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时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中提到的这18个字,已成为戏曲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则。其中,守正创新就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及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中华民族美学精神的独特艺术形式。相对应的,守正也包含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守其传播优秀精神文化、弘扬优良道德传统之正道,守其民族艺术形式根本特征之正道。传统戏曲所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爱国主义思想和英雄主义精神,锄强扶弱、追求公平正义,热爱生活等,仍符合当代社会价值观。今天所谓守正,首先就应该学习、继承古代戏曲这一优良传统。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学习古典戏曲表现时代精神和人性美好的传统,创作出彰扬新的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新作品。

戏曲是体现中华民族美学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守正就必须深刻认识并坚守住这种民族艺术形式之特色。不同民族的戏剧艺术就像他们的语言一样,也有着自己的语法、语汇以及独特形态,中国戏曲特殊的艺术语汇、语法具体表现在四功五法等技术层面。无论是王国维说的歌舞以演故事、齐如山所谓的无声不歌,无动不舞,还是当代论者将张曼君导演的戏曲艺术称为新歌舞化叙事,四功五法综合而成的歌舞性特征都是中国戏曲艺术之根本属性。

守戏曲艺术形式之的关键,在于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严格的四功五法基本功训练。表演是身体的艺术,从业者必须在口、手、眼、身、步等身体各个环节进行训练,熟练掌握构成艺术的基本要素,达到举手投足都有,这些功法上身了,才算掌握戏曲艺术的基本语汇;另一方面是对经典剧目的反复临摹和领悟。中国有300多个戏曲剧种,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的经典剧目,这些剧目是该剧种发展成熟过程中经过历代艺人不断打磨而形成的艺术精品,它们是剧种艺术精华的结晶,具体体现着四功五法的运用方式和组合规律。如果说基本功是单词、笔画,那经典剧目就是体现着语法等综合要素的完整句子与段落。后学者通过对经典剧目的反复学习、临摹,逐渐领悟到其所从事的行当艺术的精髓,所以每个行当都有开蒙戏和代表剧目。戏曲艺术的传承关键在人,艺术层面的守正关键在于人才培养阶段,夯实基本功,加强经典剧目的学习及舞台实践力度,这是今天培养守正艺术人才时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戏曲艺术基于守正而实现创新,主要体现在剧目生产上。我们不仅需要按照当代审美要求对传统剧目进行重新演绎,更需要通过新的创作来丰富和发展戏曲艺术。死死守住戏曲艺术遗产,一招一式不允许走样,以博物馆方式进行保护,或许也是某个时期的权宜之计。但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戏曲艺术只有与时代一起前行,契合时代精神和现代审美需求,才会葆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说,守正不是守旧,更不是守旧者的护身符。我们强调守正的重要性,是为了更好的创新,恪守正道、坚守戏曲艺术的根本规律,因应时代发展将传统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吴新苗《戏曲艺术如何守正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曲艺术的“守正”,首先是守其传播优秀精神文化、弘扬优良道德传统之“正道”。
B.戏曲所弘扬的传统文化仍符合当代社会价值观,我们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作出新作品。
C.四功五法等技术是中国戏曲艺术语汇、语法的具体表现,从业者需熟练掌握这些技术。
D.“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守正”的目标,戏曲创新主要体现在剧目生产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引用习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中提到的18个字,从而引出文章的总论点。
B.引用王国维、齐如山等人的话论证了四功五法综合而成的歌舞性特征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根本属性。
C.文章重点论述了“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而关于“守正”又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展开。
D.文章最后一段从正反两方面,再次对“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语汇及独特形态,这些构成了不同民族戏剧艺术的不同形式。
B.严格的四功五法基本功训练和对经典剧目的反复临摹和领悟是守戏曲艺术形式之“正”的关键。
C.中国有300多个经典剧目,如果对其“守正创新”,表现时代精神和人性美,将能创作出新的经典。
D.当前的要务是按照当代审美要求对传统剧目进行重新演绎,通过新的创作来丰富和发展戏曲艺术。
2023-08-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南阳市二中等两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截至20226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52亿,占网民整体的52.6%。行业发展势头仍十分强劲,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游戏市场实际收入2965.13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178.26亿元,同比增长6.4%。

网络游戏成瘾是指由于过度玩游戏而导致的一种社会、心理损害现象,属精神成瘾行为。2019525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游戏成瘾列为一种疾病。据权威机构Niko Partners测算,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PC网络游戏市场,共有3.12亿网络游戏玩家,7970万付货玩家,预计到2023年,中国玩家的数量将增长到3.54亿人,将高于美国全国人口。

成瘾行为是一种额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和习惯性,这种嗜好和习惯性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而造成兴奋或愉快感而形成的,本质上是一种依赖行为。

成瘾行为为什么会出现呢?这是因为在成瘾物品消费的过程中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上均会产生一种愉悦快感,一旦减少这种消费,则会产生强烈的不愉快和不满足,因此只有持续的不间断使用才能够避免心理落差。

通俗简单来说,成瘾行为就是对某个事物厌恶并渴望、想摆脱又无力做到、想戒掉又困难重重的行动和心理过程。上瘾者通常有着复杂矛盾的心理,对于上瘾的游戏心情浮躁焦虑不安,既想戒掉游戏又控制不住自己,经常陷入反复悔恨的境地。他们常常表现出以下特征:冲突,即内心或是外在行为出现自相矛盾,常常表现出悔恨的情绪;消极,即在戒除网游时会产生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复发,即试图戒除却常常不能成功,但反复多次后有可能成功。

(摘编自陈国平《以和平精英为例分析网络游戏成瘾现象》)

材料二:

网络游戏成瘾主要是指个体过度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将游戏作为对现实中无法满足愿望的一种替代性补偿,如对归属感和成就感的渴望。若是脱离游戏,就会产生失落、挫折、自闭等诸多心理问题。研究发现,社会舆论对游戏的片面宣传和对网络游戏内容的过分接纳,学校和老师管控游戏的行为因缺少政策支持和制度依据显得苍白无力,亲子沟通不畅和亲子时间短暂以及个体自我调控力不强等因素都与网络游戏成瘾有密切关系。网络游戏成瘾已经成为中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无形之毒,如果中学生染上这种无形之毒,就会给自己各方面都造成巨大的危害。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各个器官发育的关键阶段。长时间打游戏容易造成眼部疾病,同时身体长期处于紧张疲惫状态,可能出现失眠、头疼、食欲下降等。媒体曾报道莆田市一名12岁男生就因暑假沉溺在一款网络游戏里,经常一玩就是5个多小时,最后突然头痛胸闷,意外猝死。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快速发展且极不稳定的时期。然而沉迷于网络游戏使游戏中的理想我与现实中的真实我无法融合,无法客观地认识自我与他人。同时,由于长时间从事单一活动和被动式思考,严重影响中学生想象力、创造力、逻辑能力的发展,使心理受到创伤。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行为自控能力不强。由于很多网络游戏都涉及暴力、凶杀甚至色情内容,等于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极其负面的榜样,稚嫩的中学生极易在现实世界进行模仿,导致自己在行为方面很容易冲动、偏激。

(根据网络相关资料摘编整合)

材料三: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长时间用手机打游戏,极容易形成网络游戏成瘾,12岁到16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另有研究显示,亚洲国家在1220岁男性青少年中网络游戏成瘾患病率最高。另一项来自亚洲的研究显示,在1519岁的青少年中的时点发病率,男性为8.4%,女性为4.5%。

而一个孩子容易网络游戏成瘾,主要有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原因。生理方面,网络游戏成瘾是一种行为成瘾问题,可能与吸毒一样,造成对成瘾者的脑损害,从而难以戒断。在心理方面,许多研究发现,网络游戏成瘾的青少年确实存在一些心理病理性因素(如焦虑、抑郁、强迫等),这使他们表现出内向、害羞、缺乏与人交往的技能、爱幻想等人格特点,变得孤立且对社会不太适应,从而容易在网游中寻找成功,以满足自己被人尊重、认可等心理需求。在社会方面,不良的教养方式、在学校被忽视、不良的人际关系等,使得他们对现实生活满足度比较低,从而增加了网络游戏成瘾的几率。

(摘编自《专业诊断|网络游戏成瘾诊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度玩网络游戏会导致社会、心理损害并在精神上形成依赖,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为一种疾病。
B.人们沉溺于网络游戏的时候,游戏行为通过刺激中枢神经,使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一种“愉悦”和“快感”。
C.网络游戏成瘾者将游戏作为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成就感的替代性补偿,脱离游戏就会产生诸多心理问题。
D.研究发现,网络游戏成瘾的青少年会出现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状态,表现出内向、害羞、爱幻想等人格特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的扩大和游戏市场实际收入的不断增加,导致我国青少年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
B.据权威机构测算,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网络游戏市场,预计到2023年,中国玩家的数量将超过美国全国人口。
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我国男性青少年游戏成瘾的患病率高于亚洲其他国家。
D.网络游戏成瘾已成为中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无形之毒”,对青少年造成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危害。
3.网络游戏成瘾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电子海洛因”,请你就如何有效减少青少年游戏成瘾的问题,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提几点建议。
2023-08-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南阳市二中等两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论坛起源说”是由邵燕君提出的。《为什么说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是金庸客栈》(《文艺报》2020年11月6日)一文提出,1996年8月成立的金庸客栈及其开启的“论坛模式”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理由是:网络文学的起点只能是一个网络原创社区,而不能是一部作品。金庸客栈是中国最早以文学为主题的网络论坛,这种“论坛模式”天然具有网络基因,即去中心化、网友自由发帖、多点互动等“趣缘社区”性质,具备网络文学生产的“动力机制”。文章认为,被称作“网上《收获》”的“榕树下”走的仍是投稿、审稿、编发的传统文学路子,算不得网络文学起点;而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1998年)晚于罗森的网络长篇《风姿物语》(1997年),将其算作中国网络文学起点更是于实不符、于理无据。因而提出:“为什么金庸客栈应该被锚定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其依据按重要性排序,首先是论坛模式的建立,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机制,其次是趣缘社区的开辟,聚集了文学力量;第三是论坛文化的形成,体现出互联网时代的自由精神。”

网络文学因网络而“生”。而“网生”文学需要两个基本条件:技术基础、文学制度。前者为网络文学的出现提供载体和传播支持,后者让网络文学形成机会均等的生产机制和互动共享的话语权分发模式。1991年诞生于北美的汉语网络文学就最早具备了这两个条件。计算机和互联网均创生于美国。1991年,伯纳斯·李研发的万维网实现商用,消除了Internet去中心化平权架构中信息共享、多点互动的技术障碍,使下移的文学话语权在消解传统的文学圈层后,实现了“人人皆可创作”的新型文学制度。这个被尼葛洛庞帝称之为“划时代分水岭”的媒介革命,唤醒了文学网络化的努力,促成了文学与网络的“联姻”,文学才有了实现“网生”而登上历史舞台的技术和制度基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1年4月5日,全球第一个华文网络电子刊物《华夏文摘》在美国创刊,虽然它还不是纯文学网刊,却是世界上中文网络文学写作的第一个园地。创刊号上发布的《太阳纵队传说》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篇汉语网络原创散文;4月16日《华夏文摘》第3期发表的《不愿做儿皇帝》,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网络原创杂文;4月26日《华夏文摘》第4期刊载的舒婷的《读杂志时的寂寞》是网络上首次发布的诗歌作品,而该期刊发的《文如其人》,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汉语网络文学评论;11月1日《华夏文摘》第31期发表的《鼠类文明》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老鼠的一次聚会,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汉语网络原创小说。如果我们认可《华夏文摘》是可以刊发文学作品的网络园地,并承认上述这些作品属于网络文学,那么很显然,它们均出现在“榕树下”和“金庸客栈”之前,也比《风姿物语》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要早好几年!有鉴于此,将1991年锚定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就将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判断。“网生起源说”无非陈述了一个客观史实。

(摘编自欧阳友权《哪里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

材料二:

关于文学的起源问题当然是要依靠“事实判断”而非“概念推演”,但背后一定是有“价值判断”的。将明显带有过渡性质的《华夏文摘》视为中国网络文学的源头,虽然在时间层面上最早,但恐怕它解释不了中国网络文学是“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的。它的来处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代表的方向更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方向。尽管仍可以如欧阳友权所说,“这些功能范式是在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不是在它诞生伊始就能具备的”,但包括《华夏文摘》在内的海外华文网络文学与今日作为中国网络文学主体的商业文学网站和超长篇类型小说并无直接的亲缘关系,中间没有形成一个“演进的链条”。这一链条的起始点正是金庸客栈。其实,细察“网生起源说”的“网生”,最后导向的就是以金庸客栈为代表的中国网络文学的论坛模式。

欧阳友权还认为“对于没有国界的‘网络地球村’来说,计较其诞生于哪一个国家是没有意义的”。然而,中国网络文学的“中国性”,关键就在于中国人如何在首发于欧美的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文学浪潮中,以独特的方式创造出本土的回应和发明。就此而言,计较中国网络文学诞生在哪一个国家是有重大意义的,不仅直接影响到在“网络地球村”里中国的位置和意义,更关乎中国文学和中华文明能够为人类共同体提供怎样的特殊价值。中国网络文学能够走向世界,靠的正是虽然经受国际流行文艺洗礼,但“生于本土也成于本土”的超长篇类型小说。

(摘编自邵燕君《再论中国网络文学的源头是金庸客栈——兼应欧阳友权“网生起源说”》

材料三:

“现象起源说”是由网络文学自身特点决定的,即草根写作、大众参与、社会关注三者合一方为起始,盖源于中国网络文学第一个创作高潮,标志性事件是1998年3月至5月,蔡智恒(痞子蔡)开始在BBS上连载《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这一由互联网派生的首部畅销小说,大量采用网络语言,讲述了一段纯洁、调皮且又悲情的网恋故事。1999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大陆出版,短时间内不断创下小说出版记录,销售过百万册,先后改编成多种舞台剧、电影和电视剧,成为众多网络写手效仿的对象,形成了一股“亲密接触”的旋风。和这一旋风形成交集的两家大陆网络文学站点,分别是1997年12月创建的“榕树下”和1999年8月开站的“红袖添香”。“榕树下”和“红袖添香”当年推出了一大批时代气息浓厚的都市情感类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和诗歌,这在一定程度上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广泛传播密不可分。它们此后还专门结集出版了《看见你的脸红》,文风之切近及中可见一斑。

(摘编自马季《个时代的文学坐标——中国网络文学缘起之我见》)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庸客栈及其开启的“论坛模式”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机制,开辟了趣缘社区,聚集了文学力量,形成了体现自由精神的论坛文化。
B.“榕树下”走的仍是传统文学路子,《风姿物语》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虽然是网络文学,但是时间晚,所以都不能作中国网络文学起点。
C.计算机和互联网创生后,万维网的实现商用又促成了“人人皆可创作”的新型文学制度的建立,至此,“网生”文学的两个基本条件得以齐备。
D.比起“榕树下”“金庸客栈”、《风姿物语》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来,《华夏文摘》要更早,因此可以将其锚定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论坛起源说”看来,计较中国网络文学诞生于哪一个国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互联网时代的世界是个没有国界的“网络地球村”,大家互联互通。
B.《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讲述了一段纯洁、调皮且又悲情的网恋故事,受它的影响,“榕树下”和“红袖添香”推出的集子《看见你的脸红》与之文风相承。
C.欧阳友权、邵燕君争论的焦点在于《华夏文摘》和“金庸客栈”创立的时间哪一个更早一些,哪一个更早一些哪一个当然就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
D.“现象起源说”、“论坛起源说”和“网生起源说”这三种关于中国网络文学起源的观点尽管互不相同,可也不乏共识,如中国网络文学走向了世界。
2023-07-2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网生代,指的是伴随互联网出生与发展的一代人,他们在数字化、网络化、娱乐化的时代浪潮中成长,从幼儿时期就开始过着一种屏幕环绕的生活。在北京大学教授、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看来,所谓的网生代,他们不需要学习就天然地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好似网络世界里的原住民。从此角度来看,当今的青少年接触网络几乎是与生俱来且无法避免的,他们的网络生活要比成年人所想象的更为丰富甚至复杂许多。因此,如何为青少年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生态、让他们健康触网,成为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张颐武以网络饭圈乱象举例说:一段时间以来,频频出现粉丝非理性追星乱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部分粉丝不顾社会公序良俗和基本是非,无底线追星,甚至为犯错明星辩护开脱;二是畸形‘饭圈’在网络平台和商业资本的裹挟下,助长‘流量为王’的不良风气,严重违背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三是部分青少年被不良粉丝群体误导,脱离正常追星轨道,造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四是一些‘粉头’为谋取私利,把普通粉丝组织起来,为明星炒作热度、集资‘打榜’、制造话题,‘饭圈’形成势力化群体,与明星形成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关系。

张颐武表示,针对饭圈乱象的相关整治措施,旨在遏制畸形的饭圈文化,倡导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是立足当下和着眼米来发展的必要举措。而网络生态的整治离不开全社会各方面力量从多角度着手,合理分工、正确引导、共同推动,以战略眼光、从长远角度筑牢网络空间清朗的基石。他特别提及,互联网平台的运作机制,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影响巨大。各大互联网平台是网络内容的重要出口,伴随日益进步的技术手段,互联网企业不能只顾追求商业利益,他们需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对于不适宜青少年观看的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管理举措。目前,各大平台都在加强管理,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相关舆论也形成了新的态势,毫无疑问,这些社会综合治理举措都致力于为青少年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生态。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12月,中国19岁及以下网民群体占比16.6%,总数达1.64亿。且随着网络技术和业态的迭代更新,网络内容生产和传播几乎是野蛮式的,作为网络空间里最为活跃的青少年群体。他们的网络素养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网络生态的优劣。那么,青少年应该具备怎样的网络素养?

张颐武认为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重视:一是青少年亟需在网络时代具备自我辨别力及认知力,自觉抵制低级趣味、三俗内容;二是他们在具备这两种基础能力之后,需要进一步拥有选择判断的能力,筛选出与他们成长相关、优质且有意义的内容来开展自己的网络生活。他谈道:毋庸置疑,青少年在当前的网络世界里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他们不仅是互联网内容的接受者,也是创造者及分享者。网络上海量的信息一方面十分有活力、有正能量,另一方面也有很多负面的、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容,所以青少年触网需要在树立明确的底线意识的同时,拥有向上的、更高的追求。

(摘自谯娇《张颐武:网络空间越清朗,越有利于青少年的声音被倾听》)

材料二

网络内容建设是引导培育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的关键。网络内容建设呈现的网络文化产品,反映的是网络思想舆论工作的实际成效,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价值取向。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成熟、独立的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安全用网、理性上网、科学上网、明辨是非的意识和能力还很薄弱,在网络中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内容的影响和侵蚀,损害其构建良好的精神世界。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精心打造能够吸引青少年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着力创建优质化的令青少年愿听愿看的网络内容,使正能量的精品网络内容充满网络空间,让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中见到什么是真善美,做到辨别假恶丑。

当前,网络内容建设存在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的养成。一方面,网络空间中低俗化、同质化、单一化的网络内容大量存在,众多网络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感染力。《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数据显示,短视频平台中仅有32%的未成年人在上网时经常和总是主动选择青少年模式,仅有14.9%的高中生会自觉使用青少年模式,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青少年模式下的短视频服务内容普遍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资本对文化市场的渗透使得网络内容生产商品化、逐利化,网络内容建设逐渐让位于流量关注,利益导向逐渐取代价值导向。如资本对饭圈的推波助澜与营销机构的引导,不问是非对错、不管善恶美丑,致使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畸形价值观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成长。

(摘自王苗《以优质精品网络内容引导培育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的青少年属于“网生代”,他们接触网络几乎是与生俱来且无法避免的,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生态无疑有益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B.青少年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内容的影响和侵蚀,因此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使正能量的精品网络内容充满网络空间具有重大意义。
C.整顿网络乱象、营造健康网络空间,互联网企业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筑牢基石,要以日益进步的技术手段把控好网络内容的平台出口关。
D.当前,网络内容建设任务艰巨,网络空间中低俗化、同质化、单一化的网络内容依旧存在,产品商品化、逐利化的倾向仍没有完全扭转。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日益进步的技术手段,造成了网络信息的海量暴发以及“野蛮式”生长态势,直接导致青少年接触到不良网络信息内容。
B.一些粉丝、商业资本、“粉头”、商业平台等各方形成势力化群体,相互之间形成利益关系,促使畸形“饭圈文化”产生。
C.“青少年模式”是一种已经实施的网络“护苗”举措,但这种模式下的视频服务呈商品化、逐利化趋势,青少年少有使用。
D.网络内容建设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价值取向,打造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有益于构建青少年美好的精神世界。
3.结合材料,下列表述所涉及的内容最贴近材料二论证范围的一项是(     
A.世界青年大会秘书长伊迪奥拉·帕斯霍拉里说,互联网因青年而蓬勃发展,青年因互联网而活力迸发,“网络空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世界青年由此而相连”。
B.基于搜索引擎关键词的数据分析显示,日前青少年,上网用于学习的搜索仅占0.6%,而玩游戏、看动漫和社交的占比分别为47.4%、15.5%和8.5%。
C.“5G时代,超级算力、超级连接以及大容量连接数目将会改变目前各种互联网的应用。”荣耀集团总裁赵明认为,“5G时代,青年会拖着世界往前走。”
D.腾讯集团副总裁兼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介绍,腾讯员工的平均年龄这两年才刚刚达到30岁,“纵观全球,青年创作已成为互联网一个重要的特征”。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作为“网生代”的一员,应该追求安全用网、理性上网、科学上网,努力提升自己网络生活质量。对此,请你结合两则材料内容,给同龄人提几点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湿地?湿地就是清波荡漾的河流、烟波浩瀚的湖泊、金黄无垠的稻田、野生动物聚集的沼泽地以及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

湿地可以将过多的降雨和来水存储、缓冲,然后逐步放出,发挥着蓄洪抗旱的功能;湿地所拥有的大量水面及其水生植物可以使周围地区的酷热降温,空气湿度增加;湿地植被可以完全防止水土流失,在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湿地可以防止海水入侵,防止土地盐碱化;湿地蓄水层的水是浅层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与地下水互为保存和补充;我国一级保护的珍稀鸟类,约有一半生活在湿地中,湿地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是其他任何生态系统无法代替的;湿地植物能够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

(摘编自郑北鹰《我们不能没有湿地》)

材料二

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对湿地生物有着强烈影响,如湿地污染会导致湿地水鸟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在我国两次湿地调查期间,水鸟种数减少了39种;有些不合理的筑堤修坝等人为水利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条件,阻断了水生生物的迁徙通道,增加了洄游性鱼类以及江豚等动物灭绝的风险。

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另一个原因是围垦和占用。此外,破坏性捕捞、放牧和养殖,导致湿地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使得物种日趋单一,严重影响湿地的生态平衡;外来物种入侵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旅游业的非理性发展、非法捕猎和人为捡拾鸟蛋等行为,也直接造成湿地珍稀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减少。

(摘编自崔丽娟《保护湿地,给野生动植物一个安稳的家》)

材料三

湿地生态系统的入侵生物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发生范围广。如此看来,呵护湿地这一“地球之肾”的生物多样性,无疑需要付出更多的行动和更大的努力。

我国现行的动植物检疫法和卫生检疫法等只针对已知特定有害生物进行检疫,农业法、种子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尚未明确涉及如何防范外来生物入侵,因此,我国缺乏统一的防止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应加快立法进程,建立外来物种引入者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依法管理生物引种过程。

检验检疫是防御外来生物入侵的首道关口。随着国际经贸文化交流和人口流动,有害生物随物资及运载工具出入境的风险越来越高,及时掌握入侵物种动态,健全、加强检验检疫制度,构筑严密的防御体系,是阻止外来生物侵入湿地等生态系统的关键。

治理湿地外来生物入侵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要加强对入侵物种生长特性、风险评估、科学治理和跟踪监管的方法研究,创新技术手段,探索长效治理和防控机制,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入侵情况反复,打好防范外来生物入侵“保卫战”。

外来生物入侵尤其是湿地生物入侵问题涉及面广,其防控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针对各类有害生物入侵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的认识,特别是出境旅容、科研人员和涉外工作人员保护生物遗传资源的意识。

(摘编自杨舒《呵护湿地,防控外来生物入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没有湿地,是因为湿地植被可以完全防止水土流失,湿地蓄水层的水与地下水互为保存和补充,湿地植物能够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等。
B.仅仅将野生动物聚集的沼泽地理解为湿地,是不准确的,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及我们熟悉的烟波浩瀚的湖泊、金黄无垠的稻田也是湿地。
C.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条件的筑堤修坝等人为水利工程,使得水生生物的迁徙通道被阻断,从而导致了洄游性鱼类以及江豚等动物的灭绝。
D.我国只针对已知特定有害生物进行检疫的动植物检疫法和卫生检疫法等,可以说,难以全面防范种类多、数量大的外来生物入侵。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湿地发挥着蓄洪抗旱的功能,可以使周围地区的酷热降温,空气湿度增加,可以防止海水入侵,防止土地盐碱化,保持生物多样性。
B.我们对入侵物种生长特性、风险评估、科学治理及跟踪监管的方法研究必须给以加强,因为治理湿地外来生物入侵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C.破坏性捕捞、放牧和养殖,外来物种入侵,旅游业的非理性发展、非法捕猎和人为捡拾鸟蛋等行为,都是造成湿地珍稀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
D.重视提升出境旅客、科研人员和涉外工作人员保护生物遗传资源的意识,自可消除有害生物随物资及运载工具出入境的风险。
3.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2023-03-1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新世纪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新兴事物,数字货币的试点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十四五”规划也提出了“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目前央行在深圳、苏州、上海、成都、雄安及未来的冬奥场景等地进行数字货币试点,未来将继续通过不断测试优化和完善相应功能。

央行的数字货币拥有政府信用背书,是法币并能利用交易留痕大数据来追踪洗钱等金融犯罪活动。我国微信和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手段比较发达,但国家仍致力于探索数字货币研发与推广,走在了世界前列。2020年深圳罗湖发放1000万元数字货币红包和苏州“双十二”购物发放2000万元数字货币红包,都是很前沿的探索。

在安全性、便捷性、金融稳定性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数字货币必要性得到了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启了数字货币研发工作。国际清算银行(BIS)在20201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显示,截至2019年在全球66家央行中,80%的央行开始研究和测试数字货币,较2018年上升10个百分点。其中,40%的央行进入试验阶段,10%的央行进入数字货币测试阶段。

我国推出数字货币对宏观经济发展、居民日常实际支付需要和反洗钱等政策有着极大帮助。首先,数字货币对我国经济良好发展起到重要助力作用。作为电子化人民币,数字货币能满足央行随时计算社会流动现金量的需求,有助于更好地制定货币政策、避免货币超发。其次,数字货币更为便捷,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实际支付需要。一方面,数字货币不同于纸币,更便于存储,使用寿命更长,不用担心假币风险;另一方面,在移动支付当道的今天,一些网络信号较弱的偏远地区和数字弱势群体无法享受智能终端支付的便捷,可见电子支付包容性较低。数字货币则不然,双离线支付手段可以免去对网络的依赖,操作简单,即便不使用智能手机也能完成支付,有很强的普惠性。

过去,人民币以纸质形式出现在支付交易中,数字人民币则是将人民币电子化,和纸质人民币具有同等效力,数字人民币和现有支付软件有什么区别呢?央行曾表示,如果把微信和支付宝比作钱包,那么数字人民币对应的是钱包中的内容。在数字人民币发行后,大家仍然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只不过钱包里增加了央行货币。数字人民币将省去在各个网络平台绑定个人账户或者线下办理多张银行卡等不必要的麻烦;支持匿名支付,大大提高支付安全性,保护个人隐私;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它使跨境支付变得更加方便,将降低过去跨境交易中的手续费,提升跨境交易和支付清算速度。

在可预见的未来,数字人民币和纸币将长期并存。数字人民币是中国在金融创新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它的发展与时代背景相契合,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选自颜色《数字货币将如何改变日常生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货币的“数字”特性,决定了在没有网络信号的地区自然不能使用数字货币。
B.虽然数字货币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毋庸讳言,数字货币将和纸质人民币长期共存。
C.央行在各地进行数字货币试点说明数字货币还不成熟,使用时可能会有较大风险。
D.无论是纸币,还是数字货币,都能利用交易留痕大数据来追踪洗钱等金融犯罪活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比较数字货币与微信、支付宝的不同,让人们增加了对数字货币的认识。
B.文章介绍世界66家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工作的进展情况,说明数字货币面世指日可待。
C.文章对数字货币的优越性及数字货币是怎样改变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进行了论述。
D.文章从央行避免货币超发和满足居民支付需要两方面阐述了数字货币的优越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是世界各国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B.越来越多的国家研发数字货币是因为其有安全性、便捷性、金融稳定性等特点。
C.央行发行的纸质人民币和数字货币,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都具有同等效力。
D.随着数字货币应用的普及,数字货币取代微信和支付宝应该是早晚的事情。
2023-03-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新世纪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国潮”悄然兴起。并刮起强烈风暴。在天猫上搜索“国潮”,会出现各种贴着“国潮”标签的服装;在微博上搜索“国潮”,会找到上千个起名“国潮”的博主。可见“国潮”已成为一种时尚,不仅是年轻人追逐的潮流。也是商家营销的卖点。

尽管“国潮”如此火爆,但人们对“国潮”的定义却莫衷一是。有人把“国潮”理解为“中国本土设计师及主理人创立的潮流品牌”,所以网络上大量以“国潮”为关键词的文章讨论的仅仅是时尚潮牌,理解相对片面。还有人认为“国潮”是以品牌为载体,既能满足年轻消费者个性的张扬及其对时尚的追求,又是对传统文化自然回归而产生的一种流行现象。它相对全面地概括了“国潮”所包含的基本要素:中国、品牌、潮流和文化。

“国潮”的字面释义虽简单明了。但其内涵却丰富多维。从表现形式看。“国潮”既可以是体现中国文化的复古中国风,也可以是展现国际潮流的创新中国风。中国元素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巧妙结合,形成灿烂多姿的时尚潮流。从载体看,“国潮”既有以实物产品为载体的中国创造之潮流。也有以文化现象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之潮流,比如汉服文化的兴起等。从影响范围看,不仅本土的时尚品牌纷纷爆红,而且其他领域的国产品牌也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和喜爱;不仅华为、李宁等中国新制造在国际社会受到人们的追捧,而且许多中华老字号也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国潮”的迅速火爆看似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其实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背后有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动因。“国潮”热标志着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高品质国货赢得了市场,中国制造已经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国速度”正在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经济在转型中实现了成功起跳。

现在,从一定程度上看,中国制造不缺少高质量的产品,不缺少创新能力,也不缺少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缺少的是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不过,被先进技术,创意文化赋能的中国创造不断释放潜力,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国潮”的兴起,是中国人从满足温饱,看重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的消费偏好,转向注重品质消费的必然结果。

“潮”,代表了一种时尚潮流、一种流行趋势。“国潮”不仅可以用年轻人的语言诠释古老文化赋予现代的美感,也可以表现为将传统文化融入时尚的创意。“国潮”热展现的是人们对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更是文化自信的提升。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的“国潮”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我国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一些落后企业还在利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市场上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的企业利用“国潮”的热度生产劣质产品。影响了国货声誉;一些行业的品牌跟风模仿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依然有待提升。

(摘编自姚林青《“国潮”热何以形成》)

材料二:“国潮”,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就是“中国风+中国潮流”。它是具有独特文化元素的被广大民众认可的时尚。它与国家和民族所传承的物质、精神、行为、制度等文化及其相关的人、物、技、艺等息息相关。它不同于一般的潮流,即那些仅与年轻人有关联的物质消费品或流行文化艺术。

“国潮”,不是什么舶来品,是新时代背景下自然而然衍生出来的潮流,是综合国力、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一种在血脉中流淌,由内而外涌现甚成喷射而出的心理倾向,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质。

文化,一旦有效有形地彰显出来,足以激发众多个体共鸣,也足以让品牌符号更为鲜活,更显价值,中国“国潮”产品以美好的品质,切合了新时代年轻人的内在需求,它凸显了消费者内在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国潮”产品作为国粹文化的可视载体,除了在外在形式上有活泼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将真情实感真正融入了其中,让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时空转换力。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无论是时间脉络上文化气质的变化,还是以某种单一形式为载体的文化演变,如戏曲、刺绣、古董等,有无限空间等待我们去了解与挖掘。我们要以虔诚与敬畏的态度,精巧而精致的艺术形式将其在“国潮”上表现出来,其中无疑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消费观念因人不同,存在多元化、个性化。自然,一千个人眼里也会有一千种“国潮”,但中国“国潮”产品的根本都是一样的,不可动摇。那就是,有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皈依于其中,并得到普遍的认同认可。中国“国潮”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国潮”产品站位高,舞台广。不难发现,除了大红大紫的故宫文创IP、国际时装大秀上的李宁,还有许许多多“国潮”品牌、跨界合作正在给我们带来一波又一波令人梦牵魂萦的惊喜。

浩浩荡荡的中国“国潮”,是中国心灵,中国灵感与中国文化的交汇与交响,既然来了,就如嘹亮的中国歌谣,众口同声,和合有序。抑扬顿挫,有致有情,势不可挡。

(摘编自程应峰《国潮,文化自信的光芒》)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国潮”风起云涌,已成为一种时尚,不仅是年轻人追逐的潮流,也是商家营销的卖点。
B.“国潮”就是“中国风+中国潮流”,是具有独特文化元素的被人们认可的时尚,不是舶来品。
C.中国制造行业虽然还存在各方面的问题,但是仍然有高质量和创新型的产品,它的潜力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肯定。
D.中华优秀文化可以依托中国“国潮”产品发扬光大,而后者也会因前者的附着面产生更好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2.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大红大紫的故宫文创IP、国际时装大秀上的李宁,还有许许多多“国潮”品牌、跨界合作正在给我们带来一波又一波令人梦牵魂萦的惊喜。
B.中国“国潮”产品以美好的品质,切合了新时代年轻人的内在需求,它凸显了消费者内在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C.中国本土品牌“国潮”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创新品牌中。用年轻化的形象演绎中式情怀,引领潮流营销,纷纷走向国际舞台。
D.现在不管是淘宝、京东还是拼多多,抑或是其他一些平台,都在抢滩“小镇青年”市场,三线及以下消费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3.中国“国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进行分析。
2023-01-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登封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六次段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无论是实现科技强国目标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都需要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深入人民、深入实践,想党和人民之所想、赴党和人民之所需,才能让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永不枯竭。

青年常为新,青年也最能为新。毕业于专科学校的杨永修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专业知识,潜心钻研汽车自主技术,工作两年即获得技术能手称号,如今已陆续攻克130多项汽车制造领域技术难题。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攻克一项新技术是创新,打造一个新产品是创新,解决一个难题也是创新。创新的舞台宽广辽阔:从科研院所到工厂车间,从偏远乡村到改革前沿,处处都是创新的沃土。勇于创新创造,意味着必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保持推陈出新的意识和干劲,善于捕捉创新创造的每一个机会与灵感,力争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新时代青年正以刻苦学习本领、大胆创新创造的奋进之姿,肩负起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历史责任。

(摘编自何娟《让青春在创造中闪光》)

材料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做好青年工作,对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才能成为青年朋友的知心人。新时代青年既充满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存在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局限性。尊重是沟通的基础,信任是理解的前提。要尊重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把握青年成长规律,同青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看法、意见,真正成为青年愿意讲真话、交真心、诉真情的知心朋友。

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才能成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少不了成长的烦恼,特别是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等方面还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成长之路不平坦,最是真情暖人心。既要看到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也要在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真心实意为青年排忧解难,努力为青年创造良好发展条件,用关爱、关怀为广大青年打造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

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才能成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青年时期,是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拔节孕穗期,也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要坚持关心厚爱和严格要求相统一、尊重规律和积极引领相统一,既为青年成长培土浇水、铺路搭桥;也要积极教育引导,为青年成才打药整枝、把准方向。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要鼓励青年深入基层一线吃苦磨练,放手让青年在重要领域和重要岗位上施展才华,引导广大青年在火热的实践中深化认识、感悟真理、成长成才。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新时代的共青团工作大有可为。

(摘编自新华社评论员《关心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发展—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材料三: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返乡创业、振兴乡村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过在市场打拼的经历,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了解市场需求,善于培育高效优质农产品,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同时,这些返乡创业年轻人善学习、肯钻研,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乡村发展的机遇,带动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这片热土。可以说,年轻人返乡创业,拓展了乡村产业,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农村汇聚。

如何吸引更多有抱负、有能力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考验着各个地方落实引才政策的力度和温度。凝聚政策合力,形成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才能让返乡创业青年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让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返乡创业青年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广袤乡村回馈他们以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扎根田野、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在这场乡村与返乡创业青年的双向奔赴中,青春之花必将在田间地头绚丽绽放,共同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

(摘编自邹翔《青年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培养大量优秀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
B.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必须有脚踏实地的态度。
C.做好青年工作,主要依靠共青团的力量,这是党交给共青团的重要任务。
D.对出身农村的青年来说,他们在城市的经历,可以助力他们的返乡创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青年成长过程中,压力能转化为动力,也可能成为阻力,对青年的教育引导要把握好“度”。
B.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我们既要重视时代、国家的需要,也要重视青年们自身的需求。
C.年轻人返乡创业,既能为乡村振兴作贡献,也能在乡村中成长,这是一件可以双赢的事。
D.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国家要把青年人才工作的重点放在乡村。
3.下列诗句中,最适合用作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B.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D.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示冕》)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特点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5.现在,有些青年人选择了“躺平”。请根据材料内容,对“躺平青年”加以劝告和激励。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尽管我国原创科普图书存在诸多困境,但我们正迎来难得的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这无疑把科学普及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相信随后推出的各项具体政策能惠及科普出版。

科学普及对于社会生活和公共决策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大变革时代,每天海量信息扑面而来。面对这些海量信息,如何判断、作出决策,就需要科学素养。如核泄漏、全球变暖、转基因等社会热点问题,是全民迫切需要了解的,离开科普和科普出版,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无从实现。

科普出版的手段正在多样化,科普影视、科普网站、科普玩具等衍生产品的市场效益会大大超出纸质图书。同时,网络和新媒体手段的发展,也为科普图书的宣传和营销提供了巨大空间。

(摘编自付丽丽《中国科普现状解析:科普图书为何引进多原创少?》)

材料二:

我国本土科普图书缺乏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内容雷同率较高。虽然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科普类图书形式丰富、书名繁多,但是由于受到作者资源、图书原创性等限制,图书的内容大多雷同,存在“换汤不换药”现象。例如《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新编十万个为什么》等等,虽然版本不同,但是内容类似,缺乏创新性;再有,很多书籍存在科普知识点落后、图片质量差、严重模仿甚至抄袭等问题,这些都阻碍了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发展。

其二,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原创作者匮乏。一方面,作者资源有限。青少年科普类图书既要求作者具备专业的科学知识,也要避免书籍的内容偏向理论化,应做到图文并茂、简单易懂,这就对作者的专业水平、文学功底等提出较高要求;另一方面,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创作要求高、难度大,但是作者获得的稿酬较少,在利益的驱动下,撰写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优秀作者越来越少。

其三,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编辑人员能力有待提高。编辑水平的高低,将对图书的内容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但是我国目前大多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编辑的水平欠佳,策划能力不强,直接导致市场上的原创型图书种类少、内容陈旧,再加上缺乏营销推广意识,严重制约了本土图书的发展。

(摘编自卢艳霄《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现状及对策》)

材料三:

回溯我国少儿图书市场的发展轨迹,20多年来少儿图书市场一路高歌猛进,2016年后始终占领市场第一大板块。开卷数据显示,2012年之后,少儿文学码洋比重持续下降,少儿绘本和少儿科普百科比重逐渐增大,2018年之后少儿科普类图书码洋比重增幅明显,在2021年成为少儿第一大细分类。

少儿出版市场经历了数十年高速增长的黄金期,积累了大量优秀的插画作者、童书策划人和畅通的发行渠道。近年来精细化出版和原创内容比例提高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大趋势,提高了童书出版的门槛要求。科普读物的平均制作门槛和知识水平整体高于童话书,这也就提高了童书出版的整体水准。

在市场向好的同时,科普出版领域也存在发展难题。当前,与科普读物相匹配的科普新媒体尚未普及。以科普中国、科学辟谣为代表的以专业科技出版机构为主导的科普新媒体数量不多,影响力还不够。凯叔讲故事、KaDa故事等新兴的、专门针对少儿打造的有声平台、动漫平台有一定的科普产品,但与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的数量相比还较少。出版社打造的少儿有声阅读平台缺少有影响的案例,其中科普内容也较少。整体来说,针对少儿科普的新媒体,目前还缺少成人科普般有影响力的平台。未来出版机构转型成为内容服务机构是大势所趋,少儿科普出版物的新媒体推广有待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鲁娜《科普图书走俏的背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普出版的手段多样化、网络的发展等正为存在诸多困境的我国原创科普图书带来难得的新机遇。
B.我国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内容雷同率较高,表现为版本虽不同,但内容类似,严重模仿甚至抄袭。
C.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编辑大多水平欠佳、策划能力不强,这影响着我国原创型科普图书种类和内容。
D.我国少儿科普类图书2016年后始终占领图书市场第一大板块,2021年成为少儿第一大细分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政府相关部门推出的各项具体政策已惠及科普出版。
B.针对青少年科普类图书原创作者匮乏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帮助科普类作者提升科学知识水平和文学功底,让他们获得的稿酬与畅销书作者稿酬接近。
C.近年来精细化出版和原创内容比例提高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大趋势,因而倒逼各种类型的出版机构转型为内容服务机构。
D.科普领域的发展,必须解决与科普读物相匹配的科普新媒体尚未普及、少儿科普出版物的新媒体推广水平有待提高等难题。
3.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认识,简要说明我国青少年科普图书出版的创新路径。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按照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标准,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教授范志红介绍:“预制菜产品分成即食类、即热类、即烹类、即配类四个类型。即食类是开封后可直接食用的产品。即热类是经过烹调处理已经是熟或半熟状态,经过简单复热即可食用的产品。即烹类是已完成对主要原料的一定加工过程,进行烹调后可食用的产品。即配类是经过清洗、分切等简单加工,马上就可以配到菜肴当中使用的产品。”

(摘编自李琦《预制菜是你的健康之选吗》,《光明日报》2022年10月8日)

材料二:

(摘自《预制菜大火,是“懒人”的福音?》)

材料三:

即热类预制菜在口味、营养方面是优于泡面等速食品的。那这类预制菜能替代泡面成为便捷食品的更优选吗?其实作为一种经济行为,人们选择哪种速食品还受到商品特性、价格、购买和食用场景、消费者的喜好和认知等因素影响。比如在户外要想吃一餐热腾腾的饭菜其实很难,这时“自热”便成为即热类预制菜的最大优势。但换一个场景,火车上有热水,有盒饭,加之因自热饭菜产生的蒸气容易造成险情,铁道部门并不建议在火车上食用,即热类预制菜就不再是最佳选择。此外,即热类预制菜的价格至少是泡面的两三倍,购买渠道主要集中在线上和大城市超市,这也制约了预制菜市场渗透率的提升。

至于现在餐饮行业使用预制菜,则受到部分消费者的强烈反对。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成消费者投诉热点。BBusiness,企业、商家)端火热,CConsumer,消费者、个人用户)端遇冷,其中最大的矛盾就是口感问题,“现制现卖的更好吃”这一认知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且不说目前大部分预制菜在口感上和厨师现做的有差别,即使没有差别,恐怕打破消费者的认知惯性也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从尊重消费者、保障预制菜产业良性发展的角度出发,餐饮企业有必要在使用预制菜时提前告知。而作为消费者,在知情权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我们不妨给这个新生事物多一些发展时间。

(摘编自李琦《预制菜能否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光明日报》2022年10月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预制菜的主要原料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农产品,预制菜经过分切、搅拌、腌制、滚揉等预加工和炒、炸、烤等预烹调加工制成。
B.食品安全、菜品质量、菜品口味是预制菜消费者最关注的三点,消费者希望预制菜没有添加防腐剂、新鲜、足斤两、选择多。
C.从口味、营养的角度看,即热类预制菜优于泡面等速食品,但消费者会权衡商品特性、价格、消费喜好等多个因素而做出选择。
D.人们一直有“现制现卖的更好吃”的认知,消费者往往会担心预制菜的口感问题,部分消费者强烈反对餐饮行业使用预制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预制菜产品有即食类、即热类、即烹类、即配类四个类型,在户外要想吃一餐热腾腾的饭菜时,即食类预制菜有很大的优势。
B.“价格高,不划算”是预制菜消费者的主要担忧点,由此可知,价格是消费者最担心的问题,也是决定选择哪种速食食品的首要因素。
C.铁道部门不建议在火车上食用即热类预制菜,理由是自热饭菜产生的蒸气容易造成险情,且火车上有热水、盒饭,选择更多。
D.目前大部分预制菜在口感上和厨师现做的有差别,因而预制菜不能打破消费者的认知惯性,不能改变消费者的饮食习惯。
3.2022年9月14日,某直播间内一嘉宾在聊天时称:“预制菜是猪狗食,我从来不吃。”此言论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你是否同意该嘉宾的观点?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
2022-12-1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