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04 道试题
1 . 下面是某小组在探究“光对鼠妇的分布是否有影响”的实验过程,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纸板,玻璃板。
(1)提出问题:___
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作出假设的依据:在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
(2)制定计划:
a.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一组___实验,变量是___
b.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c.汇总数据后发现:明亮处鼠妇数量少,阴暗处鼠妇数量多。
(3)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___的环境中。
(4)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为了避免___性,减小误差。
2 . 白玉蜗牛(白色)是我国科研人员从野生非洲大蜗牛(褐色)选育出的一个变异品种。某兴趣小组以白玉蜗牛为实验材料,探究“香烟烟雾对动物心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白玉蜗牛和野生非洲大蜗牛体色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光照强度B.营养物质C.色素含量D.遗传物质
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香烟烟雾的浓度
B.处理前白玉蜗牛心率为35~40次/分钟
C.处理时间越长,白玉蜗牛心率下降越快
D.烟雾浓度越高,对白玉蜗牛毒害作用越大
3 . 微塑料与健康
微塑料系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被形象地称为“海洋中的PM2.5”,是目前备受关注的新型污染物之一。调查发现,在浮游动物、鱼类以及大型鲸类等许多水生动物的肠道和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而且摄食微塑料的动物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微塑料对水生动物的生长有危害吗?对此,研究人员用鲤鱼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操作及结果记录如下表:
组别鲤鱼数量(条)微塑料浓度(g/L)鲤鱼平均体重(kg)
实验前实验后
11000.9381.597
2100.060.9401.598
3100.120.9551.479
4100.180.9391.383
5100.240.9511.254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微塑料属于影响鱼类生活的______(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该实验可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2)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第______组。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为了使实验更加严谨,选取的鲤鱼在月龄、体重、健康状况等方面应尽量______
(4)本实验中为避免偶然性,所采取的措施有①______、②______。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
(5)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其对生物的危害,请列出可行的措施:______。(一条即可)
2024-02-23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同学们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人体不同消化器官(烧杯标签所示)内的消化程度,反应结束后物质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蛋白质含量


(1)该模拟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
(2)①号试管内加入蛋白液的量是 ________;②号试管内加入的消化液是 _______;③号试管模拟的器官是 _______
(3)各组实验选取 37℃作为实验温度的目的是 _________
(4)分析实验结果时,与 _____号试管相比,可知蛋白质被各消化液消化的程度。
5 . 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做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温度

37℃

37℃

50℃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加入碘液

2滴


(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__,与1号试管起__________作用。该实验在37℃温度下进行是因为__________
(2)为了探究“温度对馒头的消化作用的影响”,该兴趣小组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应选用_______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
(3)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____,把淀粉分解了。
(4)根据1号和2号两支试管的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6 . 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发现这个现象后,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可能会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探究步骤中的(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并设施、记录
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024-02-18更新 | 34次组卷 | 95卷引用:吉林省辉南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题
7 .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呼吸作用的实质进行探究,请根据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图1所示的实验,首先将阀门关闭,密封保存一段时间后,往瓶中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会________,这说明种子呼吸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2)为了使图1实验更加具有说服力,还应设置________实验,可将等量的菜豆种子进行_________处理,其他条件均相同。
(3)图2中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把甲、乙两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观察蜡烛在两瓶中的燃烧情况。甲瓶中蜡烛立即熄灭,因为种子呼吸时消耗了瓶内的________
(4)图3中甲、乙两个保温瓶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并分别插入温度计。一段时间后,温度明显升高的是________,说明种子呼吸时释放出________。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完成时,甲瓶种子中有机物的含量会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5)如果将甲装置中的菜豆种子换成生长旺盛的绿色植株,整个装置还应进行_______处理,防止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
8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霉菌生长繁殖的影响,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坚持每天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请认真阅读同学们记录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编号

实验材料

培养条件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1

将一个橘子皮平均分成2份分别装入塑料袋,用线绳扎紧袋口

室温

(25℃)

没有霉菌

少许霉菌

很多霉菌

非常多霉菌

长满了霉菌

2

冰箱

(2℃)

没有霉菌

没有霉菌

没有霉菌

没有霉菌

没有霉菌

(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提出的探究问题是________
(2)该实验设置的变量是________
(3)上述霉菌的细胞中有________,这是真菌与细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
(4)真菌能将植物、动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大自然,促进了自然界的_________
(5)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果,请指出既能延长蔬菜的保存时间,又能保持其新鲜度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
2024-02-14更新 | 1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其消化、吸收和利用影响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请分析回答:
(1)食物中的淀粉在唾液、肠液和______等消化液的作用下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部分葡萄糖在细胞的中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2)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常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那么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家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食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①在该探究方案中,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
②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防止小鼠自身分泌的________干扰实验。
③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改正:________________
2024-01-3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做了“探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格分析回答问题。
培养皿编号种子数量/粒种子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光,其他条件均适宜)种子萌发数量/粒
130少量水,25℃28
230无水,25℃0
330少量水,4℃
430水淹没种子,25℃
(1)该探究实验中共设计了______组对照实验,其中1号与2号作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中,选用30粒大豆种子而不是3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1号培养皿也有2粒未萌发,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如果想进一步探究光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完善实验设计:再取一个培养皿,编号为5号,种子所处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全得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