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03 道试题
1 . 甜玉米具有甜、鲜、脆、嫩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1)甜玉米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如图1所示。

①甜玉米所含的有机物中,___含量最高,该类物质主要包括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等。
②甜玉米中含有一种抗性淀粉,其与普通淀粉不同,普通淀粉可以在___酶的作用下分解,而抗性淀粉与膳食纤维相似,不能在消化道内消化和吸收。
(2)甜玉米因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糖而口感香甜,其中果糖含量最高,约占总重的9.5%。果糖与葡萄糖均不需要消化即可被吸收,并且同等质量的葡萄糖和果糖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的能量相同。为研究果糖对人体的影响,科研人员以60只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三组,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和图3。

注: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A组饲喂普通饲料+葡萄糖;B组饲喂普通饲料+等量的混合糖(葡萄糖:果糖=1:1)
①三组小鼠在饲喂过程中,除食物成分不同外,其他条件应___。每组20只小鼠,数量不宜过少,目的是___
②由图2分析可知:在普通饲料之外添加糖类物质均能促进小鼠体重的增加;其中添加___糖的促进效果更好。结合图3,推测该组促进效果更好的原因:___
2024-03-14更新 | 26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学校严禁学生带食品进入教学楼,未吃完的食品散落在教室各角落或垃圾桶,极易滋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为了让同学们遵守卫生纪律,生物社团进行了“探究残留食品的堆积是否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①备好9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均分为三组,并分别编号1组、2组、3组;
②将1、2、3组培养皿分别置于无菌操作台、无残留食品堆积的垃圾桶、有大量残留食品堆积的垃圾桶处,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盖子。
③然后将培养皿均置于30℃恒温箱中进行培养,每隔5小时观察并记录一次。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社团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科学探究的原则,设置1组的作用是 ________
(3)实验过程②中“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相当于细菌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 ________步骤。
(4)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肉眼可见的绒毛状菌落,它是 _______(填“细菌”或“真菌”)菌落。
(5)预测实验结果:_____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数远远多于其他两组,说明残留食品的积累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
(6)结合本实验,谈谈你将怎样更好地遵守学校卫生纪律?___________
2024-03-12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为探究酵母菌的发酵过程及影响因素,生物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葡萄糖
B.一段时间后气球能胀大的是乙、丁组
C.甲、丁两组实验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D.气球能胀大是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氧气
4 . 下面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向两支试管注入淀粉糊的量应当_____
(2)图乙表示向2号试管中2mL唾液,向1号试管中滴入_____
(3)图丁表示分别向冷却后两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这时可以看到;1号试管内液体_____;2号试管内液体_____。(填“变蓝”/“不变蓝”)
(4)试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
2024-03-0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5 .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不同的种子来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下表是蚕豆、烟草和苋菜的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蚕豆种子烟草种子苋菜种子
见光条件下97.1%98.5%1.8%
不见光条件下96.8%2.4%96.6%
A.苋菜种子在无光的条件下萌发
B.蚕豆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条件无关
C.见光条件下,烟草种子的萌发率最高
D.蚕豆、烟草、苋菜种子各找2颗进行实验
6 . 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编号

处理

检验

1

馒头屑

唾液2mL

搅拌

37℃水浴10分钟

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2

馒头屑

清水2mL

搅拌

3

馒头块

唾液2mL

搅拌

4

馒头屑

唾液2mL

不搅拌

A.本实验用37℃模拟口腔温度
B.1、2组比较,可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
C.3、4组比较,可探究牙齿和舌的消化作用
D.预测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
7 . 研究人员给小鼠喂食4周高果糖饮食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小肠绒毛形态,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肠绒毛壁由一层细胞组成,利于吸收营养
B.设置“正常饮食+清水”组是为了进行对照
C.高果糖饮食可使小肠绒毛变得更长更密
D.肠液中的酶有助于糖类的消化
8 .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植物见光变绿的现象,如“竹笋出土被阳光照射后会转变为绿色”、“白萝卜地下部分是白色,地上部分却发绿”、“大白菜外部叶片是绿色的,内部叶片却是白色的”,类似现象还有很多。某校社团的同学对这一现象很好奇,提出了“叶绿素的合成是否需要光照?”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以下实验。
步骤A组B组
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皿分别标注A、B,并加入等量土壤
第二步各植入10粒大豆种子并加入适量清水
第三步遮光(黑暗处理)
第四步放入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
第五步观察记录实验结果(长成绿色豆苗和黄白色豆苗的数量)
(1)植物体变绿的原因是合成了叶绿素,它存在于光合作用的场所_________内。
(2)本实验探究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所以实验第三步对A组的处理应是_______
(3)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两组实验加入土壤的理化性质、清水的量和环境的温度等都应_________
(4)社团的同学观察发现,A组幼苗全为绿色,B组幼苗全为黄白色。依据观察结果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
9 . 2023年1月,日本政府宣布预计将于“春夏季前后”开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至太平洋,引发国际舆论哗然。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曾经震动世界,涉事公司用游水冷 却受损核设施,使用过的海水受到放射性污染,被存放在数万个巨大的储存罐里,成为核污水。日本政府声称已对该核污水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但未波太平洋周边国家认可。
某科技活动小组想利用小鱼探究处理过的核污水对生物是否安全,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组别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环境条件
生长发育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鱼50条加入池塘水180升+?相同且适宜
生长发育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鱼50条加入池塘水200升相同且适宜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处应填________________
(2)设置乙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组都给予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选用50只小鱼,而不是1只,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5)若甲组小鱼死亡的数量明显高于乙组,则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该公司排放的处理过的核污水对生物_______
10 . 下面是某小组在探究“光对鼠妇的分布是否有影响”的实验过程,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纸板,玻璃板。
(1)提出问题:___
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作出假设的依据:在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
(2)制定计划:
a.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一组___实验,变量是___
b.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c.汇总数据后发现:明亮处鼠妇数量少,阴暗处鼠妇数量多。
(3)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___的环境中。
(4)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为了避免___性,减小误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