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互联网已深深融入亿万群众的生活之中,正能量网络精品通过互联网的广泛传播,让正能量声量更大、主旋律更高昂,进而鼓舞、激励、引领人们,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动力。

近日,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揭晓,550件网络正能量作品脱颖而出。在这些正能量网络精品里,我们听见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看见挺膺担当的青春榜样。西藏山南军分区某团在海拔4800多米的哨所,常年冰雪封裹、寒气袭人,一茬茬戍边官兵用青春和忠诚守护着祖国的边防线。无独有偶,选调生阿泰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扎根祖国北疆边境呼伦贝尔草原,在基层经风雨、长才干……许多“90后”乃至“00后”成为故事的主角,他们勇担建设祖国的使命,一次次在人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用青春奋斗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中国网络正能量,汇聚合力筑梦新时代。通过正能量作品,我们看到无数凝聚力量的榜样人物和奉献身影。其中既蕴含着强劲的榜样力量,也诠释着平凡人的坚守奋斗。展播活动就是将这些人物、事迹、作品汇集到一起,让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让正能量“裂变”于网络空间之中。当有越来越多人点赞、关注他们时,也会推动更多人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激励、鼓舞更多人勇毅前行。

材料二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伟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探索时代课题、回应时代挑战,充分彰显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能动性原理,分析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中国正能量。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分析说明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是怎样展现出强大伟力的?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期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0年,雷锋精神从未远去,具有跨越时代的魅力。

2023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0周年纪念日。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毛泽东同志为雷锋同志题词后,全国各行各业迅速兴起了全国性学雷锋热潮。改革开放以后,学雷锋活动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与载体。进入新时代,雷锋精神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从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到普普通通的身边好人,都在奋力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雷锋精神
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的氛围,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根基

(1)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用雷锋精神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根基。
(3)某校高三(1)班拟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演讲比赛,请你在“理想信念”“服务人民”“锐意进取”三个主题中任选一个,写一份演讲提纲。要求:①围绕主题,标题自拟;②学科语言运用规范,逻辑性强;③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④字数在150字左右。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二)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部地区,既包括宁夏、新疆、西藏、广西、内蒙古这五个民族自治区,又涉及少数民族分布较多的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面积广、范围大、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鲜明提出“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当前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也是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普遍受惠、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尤其需要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共促大团结,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

材料二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江西从未停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江西省精准施策,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取得明显成效: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以上,保持全国第二;靖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赣南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九江夹地合作“共抓大保护”等特色改革品牌持续打响;全流域生态补偿、国土空间规划、河湖林长制、生态司法改革、绿色金融创新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35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能引领全国走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1)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加以说明。
(2)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不仅属于江西也属于全国。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知识加以说明。
(3)美丽中国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请你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两条建议。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7 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习近平文化思想就是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伟大实践和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思想,在新时代文化建设宏伟实践中展现出强大指引力。

材料二   某市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加强城市软实力建设,打造享誉中外的文化旅游名城。高站位谋划,聚焦“项目突破、双招双引、科技创新”等重大主题,加强新闻策划,全方位、多角度组织宣传活动,进一步巩固壮大加强城市建设丰流思想舆论;扎实做好“身边楷模”“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宣传,倾力打造“好人之城”;坚持'走出去”招商推介和“请进来”考察对接相结合的方式,高水平组织开展文博会、非遗博览会等文旅推介活动,推动文化会展活动成为“双招双引”重要平台和城市形象亮丽名片。

(1)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真理的科学态度和坚定信仰。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市是如何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
(3)某校要求召开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主题班会,请你拟定一份介绍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简短发言提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2023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润泽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备受好评的杭州亚运会奖牌“湖山”,设计灵感就来自良渚玉琮,融入江南的涟漪湖水、起伏山峦,中华文化魅力通过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传递到世界各地;三星堆博物馆馆体在外形上与地貌、史迹和文物造型有机结合,不仅还原了历史现场,更将古老文明与现代审美融为一体,成为大众追寻文化遗迹、触摸文明的新的重要场域;被称为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仅中央总馆入藏的版本量就达到了1600万余册;再现大唐盛世和诗人真挚友谊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好评如潮,各大影院中更是上演了孩子们吟诵唐诗的场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释我们是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润泽精神生活的。

材料二   2023年7月25日下午和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广元市、德阳市分别考察了翠云廊古蜀道、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当地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三星堆遗址   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代表了距今4500-2900年间的古蜀文化面貌和发展水平,是同时期长江流域文化内涵最丰富、面积最大的都城遗址。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约5.44万平方米,总投资逾14亿元,2022年3月开工,2023年7月下旬开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与一、二号馆共同组成三星堆博物馆群。新馆陈列面积2.2万平方米,展出文物1500余件(套),设“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大部分。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的三星堆文物保护修复馆,坚持保护修复与考古研究同步进行,馆内分文保工作区和参观区。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考古让古蜀文明之光再次闪耀。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对三星堆文化遗址既要保护又要适度开发?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请你为保护文化遗产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20字以内。
2024-05-2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一)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更好保持战略定力、汇聚发展力量,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新要求。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首次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专门立法规定。

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推动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用文化对人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颁布的意义。
2024-05-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亿多人口要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粮稳天下安,粮食安全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关乎整个经济发展、关乎人民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强调“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妄想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速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请你运用“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
2024-05-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聚焦保障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并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如何把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地融入法律制度中,人民群众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采取各种形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来自一线的群众智慧、基层办法如源头活水般喷涌而出,源源不断地汇聚至国家立法机关,为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1)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民族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爱国主义教育的法治建设中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
(3)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要求,增强爱国之情,中学生应做出哪些实际行动?例举两条加以说明。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始建于元末明初的S村,曾因雕版印刷业而盛极一时。从空中俯瞰,一栋栋老屋相连,犹如一柄打开的巨型折扇。近年来,该村深入挖掘历史,再现雕版印刷过程,呈现当年生产生活状况,每逢旅游旺季都有展示古时生活场景的活动,成为不少人旅游观光的目的地。

当地某土木工程师用10年时间,寻访有故事的老屋,并对其进行修缮保护。一批喜爱优秀传统文化的人不断聚拢而来,由此发展起文旅民宿、文化沙龙等产业。2022年9月,当地公开招募古建筑认领保护人,进一步促进古建筑向展览陈列、艺术文创、特色民宿等方面转型。如今这些老屋经过专业修缮,融入文化元素,呈现多彩人文风情,焕发新光彩新生机。从整修老屋到修缮古村,从当地群众住得更舒适到现在共同参与旅游发展中增加收入,人们充分认识到,保护老屋既要尽可能保留原址原貌以留住“筋骨肉”,又要挖掘好历史文化价值以传承“精气神”。

(1)老屋“活”起来,激活了文化遗产的综合价值。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指个体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对未知或新异事物进行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机。在众多诺贝尔奖得主的获奖感言或传记中,人们无一例外地发现,好奇心是他们成功的内在动力。正是靠着对未知放射性物质的好奇,居里夫妇花费近4年时间,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中,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氯化镭。大学本科期间对量子物理产生好奇的潘建伟,潜心研究量子技术、建设科研团队,终于在量子纠缠领域形成了世界级研究成果,成为我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

为解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水平人才紧缺问题,教育部近年来在部分高校推出了"强基计划",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将好奇心驱动与国家需求驱动结合,吸引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成为科技人才后备力量。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好奇心驱动对科学探索的作用。
(3)某校高二年级将召开“科学精神与社会发展”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发扬科学精神,促进社会发展列出两条发言要点。
2024-05-10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5月6日)-高中政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北省曲周县,曾经近40%耕地都是盐碱地。“春天白茫茫,夏季水汪汪,只听楼声响,不见粮归仓”是历史上曲周的真实写照。1973年,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的老师们来到曲周,开始了治理盐碱的战斗。他们查阅大量文献,寻访地方干部群众,对盐碱地的土壤和水质进行化验,摸清了当地地下水盐运动规律,总结出半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水盐运动”理论,提出了从地下碱水入手,以“浅井深沟”为主体,农林水并举的综合治理方案。经过不懈奋斗,到1980年代末,曲周28万亩盐碱地得到全面综合治理,全县粮食单产由1972年的每亩73公斤增加到1988年的每亩237公斤。同时,旱涝碱咸治理成果走出曲周,推动了我国涉及3.8亿人口、4.7亿亩耕地的低产田治理。

进入21世纪,曲周人民又面临水资源紧张、农业生产资源环境代价大等难题。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又来到曲周。他们在乡村建起“科技小院”,聚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同时开展成果普及和转化;他们对农民进行培训,让他们会用无人机,也会直播带货。自2009年以来,曲周 科技小院研究、引进25项关键技术,使全县40多万亩小麦玉米每年增产2000万公斤,农民增加收入4000万元以上。“科技小院”的核心理念是:实和思。实是头顶帽子下地,首先成为农民;思是把农民的田地放在自己心里。在科技小院,学生是研究生,要搞研究、写论文;也是老师,要给农民讲课;还是技术员,要下田指导农民。曾经寡言内向的学生,如今面对几百个老乡能自信大方地讲两小时;有的学生从“十指不沾阳春水”到洗衣做饭样样精通,惊呆了来探望的父母。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该地是如何推进盐碱地治理的?
(2)“科技小院”师生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典范,结合材料并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 对此加以说明。
(3)班级将召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主题班会,请你写两条发言提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