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隋内史令德林子也。幼多病,祖母赵以“百药”名之。七岁能属文,父友陆乂等共读徐陵文,有“刈琅邪之稻”之语,叹不得其事。百药进曰:“《春秋》‘鄅子藉稻’,杜预谓在琅邪。”客大惊,号奇童。引荫补三卫长。乃性疏侻,喜剧饮。开皇初,授东宫通事舍人,迁太子舍人,兼东宫学士。或嫉其才而毁之者,乃谢病免去。十九年,召见仁寿宫,袭父爵安平公。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爱其才,署礼部员外郎。奉诏定五礼、律令、阴阳书。台内奏议文表,多百药所撰。

时炀帝出镇扬州,尝召之,百药辞疾不赴,炀帝大怒,及即位,出为桂州司马。官废,还乡里。大业九年,戍会稽,管崇乱,城守有功,帝顾其名谓虞世基曰:“是子故在,宜斥丑处。”乃授建安郡丞。至乌程,江都难作,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更相灭,百药转侧寇乱中,数被伪署,危得不死。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伏威诒书辅公祏使杀之,为王雄诞保护得免。公祏反,又授百药吏部侍郎。有谮百药于高祖,云百药初说杜伏威入朝,又与辅公祏同反。高祖大怒。及公祏平,得伏威与公祏令杀百药书,高祖意稍解,遂配流泾州。

太宗重其才名,贞观元年,拜中书舍人,封安平县男。明年,除礼部侍郎。时议裂土与子弟功臣,百药上《封建论》,理据详切,帝纳其言而止。四年,授太子右庶子。太子数戏媟无度,乃作《赞道赋》以讽。它日,帝曰:“朕见卿赋,述古储贰事,劝励甚详,向任卿,固所望耳!”赐彩三百段。太宗尝制《帝京篇》,命百药并作,上叹其工,手诏曰:“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壮,何齿之宿而意之新乎!”,二十二年卒,年八十四,谥曰康。

百药,名臣子,才行世显,为天下推重。侍父母丧还乡,徒跣数千里。服虽除,容貌癯瘠者累年。好奖荐后进,得俸禄与亲党共之。翰藻沈郁,诗尤其所长,樵厮皆能讽之。所撰《齐史》行于时。

(摘自《新唐书·李百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B.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C.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D.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即《春秋经》,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由孔子修订而成。
B.“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秦以后的爵制(分赐爵与封爵),与先秦爵制的性质有所不同。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C.侍郎,本为宫廷近侍,后来一般用来称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的正职。
D.裂土,古代分封诸侯的一种方式,君王对有功之臣及皇亲国戚予以重赏,将某地赏赐给臣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百药出身名门,聪明颖悟。他的父亲是隋朝官吏,李百药七岁便会写文章,而且对《春秋》有一定的了解。
B.李百药很有才能,嫉恶如仇。先前隋炀帝曾经征召过他,他却借口有病推辞了,结果隋炀帝大为恼火,等到隋炀帝即位后,他于是被贬到外地任职。
C.李百药学识渊博,才华出众。被太宗任命为太子的老师,看到太子有时玩耍过度,作文讽谏太子并受到皇帝的欣赏。
D.李百药品行高洁,为世人所重。父母去世,他光脚步行几千里护送灵柩返乡;他奖励提拔后学,重义轻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嫉其才而毁之者,乃谢病免去。
(2)朕见卿赋,述古储贰事,劝励甚详,向任卿,固所望耳!
2020-05-3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隋大业时,长白山贼王薄、左才相、孟让攻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士信以执衣,年十四,短而悍,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须陀许之。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须陀乘之,大破贼。士信逐北,每杀一贼,辄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须陀叹伏,遗以所乘马。凡战,须陀先登,士信副,以为常。炀帝遣使图须陀、士信阵法上内史。

后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与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后得密将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陕州道行军总管,因谋世充。

士信行则先锋,反则殿,有所获,悉散戏下有功者,或脱衣解马赐之,士以故用命。然持法严,至亲旧无少贷,其下亦不甚附。师次洛阳,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诟军,士信怒,夜遣百人载婴儿啼噪堡下,若自东都出奔者,既而阳悟曰:“非也,此千金堡耳。”因散去。堡兵开门追掠,士信伏入,屠之无类。贼平,授绛州总管,封郯国公

从秦王击刘黑闼洛水上,得一城,王君廓戍之,贼急攻,溃而出。王语诸将:“孰能守此?”士信曰:“愿以守。”乃命之。士信已入,贼悉众攻,方雨雪,救军不得进。城陷,黑闼欲用之,不屈而死,年二十八。王隐悼,购其尸以葬,曰勇。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十一》)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B.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C.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D.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劓:此处为“割掉”的意思,原指中国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种刑罚。
B.拜:授予官职。古时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有“改”“迁”“转”“调”等。
C.郯国公:是指罗士信的封爵。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谥号: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褒扬性质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士信年轻气盛。他年仅十四岁就在执衣职务上主动请缨,要反击正在攻打齐郡的长白山贼寇,为了向张须陀证实自己的实力,身披双层的铠甲骑上战马。
B.罗士信作战不退缩。只要是与张须陀一同作战,罗士信便经常做张须陀的副将,冲锋陷阵。皇帝还派画师将他们作战的场面描画出来并上报给内史省。
C.罗士信为人刚直。他在被王世充收降后曾被其重用,但是王世充后来收降了邴元真后便疏远了罗士信,罗士信以与他们为伍为耻辱,因此与唐高祖谋划杀死王世充。
D.罗士信赏罚分明。他能够将战利品和朝廷的封赏赏赐给手下有功劳的人,也不吝惜自己的战衣和战马,但是处罚起来也绝不会宽容最亲近的部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
(2)士信已入,贼悉众攻,方雨雪,救军不得进。
2020-05-0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①,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②,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辟书:招聘文书。②宛陵:今安徽宣城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士之蕴其所有       六百一十六言B.不求苟于世       尽心中无限事
C.然时贤愚       是故贵无贱D.为十卷       列坐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子孙因前辈有功,享受恩典而被赐以官职,称为“荫”;官职若有空缺,被选充职为“补”。
B.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的情感。
C.六经:即《师说》中“六艺经传”的六艺,是儒家六部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D.古人的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有的“名”与“字”词义相近,有的意思相反。例如,韩愈的字与名的意思就相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第一段先从世人的观点入手;接着考证诗歌现象:遭遇困窘者内心郁积忧思愤慨,借写诗来抒发他们的怨恨,表达慨叹;最后得出“诗人少达而多穷”的观点。
B.梅圣俞从小很有诗才,毫不取悦于世,长期遭遇困窘。作者对此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同情,希望他能够被任用,有所发挥。
C.文章第三段交待了梅圣俞诗集的搜集、整理、编次、作序的过程。这体现了“序”这一文体的特点,从中也可看出欧阳修对梅圣俞其人、其诗的爱重。
D.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梅圣俞的诗集所写的序言,重点在于对梅圣俞一生怀才不遇表示同情和不平,而不在于评梅圣俞的诗。
4.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下列各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B.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C.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D.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2)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
2020-04-0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唐临,字本德,京兆长安人。武德初,隐太子讨王世充,临以策进说,太子引直典书坊,授右卫率府铠曹参军。太子废,出为万泉丞。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不许。临曰:“有所疑,丞执其罪。”令移疾,临悉纵归,与之约,囚如期还。再迁侍御史。大 夫韦挺责著位不肃,明日,挺越次与江夏王道宗语,临进曰:"王乱班。”道宗曰:"与大夫语,何至 尔!”临曰:“大夫亦乱班。”挺失色,众皆悚伏。俄持按狱交州,出冤系三千人。累迁大理卿。 高宗尝录囚,临占对无不尽,帝喜曰:“为国之要在用鼻,刻则人残,宽则失有罪,惟是折中,以称 朕意。”它日复讯,余司断者辄纷诉不臣,独临所讯无一言。帝问故,答曰:“唐卿断囚不冤,所以 绝意。”帝叹曰:“为狱者固当若是。”乃自述其考曰“形如死灰,心若铁石”云。永徽元年,拜御史 大夫。萧龄之尝任广州都督,受赇当死,诏群臣议,请论如法,诏戮于朝堂。临建言:“群臣不知 天子所以议之之意。王族戮于隐,议亲①也;刑不上大夫,议贵②也。今龄之贪赃狼扈,死有余咎。陛下以异于它囚,故议之有司,又令入死,非尧舜所以用刑者,不可为后世法。”帝然之。龄 之,齐高帝五世孙,由是免死。临累迁吏部尚书。初,来济谪台州,李义府谪普州,临奏许祎为江 南巡察使,张伦剑南巡察使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临俭薄寡欲,不好治第宅。性旁通,专务掩人过。见妻子,必正衣冠。

(选自《新唐书•唐临传》,有删改)


[注]①议亲:对于皇亲国戚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其刑罚。②议贵:对显贵进行特别审议以 减免刑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刺史/卒/年六十/
B.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刺史/卒/年六十/
C.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刺史/卒/年六十/
D.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刺史/卒/年六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有时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B.节,文中指符节,古代朝廷任命官员的委任状。用竹、木、玉或金、铜等制成。
C.天子,古代统治者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故称国王或皇帝为天的儿子。
D.尧舜,尧和舜,传说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临体恤百姓,为人宽仁。他在万泉任职时,勇于承担风险, 让一些囚犯回家做事,并与囚犯约好返回的日期; 他注重遮掩别人的过失。
B.唐临刚强正直,不惧权贵。大夫韦挺越位和郡王李道宗交谈,唐临先指责郡王李道宗违规,后指责大夫韦挺违规, 众人都害怕而心服。
C.唐临执法公正,深得赏识。他判案宽严适度,符合皇帝的意旨, 他判案时不说一句话,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皇帝给他很高的评价
D.唐临忠于职守,敢于进言。他对身份特殊的萧龄之的量刑发表意见,列举依据, 认为不应该处死萧龄之, 得到皇帝认同, 萧龄之得以免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
(2)受赇当死,诏群臣议,请论如法,诏戮于朝堂。
5.唐临为什么认为不能处死萧龄之?请简要说明。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崇,字元之。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契丹扰河北,兵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后尝语左右:“往周兴、来俊臣等数治诏狱,朝臣相逮引,一切承反。朕意其枉。自俊臣等诛,遂无反者,然则向论死得无冤邪?”崇曰:“自垂拱后,被告者类自诬,今赖天之灵,发寤陛下,凶竖歼夷,朝廷义安。陛下以告牒置弗推,后若反有端,臣请坐知而不告。”后悦曰:“前宰相务顺可,陷我为淫刑主,闻公之言,乃得朕心。”玄宗在东宫,太平公主干政,宋王成器等分典闲厩、禁兵。崇与宋璟建请主就东都,出诸王为刺史,以壹人心。帝以谓主,主怒。太子惧,上疏以崇等巷间王室,请加罪,贬为申州刺史。移徐、潞二州,迁扬州长史。政条简肃,人为纪德于碑。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崇知帝大度,锐于治,乃先设事以坚帝意,即阳不谢,帝怪之。崇因跪奏:“臣愿以十事闻。”奏毕,帝曰:“朕能行之。”崇乃顿首谢。翌日,拜兵部尚书。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屋自坏,帝问宰相,宋璟、苏殛曰:“坏压之变,天所以示教戒,陛下宜停东巡。”帝以问崇,对曰:“坏与行会,不缘行而坏。且陛下以关中无年,因以幸东都,为人不为己也。”天子遂东。他日,帝召崇曰:“卿子才乎?皆安在?”崇揣知帝意,曰:“臣二子分司东都,其为人多欲而寡慎。”帝始以崇私其子,及闻,乃大喜,帝于是爱崇不私。九年卒,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献。十七年,追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新唐书·姚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B.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C.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D.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密召崇/崇至/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文体名,古代官府用来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文中“兵檄”指军事文书。
B.诏狱,指皇帝直接掌管的关押钦犯的牢狱,也指奉旨办理的案件,文中指后者。
C.禁兵,唐代指由皇帝直接管辖的警卫皇帝及皇宫的部队,又称为禁军、御林军。
D.太庙,又称大庙,是古代皇帝的宗庙,只有皇帝及其先祖的神位才可供奉其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崇思维敏捷,行事果断。契丹进兵侵犯时,朝廷军务十分繁忙,姚崇处事迅疾,奏请裁决快如流水,深受武后赏识。
B.姚崇敢于进言,勇于担责。武后曾任用酷吏,冤枉了不少人,姚崇主动指出她的错误,劝谏武后对告密文书搁置不理。
C.姚崇佐理朝政,才能非凡。姚崇先后在武则天、唐玄宗等朝担任要职,深受倚重,他的很多政见得到了当权者的赞同。
D.姚崇善揣圣意,处事机巧。玄宗要委以重任时,姚崇根据对玄宗的了解,故意不谢恩,借机向皇帝陈述了自己的政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俊臣等诛,遂无反者,然则向论死得无冤邪?
(2)且陛下以关中无年,因以幸东都,为人不为己也。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滋,字德深。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累张伯仪、何士干幕府。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刑部、大理核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赐金紫,持节往。逾年还,使有旨,进谏议大夫。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曰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宪宗监国,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安抚大使,半道,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滑,用武地,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以户部尚书召,徙荆南。吴元济之反,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揣天子且厌兵,自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萧俯、钱徽坐沮议黜去,滋翻其谋,更言必胜,顺可天子意,乃得还。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衣食。

(节选自《新唐书·袁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B.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C.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D.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指由中央官署征聘,向上推荐,任以官职,是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
B.夷,原指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对西部各族的总称,春秋时曾把野蛮的民族称为夷。
C.户部,我国古代六部之一,负责主管国家户籍、钱粮、赋税等事务。
D.表,是我国古代臣下向帝王陈述、请求、建议、议论朝政时使用的一种文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滋聪颖善学,屡受重用。无需他人帮助,他读书自己便能领悟其意义,后受到赵赞举荐入朝,并曾在很多人的幕府中工作过。
B.袁滋公正守法,为政仁厚。他曾为官员伸冤,拒绝有关部门不道义的请求;为政期间,他善待流民百姓,对犯法者常法外施恩。
C.袁滋敢于担当,积极效命。治理滑州时,他严密戒备又采取怀柔政策,让李师道等人畏服;吴元济造反后,他两次进言,主张兴兵伐贼。
D.袁滋为人宽厚,平易简朴。曾与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能推心置腹待人,家里人看不到他的喜怒之色,同时,他居处简陋,衣食俭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
(2)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
2020-03-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推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騲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化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中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英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要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美加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英知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选自《古文观止》卷九)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B.而周此以兴 用:因此
C.尽党人而释之 解:释放
D.而舜为聪明之圣者 称:宣称
2.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B.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C.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D.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起笔不凡,鲜明地点出全文的主旨。它包含三个方面内容: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朋党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人君要善于辨别。
B.第二段通过对比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领起下面的一段文字。
C.第三段以尧之时进元、恺君子之朋,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名士的史实,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D.文章不讳言朋党,引用史实来说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国,小人之朋有害于国,希望人君进君子之真朋,去小人之伪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2)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2020-02-0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这首诗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29岁的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时所作。元珍是欧阳修的朋友丁宝臣,当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欲。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落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自己全不在意。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张生

欧阳修

一别相逢十七春,颓颜衰发互相询。

江湖我再为迁客,道路君犹困旅人。

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逾新。

山城寂寞难为礼,浊酒无辞举爵频。


注:①张生,名不详,为诗人天圣八年试进士时结交的文士。当年诗人考中,张生落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十七春”写分别之久,“颓颜衰发”尽显沧桑,饱含无限感慨。
B.请人两次被贬,谪居山城,张生仍功名未就,二人的命途皆坎坷不平。
C.颈联化用“老骥伏枥”的典故,又以“青松”作比,来表明人生态度。
D.诗人设酒与友人话别,追溯过往,畅想未来,诉说了彼此的远大抱负。
2.诗歌尾联中的“举爵频”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孝恭,少沉敏有识量。高祖已定京师,诏拜山南招慰大使,徇巴蜀,下三十馀州。进击朱粲破之俘其众诸将曰粲徒食人挚贼也请坑之孝恭曰:“不然。今列城皆吾寇,若获之则杀,后渠有降者乎?”悉纵之。繇是腾檄所至辄下。萧铣据江陵,孝恭数进策图铣,帝嘉纳。进王赵郡,乃大治舟舰,肄水战。会李靖使江南,孝恭倚其谋,遂图江陵,尽召巴蜀首领子弟收用之,外示引擢而内实质也。俄进荆湘道总管,统水陆十二军发夷陵,破铣二镇。纵战舰放江中,诸将曰:“得舟当济吾用,弃之反资贼,奈何?”孝恭曰:“铣之境南际岭,左薄洞庭,地险士众。今铣濒江镇戍,若城未拔而援至,我且有内外忧。舟虽多,何所用之?见舻舳蔽江下,必谓铣已败,不即进兵,觇候往返,以引救期,则吾既拔江陵矣。”已而救兵到巴陵,见船,疑不进。铣内外阻绝,遂降。帝悦,迁荆州大总管,诏图破铣状以进。辅公柘反,寇寿阳,诏孝恭为行军元帅讨之。引兵趋九江,李靖、李勣、黄君汉、张镇周、卢祖尚皆禀节度。公柘将冯惠亮等拒崄邀战,孝恭坚壁不出,遣奇兵绝饷道。贼饥,夜薄营,孝恭卧不动。明日,使羸兵扣贼垒挑之,祖尚选精骑阵以待。俄而兵却,贼追北且嚣,遇祖尚军,薄战,遂大败。惠亮退保梁山。孝恭乘胜破其别镇,贼赴水死者数千计。公柘穷,弃丹阳走,骑穷追,生禽之,江南平。贞观初,为礼部尚书,改王河间。暴。隋亡,盗贼遍天下,皆太宗自讨定,谋臣骁帅并隶麾下,无特将专勋者,惟孝恭独有方面功以自见云。

(节选自《新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击/朱粲破之/俘其众诸将/曰/粲徒食人/挚贼也/请坑之/
B.进击/朱粲破之/俘其众/诸将曰/粲徒食人/挚贼也/请坑之/
C.进击朱粲/破之/俘其众诸将/曰/粲徒食人/挚贼也/请坑之/
D.进击朱粲/破之/俘其众/诸将曰/粲徒食人/挚贼也/请坑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师,以“京”称都城始于周朝;“京”与“师”常并称“京师”。
B.元帅,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含义: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军衔称号。
C.贞观,唐太宗的年号,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后世沿用一帝一号。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也可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孝恭擅于权谋,表面上提拔重用巴蜀地区首领子弟,其实是将他们作为人质。
B.李孝恭长于攻心,派唐军乘船舰顺江而下,使敌兵迟疑不敢进,萧铣最终绝望投降。
C.李孝恭善用奇兵,他坚守壁垒不出战,派兵断绝贼寇粮道,诱敌深入,大败敌军。
D.李孝恭颇有雄才,唐太宗率军征伐,部下无人独自领兵建功,唯有李孝恭独当一面。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铣濒江镇戍,若城未拔而援至,我且有内外忧。
(2)俄而兵却,贼追北且嚣,遇祖尚军,薄战,遂大败。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020-01-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