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张抗抗

①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枝条一日日蓬勃,窗台上放不下了,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捎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

②六年后一个夏天的傍晚,后来觉得,那个傍晚确实显得有些邪门。除了浇花,我平日其实很少到阳台上去。可那天就好像有谁在阳台上一次次地叫我,那个奇怪的声音始终在我耳边回荡,弄得我心神不定。我从房间走到阳台,又从阳台走回房间,如此反复了三回。我第三次走上阳台时,竟然顺手又去给冬青浇水,然后弯下腰为冬青掰下了一片黄叶。我这样做的时候,忽然有一团鹅黄色的绒球,从冬青根部的墙角边钻出来,闪入了我的视线。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枝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③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六点左右。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天色一点点暗下来,那一枝鹅黄色的花苞渐渐变得明亮。晚七点多钟的时候,它忽然颤栗了一下,颤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树都震动起来。就在那个瞬间,闭合的花苞无声地裂开了一个圆形的缺口,喷吐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四散溅溢。原先紧紧裹挟着花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状须茎,如同刺猬的毛发一根根耸立起来,然后慢慢向后仰去。在昙花整个开启的过程中,它们就像一把白色小伞的一根根精巧刚劲的伞骨,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蓄的气力,牵引着、支撑着那把小伞渐渐地舒张开来。

④现在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它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知道这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公开演出,的公演必须在严格的时限中一次完成,没有机会失误,更不允许失败。于是虽初次登台,却是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昙花于千年岁月中修炼的道行,已给注入了一个优秀舞者的遗传基因。然而由于生命之短促,使得婀娜轻柔的舞姿带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凄美。

⑤那时是晚九点多钟,这一场动人心弦的舞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一边舞着,一边将自己身体内多年存储的精华,慷慨地挥洒、耗散殆尽,就像是一位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的侠女。那是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但辉煌仅有一瞬,死亡即将接踵而至;的辉煌亦即死亡,是在死亡的阴影下到达辉煌的。那是一种壮烈而凄婉之美,令人触目惊心又怅然若失。昙花一现几乎改变了时间惯常的节律——等待开花的焦虑,使得时间在那一刻曾变得无限漫长;目睹生命凋敝的无奈,时间又忽而变得如此短暂。唯其昙花没有果实,花落花谢,身后是无尽的寂寞与孤独,的死亡便成为一种不可延续的生命,成为无从寄托的、真正濒临绝望的死亡形式。

⑥盛开的昙花就那么静静地悬在枝头,像一帧被定格的胶片。

⑦但昙花的舞蹈并未就此结束。

忽然又颤动了一下,张开的手臂,渐渐向心口合抱;用修长的指尖梳理着金发般的须毛,又将白色的裙衫一片片收拢;然后垂下白皙的脖颈,向泥土缓缓地匍匐下去。平静而庄严地做完这全套动作,大约用了三个小时——那是舞蹈的尾声中最后复位的表演。昙花的开放是舞蹈,闭合自然也是舞蹈。片片花瓣根根须毛,从张开到闭合,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后一次阐释着生命的真谛。

⑨至夜半时分,昙花盛开时舒展的花瓣已完整地收拢,重新闭合成一枝橄榄形的花苞。很多天以后我拿到了那天晚上留下的摄影照片,它在开花前和开花后的模样,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⑩我很久很久地陪伴着它,陪伴着昙花走完了从生到死,生命流逝的全部旅程。昙花一现那个带有贬义的古老词语,在这个夏夜里变成一种正在逝去的遥远回声。我们总是渴望长久和永生,我们恐惧死亡和消解;但那也许是对生命的一种误读——许多时候,生命的价值并不以时间为计。我明白那个傍晚的阳台,昙花为什么一次次固执地呼唤我了。那最后的舞蹈中,我是唯一一位幸运的伴舞者。它离去以后,我将用清水和阳光守候那绿色的舞台,等待它明年再度巡回。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②段连用“忽然”“钻出来”“闪入”几个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突然看到昙花花苞时的惊喜。
B.文中多次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她”来称呼昙花,把昙花拟人化,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作者对昙花的喜爱、赞美。
C.作者描述昙花的生命历程,解读其意义,改变了人们对“昙花一现”这个古老词语所体现的生命价值观的理解。
D.本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对昙花绽放的过程进行了精细描摹和热情礼赞,也阐发了对生命价值的哲理思考。
E.文章多次写到昙花对“我”一次次的神秘呼唤,在强化主观色彩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比较浓重的宿命论思想。
2.从全文看,文中第①段的叙述有何作用?
3.第④段划线句子,语言极富表现力,请进行赏析。
4.本文的题目是“瞬息与永恒的舞蹈”,请联系文本,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实际,探究你对“瞬息与永恒”的内涵领悟。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寻迁大理评事,仍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居,遂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曰: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仍岭南采访使       充:担任
B.庆礼至其境       躬:亲自
C.遂镇兵五千人       罢:撤去
D.所之处,人吏不敢犯       历:经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特召庆礼谋其事       至丹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彦范甚礼       项伯杀人,臣活
C.兴役三旬       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D.彼独安传递       州司临门,急星火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B.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C.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D.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4.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     
①举明经,授卫县尉       ②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③独庆礼甚陈其利       ④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⑥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       ⑥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A.②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宋庆礼治政有方,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B.宋庆礼深受礼遇,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
C.宋庆礼坚持自己的主张,按照玄宗的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
D.宋庆礼死后受到非议,但是因为功绩卓著,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加谥为“敬”。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
(2)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7.请简要分析,太常博士张星和礼部员外郎张九龄对宋庆礼的评价有哪些不同。
2023-05-28更新 | 29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三模(总复习质量调查三)语文试题
3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C.《红楼梦》第一回的开头交代了本书的缘起,其中很多人名展现了曹雪芹高超的谐音艺术。比如甄士隐即“真事隐”之谐音,贾雨村即“假语存”之谐音,甄英莲即“真应怜”之谐音,娇杏即“侥幸”之谐音,霍启即“祸起”之谐音等。
D.林黛玉在贾府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是因为她进贾府时父母已双亡,寄人篱下。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典籍里中国》这一电视节目聚焦流传千古的历史文化典籍,以“文化访谈+戏剧+影视化”的方式,对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和传奇故事进行情景化呈现、通俗化解读,牢牢地“圈住”了亿万粉丝,赢得社会不同观众群体__________。优秀典籍中蕴含的深邃的中华文化为电视综艺节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等诸多__________的典籍,成为《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创作__________的精神宝藏。这类文化综艺节目注重内容思想深度的挖掘,其艺术呈现方式也有着较大的创新。例如《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组采用AR等现代科技、穿越古今的“双向互动”等诸多艺术手法,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天工开物》篇中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心愿与今日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__________,观众仿佛置身于“袁隆平、宋应星跨越300多年的握手”的场景,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感。

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左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交口称赞     流传千古     取之不尽     交相辉映
B.拍手称快     彪炳史册     取之无禁     交相辉映
C.拍手称快     流传千古     取之不尽     相映成趣
D.交口称赞     彪炳史册     取之无禁     相映成趣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
B.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让《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
C.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以上。
D.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让《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左右。
3.下列与古代典籍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浪漫主义诗集——氓之蚩蚩
B.《论语》——春秋末期——语录体散文——恐年岁之不吾与
C.《南华经》——战国中期——寓言体散文——依乎天理《齐物论》
D.《史记》——东汉——纪传体通史——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水

谭谈

①人是故乡亲,水是故乡甜。

②离开都市,走在潇湘山水间,钻过雪峰山的原始次生林,走过美丽惊险的龙头溪,赏过静如明镜的白马湖,又去湄江。湄江,是流淌在我故乡涟源深山里的一条小河,属长江水系。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开发旅游的春风里,她那神秘的面纱才被掀开,她那美丽动人的姿容才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

③尽管她美丽动人的姿容就藏在离我的出生地不过二十多里地的地方,然而,我以前却不知她,不识她,未见她。那些年月,谁又会去关注这些偏僻的角落呢?

④故乡,对每一个游子,都是有一种特别的力量。一声呼唤,欣然前往。湄江最神奇的地方,是她的行踪。她神秘地消失,又惊人地冒出。她冲冲撞撞,从深山老林里闯出来后,在一口叫湄塘的大山塘里神秘地消失了。河道在这里断了。尽管江水日夜不停地流进来,而这口不过几亩水面的山塘的水面,却不见涨。流进来的水到底去了哪里呢?人们百思而不得其解。而在离这里几里路以外的一堵百余丈高的山崖下,却神奇地冒出一股水流,在那里形成一个深潭。潭心,从地层深处鼓出的水流,状如一朵一朵美丽的莲花。于是,她有了一个漂亮的名字:莲花涌泉。涌泉流出,在那里流出一条新的河流……立在这莲花涌泉前,人们想:这里涌出的水,是不是就是那条在湄塘里消失的湄江呢?据说,某一天,他们往这口山塘里倒了一筐谷糠,次日,这些谷糠,竟然从莲花泉孔里冒了出来。于是,这条神秘地消失又神奇地冒出的江,继续她的前程,流入涟水,汇入湘江,进入洞庭、长江,最终走进了大海大洋。

⑤赏过观音岩下的莲花涌泉,我们来到了湄塘。如今,人们称其为湄塘湖了。湖的对面,有连续三道状如门框的石崖挺立,湄江,就从从容容从这一道一道石门里流出。山水相依相偎,情意绵绵。人们把这里称为三道崖门。

⑥湄江的水,最动人的地方,在仙人府。这是一个高达一百余米的能见阳光和蓝天的大溶洞。一条小溪,从洞底流出。溪的两边,铺满圆滑、光洁的鹅卵石。居住在深山高处的山民,就是踏着这样的卵石河道出山进山。这是我三十多年前第一次进洞时见到的情景。如今,攀过一段水泥筑就的游道,面前出现了一片蓝天,洞的尽头,一堵险峻的高崖上,泻落一挂水流,击打在崖下状如海龟的巨石上。仰头望去,溪流泻落的山崖上面,拱立着一座由石崖构成的自生桥。原先,这天生桥前面,有一个村庄,住着十几户人家。当年,他们要出门,都要从这高崖上攀下,穿过这个数百米长的大洞,走出山去。可以想见,当年,他们的生活是多么艰辛。国家实行扶贫惠民政策之后,他们才从这高山上搬出,移居到便于生活的新居去了。

⑦看过故乡的水在这里做的精彩表演之后,我们坐上游艇荡漾在湄峰湖里。这是一个人工湖,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水库。人们在两山之间筑起一道大坝,拦住从大山深处流出的湄江水,让往年白白流走的湄江水,按照人们的意愿,通过一条条渠道,流入远远近近的田野,去浇灌庄稼,给谷粒灌浆……大坝内的这库湖水,在没有风的时候,真像一块静卧在青峰翠岭间的绿宝石。更让人惊异的,就是在这样美妙的环境里,我认识了一个无手的朋友。他叫吴毅,一个二十九岁的青年。他年幼时遭电击,不幸失去双手。他并没有因此而趴下,而是坚强地站立起来。在全国残运会上,他一举夺得游泳金牌。我们见面时,他给我们泡茶递水,全是靠他的双臂完成。这天,他来接我们,要领我们去看他开办的湄江山泉水厂。他们村里的一个石崖下,涌出一股大泉,水质经有关方面检验,质量极佳。于是,他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办了这个桶装水厂。把故乡最佳的山泉水,销出山外,送到都市,供给南南北北的人们饮用。

⑧看了他厂房里那自动化加工处理原水的设备以后,我们来到取原水的那道山崖前。从两堵石壁的夹缝里,流出一股巨大的泉水。水量之大,在泉口流出了一条溪河。此刻,我忍不住躬下身去,捧了一捧水喝。这水,还真有一丝丝甜味……站在这位汉子前,我觉得自己突然变矮了。我为故乡这样自强不息的山里汉子自豪,也为故乡这样神奇的山水骄傲!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美丽的湄江虽然就藏在离“我”出生地很近的地方,但是我之前却不了解她,因为在那时的年月,没谁去关注那偏僻的角落。
B.人们在湄塘里倒了一筐谷糠,次日,这些谷糠,竟然从莲花泉孔里冒了出来,由此说明,湄江的确是神秘地消失又神奇地冒出。
C.峰湖是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结果,人们在两山之间筑起大坝,拦住从大山深处流出的湄江水,让湄江水造福一方百姓。
D.不管是直接写水的文字还是写人的相关活动,都是围绕湄江之水来选材,本文以“故乡的水”来谋篇布局,可谓“形散神聚”。
E.本文以时间线索行文,一一介绍了湄江水流经于不同地方而呈现出的不同情形与特点,写出湄江水今昔之不同,层次井然。
2.文章在开篇两次化用“月是故乡明”的诗句,有何作用?
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4.作者所写的故乡的水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并简析。
5.本文标题是“故乡的水”,却为什么要写天生桥十几户人家生活的变迁和吴毅的故事?
2022-04-24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统练(三)语文试题
6 . 阅读《乡土中国》和《红楼梦》,完成下面的填空题和选择题。
(1)《乡土中国》的作者是______,他以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为对象,撰写了______篇文章,之后整理汇成此书。
(2)下列对红楼梦判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句分别写的是林黛玉、薛宝钗。
B.“湘江水逝楚云飞”,是贾探春的判词。
C.“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晴雯的判词。
D.“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尤二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通过“焚香”这一情景,写出了礼部试院肃穆、幽雅的考场环境。
B.诗的颔联借用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枚,以防喧哗,形容考生答题时安静的状态。
C.诗的颈联“乡里献贤先德行”一句表明道德品行是各地选送考生的首要依据。
D.诗的尾联陈述作者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拔人才的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完成。

(2)本诗的颔联中“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3)分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4-04-03更新 | 24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一)语文试卷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乾隆丙子,湖州徐翼伸之叔岳刘民牧作长洲主簿居前宗伯孙公岳颁赐第。翼伸归湖之便访焉。天暑,浴于书斋,月色微明,觉窗外有气喷入,如晓行臭雾中,几上鸡毛帚。盘旋不已。徐拍床喝之。见床上所挂浴布与茶杯飞出窗棂外。窗外有黄杨树杯触树碎,声铿然。徐大骇。唤家奴出现,见黑影一团,绕瓦有声,良久始息。

徐坐床上,片时,帚又动。徐起,以手握帚,非平时故物,湿软如妇人乱发。恶臭不可近,冷气自手贯。臂直达于肩。徐强忍持之。墙角有声,如出瓮中者。初似鹦鹉学语,继似小儿啼音,称:我姓吴,名中,从洪泽湖来,被雷惊,故匿于此,求恩人放归。徐问:现在吴门大瘟,汝得非瘟鬼否?曰:是也。徐曰:是瘟鬼,则我愈不放汝,以免汝去害人。鬼曰:避瘟有方,敢献方以乞恩。徐令数药名而手录之,录毕,不其臭,且臂冷不可耐。欲放之,又惧为崇。家奴在旁,各持坛罐。请纳帚而封焉。徐从之,封投太湖。得处方后,即予苏州太守赵文山,文山以济人,无不活者

(节选自袁枚《子不语·卷七·瘟鬼》)

材料二: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乱定之后,孓遗之民、稍稍复集。扫除黄骼,经营苫盖。时则又有大疫、疫之将作。其家之鼠,无故自毙,人不及见,久而腐烂,人闻其臭,鲜不疾者。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手,不能处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疫起乡间,延及城市,一家有病者,则其左右十数家即迁移避之,于道者无算。然卒不能免也。甚至阖门同尽,比户皆空、小村聚中,绝无人迹。

(俞樾《曲园笔记》)

材料三: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此者,悉被褐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曹植《说疫气》)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录毕,不其臭       胜:忍受B.于道者无算            踣:走路
C.夫此者                 罹:遭遇D.悉被褐藿之子        茹:吃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暑,浴书斋               州司临门,急星火
B.免汝去害人                  不赂者赂者丧
C.此阴阳失位                  弃黔首以资敌国
D.而愚民悬符厌               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B.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城
C.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D.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都是疫情带来祸患的一组是(     
①是瘟鬼,则我愈不放汝,以免汝去害人
②人闻其臭,鲜不疾者
③阖门同尽,比户皆空,小村聚中,绝无人迹
④孓遗之民,稍稍复集,扫除骼,经营苦盖
⑤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⑥阴阳失位,寒暑错时
A.②③⑤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丙子年间,湖州徐翼伸妻子的叔父刘民牧作长洲主簿,住在以前宗伯孙公岳的赏赐宅第,徐翼伸回湖州拜访他。
B.瘟鬼吴中,因为避雷而躲在徐翼伸的居处,并化身为鸡毛帚,被徐翼伸捉住,并被逼说出了针对瘟疫的救治药方。
C.同治年间的疫病,先是家中老鼠无缘无故死掉,死鼠腐败后散发的气味会让人染上疾疫,但并没有人传人的迹象。
D.曹植认为瘟疫的产生与爆发不过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普通百姓如果借“悬符”来避瘟疫,就太可笑了。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山以济人,无不活者。
2)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
3)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7.结合文言文阅读材料概括徐翼伸的优秀品质。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待。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薄,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也。平旦起,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
B.细事不            苟:马虎
C.辄一             扣:求教
D.卖菜者过门          俟:看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蕲人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独厚于公               朝济夕设版焉
C.世之所谓知己是乎        “恕”乎
D.苟一日之用足,玩心坟典   岳阳楼之大观也
3.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俏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③④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一项是(     
A.季庄闻其至必/倒履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B.季庄闻其至/必倒履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C.季庄闻其至/必倒履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D.季庄闻其至必/倒履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5.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人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
(2)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7.作者认为“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轼(北宋)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①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钱塘江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②严陵,东汉人,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刘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回京师,授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
(1)下列对《行香子•过七里濑》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叶舟轻,双桨鸿惊”两句,描写了小舟的轻快,如惊飞的鸿雁一样掠过水面,反映了诗人此时内心的急切与惬意。
B.“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
C.“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两句,作者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两岸山势连绵如画的美景。
D.该词上阕写水,下阕写山。词人把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入在一片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2)《行香子•过七里濑》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3)这首词的结尾“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