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填空题-单空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彰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根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期折纸艺术开始流行,19世纪折纸与数学研究相结合,发展成为折纸几何学.在一次数学探究课上,学生们研究了圆锥曲线的包络线折法.如图,在一张矩形纸片上取一点,记矩形一边所在直线为,将点折叠到上(即),不断重复这个操作,就可以得到由这些折痕包围形成的抛物线,这些折痕就是抛物线的包络线.在抛物线的所有包络线中,恰好过点的包络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

   

2024-04-08更新 | 38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试题
2 . 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约公元前262~公元前190年)的著作《圆锥曲线论》是古代数学的重要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个结论:平面内与两点距离的比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后人称这个圆为阿波罗尼斯圆,已知点,动点满足,则点的轨迹与圆的公切线的条数为______.
2024-03-15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检测(开学考试)数学试题
3 .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斯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齐名,他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定值)的点所形成的图形是圆,后来,人们把这个圆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已知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为2,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4 . 正割()及余割()这两个概念是由伊朗数学家、天文学家阿布尔威发首先引入,这两个符号是荷兰数学家基拉德在《三角学》中首先使用,后经欧拉采用得以通行.在三角中,定义正割,余割,则函数的值域为(     
A.B.
C.D.
2024-01-14更新 | 35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数学试题
5 . 1202年,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出版了他的《算盘全书》,在书中收录了一个有关兔子繁殖的问题.他从兔子繁殖规律中发现了“斐波那契数列”,具体数列为:1,1,2,3,5,8,13,…,即从数列的第三项开始,每个数字都等于前两个相邻数字之和.已知数列为斐波那契数列,其前n项和为,并且满足,则关于斐波那契数列,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2023-12-30更新 | 887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数学试题
6 . 若是平面内不同的两定点,动点满足),则点的轨迹是一个圆,这个轨迹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故称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已知点,动点满足,则的最大值为______
7 . 法国著名数学家加斯帕尔·蒙日在研究圆锥曲线时发现:椭圆的任意两条互相垂直的切线的交点的轨迹是以坐标原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这个圆称为蒙日圆.已知椭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椭圆的蒙日圆方程为
B.矩形的四边均与椭圆相切,若为正方形,则的边长为
C.若是椭圆的蒙日圆上一个动点,过作椭圆的两条切线,与该蒙日圆分别交于两点,则面积的最大值为
D.若是直线上的一点,过点作椭圆的两条切线与椭圆相切于两点,是坐标原点,连接,当为直角时,
2023-12-14更新 | 23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数学试题(B卷)
8 . 刍甍(chumeng)是中国古代数学书中提到的一种几何体,《九章算术》中对其有记载:“下有袤有广,而上有袤无广”,可翻译为:”底面有长有宽为矩形,顶部只有长没有宽为一条棱.”,如图,在刍甍中,四边形是正方形,平面和平面交于
   
(1)求证:
(2)若平面平面,求平面和平面夹角的余弦值.
2023-10-23更新 | 33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数学试题
9 . 2022年卡塔尔足球世界杯吸引了全世界许多球迷的关注,足球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蹴鞠”,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蹴即踢,鞠即球,北宋《宋太祖蹴鞠图》描绘太祖、太宗和臣子们蹴鞠的场景.已知某“鞠”的表面上有四个点ABCD,连接这四点构成三棱锥如图所示,顶点A在底面的射影落在△BCD内,它的体积为,其中△BCD和△ABC都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则该“鞠”的表面积为(       

   

A.B.C.D.
2023-08-10更新 | 619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数学试题
10 . 日,阿贝尔奖和菲尔兹奖双料得主,英国岁高龄的著名数学家阿蒂亚爵士宣布自己证明了黎曼猜想,这一事件引起了数学界的震动.在年,德国数学家黎曼向科学院提交了题目为《论小于某值的素数个数》的论文并提出了一个命题,也就是著名的黎曼猜想.在此之前著名的数学家欧拉也曾研究过这个何题,并得到小于数字的素数个数大约可以表示为的结论.若根据欧拉得出的结论,估计以内的素数个数为(       )(素数即质数,,计算结果取整数)
A.B.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