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

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的树。

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的荚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这种树秧如长在梯田塄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父亲手里攥着的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不是被扔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进入郑重的保护禁区了。

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供给先后考上高小和初中的哥和我的学杂费用。

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下或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

现在,在祖居的宅院里,两个年过花甲的兄弟,坐在雨篷下,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却于无意中很自然地说起父亲的两棵树。父亲去世已经整整二十五年,他经手盖的厦屋和他承继的祖宗的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结构的新房了,只留下他亲手栽的两棵树还勃勃生机,一棵满枝尖锐硬刺儿的皂荚树,守护着祖宗的坟墓园;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

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每年都在有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回,温习一回父亲。今年却因这事那事把花期错过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

(节选自陈忠实《父亲的树》)

文本二:

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那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这小小的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的精神里似乎注入了一种强烈的激素,跃跃欲成一番事业了。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算个数不叫人哄了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稼,他觉得由我来继续以农为本的农业是最合适的。开始我听信他的话,后来就觉得可笑了,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

(节选自陈忠实《我的文学生涯》)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回老家的心情是愉悦轻松的,既有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也有想忘记城里的烦扰事的逃避现实的心态。
B.父亲的职业是农民,他一生坚持种树,因为树能卖钱,他种树主要是为了贴补家用,给“我”和哥哥交学费。
C.父亲有先见之明,生前为我们种下两棵重要的树,一棵是守护陵墓的皂荚树,一棵是与“我”有心灵感应的椿树。
D.父亲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我”,但他眼界有限,使“我”走上写作之路和更广阔的世界的是阅读和书籍。
2.下列对文本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第二自然段写“我”和哥哥拔草聊天,看似闲笔,实则写出了兄弟情深,也引出了关于父亲栽树的回忆。
B.文本一椿树“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用了夸张的手法,意在表现父亲的形象如椿树般高大。
C.文本一结尾描写了椿树开花的情景,清新的花香和轻柔祥和的蜂鸣不仅写出了椿树的美,也表现了村庄的宁静。
D.文本二中写了父亲对“我”的教育,简单朴实的教诲既写出了父亲对“我”的影响,也丰富了父亲的形象。
3.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4.有人评论陈忠实散文的艺术个性是以“淡笔写浓情”。请结合文本一,从选材和语言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2022-01-1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人的心中,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庭、家族、国家紧密相连。从家出发,个人、家庭、群体、国家乃至天下,一脉相承,共同支撑着我们的理想。这就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首先,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基于我们祖先对天的敬畏。天是最高的境界。天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从自然层面来说,日月运行,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有其亘古不变的运行规律。从社会层面来说,天就是老百姓。《尚书·泰誓》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在中国古代,民的地位是很高的。由此说来,敬天就是敬畏百姓,敬畏生命。

从个体来说,他的一言一行也必须心中有天,以德昭示天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与家庭、与社会、与国家、与天下是密切相关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种家国理论,以修身为起点,强调内心修养、个人行为的重要性,最终以经世济民为目标。因为一个人的好坏,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它关系到家族的荣耀,关系到国家的盛衰,更关系到天下兴亡。

其次,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还体现出对国家统一的认同。《礼记·礼运》将远古历史的运行,分为天下为公天下为家两种形态。天下为公,是说天下乃天下人共有之天下,是谓大同。当历史进入到私有制社会以后,以血缘为纽带,天下为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是国家的雏形。如何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便成为核心问题。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周秦汉唐,中国封建社会真正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富强,奠定了大一统的基础。康乾盛世,尊奉中华始祖,修建历代帝王庙,强调夫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南北中外所得私。舜东夷,文王西夷,岂可以东西别之乎。在乾隆眼中,中华统绪,不绝如线。这是《春秋》大义中最核心的观念,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根本所系。中华一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再次,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还体现出对民族强盛的热切期盼。每一个中华儿女,无论生在何时,身在何处,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都要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称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古往今来,那些为中华民族崛起而献身的人们也许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头讲章,而他们的实干精神,却在生动诠释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家国情怀和不屈品格。

这种对天的敬畏、对国家的认同和对民族强盛的期盼等家国情怀,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得到全新的诠释,展现出中国人民如履薄冰的谨慎、万众一心的凝聚力、投桃报李的气度和战到底的决心。《诗经·秦风》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和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民族精神将继续为中国自身发展,为国际抗疫合作,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摘编自刘跃进《家国情怀,一个古老民族的精神脊梁》)

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家国同构表现为家国同、家国同、家国同、家国同、家国同。先来看家国同,它要求治家与治国同样遵循子率以正,孰敢不正的相同伦理原则。再来看家国同,无论道家的无为而治还是儒家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遵循同样的管理原则: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家国同来说,孟子强调四端,即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中国文化强调以德服人,为政以德,治家以德,无德者将丧失立足的基础,也就失去了治家、治国的人格底线。接下来看家国同,在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中,从一家之长,到一地之长,再到一国之长,其治理模式并无本质区别。因此,中国文化顺理成章地认可并选择了家庭管理中的家长制和国家治理中的精英政府模式。最后来看家国同,在面对国家灾难、社会危机以及”“难以两全时,中国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大局观和舍生忘死、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

在西方文化中,被看作两个不同的领域,遵循着不同的组织原则和治理原则。为了维护人的天生自由权,人们订立契约、成立政府;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被统治者的同意,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在这种关系中,家庭只是人的自由权和财产权的结合体,政府是国家的临时代理机构,家国之间往往处于个人自由权、财产权的对立关系中,需要不同政治团体之间的权力斗争和选举政治来加以平衡。

(摘编自万君宝《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怎样异于西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是最高的境界,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从社会层面来说,天是抽象的;从自然层面来说,天又是具体的。
B.天下为家,指天下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少数人的天下。在这种历史形态下,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便成为核心问题。
C.家国同“道”的“道”指管理原则。“无为而治”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遵循家国同“道”。
D.在西方文化中,“家”和“国”是不同的领域,其组织原则和治理原则不同。成立“国”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家”的利益。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所以关系到家族的荣耀、国家的盛衰以及天下兴亡,是因为强调了内心修养、个人行为的重要性。
B.康乾盛世,尊奉中华始祖,修建历代帝王庙,强调中华一统,目的是增强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C.鲁迅先生认为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是中国的脊梁,他们都有实干精神。可见,实干是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核。
D.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西方人不同,在面对诸如国家灾难、社会危机的时候,中国人比西方人更有大局观,更能处理好家国关系。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B.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C.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3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22-01-0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叶塘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4 . 下列各项加点词语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合乎)绳    非能(游泳)也        君子博学(知识渊博)
B.虽有槁(晒干)        𫐓以为(认为)轮        用心(专一)也
C.(借助)舆马者     金(接近、靠近)砺则利        而闻者(清楚)
D.君子(出生)非异也  圣心(具备)焉       (使……快,走得快)足也
2022-01-0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叶塘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5 .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
B.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说明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明而行无过矣”。
C.荀子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劝学》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2021-12-3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叶塘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6 . 《乡土中国》片段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

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乡土中国》第一章:乡土本色


(1)这段话用两个实例,是想告诉我们,中国人有__________传统。(15字以内)

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我已说过,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在一个地方出生的就在这地方生长下去,一直到死。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生于斯,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这种极端的乡土社会固然不常实现,但是我们的确有历世不移的企图,不然为什么死在外边的人,一定要把棺材运回故乡,葬在祖茔上呢?一生取给于这块泥土,死了,骨肉还得回入这块泥土。

——《乡土中国》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


(2)从这段话中提取两个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5个字以内)
2021-12-28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叶塘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对《短歌行》有关诗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四句由景中的朝露经风吹日晒转瞬即逝,想到自己年华过半,壮志未酬,心中涌起无限忧虑,是对时光易逝、人才难得的焦虑。
B.“青青子衿”以下八句写思念贤才忧思绵绵;“明明如月”以下八句写得到贤才,热情款待。两部分,一正一反抒发了对贤才的渴望。
C.本诗主要抒写诗人对岁月流逝而功业未就的消极心情,吐露了诗人为实现统一全国的政治理想而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宽广胸怀。
D.通篇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句自然而不露痕迹。
2.作者在诗歌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两例结合诗句分析。
2021-12-28更新 | 38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叶塘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给县长当桌子

李立泰

老革命李政稳八十多了,身板硬朗。

当年李子跟栾县长闹革命时才十五六岁,警卫员、勤务员、通信员一肩挑。那次县大队被围,他办了一个鬼子还打趴下一个,后来,他们突围出来隐蔽在夹皮墙里。栾县长给中心县委写东西,没桌凳。李子说:县长,我蹲下举着马灯,你在我脊梁上写吧。

栾县长笑说:李子,你给我当办公桌了。等咱打跑鬼子,成立新中国,到县政府叫你坐我办公桌上过过瘾。

在一次战斗中他的腿被子弹打穿,感染了,肿得跟小孩儿肚子一样,高烧昏迷,眼看活不了了。八路军冀南七分区二十四团正好转到马颊河来,栾县长把他送到二十四团医治,卫生员不敢下手,说:这么严重,看不了,得转分区卫生所。上哪儿找卫生所?找到他也没气了。栾县长说:你治吧,我相信你,活人当死人治。

二十四团卫生队,有镊子、针管、针头、手术刀还是铁匠打的刀子,消毒用白酒,清洗伤口用盐水,麻醉药、盘尼西林早没了。

他小腿坏死,必须截肢。

卫生员说:栾县长,你得抓紧找盘尼西林。

栾县长说:你说咋治就咋治。

截腿咱没手术锯。

拉树的锯行不?我不管用啥,截了就行。

锯条在锅里煮,毛巾包小棍儿让李子咬住。胳膊、腿绑床上,四个战士摁紧。栾县长说:兄弟坚持住,咬紧牙关,一会儿就完!李子疼得把棍子咬断了,浑身淌汗往床下滴,栾县长的褂子也溻透了。想想我们手上扎个刺还疼得很。它甚至连钝刀子都不如,它是拉树的锯条!

李子,真正的钢铁战士!

没麻药,锯条像锯木头般把他的小腿锯下来!李子疼死又醒过来,他硬挺过来了。

后来,李子回村里做革命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栾县长任专员。李子成了老李,他骑驴进城看栾专员,门卫不让牵驴进专署。我找栾县长,找栾居山县长!老李说。

老战友见面,老李不敢拥抱老县长。倒是栾专员拥住了他,两人都掉泪了。

栾专员说:兄弟,过得咋样?

老李擦擦泪,说:凑合着过呗。

栾专员说:我许的咱胜利了,叫你坐我办公桌上,今儿兑现。

老李在褂子上擦擦手,摸摸老县长的桌子,说:那不叫人家笑话吗?

栾专员说:那坐坐我椅子吧,也算兑现。

老李坐在栾专员椅子上,两手扶住扶手,屁股颠了三颠,说:不孬,坐江山啦!

栾专员给他要了新拐,让民政局到省民政厅给他定做假肢。

办定期补助时他麻烦过栾专员。虽然规定红军、西路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都享受国家优抚的定期补助,但老李需确认在县大队打鬼子那段属脱产游击队。

人说李政稳:你背脑瓜子闹革命,也没弄个一官半职的?他说:都当官,谁干活儿?要跟牺牲的战友比,我还坐过江山哩。

他当大队支部书记。公社书记夸:老李啊,你当社员别说五好、八好,十好也合格。大队书记却当得不易。老李没文化,打游击时跟栾县长学了几个字。他退下来后还闲不住,好操心。

有次因提留的事,他背根假肢上县里了。门卫挡住他,他抡起假腿:老子革的命你在这儿享福,我打鬼子那会儿你还没影儿呢!民政局来人把他接进去。

老李说:您光说县长在哪儿办公就中。可是没人告诉他。

我革一辈子命,图啥?难道连县长在哪儿办公都不叫知道吗?

他褂子一扒,说:当年栾县长在我脊梁上办公,我当桌子。他脊梁上那块块伤疤,亮闪闪的,像枚枚勋章!

不找县长啦,回家。

正碰上县长下乡回来,听见他嘟囔县长、县长的,县长问:老大爷啥事?

我不跟你说,你们这些同志都不告诉我县长在哪儿办公。

哦,我就是县长。

那我不白来,见县长了,回去好跟庄乡爷儿们说,要不他们笑话我白革命一辈子。

啥事啊,大爷?给我说。

没事啦,民政局跟我解释了,县长你忙去吧。

县长一指:看见了吗?二楼中间那个门就是我办公室。

县长对秘书说:叫小车班送送。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李政稳都是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
B.李政稳受伤被截肢保住性命,既因为他自己性格坚强,也因为栾县长当机立断,这也充分表现了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C.李政稳说自己“坐过江山”,是说自己享受到了革命成功带来的果实,与那些牺牲了的战友相比,自己幸运得多,没有必要计较“也没弄个一官半职”。
D.县长吩咐秘书叫小车班送李政稳回去,是怕李政稳继续找麻烦,这也从侧面突出了李政稳为提留问题进行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大量运用语言描写,既充分展示了人物性格,又快速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扩大了小说的容量。
B.“我给县长当桌子”是一个在特定年代特定环境中才会出现的细节,它增强了小说的传奇色彩,也引出了后文相关的情节。
C.栾专员让李政稳坐他的桌子,与门卫挡住李政稳形成对比,暗示了在某些地方还存在一定的官僚主义作风。
D.小说善于运用场景转换来推动情节和塑造人物:从隐蔽夹皮墙、“给县长当桌子”到二十四团用锯截肢,从坐栾专员办公室的椅子到上县里为农民反映提留问题,细节生动,形象鲜明。
3.结合文章内容,试分析栾县长的形象特点。
4.富有传奇色彩是很多革命文学的一大特征,请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两个方面赏析文章的传奇色彩。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半成品的木匠和下落不明的椅子     

赵冬妮

我一度想过做个木匠。这似乎始于我和阿荣结伴回家的路上。阿荣是我的同桌,矮小敦实,她走路脚下是有声音的,还有呼吸,在那很短的一段路里,急促而沉稳,至今我都还清晰地记得。有一天,阿荣告诉我,她课后一直在校办木工厂做活儿,快有一年了,她问我要不要去,木工师傅答应接收班上六个同学,让她开个名单,她说:主要是能学些手艺,将来我想做木匠。

校办木工厂远离学校,近百平方米的简易房,周边没有树木,但初春包围了那座房子。老师傅从工具箱里一件件拿出工具,平刨、凿子、羊角锤、刀锯、框锯,种种型号,这些工具的名称成为学工劳动第一天的开场白。师傅展出的工具大都眼熟,我家有几件,新奇的事物是电刨和电锯。电锯是边缘有满满一圈锋利牙齿的圆锯片,固定在锯床上,电会使它飞转,扣进去每一块木板,它都近乎奇怪地发出痛苦又欢快的怒吼,它用尖叫作业。破开木板之初,我总要先闭上眼,不敢去看。心里牢记着不能松手,按住木板,朝着转动的锯片缓慢推进去。一块木板转眼间走完它的旅程,一分为二。而电刨会抚平伤口和所有断裂的痕迹,刨刀像舌头,舔过几下,木板褪去粗糙,最终摸起来光滑如水。电刨用刀刃造就光滑,光滑得让人不禁惊讶。

椅子占据了一半的空间。椅子上叠着椅子,全都缺胳膊少腿的,有的靠背空心了,一根横撑也没有,有横撑的一头脱落,另外一头榫还勾留在卯眼里。没了侧杆的,前后腿劈叉分了家,失去前杆的,就两条前腿左右分家,像一头受伤的小鹿要跪下来。仅剩四条腿的椅子也不少,椅座面一片板条都不在,像椅子不屈的灵魂,先从结构框架上守住自己,最终就不会分崩离析。更多的椅子需要接一条新腿,或两条新腿。单独的腿,还有半截腿,露出陈旧或新鲜的硬木茬,全是硬杂木,要是从树的年龄算起,它们或许比我们还要大。哪怕它们曾有过一片山地,现在也早离开了那里,被运送到城市里来,又从我们身上感受到另一种生命生长的力量。

并不是永远有美好的木板向电锯里推送。有时看看一条后腿能不能改造,长的截短,或破开变成侧杆、前杆,两三把椅子拼凑成一把,椅子就有了不同颜色的腿。每条腿都固执,爱着自己的颜色。无论你怎样刨,刨掉一层又一层,刨到心了还是原生色。这样的椅子,往往出自阿荣之手。我也第一次发现阿荣的手指短小却结实,平凿在手,像嵌在石头里,切割出卯线里的小碎片,再用羊角锤,锤打凿头,又准又平,卯孔成了,切割榫头,师傅修好细节她再组装。她几乎是个熟手了,我和男生却还在废木腿上反复做练习。男生认为阿荣的手不是有劲,是有准。我觉得到了我这儿,一切皆不对,样样需要你来对付,凿子、榔锤不听话,就连我自己的手都抗拒我,不再柔软顺从,反而露出它笨拙的一面。

清明过后,大地暖透,小草在墙角和无人走过的空地生长出来,从铁丝网这一头爬向那一头。沿窗台边堆放的残椅下,也绿茸茸一片,一棵喇叭花的幼藤才一指长,就开始爬蔓,顺着一条榯腿向上攀缘。我们在院子里吃完午饭,饭盒放在脚边,在大门两边坐着。师傅出来进去,洗净自己的饭盒,收净刨床下的刨花或整修锯齿。师傅一向低声慢诉,对学生很宽容和气。三个月学木工,能学出个什么样,大概他心知,一次劳动锻炼而已。看我终于凿出一个卯孔时,他也会很认可地笑,赞赏我。我到底能把卯料和榫料装在一起了,俩家伙严丝合缝咬在一起,掰都掰不开,合二为一。我也心知,这离一把完整的椅子实在还很远。

一辆半截卡车说来就来了,直突突地开进院子里,载来一堆破烂桌椅,我们慢腾腾地把它们一把把从车上卸下,惨不成样的直接丢院里,尚可救药的搬进屋,我在心里叫它们大人物。大人物来时灰突突的,离开时就变了,也并非焕然一新,但它们身上什么也不缺了,有前腿,有靠背,后腿笔直,成为中流砥柱,侧杆撑起板条,可以安心坐上去。我觉得自己和它们走过了再生之日。每个大人物都有一个我们凿出的卯和榫,都由一条腿走向一把椅子。

又回到了教室里,阿荣没有来了。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坐在那些玉树临风的高个同学中间,顿时矮小起来。在教室最后,黑板又远又小,粉笔字总有几个看不清楚。全班的椅子都在我面前,一个个看过去,心里疑惑自己修过的椅子怎么一把也不在。我写了一篇作文,语文老师看了说好,似乎老师最欣赏一段细节。她在我们班读,又领着我到年级其他班去读。我走到讲台上,开始小声读作文。在慌张等待的一两分钟里,我的目光尽量飞快地扫过,到底没见到哪个大人物椅子出现在哪间教室里。

两年后,在恢复高考的热风中,我考进了大学,也就几乎很少再回头去看自己——那个半途而废的小木匠。倒是有一把小手刨,我在旧货市场遇到,就把它买回来,一直放在书架上。

(选自《散文》2021年第8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阿荣觉得木匠活可以谋生,从文末“半途而废”可以看出她的价值观影响过我。
B.作者喜欢电锯和电刨,电锯的力量能割开木板,而电刨能够将粗糙打磨平滑。
C.清明后校办木工厂的春色生机勃勃,作者借此控诉那些破坏椅子的野蛮行为。
D.师傅很有匠人范儿,饭盒干净场地刨花收拾干净,这些人物是“中流砥柱”。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善于状物。各种椅子“靠背空心了”“仅剩四条腿的”“两三把椅子拼凑”“大人物”等,描摹逼真。这与《故都的秋》中的写景手法一样细腻,富有情趣。
B.文章人物描写简练传神如阿荣的脚步急促而沉稳、师傅低声慢诉、老师领我到年级各班念范文,这也体现了鲁迅对描写“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要求。
C.文章用词富有力量感。如长的椅腿“截短”或“破开”、“切割”出小碎片、“锤打”凿头等,展现出一种阳刚美,劳动的美好超越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苦。
D.本文以修椅子为明线,以阿荣的命运沉浮为暗线,交织起来组织材料,串起各种劳动生活场景,展现了“我”心灵成长的历程,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本文立意时将“椅子”和“少年”联系起来,彼此呼应。请简要分析这种“呼应”写法的作用。
4.文章结尾写到“大人物”椅子下落不明,如果改写成“我”发现它们都在教室,你更赞成哪一种结尾?请简述理由。
2021-12-10更新 | 33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平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山道中

史谨

塞上秋光向晚多,无边胜槩【注】入吟哦。

太行旧畏羊肠险,驿路今从鸟道过。

眼底故人无鲍叔,军中诸将有廉颇。

羁愁忽共云烟集,几处猿声出薜萝。


【注】胜槩:亦作“胜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多”与“无边”相呼应,说明塞上胜景无限,并由此引发了诗人的情绪。
B.颔联“鸟道”一词表现了蜀道的险峻,与李白《蜀道难》中“鸟道”作用相同。
C.“鲍叔”之典说明诗人此时无知己好友相伴,对句“有廉颇”消除了这种伤感。
D.本诗从塞上的景象写到羁旅愁情,内容充实,语言质朴自然,结构清晰谨严。
2.诗歌尾联在情感表达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