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

1.词人在“少日”与“老去”的不同生命阶段,面对同样的春天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和内心感受,请对此分别加以说明。
2.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
2 . 下列作家作品依次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稼轩长短句》       ②《樊川文集》
③《范文正公文集》 ④《嘉佑集》
A.辛弃疾、王维、范仲淹、苏轼
B.李清照、杜牧、范成大、苏洵
C.辛弃疾、杜牧、范仲淹、苏洵
D.李清照、王维、范成大、苏轼
2016-11-1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语文试卷1
3 . 下列作家作品依次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稼轩长短句》   ②《樊川文集》   ③《范文正公文集》   ④《嘉佑集》
A.辛弃疾王维范仲淹苏轼
B.李清照杜牧范成大苏洵
C.辛弃疾杜牧范仲淹苏洵
D.李清照王维范成大苏轼
2016-11-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14-15高二下·安徽宣城·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念奴娇·梅

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注】①东君:司春之神。②篽:禁苑。③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④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梅花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2016-11-18更新 | 117次组卷 | 1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宁国津河中学两校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2.作者为何而“醉”?请作简析。
2016-11-18更新 | 645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1-12高一下·江西宜春·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③生:语助词、无义。
1.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
2.简要分析“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6-11-18更新 | 757次组卷 | 9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闽清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9-10高二下·黑龙江哈尔滨·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7 .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1.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上阕。
2.下阕描绘了怎样的农村景致?
2016-11-17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县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2016-11-17更新 | 950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孝感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1.上阕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全词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5-16高二上·上海金山·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碌,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娖[chuò]:戒备;②银胡碌:箭筒,一种戒备的器具。
1.辛弃疾,号________。“白髭须”和上片的“_______”一词对照,极言岁月流逝。
2.下列对本作品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上片追摹青年时代一段得意的战争经历,激昂发越,声情并茂。
B.诗中“燕兵”代指“金兵”,尽管敌人防备,诗人率军仍能射良箭突袭成功。
C.下片一“追”一“叹”,含不尽的岁月感怀,由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
D.整首词直抒胸臆,体现了辛弃疾词风豪放的特点。
3.下阕着一“叹”字引领,请结合诗句简析 “叹”的内涵。
2015-01-06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2015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