;缓释胶囊般有后劲的;鳗鱼般当场释放电流的;带着木茬和刺,会把平静的手划出血痕的。它们像是乱针刺绣,若无规则,组织在一起,才知道从未紊乱的理性贯穿其间,能够突然呈现一个分外逼真的瞬间。从文字质感,到认知深度,这些散文生机勃勃,难以预测,迥异于以往袖珍与枯燥的表现形式。散文与散文之间区别如此巨大,近乎是一种文体与另一种文体的区别。在丰富、复杂甚至驳乱中,散文将蕴藏并爆发它的巨大潜能。

⑪我也由此想起一个现象:小说家和诗人都会写散文,散文作家转向小说或诗歌却不那么容易,成功转型者比例不高。

⑫散文几乎是写作者最早接触的文体,作文训练的主要是散文,它也是进入其他文体的基础准备。有人把散文理解为现成的语言布料,学裁缝手艺要学纸样剪裁,散文好像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工艺,小孩子把布往身上一围就能遮体。专业散文作家之所以文体转换困难,在于他们自己就把散文当成语言并不讲究、技术上没有难度的写作,老实交代,有问必答……渐渐与其他文体之间产生鸿沟。这样的散文,自我囚禁在壁垒之中,缩手缩脚,别说不具备建设性或侵略性,连出门旅行、观光学习的勇气都没有了。其他文体对它来说,是强大而辽阔、产生包围性乃至是压迫性的存在。但散文不是最自由的吗?无须固守城池,散文可以坚硬如冰,可以弥散如雾,可以高渺如云,可以平凡如水……它充满渗透万物的可能。散文写作要保持自由与灵活,才能减少进入其他体裁时的困难和障碍。如果文字木讷,就像一个表情和内心僵硬的人,本身都不生动,当然就很难出色地演绎鲜活的人生。

⑬我们可以把散文当作基础准备,当作日常训练,当作端起各种文体的盘子。不过,拍卖会上那些昂贵的盘子,买回来也当然不是为了盛菜的。它们的器形与纹饰,足以让它们的美遗世而独立。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题目中,“春江花月”与“活色生香”形成对仗,此题目起到了概括全文内容的作用,又在形式上具有整齐之美。
B.“春江花月夜”独立成段,开篇点题;句子简短,节奏明快,在视觉上突出醒目,有助于引起读者注意。
C.“树叶的边缘被阳光镶上一层金边”中的修饰成分必不可少,较“披光的树叶”更易于读者理解。
D.依据文意,对孔雀的华丽、变色龙的五光十色、彩虹的七彩、蚯蚓的灰头土脸的如实描写,都是朴素的表达。
E.本文语言严谨,表达准确,条理清晰,层次鲜明;大量举例,运用对比、比喻、拟人等手法使抽象的理论通俗易懂。
2.请概括文中倡导的“简洁”的多重内涵及“必要的浪费”的含义。
3.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4.本文第⑪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段中“此”指代什么?“散文作家转向小说或诗歌却不那么容易,成功转型者比例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5.文中所言“活色生香”的散文具有什么特点?并分析以下文段是否具有“活色生香”的特点。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2024-03-31更新 | 33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教,学半。”其此之谓乎!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1】,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学记》)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2】,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3】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1】尸: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2】著作、秘书:官职名。【3】鹿独:疲困不振。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古之王者建国             君:君主
B.弗食不知其                       旨:滋味美
C.师为难                                 严:尊敬
D.高齿屐                                 跟:穿着,趿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之谓乎                           闻道也固先乎吾
B.道尊后民知敬学                 何为其
C.列器玩左右                       取之于蓝,而青
D.此观之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B.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C.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D.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玉要经过雕琢才能成器,人也要通过学习才能懂得道理的妙处。
B.学,能了解自己的不足;教,才能明白其中的困难。教与学可相互促进。
C.君主不把臣下当做臣下有两种:一是祭祀之代受祭者,一是老师。
D.教导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辛苦,事倍功半,老师也会因此怨恨学生。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2)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则材料中“学之益处”。
2022-03-08更新 | 36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是赏菊的好季节,作为中国人,细细想想,果真历朝历代的人们对菊花都有各种赞美。正因为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才让南宋绘画家马远画了《陶渊明采菊图》,上面还出现了菊花和松树的形象。

古代文人对菊花真的是赞誉有加,菊花位列植物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中便是明证。陶渊明喜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     ),司空图欣赏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     ),唐寅感受到的是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的(     ),李清照又用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比烘托着孤独凄凉,黄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写出了菊花满城的(     ),似乎人人心中都有别样的菊花。

现代艺术家们对菊花同样是一往情深。新月派诗人闻一多的现代诗《鼓手与琴师》中写到了不同形态的菊花。有鸡爪菊、绣球菊、江西腊,这些菊花颜色丰富,不但有金的黄、玉的白、春酿的绿、秋山的紫,更有剪秋萝似的小红菊、从鹅绒到古铜色的黄菊、带紫茎的微绿色的真菊,以及枣红色的菊花王。在闻先生饱蘸感情的抒发中,______,他用文字描摹出菊花的无数状态、颜色、样貌,让我们非常赞叹。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典雅安静             淡定从容             豪气干云             离愁别绪
B.淡定从容             典雅安静             离愁别绪             豪气干云
C.典雅安静             淡定从容             离愁别绪             豪气干云
D.淡定从容             典雅安静             豪气干云             离愁别绪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我们对他的思乡爱国有共鸣,更能发现作为画家的他训练有素的眼力
B.我们不仅发现作为画家的他训练有素的眼力,更能对他的思乡爱国有共鸣
C.我们不仅对他的思乡爱国有共鸣,更能发现作为画家的他训练有素的眼力
D.不仅我们发现作为画家的他训练有素的眼力,更能对他的思乡爱国有共鸣
3.下列与“菊”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是他对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真实写照。
B.古人称九月为“菊月”。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李清照的《醉花阴》就是写于重阳节。
C.宋朝时的大儒周敦颐《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他赞誉菊花超然、孤傲,使它很自然的成为隐士身份人的象征。
D.在我国有源远流长的养菊、赏菊、品菊、咏菊、画菊的传统,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菊花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菊花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传统菊花文化。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选项中,从文言句式的角度考虑,全都属于一个类型的一项是(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皆好辞赋而以赋见称            ③铸以为金人十二
④外欺于张仪                    ⑤秦,虎狼之国                      ⑥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⑦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       ⑧信而见疑        ⑨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⑩蹑足行伍之间                 触柱折辕,劾大不敬            此不知人之祸也
A.②⑤B.⑥⑧⑩C.①④D.③⑦⑨
8 . 阅读下面《乡土中国》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以“己”为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释名》于“沦”字下也说“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潘光旦先生曾说:凡是有“仑”作公分母的意义都相通,“共同表示的是条理、类别、秩序的一番意思”。

(见潘光旦《说伦字》,《社会研究》第十九期)


(1)下列填入文中划线处的语句,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
②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
③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
④一圈圈推出去
⑤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
⑥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A.③①⑤②④⑥B.①③⑤②④⑥C.③⑤①②⑥④D.①③⑤②⑥④
(2)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节选段落引用潘光旦的话有何作用?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经典必须明其读法。否则(       ),弃取失当,就会入宝山而空回,对古典中国依然(       )。而若是目迷五色,郢书燕说,就会自以为了解古典中国,却走不出当代中国的困境。首读《庄子》,就一举接上了轴心时代的磅礴元气,完成了中国人的精神灌顶。次读《史记》,就能理顺始皇以前的中国与始皇以后的中国,既血肉相关又形质相异的逻辑关系,知其源流,明其得失。再读《三国演义》,就能破译后轴心时代的庙堂专制的文化基因,找到“天下分合”的历史渊源。______。最后读《红楼梦》,就能洞察在庙堂因腐败而控制力渐弱,江湖被(       )而创造力枯槁之后,古典中国的完成形态必定由糜烂臻于贫乏,经衰竭直至终结。

(选自张志远《古典中国的五部经典》,有删改)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买椟还珠   隔阂   碾压
B.买臣覆水   隔膜   挤压
C.买椟还珠   隔膜   挤压
D.买臣覆水   隔阂   碾压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再读《水浒传》,就能明白庙堂中国极大地消灭了江湖中国的创造力,而丧失了江湖支撑的庙堂必将溃败于异族。
B.再读《水浒传》,就能明白庙堂中国极大地弱化了江湖中国的创造力,而丧失了江湖支撑的庙堂必将溃败于异族。
C.再读《水浒传》,就能明白江湖中国的创造力被庙堂中国极大地弱化了,而异族必将大败丧失了江湖支撑的庙堂。
D.再读《水浒传》,就能明白庙堂中国极大地消灭了江湖中国的创造力,而异族必将大败丧失了江湖支撑的庙堂。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迷五色”语出《老子》,比喻事物错综复杂,分辨不清。作者老聃,提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观点。
B.“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的作者是东汉司马迁,其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同为纪传体通史著作。
C.《红楼梦》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百科全书,小说设计了由两条主线构成的网状结构。
D.《庄子》中的“顺应自然”“齐物”“辩证”等道家思想,有利于人更加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世界。
2022-05-24更新 | 3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二模(质量调查二)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常用的纪年法包括: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如“隐公元年”;帝王年号纪年法,如“始元六年”;干支纪年法,如“岁在癸丑”。
B.“前四史”包括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它们都是纪传体断代史史书。
C.“诸子百家”是指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儒、道、墨三家影响最大;按古籍分类标准,儒家典籍归属经部,其他归属子部。
D.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这些作品运用楚地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2024-02-10更新 | 29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