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7 道试题
1 . 长期以来,浑水环境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瓶颈,上海长江口水域尤其突出。为此,考古工作者与科技工作者联合攻关,开发了“机器人水下考古装备关键技术与应用”,以及运用无人艇、磁力仪等海洋物探扫测设备,经过六年多水下考古调查勘探,初步探明了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基本情况。由此可见(     
①开发海洋物探扫测设备产生于认识需要
②海洋物探扫测设备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③复杂事物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获得正确认识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人工智能被围棋界视为从未有过的大变局。以前的招法定式,在人工智能天马行空的思路下经常被推翻。打破定式、研习布局、解读走势、辅助训练……随着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人脑与电脑不断教学相长,职业棋手的实力普遍长进了不少。由此可见(     
A.人工智能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物质性B.人工智能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C.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D.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3 . 2022年3月,“天琴一号”卫星获得全球重力场数据,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得全球重力场数据。不过,“天琴一号”此次重力场测量的精度不算高,这个结果更大的意义在于走通了利用低轨卫星反演全球重力场的数据处理全流程技术,为我国后续的重力卫星计划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②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新的认识工具为认识的发展创造条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08-01更新 | 981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4 . 2022年4月,结合之前多轮筛查情况,上海继续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研判,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依据风险程度的大小,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划分”原则,进行阶梯式管理。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高低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7-13更新 | 4246次组卷 | 48卷引用: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5 . 庄子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②认识受到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及具体的实践水平等条件限制
③开拓创新,突破认识对象的制约,真理才能不断超越自身
④勇于探索和实践,不囿于已有认识,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7-11更新 | 362次组卷 | 45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统编版版必修4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能力提升)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制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培育量质提升稻种的公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022-07-08更新 | 245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2-2018年全国卷非选择题:哲学部分题组整合训练
7 .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酷爱莲花,长期观察莲花的形貌特征与生长环境,领悟到莲花之美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的高雅情操有共通之处,创作出“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的千古名句。由此可见(       
①艺术作品是人仅凭灵感创作出来的
②艺术体验不能脱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验
③艺术修养是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7-08更新 | 5736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二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
8 . 2022年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团队历经13年研究,对多个可能与小麦再生植株相关的基因进行克隆和功能鉴定,最后发现TaWOX5基因具有显著提高小麦再生效率和转化效率的作用。这表明(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从亲身实践中得出的认识才是真理
9 . 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意满满。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结合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和航天员形象等元素进行设计创作,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奥运圣火“点”的过程,以“微火”形式取代盛大的火焰,彰显“绿色办奥”理念;我国自主研发短道速滑赛服面料,融合纺织、服装设计、机械工程、生物力学、体育等多个学科的智慧,既减阻,也能防止运动员被冰刀割伤。对此,下列论述不恰当的是(     
A.冬奥创新思维的根本动力来自社会实践的需要
B.用微火炬代替主火炬的点火仪式中,巧妙运用了逆向思维
C.短道速滑“战袍”的设计过程中,运用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D.在吉祥物设计过程中,积极寻找事物之间对比的关系进行联想
10 . 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历法。阴历反映的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规律,能反映潮汐,可指导海事活动;二十四节气则是反映太阳周年视运动的“阳历”,能反映四季交替和气候特征,可指导农业生产。通过设置闰月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阴阳”和谐,融为一体。中国历法智慧所蕴含的哲理是(     
①正确认识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础
②人对世界的认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④要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6-22更新 | 15185次组卷 | 80卷引用: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A卷·知识通关练)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