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修2-1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描述了圆锥曲线的共性,并给出了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只可惜对这一定义欧几里得没有给出证明.经过了500年,到了3世纪,希腊数学家帕普斯在他的著作《数学汇篇》中完善了欧几里得关于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并对这一定义进行了证明.他指出,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当时,轨迹为椭圆;当时,轨迹为抛物线;当时,轨迹为双曲线.现有方程表示的曲线是双曲线,则的取值范围为(       
A.B.C.D.
2 . 公元前 4 世纪, 古希腊数学家梅内克缪斯利用垂直于母线的平面去截顶角分别为锐角、钝角和直角的圆锥,发现了三种圆锥曲线.之后,数学家亚理士塔欧、欧几里得、阿波罗尼斯等都对圆锥曲线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直到 3 世纪末,帕普斯才在其《数学汇编》中首次证明:与定点和定直线的距离成定比的点的轨迹是圆锥曲线, 定比小于、大于和等于 1 分别对应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已知是平面内两个定点, 且 |AB| = 4,则下列关于轨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到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直线
B.到两点距离之比等于 2 的点的轨迹是圆
C.到两点距离之和等于 5 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D.到两点距离之差等于 3 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2023-01-02更新 | 39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数学试题(2)
3 . 17世纪法国数学家费马在《平面与立体轨迹引论》中证明,方程(k>0,k≠1,a≠0)表示椭圆,费马所依据的是椭圆的重要性质:若从椭圆上任意一点P向长轴AB(异于AB两点)引垂线,垂足为Q,则为常数.据此推断,此常数的值为(       
A.椭圆的离心率B.椭圆离心率的平方
C.短轴长与长轴长的比D.短轴长与长轴长比的平方
4 . 南北朝时期的伟大数学家祖暅在数学上有突出贡献,他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其含义是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行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如果截得两个截面的面积总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如图,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几何体的体积分别为,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截得的两个截面面积分别为,则命题:“相等”是命题总相等”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021-03-22更新 | 1424次组卷 | 18卷引用:北京市育英学校2021届高三考前统一练习数学试题
5 . 已知地球运行的轨道是焦距为,离心率为的椭圆,且太阳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则地球到太阳的最小距离为(       
A.B.C.D.
6 . 祖暅是南北朝时代的伟大科学家,公元五世纪末提出体积计算原理,即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思是: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何一个平面所截,如果截面面积恒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一定相等.设AB为两个同高的几何体,AB的体积不相等,AB在等高处的截面积不恒相等.根据祖暅原理可知,p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