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1 道试题
1 . 目前,铅污染已经成为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隐形杀手”,污染源主要有①汽车尾气;②房屋装修与新购家具;③学习用品;④含铅食品。铅对人体健康究竟有什么影响?科研人员用30只大小、生理状况一样的小白鼠分三组,按下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回答:

组别

A

B

C

注射液类别

1.83%醋酸铅5%葡萄糖溶液

3.66%醋酸铅5%葡萄糖溶液

注射剂量

每千克体重注射10毫升

注射方法

3天皮下注射1

检测方法

10天检测1次血红蛋白含量

血红蛋白含量

g/L

初始测量

60

60

60

第一次

60

53

51

第二次

60

49

40

第三次

60

38

28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小白鼠的______的含量有什么影响?
(2)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应遵循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原则,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A组作为对照组,表格里的注射剂应该是______,本实验除了“注射剂量、注射方法均相同”外,实验中还有哪些操作遵循了控制单一变量的原则?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若科研人员30天后得到表中所示的实验数据,对比B和C两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与运输______有关。因此2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会影响动物和人体的生理功能。请你结合题中所给信息为儿童、青少年提出一条预防铅污染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8-03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实验活动中,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从甲、乙品种花生袋的上、中、下各层分别取10粒花生果实做样品,进行样品果实长轴长度的测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由此得出探究结果。

(1)该小组使用分层取样的方法获取样品,这也是_____________取样的一种方式。
(2)下表是该小组的测量结果,请在表格的“一”处填写以完善表格。
甲品种花生_____
长轴长度(毫米)1214161822242628
样品个数2420432052
平均值_____毫米24毫米

(3)请将表中的平均值在图中转换成柱形图。_____
(4)实验分析: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一方面是两个品种的花生长度的平均值存在变异,这是由于_____的不同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同一品种的花生果实的长轴长度也存在变异,说明不同个体受___变化的影响,也会产生变异。
2021-07-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研究表明,大约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幽门螺杆菌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播。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幽门螺杆菌在结构上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所以它是原核生物。
(2)幽门螺杆菌主要“定居”在人胃黏膜表面,可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来看,幽门螺杆菌与人类是______关系。
(3)为探究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关系,以及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的影响,生物小组将若干只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按表1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对值(炎症因子是反映炎症的一个指标,其相对值越高,炎症越严重),并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值,结果如图1。   
组别处理1组2组3组
灌胃乳酸菌--+
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旋菌-++
   
注:1.“灌胃”是使用灌胃器,将药液由动物的口直接注入到胃中;2.表格中的“+”表示进行相关操作,“一”表示不进行相关操作。
①该探究实验中,除变量之外,三组小鼠健康状况以及月龄、性别等保持一致,其目的是为了控制______
②该探究实验中,第1组与第2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该生物小组根据图1的结果得出结论: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他们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③该实验结论对我们生活的启示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023-06-0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4 . 2022年3月24日,最新一期的学术期刊《国际环境》上发表的文章显示,来自荷兰的科学研究团队首次在人体血液中检测到了微塑料。因为血液在人的全身流通,并且将我们的器官连接起来,也可能就意味着,人体的器官已经受到微塑料的侵害,或者遍布了全身,这再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小鼠数量(只)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增长值(g/只)

20

每日饲喂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数量多、排列整齐

7.34

20

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20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基本消失

-0.12


(1)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______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关于其饲喂方式,表格中的“?”处应填写______
(3)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______功能,导致他们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表现为乙组体重增长,而丙组体重______
(4)为消除微塑料A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数量多、排列______的状态,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5)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_
a.使用塑料制品替代品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2022-05-03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海洋微塑料是海洋垃圾的一种特殊形态,通常是指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颗粒,包括碎片、薄膜、纤维等。由于微塑料体积小,部分可达微米乃至纳米级,对海洋生态环境有很大危害,因此也被称为“海洋中的PM2.5”。海洋微塑料不仅存在于海洋,还可以通过海洋生物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肠道、血液甚至肝脏等,危害人类健康。为了研究海洋微塑料对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的危害,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如下科学实验,下表是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
组别小鼠数量饲喂方式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体重平均增长值
(g/只)
A15只每天喂含5%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基本消失-0.12
B5只每天喂含0.5%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数量少,排列散乱1.84
C15只数量多,排列整齐7.34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微塑料可通过捕食关系沿______运输和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肠道。
(3)C组的饲喂方式应为每天喂______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4)由上述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与C组比较,A、B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由此会影响小鼠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导致它们的体重增长值______(填“减少”或“增加”)。A、B两组比较,小鼠体重增长值不同,是因为每天饲喂的普通饲料中微塑料的______不同。
(5)请你修改本实验中不足的地方:______
2023-07-1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下表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步骤,请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123
馒头碎屑或块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
清水或唾液2mL唾液2mL清水2mL唾液
保温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加入碘液2滴
结果不变蓝变蓝变蓝

(1)若以1和2为一组,则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2)若以1和3为一组,则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碘液后变成蓝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号试管,淀粉被完全分解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号试管。
(4)若证明“37℃”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最佳温度,请写出设计方案(用表格说明)。
2021-09-0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B卷
7 . 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在饲养金鱼时,发现金鱼不时浮上水面直接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该小组选择了18条大小相当的金鱼,按下表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组号

溶氧量/(毫克·升-1

培养环境

呼吸频率/(次·分钟-1·条-1

第一次统计

第二次统计

第三次统计

4

隔夜自来水

113

111

112

6

隔夜自来水

76

78

74

8

隔夜自来水

58

59

60


(1)根据对照实验原则,表格中甲组的金鱼数量是__________条。该实验假设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是__________。除此因素外,其他的条件都要求__________
(2)将表格处理后可得到上图所示结果,图中x的数值为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统计了3次,我们合理处理这些数据就是取其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4)该实验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高,金鱼浮头次数会越__________
(5)鱼鳃由鳃丝组成,它能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因此,从鲤盖后缘流出的水的成分变化是_______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减少,_______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增多。
8 .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大豆种子为实验材料对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进行探究。现将他们的实验设计与结果整理于下表。请分析表格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表中未说明部分,均认为条件适宜)
组别装置标号种子所处的环境种子数(粒)发芽率(%)
温度(℃)湿度光照
A25潮湿有光10096
B5潮湿有光1000
C25干燥无光50
D25潮湿无光5100
E25潮湿有光10097
F25潮湿无光10098

(1)甲组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______
(2)乙组设计的实验与甲、丙两组相比,设计上存在着缺陷,请指出:______
(3)要证明光照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无影响,应选用______组的实验装置,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光照对种子萌发______影响(填有或者没有)。
(4)该装置A、E、F中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原因有可能是缺少完整且有活力的______
(5)大豆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此过程中种子内的有机物逐渐______,原因是______作用不断增强。
(6)上述装置中,若加入适量营养液继续培养,几周后发现A、E中的幼苗生长的最好,原因是展开后的幼叶能够进行______,制造有机物。营养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其中食用果实的蔬菜(如番茄)在开花结果时,应增施含______的无机盐。
2021-09-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饲养金鱼时,发现某次金鱼的鳃盖交替张开与闭合的次数较快(呼吸较快),还不时浮上水面直接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该小组将15条大小相当的金鱼,按下表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组号溶氧量培养环境呼吸频率(次/分钟·条)
第1次统计第2次统计第3次统计
4mg/L隔夜自来水113111112
6mg/L隔夜自来水767874
8mg/L隔夜自来水57596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本实验的探究内容,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原则,表格中乙组的金鱼数量是____条,将表格处理后可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其中X的数值为____

(3)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增加每组的统计次数,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低,金鱼的呼吸频率会越____
10 . 侦查蚁发现大的食物后,它是如何将信息传递给同伴过来共同搬运食物的呢?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侦查蚁是在归途中,同学们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表一:
步骤一采集同窝蚂蚁多只→人工饲养2周→饥饿处理3天
步骤二用洁净无味的一次性纸杯(A、B、C)、吸管(Ⅰ、Ⅱ)组成如图所示装置,蚂蚁放在A杯。蚂蚁能由A杯任意进入B杯和C杯。每隔一段时间,分别统计B杯、C杯中的蚂蚁数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步骤三待全部蚂蚁回到A杯,调换吸管Ⅰ、Ⅱ位置,同时更换新的B、C杯,分别统计B杯、C杯中的蚂蚁数量,重复3次。结果显示C杯中的蚂蚁数量明显增多

表二:
时间(分钟)B中蚂蚁总数(只)C中蚂蚁总数(只)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1次第2次第3次
3557645
9101111987
15151614233

(1)表一步骤一中,将蚂蚁在人工巢中饲养2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让蚂蚁处于饥饿状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二的结果显示(表二),3分钟、9分钟时B杯蚂蚁总数与C杯中_____(选填“有”或“无”)较大差异;15分钟时______________(填蚂蚁数量变化情况);由此推测蚂蚁是在发现食物_____(选填“前”或“后”)传递信息的。
(3)步骤三中除_____________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以控制单一变量。
(4)分析步骤三中的实验结果,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并不是十分完美,你认为还需要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023-12-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一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模拟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