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修1-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比如:
   
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的,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A.289B.1024C.1225D.1378
2023-05-23更新 | 1017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文)试题
2 . 据记载,欧拉公式是由瑞士著名数学家欧拉发现的,该公式被誉为“数学中的天桥”特别是当时,得到一个令人着迷的优美恒等式,将数学中五个重要的数(自然对数的底,圆周率,虚数单位,自然数的单位和零元)联系到了一起,有些数学家评价它是“最完美的数学公式”.根据欧拉公式,复数的虚部(       
A.B.C.D.
2022-02-21更新 | 28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2学年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南师附中、十七中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数学(理)试题
3 . 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他在《九章算术》方田章圆田术中指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注述中所用的割圆术是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正数中的“”代表无限次重复,设,则可以利用方程求得,类似地可得到正数       
A.2B.3C.D.
4 . 天干地支纪年法(简称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纪年法中,天干地支对应的规律如表:
天干
地支
天干地支纪年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丁卯年戊辰年己巳年庚午年辛未年壬申年癸酉年甲戌年乙亥年丙子年

2049年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这一百年,中国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用干支纪年法,2049年是己巳年,则2058年是(       )年.
A.己巳B.甲申C.戊寅D.丙戌
5 . 2020年是“干支纪年法”中的庚子年.“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使用的纪年方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两者按干支顺序相配,组成了干支纪年法,其相配顺序为:甲子、乙丑、丙寅、…癸酉,甲戌、乙亥、丙子、…癸未,甲申、乙酉、丙戌、…癸巳,….共得到60个组合,周而复始,循环记录.今年国庆节是小明10岁生日,那么他80岁生日时的年份是“干支纪年法”中的(       
A.己亥年B.戊戌年C.庚戌年D.辛丑年
2020-11-27更新 | 538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三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数学(理)试题
6 . “干支纪法”是我国记年、月、日、时的序号的传统方法,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如,农历1861年为辛酉年,农历1862年为壬戌年,农历1863年为癸亥年,则农历2068年为(       
A.丁亥年B.丁丑年C.戊寅年D.戊子年
2020-08-06更新 | 1176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数学(理)试题
7 . 中国古代近似计算方法源远流长,早在八世纪,我国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张隧(法号:一行)为编制《大衍历》发明了一种近似计算的方法——二次插值算法(又称一行算法,牛顿也创造了此算法,但是比我国张隧晚了上千年):对于函数处的函数值分别为,则在区间 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近似代替,其中.若令,请依据上述算法,估算的近似值是(       
A.B.C.D.
2020-03-13更新 | 418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进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8 . 自然界中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组件普遍存在,如开关的开和关、电路的通和断等,非常适合表示计算机中的数,所以现在使用的计算机设计为二进制计算机.二进制以为基数,只用两个数表示数,逢,二进制数同十进制数遵循一样的运算规则,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如.我国数学史上,对数制研究不乏其人,清代汪莱的《参两算经》是较早系统论述非十进制数的文献,总结出了八进制乘法口诀:,请类比二进制与十进制转化的运算,数对应八进制数为
A.B.C.D.
9 . 杨辉三角,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在欧洲,这个表叫做帕斯卡三角形.帕斯卡(1623----1662)是在1654年发现这一规律的,比杨辉要迟393年,比贾宪迟600年.右图的表在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里就出现了,这又是我国数学史上的一个伟大成就.如图所示,在“杨辉三角”中,从1开始箭头所指的数组成一个锯齿形数列:1,2,3,3,6,4,10,5,…,则此数列前16项和为
A.B.C.D.
2018-09-13更新 | 130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南昌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二轮复习测试卷理科数学(五)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