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的情感之所以会以艺术为容器得到重铸和再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人类具有相互理解和相互感知的能力。作家的共情能力高于普通人,他会引领读者去体验其他人的复杂处境,生成较为复杂的艺术共情。但要真正做到情之以情是很艰难的,好在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可以借助机器加以实现。

文学的主体是人,(     ),开凿出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尽相同的精神世界、审美世界。智能机器显然不会主动带领我们去开拓神性的边界,但它是一种强势媒介,可以帮助我们照亮人性,解决人与人关系的困境。

科技是求真,艺术反而是追求不真。这种不真也不是一种而是不断翻新的镜花水月笔墨表征,其背后的根本,依然是艺术家如何看待人的问题——人的困惑、人的苦楚、人的高尚、人的幸与不幸。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这个时代照亮这些关于人的解答,那么它无论是对文学还是对其他艺术门类,都算是一种有价值的批判性凝视。

1.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A.文学关注的是人日常经验的内容,而从中找到真正的神性
B.文学的内容是关注人的日常经验,并从中找到真正的神性
C.文学的内容是关注人的日常经验,从而真正的神性被找到
D.文学关注的是人的日常经验内容,并让真正的神性被找到
2.下列各句中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
B.所谓的“乡土”是指进行小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村,农民在这里生产生活,不离乡土,安身立命。
C.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2021-12-11更新 | 331次组卷 | 7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大堰河—我的保姆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共12卷、560万字的《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以下简称《集成》)终于出版了,这是当代《史记》研究学者        ,付出二十余载心血的成果。《集成》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规模浩大,(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系事”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中华民族三千余年历史,体现中华民族         、传承发展的智慧和力量。《集成》通过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发掘《史记》的价值,探索其丰富内涵。

这本书充分借鉴《史记》研究成果,爬罗剔抉,        。引用中国古代《史记》研究著作420余种、现当代《史记》研究著作260余种、海外汉学研究文献100余种、考古资料200余种,以及一批代表性学术论文。但这本书并不限于单纯的资料        ,编次清晰,简而有序,能够对海量资料进行辨识和容纳。这本书真可谓一部《史记》的“百科全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宵衣旰食   源远流长   披沙拣金   会聚
B.宵衣旰食   生生不息   探骊得珠   汇聚
C.孜孜不懈   生生不息   披沙拣金   汇聚
D.孜孜不懈   源远流长   探骊得珠   会聚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各部分构成,旨在对司马迁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汇集、整理、编纂一部囊括古今中外《史记》研究成果的“集成”。
B.旨在对司马迁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各部分构成,整理、汇集、编纂一部囊括古今中外《史记》研究成果的“集成”。
C.旨在对司马迁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各部分构成,汇集、整理、编纂一部囊括古今中外《史记》研究成果的“集成”。
D.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各部分构成,汇集、整理、编纂一部囊括古今中外《史记》研究成果的“集成”,旨在对司马迁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集成》通过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探索《史记》的丰富内涵,发掘其价值。
B.《集成》以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探索《史记》的丰富内涵,发掘其价值。
C.《集成》以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为基础,用现代学术精神发掘《史记》的价值,探索其丰富内涵。
D.通过《集成》吸收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用现代学术精神探索《史记》的丰富内涵,发掘其价值。
4.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百科全书”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
B.海伦在莎莉文老师悉心关怀和耐心指导下,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澳门的成功实践表明,“一国两制”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
D.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写在了党的旗帜上。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三湾改编”确立“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坚持“支部建在连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朱德同志在领导“赣南三整”时,为了激励全体指战员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召开大会,以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而在1917年革命成功为例,指出中国革命的黑暗是暂时的。在建党、建军过程中培育成的坚定信仰,在长征中得到充分展现。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 。在长征途中,面对艰难困苦时,红军官兵讲的最多的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面对国民党的          ,面对严酷无情的自然环境,面对绝地断粮等生死考验,红军将士能够克服          ,战胜强大敌人,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信念。据史料记载,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因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          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坚定的理想信念,经过长征的“淬火”,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之“钙”。随着时代发展,其思想内涵与时俱进,表达形式不断创新,但其思想精髓则永放光芒。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勇往直前     围追堵截     重重困难     坚不可摧
B.一路向前     围追堵截     重重困难     牢不可破
C.勇往直前     四面拦截     千难万险     牢不可破
D.一路向前     四面拦截     千难万险     坚不可摧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艰难可以摧残人的生命,死亡可以夺走人的肉体,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B.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因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C.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D.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3.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例句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A.坚持“支部建在连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三湾改编”确立“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
C.红军官兵讲的最多的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
D.经过长征的“淬火”,理想信念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之“钙”。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各项,引号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当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西藏时,他承认,自己的招生名额渐渐倾向这所他心目中的“世界最高学府”。
A.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B.袁隆平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C.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D.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钟扬在收学生时的不少“奇葩”事儿。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指出了三种情形,其中之一就是在研究历史方面,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这不仅是不了解历史的表现,同样也是不尊重历史的体现,归根结底是缺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有充分肯定,并给予充分认知,深刻表达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坚定信心的表现。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此,要让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精神滋养。然而现实条件下,出现了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文化不自信的极端情况,这是典型的文化自卑心理在作祟。简而言之,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正确认知;二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所以,系统、具体地研究中国历史,才能从历史中总结经验,为解决发展和改革中的现实问题提供历史借鉴。

1.下列各项中的冒号,和文中“原因归结为两点”后的冒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香雪只是一心一意地想:赶快走回去,明天理直气壮地去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把铅笔盒摆在桌上。
B.他又一次感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低人一等的思想,绝没有低人一等的工作。
C.我在武昌上中学,一个大院子里有三所学校:文华中学,华中大学,文华图书科学校。
D.张华上了大学,李东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6 .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在石头上植满树,可不光是为了好看养眼,更是为了省出土地来种谷子。听听民间艺人演唱的《谷子好》吧,词儿是去世多年的大作家赵树理写的,他在平顺三里湾村深入生活十多年,用的全是农民话:……谷子好,谷子好,又有糠,又有草,喂猪喂驴喂骡马,好多社里离不了……谷子好,谷子好,可惜近来种得少,不说咱们不重视,还说谷子产量小……

A.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B.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C.“革命革命,革过一革的,……你们要革得我们怎么样呢?”老尼姑两眼通红的说。
D.传的名目繁多:列传,自传,内传,外传,别传,传,小传,……而可惜都不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刘的茶摊,是一个撑起来的简易木架子。茶,有的用塑料袋装着,有的用罐子盛着,有的散在几个小竹簸箕里。他招呼我坐下,给我泡了一杯“黄金芽”。我举着杯子端详,金黄色的茶芯在沸水中不停起伏,但并不急于舒展;茶水则渐渐呈现淡黄色。一股香气微微散开,轻轻弥漫,在我的鼻翼间摇来摇去。水有点烫,我试着品了一小口,略微有点苦。

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这样的日子很简单,但侍弄那么多株茶树,也够他忙的。

日子散散淡淡,一晃,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和老刘在微信上聊天。正聊着,老刘发来“视频通话”请求。原来,他连接视频,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青壶、白壶……错落有致,沿龙池之畔排列着一片茶壶雕塑群,据老刘说,足足有一百多个。“我们村子现在都以茶为生。以前只种茶卖茶,现在变了,我们还要建设茶叶主题的旅游景点呢。”视频里,老刘开心地笑着,一脸阳光……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B.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D.看过石砲沟几十年,这里的山形是没有变化的——峰巅隆起,沟谷下沉,绵延起伏。四十多年前是这样子,四十多年后依旧如此。
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特点。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茶,分别用塑料袋、罐子、小竹簸箕装着。”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08-19更新 | 564次组卷 | 16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茶馆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外“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
B.后来我搞清楚了:如果没有说“我要问问我的兄弟”,那就是他本人,如果说了这句话,那就是他哥哥了。
C.一部以京剧为背景的热播网剧本已让戏曲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关注,而戏曲直播更吸引了大批年轻网民,戏曲一时成为“流量担当”。
D.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21-22高一上·全国·课时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1.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引文省略B.语意未尽C.含糊其辞D.列举省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动词使用精炼传神,请举例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想拉开她以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羞涩地笑。”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铁凝”的文学观点。不超过10个字。

1215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出席“《十月》创刊35周年最具影响力作品奖”颁奖典礼。在此次“最具影响力作品奖”中,铁凝共有两篇作品获奖,分别为《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与《永远有多远》。

在谈及文学创作问题时,她表示,文学尽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各种表演,作家却应该避免表演生活。一旦想急切表演生活,那必是一个作家失败的时刻,“‘生活不是用来表演,而是用来生活的’,我同意这样的说法。尽管‘永远’这个词在新世纪多种声音的喧哗中显得时而嘹亮时而衰弱,但是我仍然要说,什么都不能阻挡一个写作者相信生活相信爱。”铁凝坚定地表示。

5.新媳妇将自己的新被子盖在牺牲的通讯员身上时,没有说话,但她的内心是不平静的。试揣度其心理,写一段话,写出此时她的心里所想。(50字左右)
2021-08-04更新 | 410次组卷 | 4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百合花 第一课时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流言”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B.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C.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D.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2.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如果说,南郭先生的装腔作势,只是骗了一个齐宣王的话,那么,在革命队伍里装腔作势,那就是骗党,骗群众。
B.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C.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D.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3.请用一个转折复句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