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是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优势之一。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必然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全国大循环。当前,我国市场体系仍存在着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通等突出问题,部分地方甚至以内循环名义搞地区封锁,设置区域壁垒,限制商品流动,影响了市场功能及规模效益的发挥,给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带来了阻碍。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印发。《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出现的堵点和卡点,立破并举。从立的角度,着力抓好五统一: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从破的角度,强调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强化反垄断、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打破各种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显性、隐性壁垒。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有何重要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2022年我国经济面临较大压力,企业对于减税降费政策更加期待。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减税与退税并举。

——突出规模性,加大政策力度。预计今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规模为历史之最。

——聚焦重点主体和领域。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

——加大激励创新力度。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优惠政策的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传统生产方式变革具有重大影响,是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率、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的重要抓手,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

推动数字经济良性循环,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聚焦战略前沿和制高点领域、推进集成电路、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牵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尤为重要。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积极吸引数字经济行业领军人才,探索多元化柔性引才机制,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为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2022-05-28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2届高中毕业班考前定位联合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承诺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一

材料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但长久以来,我国能源资源禀赋被概括为“一煤独大”,呈“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在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和装备、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现代煤化工(技术、装备和催化剂)等方面存在技术短板。我国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传统“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产业仍占较高比例。相当规模的制造业在国际产业链中还处于中低端,存在生产管理粗放、高碳燃料用量大、产品能耗物耗高、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更紧、幅度更大、困难更多,任务异常艰巨。因此,既要有勇气直面调整,又要有智慧克服困难,智勇双全才能行稳致远。


(1)概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尊重基层实践创造,持续、全面推进农村改革,谱写农村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

材料一   我国农村的改革发端于农民的实践创造。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立下生死状,将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到户,激发了承包者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实现大丰收,这一做法得到党中央的肯定并被推广,由此拉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随后,村民自治、乡镇企业、专业合作社、土地经营权流转……一大批农民的实践创造不断涌现,使乡村治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新时代,党中央立足国情农情,在总结农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材料二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要义。上世纪80年代,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进入新世纪,村办企业因污染问题相继被关停,村子的发展遭遇困境。为此,村干部提出了从农家乐做起,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但面对群众的犹豫观望,村干部带头领办农家乐,并通过创办村民夜校,或外聘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或邀请乡贤和商户现身说法进行启发教育,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同时,将诚信作为立村之本和经营之基,设立“道德讲堂”、建设“明理堂”、打造“村史馆”,为产业振兴塑魂立型……一系列的举措凝聚起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截至2021年,袁家村集体经济收入过十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跨过十万元大关,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1)亿万农民是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动力。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袁家村的成功实践表明,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请你为促进乡村绿色产业的发展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已经成为了继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之后的又一关键生产要素,算力在数字时代扮演着全新生产力的角色。随着数字技术向各个产业领域的全面渗透,产生的数据规模越来越庞大,全社会对于算力的需求也愈加迫切,预计我国算力需求增速将达到每年20%以上,大力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经济活动产生大量数据,需要巨大的算力支持。数据中心耗能较高、消耗的水资源较多,但是东部地区能源、水资源、土地等资源压力不断加大,发展数据中心受限,而西部地区火电、风电、水电等能源资源丰富,空间资源广阔,可以满足东部地区算力的大量需求。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之后,中国又正式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建设。“东数西算”就是在西部地区发展数据中心(新基建)(如图),把东部地区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和需求放到西部地区来计算和处理。数据中心产业链条长、覆盖门类广,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开启,预计数据中心建设每年将带动投资超过4000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022-04-21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六)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个相邻省份,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都十分重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中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内陆开放水平有待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生态绿色发展格局有待巩固,公共服务保障特别是应对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有待提升。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根据意见,到2025年,中部地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投入产出效益大幅提高,综合实力、内生动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35年,中部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产业整体迈向中高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并就如何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三条政策建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算力,就是计算能力,指的是数据的处理能力。小至手机笔记本、大到超级计算机,算力存在于各种智能硬件设备,没有算力就没有各种软硬件的正常应用。算力,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底座”之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据统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0.33%和0.18%.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持续渗透,全社会对算力的需求预计每年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当前,我国东部地区算力需求大,数据中心产业布局日趋密集,但能耗指标紧张、电力成本高、土地资源紧缺,新建数据中心难度大。而一些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地质等条件适宜,数据中心产业绿色发展潜力大。

2022年2月17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并作为战略支点,推动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据估计,该工程每年投资体量会达到几千亿元,将对土建工程、IT设备制造、信息通信、基础软件、绿色能源供给等诸多产业带来推动。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当前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合理性。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六省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使其在我国新发展格局中处于核心环节。中部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11.8:52.1:36.1优化为9.04:40.62:50.34,在东西联动、南北协调、产业梯度转移等方面发挥着桥梁纽带功能;中部六省常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城市化率从36.5%提高到58%左右,城市密度高,消费市场潜力大;中部地区将教育资源与科技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2823亿元,增加了145%,增强了企业的研发能力;中部各省以中欧班列、陆海联运、跨境电商、空中丝路为依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创造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高水平开放新模式。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中部崛起在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以“两区”(即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1+1>2(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为先导,结合北京特色,叠加释放“两区”政策“1+1>2”的联动效果,全面激发“两区”新活力;将加大先行先试力度,系统性谋划国际先进的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全方位打造“产业+园区”协同开放;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打造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能源汽车等万亿级先进智造产业集群,前瞻布局量子信息、新材料、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未来产业;推进传统消费扩容提质,重点推进传统商圈改造和百货企业转型、建成一批高品质生活体验型都市商圈和特色街区,打造一批高标准高品质消费示范区和网红打卡地。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知识,说明北京的上述做法对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启示。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