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0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地养万物。百年变迁,白洋淀的人们在这方水土中,从容地过着祖上传下来的生活。“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每种生命都是一个细节,细节又滋生细节,形成一种彼此共存相依的生物链的关系。夏天,红白相间,荷花亭亭;冬天,蹲下身,能听到水波推送冰块的声音,透过忽宽忽窄的冰缝看水下,几乎透明的浅灰色小鱼慢悠悠其间。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说,我们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房子,但我们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家园。但白洋淀的万物不一样,它们都会让行走在白洋淀的任何一个地方的你知道这里仍然是我们的家园。成片芦苇和在间轻轻摇过的渔舟,形成一幅自然的画卷。

白洋淀的生活,像是自然的恩赐。春季青芦吐翠,夏季红莲出水,秋季芦苇泛金,冬季水泊似玉。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白洋淀的广阔空间,就像是一个转动的钟表,在展示时间的流动。”——每个抵达白洋淀的人,都会感到这里似曾相识,像我们从小就熟悉的地方一样。水天一色,,芦苇连接成片,雄浑、苍凉、壮阔的生命的诗意,写在这片大地上。在白洋淀,你能发现一种隐没已久的简朴的意味。这种简朴来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传统和历史的尊重和传承,还有日常生活的从容。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的标点应该用逗号且应放在后引号外面。
B.包含语素“游”的词语“家族”有游荡、游弋、畅游等,②处填写“游弋”最合适。
C.③和④处都可以填写“烟波浩渺”这一成语。
D.白洋淀生态状况说明,在现代社会依然可保留“乡土社会”中的“家园”,延续生态文明。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露水,在诗人眼里别有一番风味,他们亲切地称之为露珠。其实,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与霜一样,只不过它形成时的温度在0°C以上。在0°C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作“露点温度”。在地面热量散失快的早春或深秋晚上,当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此时水汽遇到叶子的尖端,产生了水的凝结,。当形成的露水不断地增大,加上叶子表面的不浸润,,这便是露珠。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B.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C.全球抗疫,命运与共,团结合作是最强的“免疫力”。
D.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3-12-0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_____①____?要靠深层清洁、涂抹护肤品、医疗美容等一系列的现代皮肤护理手段。对漆画来说,这也同样适用。

在北京首都博物馆考古出土文物保护实验室,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的内官监太监赵谅的棺椁上,有一幅亟须修复的漆画。

修复第一步,消灭霉菌。表面的霉菌可以靠擦拭防霉药剂来消除,但想深入内部,就要通过打针了。将针扎进椁板里,除霉剂会顺着输液管进入“机体”,将木头的每根“血管”里的霉菌通通清除。

修复第二步,修复破损的漆皮。漆皮很薄,5层加起来只有0.1毫米,而且十分干燥,一触即碎。要修复,就要先把它变软。科学家们选择了聚乙二醇,这是护肤品中一种常见的保湿剂。不过,     ②       _。首先得泡,其次是清洗,然后泡到回软剂里,捞出之后用有机玻璃板夹住并封起来,最后将掉落的300多块漆皮逐一贴回去。

_ 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2.指出文中两处引号的用法并解释。
2023-11-3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一)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桐花绽放山乡,层林因之一芳。鄂西北,山岭连绵,那是油桐的世界。而油桐,是乡亲们的一大骄傲。春来了,敲锣打鼓地开场,像妈妈叫醒孩子快快起床。可桐林还有些睡意,不情不愿。春雨丝丝,清风缕缕,蛙声阵阵,抬眼看看,倏然一惊:天地已被占尽,万物都在出彩。这时候,桐林方才略略有点着急,抖擞抖擞精神,酝酿出花蕾,排开在枝头,以烟花绽放的方式,渐次展开应有的笑颜。遂而,花千树;遂而,山万重;遂而,千层万叠花如海。

桐花的花瓣里有时间,花事里有心事。当梅子黄熟时,夏日浓荫里,桐花开始变身为青果点点。过一阵子再来,炎炎烈日下,桐果已挂满树梢,籽粒俨然。熊熊暑气日蒸,白天黑夜充盈,桐籽足月了,桐果圆圆的,小小灯笼的样子。秋声悄然盈袖,油桐树蒲扇样的叶子日蔫,不再遮挡视线,农人噼噼啪啪开始敲打桐籽。一阵阵滚落中,一篓篓桐籽收进场院,接着,一筐筐籽粒运出,送进油坊……

1.下列选项中,与文中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D.信息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请简要分析文中使用“一阵阵”“一篓篓”“一筐筐”等数量叠词的好处。
2023-11-30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校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要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1.下列词语中的“第”与文中“阖第光临”的“第”,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A.次第花开B.书香门第C.状元及第D.品而第之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家”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B.像这样奉行本本主义、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家”越少越好。
C.“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了。
D.清初,统治者更重武力,不重视儒学,于是传统的“读书人”就备受打压。
3.下列各句中与画线句子修辞手法使用一致的一项是(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B.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
C.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入则孝,出则悌。
C.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D.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傍晚,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阳光正好暖和,绝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时鉴赏。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这样的自由顶好是不要约伴,只许你独身。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

1.句式的灵活使用可让文字表达更灵动优美。请从句式的角度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2.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可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请赏析加点词“纵容”的妙处。
3.使用标点与否,可以流出不同的情绪,荡出不同的节奏。画波浪线的句子作者并未使用任何标点,却产生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大”是迷人的,却也折磨人。它是农人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农人的手。

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对一个孩子来说,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

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

1.文中加点的词语语意相反,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及意义。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泥土开裂,庄稼抽穗,流水浇灌,这些像呢喃、像交头接耳的声音是枕边的耳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 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1.下列选项中的引号,与“这样的”中引号用法使用相同的一项是(     
A.钟扬的学生们“各显神通”,有做科学研究的,有做科普的,有自己创业的。
B.热情的“北京话”还告诉她,他爱人有个亲戚就住在站上。
C.“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D.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2.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非常贴合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妙处。
3.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   “大山、月亮、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是否更好?请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宇宙结构的认识,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人很早形成了自己对宇宙形状的认识。一开始,,认为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因为它本身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正因为如此,当曾子的学生单居离向他询问是否果真“天圆地方”时,曾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曾子并不否认“天圆地方”说的存在,但他认为那说的不是天地具体形状,。他引述孔子之语,把“天圆地方”说成是“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即天所遵循的规律在性质上属于“圆”,转动不休;地遵循的规律在性质上则属于“方”,安谧静止。孔子师徒的说法,固然可以弥补“天圆地方”说在形式上的缺陷,但这种修补却也使该说丧失了作为一种宇宙结构学说而存在的资格,因为它所谈论的已经不再是天地的具体形状了。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相关标点符号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就”字替换为“便”字,“固然”替换为“诚然”,不影响句意表达。
B.“悬”属形声字,“县”用来表音;“上”属指事字,其本义为高处、上面。
C.“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含褒义,文中也是这种用法。
D.文中波浪线处引号用法与“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一句中引号用法不同。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微短剧、微综艺发展如火如荼,在影视领域掀起一股注重强情节、快节奏的“短视频化”创作热潮。然而,①与这一趋势形成鲜明对比,②另一类弘扬农耕文明的影视作品主打工笔细描为重心,③讲求娓娓道来,④给观众营造了一种沉静美好的慢生活空间,⑤在治愈心灵的同时,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⑦提升立意和审美上的创新突破,⑧在影视创作领域引领一种新风尚。田间嫩绿的秧苗、一天劳作后归途上的落日余晖、深夜抢收水稻时夜空突然绽放的烟花凸显出此类创作特有的诗意与温情,观众们看过之后瞬间感觉“被治愈”了。

但随着作品数量增多,农耕文明影视创作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在弱化了竞争、对抗等戏剧张力之后,琐碎的日常劳作内容如何避免变成流水账,过滤了复杂社会关系、只过小日子的情节如何避免变成“电子榨菜”,这些问题成为农耕文明影视创作的瓶颈。单靠打卡旅游、走马观花地体验田园生活,已经很难引发观众的深层心灵共鸣,台前幕后的创作者必须对农耕文明进行切实了解、深刻体会。

1.下列句子中的“都”和文中加点的“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B.阿Q后来连“灯”“烛”都讳了。
C.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D.都是天公不作美,我们才没法玩得痛快!
2.引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引号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