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化学试题
江苏 高三 阶段练习 2018-12-20 5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化学与STSE、认识化学科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基础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 | 容易(0.94)
名校
1. 2017年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活动主题的是
A.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B.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C.加大铅蓄电池、含汞锌锰干电池的生产,满足消费需求
D.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单选题 | 较易(0.85)
名校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B.次氯酸的电子式:
C.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2-
单选题 | 较易(0.85)
3. 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C2H4气体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果实的催熟剂B.MgO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C.氢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于干燥NH3、SO2
4. 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 位于元素周期表ⅢA族,W 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W) > r(Z) > r(Y)
B.由X、Y 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
C.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
D.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2018-06-10更新 | 9530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江苏卷)
单选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5. 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2018-06-10更新 | 11755次组卷 | 84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江苏卷)
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少量SO2气体通入过量氨水中:SO2+NH3·H2O=NH4+HSO3
B.铝溶于NaOH溶液中:2Al+2OH+2H2O=2AlO2+3H2
C.用醋酸除去水垢中的CaCO3:CaCO3+2H=Ca2++H2O+CO2
D.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O3+3H2O=3I2+6OH
单选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7.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2018-06-10更新 | 6228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江苏卷)
单选题 | 适中(0.65)
8. 已知:① 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a kJ·mol-1
② C(s)+O2(g)=CO2(g)   ΔH2=b kJ·mol-1
③ 2H2O(l)=2H2(g)+O2(g)   ΔH3=c kJ·mol-1
④ 2C(s)+2H2(g)+O2(g)=CH3COOH(l)   ΔH4=d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ΔH1减小B.b>0
C.H2(g)+O2(g)=H2O(l)   ΔH=kJ·mol-1D.d=2b-c-a
2018-12-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化学试题
单选题 | 适中(0.65)
9.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Na、NH4、NO3、CO32-
B.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K、NH4、Cl、SCN
C.常温下,=1×10-14的溶液:K、Na、AlO2、CO32-
D.加入Al能放出大量H2的溶液:Na、Fe2+、NO3、SO42-
2018-12-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化学试题
单选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反应4Fe(s)+3O2(g)=2Fe2O3(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3 mol H21 mol 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
D.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2018-06-10更新 | 7337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江苏卷)

二、多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1. 化合物Y 能用于高性能光学树脂的合成,可由化合物X与2-甲基丙烯酰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化合物X、Y 的说法正确的是
A.X 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B.Y与Br2的加成产物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C.X、Y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X→Y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2018-06-10更新 | 591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江苏卷)

三、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2.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
B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Fe2+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
D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Ksp(AgCl) >Ksp(AgI)

A.AB.BC.CD.D
2018-06-10更新 | 8012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江苏卷)
单选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3. 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图甲是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说明该反应的ΔH<0
B.图乙是室温下H2O2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应中c(H2O2 )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分解速率逐渐减小
C.图丙是室温下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1某一元酸HX的滴定曲线,说明HX是一元强酸
D.图丁是室温下用Na2SO4除去溶液中Ba2+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c(Ba2+ )c(SO42−)的关系曲线,说明溶液中c(SO42− )越大c(Ba2+ )越小
2018-06-10更新 | 6768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江苏卷)

四、多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多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O2(g)+C(s)2CO(g)的△H<0,△S>0
B.钢铁水闸可用牺牲阳极或者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减缓其腐蚀
C.常温下,KSP[Al(OH)3]=1×10-33。欲使溶液中c(Al3+)≤1×10-6 mol·L-1,需调节溶液的pH≥5
D.常温常压下,11.2 L Cl2与足量铁粉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

五、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5.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现象结论
A2mL0.1mol·L-1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KSCN溶液
黄色逐期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2+
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
C加热盛有少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
D2支盛有2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NaI溶液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sp(AgI)<Ksp(AgCl)
A.AB.BC.CD.D
2017-08-08更新 | 10596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新课标Ⅱ卷精编版)

六、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适中(0.65)
16.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K2FeO4的流程如下:

(1) K2FeO4既能杀菌消毒,又能沉降水中悬浮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隔膜法电解饱和NaCl溶液制备NaClO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FeO4、FeCl3、NaClO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滤”所得滤液中,除OH外,一定存在的阴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5) 试从沉淀溶解平衡的角度解释“转化”得以顺利实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12-20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化学试题

七、解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解答题-工业流程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解题方法
17. 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焙烧过程均会产生SO2,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S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添加1%CaO和不添加CaO的矿粉焙烧,其硫去除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题16图所示。

已知:多数金属硫酸盐的分解温度都高于600 ℃
硫去除率=(1—)×100%
①不添加CaO的矿粉在低于500 ℃焙烧时,去除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_______
②700℃焙烧时,添加1%CaO的矿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CaO的矿粉硫去除率低,其主要原因是__
(3)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铝元素存在的形式由__(填化学式)转化为__(填化学式)。
(4)“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大量的Fe2O3.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_______
2018-06-10更新 | 642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江苏卷)

八、计算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计算题 | 较难(0.4)
18. 湿法炼锌产生的黄铵铁矾[(NH4)xFey(SO4)z(OH)w]渣的综合利用具有广泛前景。
(1)黄铵铁矾高温下分解可得到一种红棕色固体,该红棕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在酸性媒介中,黄铵铁矾对H2O2氧化去除水溶液中的MB(对亚甲基蓝)有催化作用。反应温度高于80℃时MB的去除率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测定某黄铵铁矾样品的组成,进行下列实验:
① 取一定量黄铵铁矾样品,将其溶于少量稀盐酸中,再加水稀释至250.00 mL,得到溶液A。
② 取25.00 mL溶液A,加足量的NaOH溶液并充分加热,生成NH3 224mL(标准状况),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滤液合并后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4.66 g。
③ 另取25.00 mL溶液A,用SnCl2将Fe3+还原为Fe2+,再用HgCl2除去过量的SnCl2,最后用0.2000 mol·L-1 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消耗标准溶液25.00 mL。通过计算确定该样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
2018-12-20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化学试题

九、解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9. NOx(主要指NO和N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去除大气中的NOx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用水吸收NOx的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NO2(g)+H2O(l)=HNO3(aq)+HNO2(aq)     ΔH=−116.1 kJ·mol−1
3HNO2(aq)=HNO3(aq)+2NO(g)+H2O(l)     ΔH=75.9 kJ·mol−1
反应3NO2(g)+H2O(l)=2HNO3(aq)+NO(g)的ΔH=___________kJ·mol−1
(2)用稀硝酸吸收NOx,得到HNO3和HNO2的混合溶液,电解该混合溶液可获得较浓的硝酸。写出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酸性(NH2)2CO水溶液吸收NOx,吸收过程中存在HNO2与(NH2)2CO生成N2和CO2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有氧条件下,新型催化剂M能催化NH3与NOx反应生成N2
①NH3与NO2生成N2的反应中,当生成1 mol 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mol。
②将一定比例的O2、NH3和NOx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装有催化剂M的反应器中反应(装置见图)。

反应相同时间NOx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在50~25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Ox的去除率先迅速上升后上升缓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反应温度高于380 ℃时,NOx的去除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2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纯粗金(主要含Au,还含少量Ag)的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① 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3)叫做王水。
② 利用H2C2O4还原H[AuCl4]可得到Au。
(1)“溶解”前,先将粗金块切割成细条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解”时Au转化为H[AuCl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Ⅱ”需控制在40~70℃时进行,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从“操作Ⅱ”后的水溶液中获取单质Au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H2C2O4溶液,蒸馏水;除常用仪器外须使用的仪器有:布氏漏斗)。
2018-12-1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化学试题
解答题-结构与性质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1. 臭氧(O3)在[Fe(H2O)6]2+催化下能将烟气中的SO2、NOx分别氧化为,NOx也可在其他条件下被还原为N2
(1)中心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
(2)Fe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与O3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阴离子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N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n(σ)∶n(π)=__________________
(5)[Fe(H2O)6]2+与NO反应生成的[Fe(NO)(H2O)5]2+中,NO以N原子与Fe2+形成配位键。请在[Fe(NO)(H2O)5]2+结构示意图的相应位置补填缺少的配体。_____________
2018-06-10更新 | 4533次组卷 | 7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江苏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化学与STSE、认识化学科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基础

试卷题型(共 21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3
多选题
2
填空题
1
解答题
4
计算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化学与STSE
2
认识化学科学
3
物质结构与性质
4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5
有机化学基础
6
化学反应原理
7
化学实验基础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94大气污染的治理原理及方法  水体污染来源及保护措施  “白色污染”危害及防治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20.85有关粒子结构的化学用语  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  电离方程式  原子的构成
30.85浓硫酸的吸水性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无机物质  乙烯的用途
40.85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推断
50.65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海带中碘的提取及检验
60.65离子反应的发生及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70.65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比较  铝热反应  偏铝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蔗糖与麦芽糖
80.65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
90.65离子共存  限定条件下的离子共存
100.65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  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  氢氧燃料电池  酶
120.65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30.65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50.4仪器使用与实验安全  物质的分离、提纯  物质的检验
二、多选题
110.65有机反应类型  分子的手性  有机分子中原子共面的判断  含有酚羟基的物质性质的推断
140.65阿伏加德罗常数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溶度积常数相关计算
三、填空题
160.6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高铁酸钠  沉淀转化
四、解答题
170.4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偏铝酸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铁的氧化物  常见无机物的制备工业流程题
190.65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盖斯定律及其有关计算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及其应用  电解池电极反应式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原理综合题
200.6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反应的速率  物质分离、提纯综合应用  综合实验设计与评价实验探究题
210.65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考查  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化学键杂化类型  离子配位数结构与性质
五、计算题
180.4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应用  物质含量的测定  物质制备的探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