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修1-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在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解释二项展开式的系数规律,去掉所有为1的项,依次构成2,3,3,4,6,4,5,10,10,5,6…,则此数列的前50项和为(       
A.2025B.3052C.3053D.3049
2020-01-30更新 | 329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2 .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割圆术有:“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其体现的是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中“…”即代表无限次重复,但原式却是个定值x,这可以通过方程确定出来x=2,类似地不难得到=(       
A. B.
C. D.
2020-01-21更新 | 759次组卷 | 20卷引用:专题1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讲)【理】-《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
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我国宋代数学家秦九韶(1202-1261)在《数书九章》(1247)一书中提出“三斜求积术”,即:以少广求之,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其实质是根据三角形的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即.若的面积,则等于(       
A.5B.9C.或3D.5或9
4 .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两者按照干支顺序相配,构成了“干支纪年法”,其相配顺序为:甲子、乙丑、丙寅癸酉、甲戌、乙亥、丙子癸未、甲申、乙酉、丙戌癸巳癸亥,60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按照“干支纪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年为己丑年,则2013年为(       
A.甲巳年B.壬辰年C.癸巳年D.辛卯年
2020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代朱载堉创造了音乐学上极为重要的“等程律”.在创造律制的过程中,他不仅给出了求解三项等比数列的等比中项的方法,还给出了求解四项等比数列的中间两项的方法.比如,若已知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四个音律值成等比数列,则有.据此,可得正项等比数列中,       
A.B.C.D.
2020-01-13更新 | 85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届高三1月(考点06)(理科)-《新题速递·数学》
单选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九章算术衰分》中有如下问题:“今有甲持钱五百六十,乙持钱三百五十,丙持钱一百八十,凡三人俱出关,关税百钱.欲以钱数多少衰出之,问各几何?”翻译为“今有甲持钱,乙持钱,丙持钱,甲、乙、丙三个人一起出关,关税共计钱,要按个人带钱多少的比例交税,问三人各应付多少税?”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付的税钱最多B.乙、丙两人付的税钱超过甲
C.乙应出的税钱约为D.丙付的税钱最少
2020-01-10更新 | 1744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高三下学期2月模拟数学试题
7 . 明朝数学家程大位著的《算法统宗》里有一道著名的题目:“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反映了此题的一个算法,执行图中的程序框图,则输出       
A.20B.30C.75D.80
2020-01-09更新 | 192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查试卷文科数学
8 .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割圆术有:“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其体现的是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如在中,“…”即代表无限次重复,但原式却是个定值x,这可以通过方程确定x的值,类似地的值为(       
A.3B.C.6D.
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宋元时期,中国数学鼎盛时期中杰出的数学家有“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四大家”,朱世杰就是其中之一.朱世杰是一位平民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朱世杰平生勤力研习《九章算术》,旁通其它各种算法,成为元代著名数学家.他全面继承了前人数学成果,既吸收了北方的天元术,又吸收了南方的正负开方术、各种日用算法及通俗歌诀,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写成以总结和普及当时各种数学知识为宗旨的《算学启蒙》,其中有关于“松竹并生”的问题:松长四尺,竹长两尺,松日自半,竹日自倍,松竹何日而长等.如图,是源于其思想的一个程序框图.若输入的分别为,则输出的       
A.2B.3
C.4D.5
10 . 在《九章算术》方田章圆田术(刘徽注)中指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制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注述中所用的割圆术是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中“…”即代表无限次重复,但原式却是个定值x,这可以通过方程确定出来,类比上述结论可得的正值为
A.1B.C.2D.4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