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7 道试题
1 . 在我国文学宝库中,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作品浩如烟海,后人可以从各不相同的描述中,区分出特定的自然环境:“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讴歌的是辽阔雄浑的北国草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是风景绮丽的江南春色。这说明(       
A.文学宝库中各不相同的文学描述是特定自然环境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B.文学作品要给人深刻的印象,就必须抓住事物与众不同之处进行描述
C.无论是北国草原还是江南春色都体现出意识活动的选择性和创造性
D.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作家的实践是创作歌颂壮丽河山作品的充分条件
2023-01-05更新 | 2034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2 . 近年来,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热议。事实上,食品添加剂被认为是现代食品加工行业的基石,只要使用合理,不应该被妖魔化;抛开剂量谈毒性,是不对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理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感性认识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对同一确定对象只能有一个认识
④超出特定条件,真理会转化为谬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世纪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将之称为“国之大事”。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因普遍缺水,限制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南方水资源丰富,大量水资源没有被利用就流入大海。为了解决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问题,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体现了(     
A.科学思维强调整体性思维,否认部分
B.科学思维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C.科学思维强调动态性思维,排除相对静态的思维
D.只要坚持科学思维,就能认清一切事物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构建首都水网、强化水资源战略储备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南水供水水网犹如一个变形的“十”字形,全市构建起“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三水联调、环向输水、放射供水、高效用水的安全保障格局。目前,南水已占北京市城区供水七成以上,永定河也实现了26年以来的首次全线通水。南水北调对北京供水格局的改变说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
②自在事物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
③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要解放思想突破规律的束缚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4 . 2022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于石家庄举办。其中,以“智能创新数字未来”为主题的人工智能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论坛引起广泛关注。随着应用场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与产业的融合更加紧密,人工智能的应用迈向更高水平,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材料表明(     
A.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离不开人工智能
B.创新思维具有步骤的跨越性和思路的多样性
C.应用人工智能的实践可以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
D.新事物总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与挫折中不断发展的
2022-12-05更新 | 402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5 . 2022年7月,国际顶级期刊《细胞》在线刊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团队历经18年的研究成果。该团队发现了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真凶”——感病基因,并通过敲除感病基因,使小麦不易遭受条锈菌的侵染,开辟了抗病小麦育种的新思路和新途径。该研究成果表明(       
①人能够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人类能创造条件改造小麦遗传规律
③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唐朝诗人李娇和朋友苏味道、杜审言三人一起游泸峰山,看到山上景色秀美、茂林修竹、古木参天、清风徐来时随口吟出的《风》。除了诗名,全诗看不见“风”字,但每一句都写出了风的力量,成为写“风”的千古名诗。诗人李娇写“风”的成功(     

①充分运用了矛盾分析的方法,把风的个性寓于叶、花、浪、竹的共性之中

②注重了写“风”思路的多向性,从叶、花、浪、竹的意象中把握风的特质

③源于在发挥能动性的基础上,深刻把握风与叶、花、浪、竹的内在规定性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巧妙地找出了风与叶、花、浪、竹的关联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1-24更新 | 2547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8 . 2022年6月25日,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介入式脑机接口在北京成功完成动物试验。该团队采用治疗中风的神经介入技术,解决了传统侵入式脑机接口对脑区造成不可逆损伤的弊端,填补了国内介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空白,推动了我国脑科学领域的发展。这表明(   )
①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③获取该试验的研究成果是该科研团队的最终目标   
④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滑雪对于爱好者来说是一件既惊喜又刺激的事,而如果滑雪板不适合,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RoamRobotics推出滑雪外骨格机器人Roma,可大大减轻膝盖负担。从哲学角度看,对此认识确的是(     
①Roma是具有一定自主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②Roma是对人类身体某些功能的模拟
③Roma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④Roma有时也可以成为新的实践主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自然》杂志网站报道了一项中国黑科技,叫做“钍反应堆”技术。钍反应堆更加安全和清洁,发电效率更高。以前,因为钍元素在工业上没有什么用处,通常被当做稀土开采过程中的废物处理掉。现在,随着钍反应堆技术逐渐成熟,这些“废料”会发挥出非常大的价值。据此表明(   )
①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     
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