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热血筑丰碑,英名垂青史。2024年3月28日,中央网信办、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开展“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他叫陈祥荣,他和他的战友一起被中央军委追记一等功。2001年,他出生在福建宁德市,从小就有当兵的理想,不怕吃苦,热爱祖国,独立有主见。高中刚毕业的他在家人大力支持下,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参军,入伍那天,18岁的他郑重写下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在2020年的一个寒冷冬日,外军公然挑衅,边疆上的紧张局势愈发严峻,陈祥荣所在的部队,面对外军的侵犯,毅然迎战。他毫不畏惧,毫不退缩,用年轻的身躯书写着对祖国的忠诚,他在战场上英勇牺牲,成为了保家卫国的英雄。

陈祥荣,19岁的年轻人,是戍边烈士,他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家国情怀的伟大,英勇奉献的壮丽,以及年轻人的坚韧和勇敢。他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他的青春之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知识,分析说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青年学生如何践行陈祥荣的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材料二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当前改革就是“立新破旧”。“先立后破”把立放在首位,其实践意义就是要把完善既有的体制机制放在首位,把破除不适宜的体制机制放在第二位,稳步推进改革。新的制度建设好了,新的政策完善了,旧的制度、旧的政策适时退出,而在新制度还没有建设好、新政策没有完善的情况下,不轻易改变原有的制度和政策,做到不立不破,不断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创新发展。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先立后破”是如何坚持“辩证否定观”的?
(3)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重大实践创新,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请另列举2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重大实践创新的具体成果。
2024-05-1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2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60年来,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持续深入,雷锋精神广为弘扬、赓续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忠诚于党、奉献祖国、服务人民。


60年前,在雷锋的年代,面对翻天覆地的变革,刚刚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需要党政军民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坚定信念和爱党爱民、无私奉献的革命情怀,雷锋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承载着新社会价值观,汇聚起最为广泛的共鸣。

6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必须持续发扬斗争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凝聚民族复兴力量,我们更加需要雷锋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谈谈你对“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的理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是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倡议顺应了时代潮流,为破解世界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增进世界人民福祉贡献了中国智慧。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共15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参会,共形成458项成果。“一带一路”倡议十年间,中国与沿线各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软联通”“硬联通”“心联通”。十年来,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 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8万列,运送货物超过740万标箱;实施了超过 1600个援外项目,一个个项目在欧亚地区构建起走廊通道……共建“一带一路”是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人类的“幸福路”。

如今,“一带一路”已成为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朋友圈越来越大,它犹如一支巨笔, 书写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新篇章。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说明共建“一带一路”是如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材料二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期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价值导航。会议认为,习近平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会议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与作用,具有浓厚的人民情怀,呈现出鲜明的人民立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所在。

(2)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期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价值导航。结合材料二,并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原因。
(3)根据材料一,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请为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拟写两条宣传标语。
2023-12-19更新 | 3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普高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2023年3月,中央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在总体要求中提出“两个必须”。

材料一   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群众的真实情况,真正发现群众面临的现实问题,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通过调查研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识民情、接地气,通过实践成效检验决策科学化水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心聚力。

材料二   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

《工作方案》要求全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不同层面的问题,按照具体情况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短期能够解决的问题,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问题,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同时,大兴调查研究要坚持统筹推进,对涉及多个地区或部门单位的问题,上下协同、整体解决,发现总结调查研究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完善调查研究的长效机制,在全党蔚然成风、产生实效。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知识,探讨全党应如何大兴调查研究。
(3)结合上述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对大兴调查研究工作提两条方法论意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充分肯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今后必须加大工作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全党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能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出现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生态农业则是坚持科学的发展现、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必须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着力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全国各地加强了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宣传教育活动,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服务。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材料二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称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2)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材料三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于2018年10月23日上午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它的建成与通车,让粤港澳三地之间的往来更加方便,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需要克服土质、天气等各种难题,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为了保证航道畅通,港珠澳大桥要建几个超过170米高度的桥塔,但香港、澳门、珠海、深圳等几个机场的航空限高又不能超过120米,因此综合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港珠澳大桥最终采取了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的联合方案。经过我国交通建设者不懈努力,港珠澳大桥于10月24日正式通车!


(3)结合材料三,分析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
2023-06-2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材料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发改委明确,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下浮不超过10%、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

材料二   2022年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多元竞争主体格局初步形成,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大幅提升。同时,电力市场还存在体系不完整、功能不完善、交易规则不统一、跨省跨区交易存在市场壁垒等问题。需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国情,借鉴国际成熟电力市场建设经验,科学合理设计市场模式和路径,实现到2030年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目标。


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阐述如何更好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
2022-08-0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城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如图)分别以汉字“冬”和“飞”为主体,利用汉字丰富的表意功能与多变的重塑优势,巧妙地将书法艺术、冰雪运动和人文精神融为一体,构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标识符号,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冬残奥会会微图形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圆满成功。汉字不仅具有强大而丰富的表意功能,而且其字形结构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丰子恺先生称其“天生成是美术的”。


然而,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对汉字的使用而言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数字化让汉字使用进入一个全新环境,大大拓展了汉字的表现空间和形态,满足了人们多元、多样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表达;另一方面,粗制滥造、任意破坏汉字形体而成的另类字体,似乎成了汉字使用的“时尚”,特别是一些拙劣的字体产品被出版、影视、报刊等大众传媒使用,给汉字规范化使用带来了新的冲击。例如,除古今知名书法家的书迹进入字库外,一些明星、网红等的手写体也成为数字化汉字,出现了笔画多余、部件错误、偏旁混淆、繁简混杂等现象,既有损于汉字规范,又戕害了汉字美感。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如何正确认识智能化时代对汉字的使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统一大市场,一个时代的到来。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那它就要求商品和各类生产要素在全国各地区之间实现自由地、无障碍地流通,从而资源能够流动到最有效率的区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意见》针对我国市场还存在制度规则不统一,地方分割、市场的小封闭、小循环的情况而提出,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市场经济打通梗阻,破除壁垒和保护主义,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也对我国高质量的发展和内循环产生深刻的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意见》的工作思路的哲学依据。
2022-04-3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蜀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上海浦东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不仅有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也有着广袤的农村腹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发展,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安全、有序、整洁、文明、美观”为基本目标,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抓手,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打造与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开放、创新、高品质浦东相适应的一流城郊环境,走出了乡村发展的新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上海浦东新区的乡村建设走出新路的原因。
2022-04-3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蜀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