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观(1049-110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节选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庶几以此补之
2.秦观《劝学》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其它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晦”。
C.六艺:一指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一指指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②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021-12-23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临海市回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虞美人

秦观[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赞美花的仙品,说它像天上和露栽种的碧桃,不是凡花俗卉一般。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下片写细雨轻寒,使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留住,叹息之中尽显惜春之情。
C.末尾两句承前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干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花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2021-04-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9-20高二·浙江·阶段练习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劝学

荀子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秦观

①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苦,而常废于善忘。

③嗟夫!败吾业,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④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精骑集·序》)


【注释】①暗疏:默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自放 负:依仗,凭借
B.庶几以此补之 庶几:差不多
C.辄复不省:检验,反省
D.心其说 善:赞同,认为……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复挺败吾业
B.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已 长善忘
C.而寒水 常废不勤
D.不如须臾所学也 故虽有勤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劝学》中告诉人们善于“假物”,其实就是告诫人们要善于运用客观条件进行学习,并以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对学习的作用做了深刻的阐释。
B.秦观通过切身经历,阐述了学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阻碍,或是意志力不强,或是精力不济,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寻求合适的方法
C.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年长因善忘而毁坏学业的故事,可以从反面论证荀子“学不可以己”这一观点,对于劝诫当代读书人具有现实意义。
D.两篇文章均采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为此,学习是一刻也不能耽误的事情,需要抓住一切时机。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暗 疏 之 亦 不 甚 失 然 负 此 自 放 喜 从 滑 稽 饮 酒 者 游 旬 朔 之 间 把 卷 无 几 日 故 虽 有 强 记 之 力 而 常 废 于 不 勤 。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021-01-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新东方】高中语文138
19-20高一·浙江·期末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选段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秦观《精骑集·序》)


[注]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囊:从前。④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⑤勒:编。
1.下面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一项是(     
A.声非加                 疾:劲疾
B.驽马十                    驾:一天的行程
C.暗疏之,亦不甚失       暗疏:暗地疏导
D.心其说                    善:赞同,赞许
3.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体验的“终日思”与“须臾学”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
B.这《荀子》选段的第二段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荀子所用的喻体丰富多样,比如“骐骥”与“驽马”、“蛇”与“鳝”等,形象生动,且对比鲜明。
C.秦观为了弥补善忘之苦,编辑了选本《精骑集》。在序文中,作者在交代编辑缘起、选文来源和标准、题名用意的同时,提供了许多令人品味的东西。
D.《精骑集·序》中说理未占过多比重,作者叙述了少年时候不专心读书,荒怠学业,后来发奋勤苦,而常废于善忘,并以此明理,因此以事明理是本文的写作特点。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
2020-12-0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新东方】高中语文089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如梦令·春景

(秦观①)

莺嘴啄花红溜②,燕尾点波绿皱③。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④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注】① 秦观,字少游,北宋文学家、词人。此时诗人因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聚少离多。②红溜:形容花朵娇红。③绿皱:形容春水绿波。④《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直笔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
B.一个“溜”字,一个“皱”字,将宁静的春色搅动,又是那样地轻柔,那样地温和,那样地令人陶醉、销魂。
C.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诗歌境界一转,可见诗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
D.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眼前鸡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一曲《小梅》,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这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
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6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①。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菜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②赢得,青楼薄幸③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注]①谯门:城门。②谩:徒然。③薄幸;薄情。
1.这是一首送别词,其中上阕“_________”一句点出了饯别的季节,“_________”和“斜阳外”两句均点出了离别的具体时间
2.结合全词内容,赏析本词下阕的抒情技巧。
2020-11-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2
7 .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各题。

江城子

(宋)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1.本词为抒写暮春别恨之作。上片抒写 ______________;下片抒写____________。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与《长亭送别》“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比较这两句诗在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2020-10-2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余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掉,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菜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注]①谯门:城门。②谩:徒然。③薄幸;薄情。
1.这是一首送别词,其中上阕“___________”一句点出了饯别的季节。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称道,请找出本词下阕中与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并加以赏析。
2020-08-0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千秋岁·水边沙外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次韵少游

苏 轼

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泪溅,丹衷碎。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

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旧学终难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


[注]①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亲政后起用新党,包括苏轼、秦观在内的一大批“旧党”纷纷被贬,这两首词分别作于苏轼被贬琼州,秦观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所写。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鹓yuān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苏轼的词属于________之作,次韵的意思是_________。
2.从抒情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两首词的不同。
19-20高一·浙江·开学考试
10 .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与李乐天简

秦观

某顿首。昨在会稽,游虽不数,然诵盛文、讲高谊熟矣。及还淮南,又得所寄书,词古而义高,超然有从我于寥廓之意,岂所谓有心相知邪?幸甚,幸甚!

仆散漫可笑人也。去年如越省亲,会主人见留,辞不获去,又贪此方山水胜绝,故淹留至岁耳,非仆本意也。自还家来,比会稽时人事少,杜门却扫,日文史自娱。时复扁舟循邗沟而南,以适广陵,泛九曲池,访隋氏陈迹,入大明寺,饮蜀井,上平山堂,折欧阳文忠公所种柳,而诵其所赋诗,之喟然以叹。遂登摘星寺。寺,迷楼故址也,地最高,金陵、海门诸山,历历皆在履下。其览眺所得,佳处不减会稽望海亭,但制度差小耳。仆每登此,窃心悲而乐之。

人生岂有常所遇而自适乃长得志也以阁下趣尚高远非复今时举子之比得以发其狂言他人闻之当绝倒矣

未展晤间,与时自重,不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不数   游:游玩B.故淹留至岁   莫:通“暮”
C.比会稽时人事   差:稍微D.杜门却扫   却扫:谢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词古义高                                        野芳发幽香
B.日文史自娱                                 夫不能游堕事
C.之喟然以叹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D.地最高                                        境过清,不可久居
3.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人 生 岂 有 常 所 遇 而 自 适 乃 长 得 志 也 以 阁 下 趣 尚 高 远 非 复 今时 举 子 之 比 得 以 发 其 狂 言 他 人 闻之 当 绝 倒 矣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年如越省亲,会主人见留,辞不获去。
(2)其览眺所得,佳处不减会稽望海亭,但制度差小耳。
2020-06-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fbk2004语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