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弘扬内蒙古精神,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提升内蒙古文化创新能力,是推动内蒙古跨越式开展的重要环节。

材料一   内蒙古各地中小学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组建学生音乐社、汉服社、文学社等文化社团组织和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增强了校园文化气息,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材料二   内蒙古各地党委政府坚持文化创新理念,推进文化开展。通过企业生产实践将文化创意改为经济效益;创新广电网络技术模式,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举办国际民歌艺术节,打造既有民族特色又有国际视野的民歌大舞台;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

阅读上述材料,答复以下问题(要求紧扣题意,恰当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层次清晰,语言简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内蒙古是如何推进文化创新的?
2024-04-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题
2 . 近年来,研学游重在研、精于学。抚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挖红色资源“富矿”,积极开发红色研学游精品线路和精品项目,将红色研学游这一行走的课堂,打造成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红色旅游“热起来”、红色基因“传下去”的重要平台载体,不断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表明(       )
①红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通过开展积极向上文化活动影响人们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红色文化提供精神滋养
④红色研学游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从天津博物馆的“中华百年看天津展”,到周邓纪念馆;从1919年天津革命青年成立的觉悟社,到平津战役纪念馆,从南开大学周恩来、于方舟烈士纪念碑,到解放桥天津会师纪念地……依托天津市红色文化资源,某中学准备精选在天津发展历程中极具代表性的10个线下教学场馆,启动“行走的思政课”项目,让红色旧址遗存变成“课堂”,让革命文物资料变成“课本”。

(1)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论证学校组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活动的必要性。(请从两个角度说明)
(2)岁月的年轮在转,红色基因也代代相传。请你就如何保护好、挖掘好、宣传好红色文化资源提出2条合理化建议。
2024-01-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政治试题
4 .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大力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依托城市公园引入公共图书馆资源,打造内设阅览区、休闲区、园艺生活区等惠民空间的城市公园书房,提升了市民的阅读体验。该举措(     
①是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一次生动实践
②表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③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2-09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模块二 重难高频专练 必修三《文化生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2年9月3日,香港首个抗战纪念馆“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正式在新界沙头角揭幕。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由曾经作为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活动据点的罗家大屋改建而成,所设展览通过图文、文物等史料,介绍港九大队的抗战历史和“香港抗日一家人”罗氏家族的感人事迹。该馆的建成意义在于(        
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②营造特定的文化环境,让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③提升香港民众的思想道德修养,陶冶人的情操          
④彰显中华民族整体风貌,接受抗战历史的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0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四旗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6 .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期盼,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又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坚持物质富足和精神富足的统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需要齐抓共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我们既需要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又要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良好的精神环境,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求;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的舆论引导,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向上、弘扬正气、催人奋进的精神食粮与产品的提供,不但使人精神抖擞,乐观向上,富有朝气,而且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轻松愉悦的工作,为整个社会提供更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社会财富,在物质富足与精神富足良性互动中不断推进社会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2)为国家如何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023-07-2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之时,国力衰弱,鸦片吸食者众,国人身体赢弱,被蔑称为“东亚病夫”。

1917年,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指出:“国力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民国时期,中国多次参加奥运会,未获得任何奖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体育工作。毛泽东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全国人民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体育运动得到快速发展。1984年,中国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2008年北京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中国取得优异成绩,列金牌榜第一位。2022年北京举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中国已成为体育大国。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体育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
(2)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请分析体育与德育智育的辩证关系。
(3)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奋进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材料二,请就如何在青少年中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提一条建议,并说明哲学依据。
(4)在北京冬奥会上,广大运动健儿弘扬新时代奥林匹克精神,体现出自尊自信、积极进取、超越自我、遵守规则、诚信自律、相互尊重、团队合作、正确的胜负观等体育品德,既赛出了成绩,又赢得人们的好评。写出你最想培育的体育品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理由,并就你个人如何培育这一品德谈谈想法。
2023-07-19更新 | 172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重庆政治真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弘扬道德风尚,传递好人精神,2022年9月29日上午,由四川省文明办主办,巴中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承办的2022年第三季度“四川好人榜”发布仪式在巴中市恩阳区举行。经基层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34位身边好人荣登“四川好人榜”。其中25位“四川好人”来到了发布仪式活动现场接受表彰。今天,他们在这里接受巴蜀儿女最崇高的敬意,更要用他们感人的事迹和高尚的品格,激励社会各界人士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开展宣传推选“四川好人”活动对青少年的意义。
2023-06-3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曹文轩的《草房子》荣获“冰心儿童文学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等。曹文轩在谈自己的创作时常说,儿童文学作品是给孩子心灵打底子的。某小学组织学生阅读《草房子》,其积极意义是(     )
①能增强学生对不同性质文化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眼力
②能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愉悦,是一种真善美的享受
③能使学生获得文学的享受,培养健全人格
④能使学生获得更多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文化,提高学生素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5-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1 感受文化的影响 同步练习

10 . 新冠肺炎闹得这么重,欧洲人为啥还是不愿戴口罩?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欧美人对口罩如此抵制呢?从更深层次来说,欧美人对口罩的抵触心理也有文化背景在作祟。

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身体健康及其所散发出的自然的力与美就在西方被视为与道德相通的美德,中世纪的欧洲一度将生病视为一种“上帝的惩罚”,这些文化基因的相互作用,都让欧美人更容易将“体弱多病”视为一种羞耻。

另外,由于劳动保障体系和生活观念的差别,欧美人在感到身体不适时更倾向于选择请假不上班,欧洲各国目前出台的防疫政策中,也更愿意强调“若身体不适请在家休息”而不是“戴口罩出门”。像中国和日本等国一样,明明身体不适还要戴上口罩坚持上班的行为,在欧美看来非但不算是美德,反而显得有些匪夷所思。

总而言之,不管是出于现实政治考量、历史背景还是文化因素,欧美各国民众对口罩的偏见和抵制,恐怕都是在短时间内难以被打破的。


运用“感受文化影响”的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