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1世纪初,随着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浙江农村乡镇企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经济发展了,但环境“脏、乱、差、散”问题日益突出,不但制约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也威胁着人民群众健康。习近平同志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明确提出“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在实施过程中,浙江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使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革。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整治垃圾、处理污水、硬化道路,加强整体规划,逐步在整治范围、内涵上不断延伸拓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齐头并进,一体实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率先走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创新发展之路、“城乡共繁荣”的协调发展之路,描绘了乡村的美丽风貌,重塑了业兴富民、政通人和的乡村风貌。

20年来,“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挖掘乡村文化、传承乡风文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正徐徐铺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非遗”展厅、村史馆等文化阵地,普及乡村文化,展示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村里的图书馆、咖啡馆、艺术馆越开越多,各类乡村文体赛事如火如荼。

(1)坚持系统观念与系统方法是“千万工程”成功的重要保障。结合材料与哲学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和文化作用相关知识,说明精神文明建设对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意义。
(3)全面乡村振兴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请你就中学生如何参与乡村振兴提两条建议。
2024-05-1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政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筼筜湖综合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发端。上世纪80年代,因为重度污染,筼筜湖却成了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臭水湖。1988年,在厦门工作的习近平主持召开“筼筜湖综合治理”专题会议,并创造性总结出了“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治湖方略。30多年来,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牢牢遵循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治湖方案,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全面截污控源,定期清淤疏浚,到落实四水东调”和建议城市公园、环湖步道等治理措施,历经多年的不懈治理,曾经的臭水湖蝶变为“城市绿肺”和“城市会客厅”。在筼筜湖综合治理过程中,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先后修订颁布了《贫笃湖管理办法》《贫笃湖区保护办法》等法规文件,为筼筜湖治理提供法律法规护航,使筼筜湖治理实现了从点到面、由水下到岸上、从单一治理到联合共治的转变。市委市政府积极发动高校、机关、科研机构和媒体,组织专家、干部、群众等建言献策,打造湖区公园的“市民园长”“市民湖长”管理模式,实现共治、共管、共享……

筼筜湖之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样板,为全球城市生态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厦门秉承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中国智慧,以高质量发展的高度自觉,坚持人民至上和问题导向,善用系统思维和制度优势统筹水生态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成功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的关系、政府治理与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关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样板,国内外海湾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借鉴。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筼筜湖综合治理是如何将民主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
(2)结合材料,运用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各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如何借鉴筼筜湖治理经验,共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3)学校将举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校园活动,请你结合实际提出两条活动建议。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中国时刻”,也是全球同贺的国际假日。春节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春节走向世界,是中华文明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生动体现。

2024年春节是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后的首个春节,联合国粮农组织、维也纳联合国总部等近日首次正式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目前,全球已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从东方到西方,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世界各国点亮“中国红”,共享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感受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在联合国,各国使节纷纷体验包饺子、写福字、剪纸等春节习俗;新西兰总理拉克森参加“新春花市同乐日”活动,与数千名当地华人共迎龙年新春;中国普宁南山英歌队受邀赴英国演出,在伦敦街头吸引了70万人围观,“伦敦刮起英歌舞风”话题登上了多个热搜榜单;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喜迎龙年·欢乐春节”庆祝活动,舞龙表演、木板年画、龙年特展精彩纷呈……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世界各国欢度春节,“中国年”亦成“世界年”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设计方案名为“薪火”,设计思想源自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喻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火炬以玉琼为表征,整体轮廓曲线犹如手握薪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当代亚运有机结合的创新尝试,炬身纹样以中国结稳尾结束,以东方元素展现着亚远大舞台上的团结共融,寄托着面向未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愿望。通过火炬手们的手手相传,向世界展现中国设计的独特创意、中国制造的硬核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薪火”火炬彰显的设计理念。
2024-03-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杭州亚运会,从开始中办到盛大开幕,杭州蓄势八年,3000多个日夜,串起的杭州亚运记忆,见证了一座城与一场盛会的双向奔赴。一践行“零碳”办赛的绿色理念。从开幕式主火炬塔使用零碳甲醇点火到亚运场馆规划、施工和运营,从比赛用电到绿色出行,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民行动自觉和社会新风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实现降碳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一经典与传奇在这座城市不断书写。亚运会此前延期,所有竞赛场馆和训练场馆不但没有闲置,反而提前向社会惠民开放,受众1000余万人次,成为国内新建综合性体育赛事场馆在赛前向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开放的优秀范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材料杭州亚运会记忆蕴含的哲学道理。
2024-03-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遇见冰雪遇到暖,不负美景不负情。这个冬天,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科学思想在哈尔滨落地生根,为哈尔滨的冰雪经济打造新的增长点。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同比增长441.4%;实现旅游收入59.14亿元,同比增长791.92%。哈尔滨人用自己的冰天雪地资源创造着发展的市场,同时他们为游客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严厉打击破坏哈尔滨旅游市场的各种行为,充分把哈尔滨有效的旅游市场和有为的哈尔滨政府有机结合。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独特的文旅亮点,吸引无数游客的目光。乾合联名榫卵雪花摩天轮积木,通过传统文化、冰雪文化和科技创新的完美融合,把氛围感拉满;同时冰雪大世界还融入了秧歌、小品、杂技等,让游客感受到浓郁的东北风土人情。

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有“绚烂烟火”“胜利之城”等景区。“绚烂烟火”景区以俄罗斯经典建筑之一的圣母大教堂为设计原型,极富俄式风情。“胜利之城”景区以印度的世界文化遗产法塔赫布尔西格里为原型建造,同样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用“冷冰雪”撬动“热经济”,如今的哈尔滨正热雪沸腾,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哈尔滨是如何用“冷冰雪”撬动“热经济”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09年,伽利略首次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亮,使人类对月球正面的地形开始有详细的了解。1957年,前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解决了将人造物体发射到太空的基本技术。1959年1月3日,前苏联成功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月球1号原计划撞击月球,但因地面控制系统故障,未能成功完成预定计划。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过实施“水星”计划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的基本技术,通过“双子星”计划掌握了载人登月所必需的舱外行走和交会对接技术,最终通过“阿波罗”计划,实现了载人登月的目标。2020年12月17日凌晨,中国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顺利返回地球,这是人类探月历史60年来由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壮举,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完美收官,2023年,我国宣布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2024-03-1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 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考察调研50多次,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全党就如何弘扬务实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做出表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1)依据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理论学习方法,指出“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

(2)中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拟定两个微调研议题。
示例:以家乡的特色农业发展,调研乡村振兴的举措。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色,是南平可持续发展最靓丽的底色;生态,是南平乡村振兴最美丽的名片。

南平市坚持以青山为底、逐绿而行,因地制宜切实将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2023年,南平市举全市之力,着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围绕“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抢抓“双碳”目标和“以竹代塑”重大机遇,通过实施“丰产竹林培育工程”,加快丰产高效竹林集成示范片建设;做好竹科技、竹工艺、竹产业的统筹发展。同时充分发掘和利用竹元素的文化内涵,讲好竹故事,扩大竹影响,打造“竹文化+”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品牌,不断开发文创产品,创新了竹文化发展机制。


结合材料,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南平市是如何“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
10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最重要的精神命脉,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材料一   2023年11月,央视打造的《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成为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又一大亮点。节目创造性地把视角放到了宗师们“千古名篇”诞生的背后故事,以八位文化宗师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为线索,通过“沉浸式实景演绎+电影化拍摄+XR创新呈现”的节目模式,揭秘一代宗师磅礴跌宕的人生故事,直击传承千载的“唐宋名篇”诞生的历史瞬间。整季节目打造近200个实体场景,以电影级的高质感,生动还原了八位宗师的生活场景。多位专家学者组成探访团,首次完成古装实景穿越,古今“双向穿越”的巧思,为观众营造了“文心相通、古今共鸣”的文化磁场,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专家与主持人一起现场讲解,为观众带来生动注释,带领观众一同探寻一代宗师信念与追求的起点,让观众真切了解到《马说》《师说》《原道》《醉翁亭记》等传世名篇诞生的伟大瞬间。观众通过节目领略到诗词歌赋的魅力,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唤醒了植根于观众心中的文化记忆,让古文化的魅力得以焕发新的生机。

材料二   人民至上,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和人民群众观点的高度凝练概括,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承传与创新。《尚书·五子之歌》记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呼吁“得民心者得天下”。历经时代更迭,董仲舒提出“天立王以为民”,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直到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政治主张,传统民本思想体系更加完善。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始终以人民群众为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以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人民维护自身根本利益而由其中先进分子组成的政治集团,坚持来自人民、植根人民,贯彻人民的意志,忠实为人民服务,紧紧依靠人民去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人民至上,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民本思想,带领依靠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该节目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让传统“民本”思想彰显时代价值的意义。
(3)某校将开发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校本课程,请你按照下列要求为该校设计两项相关课程。
(要求:简要写出课程名称及其主要内容。示例:国家博物馆之旅:介绍国家博物馆的珍宝及其背后的故事,并开展研学实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