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 化学平衡 > 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 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题型: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831 题号:17281297
二氧化碳甲烷化助力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Ⅰ:CO(g)+4H(g)CH(g)+2HO(g)       H=-164.7kJ·mol¹
反应Ⅱ:CO(g)+H(g) CO(g)+HO(g)       H=+41.2kJ·mol¹
回答下列问题:
(1)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Ⅰ属于反应_______(填写序号)
A.高温自发B.低温自发C.恒自发D.恒不自发
(2)动力学研究:在多个1L恒容密闭装置中,分别充入1molCO发生上述反应Ⅰ,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到10分钟时,测得H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图1所示。已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其中为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

①图1中,至a点的H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②图1中,v(a)逆_______v(c)逆(填“>”、“=”或“<”)。
③图1中c点的对应的是图2中的_______点。
④图1中a点的v正,v逆与a点的K(平衡常数)、Q(浓度商)的关系是______
(3)热动力学研究:向10L的恒压密闭装置中充入5mol CO和20mol H,在不同温度下同时发生上述反应Ⅰ和反应Ⅱ,得到平衡时各含碳物质的物质的量n(X)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当反应Ⅰ和反应Ⅱ均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维持温度不变,压缩装置体积,则反应Ⅱ的平衡移动方向是_______(填序号)。
A.正向移动                           B.逆向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确定
②曲线Z表示的是_______ (填写含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式)的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简述其在温度段500K~800K物质的量增大的原因_______
③800K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困难 (0.15)
【推荐1】国际能源界高端会议“剑桥能源周”于3月6日至10日在美国“能源之都”休斯敦召开,重点讨论如何应对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的双重挑战。将甲烷催化裂解制备乙烯、乙炔以增加化工原料。其中涉及以下反应:
反应Ⅰ:2CH4(g)C2H2(g)+3H2(g)   H1= +376.4 kJ/mol
反应Ⅱ:C2H2(g)+H2(g) C2H4(g)     H2= -174. 4kJ/mol
反应Ⅲ:2CH4(g)C2H4(g)+2H2(g) H3
(1)H3=_______
(2)甲烷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Ⅰ的过程如图所示。

①A、B、C中,能量状态最高的是_______
②某温度下,反应1的v=k·p2(CH4)、v=k·p(C2H2)·p3(H2),(k为速率常数),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p(C2H2)/MPap(H2)/MPav/(MPa·min-1)
0.05p14.8
p2 p119.2
p20.158.1
试计算表中P2 =_______;温度升高,速率常数增大的倍数:k_______k(填“>”“<“或“=”)。
(3)某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H4和催化剂,仅发生反应Ⅲ。
①测得平衡时p(H2):p(CH4)=2:1,CH4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写出反应Ⅲ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
②若升高反应体系温度,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甲烷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T0℃之后甲烷转化率减小,试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

(4)为减少CO2排放,以期早日达到碳中和目标,科学家提出可以用电还原法在酸性环境中将CO2转化成乙烯,试写出生成乙烯的电极反应_______
2024-08-18更新 | 39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2】研究含氮元素物质的反应对生产、生活、科研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发射“神舟十三”号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态四氧化二氮和液态偏二甲肼(C2H8N2)。
已知:①C2H8N2(l)+4O2(g)=2CO2(g)+N2(g)+4H2O(l) ΔH1=-2765.0kJ/mol
②2O2(g) +N2(g)=N2O4(l) ΔH2=-19.5kJ/mol
③H2O(g)= H2O(l) ΔH3=-44.0kJ/mol
则C2H8N2(1)+2N2O4(1)=3N2(g)+2CO2(g)+4H2O(g)的ΔH为_______
(2)碘蒸气存在能大幅度提高N2O的分解速率,反应历程为:
第一步:I2(g)→2I(g)(快反应)
第二步:I(g)+N2O(g)→N2(g)+IO(g)(慢反应)
第三步:IO(g)+N2O(g)→N2(g)+O2(g)+I2(g)(快反应)
实验表明,含碘时N2O分解速率方程v=k·c(N2O)·[c(I2)]0.5(k为速率常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
A.N2O分解反应中,k值与碘蒸气浓度大小有关
B.v(第二步的逆反应)<v(第三步反应)
C.IO为反应的催化剂
D.第二步活化能比第三步大
(3)为避免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对大气的污染,需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在净化装置中CO和NO发生反应2NO(g)+2CO(g)=N2(g)+2CO2(g) ΔH=-746.8kJ-mol-1。实验测得:v=k·p2(NO)·p2(CO),v=k·p(N2)·p2(CO2)。其中k、k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p为气体分压(分压=物质的量分数x总压)。
①达到平衡后,仅升高温度,k增大的倍数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k增大的倍数。
②一定温度下在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CO、NO和N2物质的量之比为2:2:1,压强为p0kPa。达平衡时压强为0.9p0kPa,则_______
(4)我国科技人员计算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Kp
①3N2H4(1)=4NH3(g)+N2(g) ΔH1 Kp1
②4NH3(g)=2N2(g)+6H2(g) ΔH2 Kp2
绘制pKp1-T和pKp2-T的线性关系图如图所示:(已知:pKp=-1gKp)

①由图可知,ΔH1_______0(填“>”或“<”)
②反应3N2H4(1)=3N2(g)+6H2(g)的K=_______(用Kp1、Kp2表示);该反应的ΔH_______0(填“>”或“<”),写出推理过程_______
2022-04-09更新 | 1001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3】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科学家对反应2HI(g)H2(g)+I2(g)进行了大量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632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表:
t/min020406080100
x(HI)10.9010.8420.8100.8000.800
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____(可用分数表示)。
②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k•x2(HI),逆反应速率为v=k•x(H2)•x(I2),其中k、k为速率常数,则k_____(以K和k表示)。若k=0.0025min-1,则k=_____min-1
(2)实验测定和计算了在136℃~180℃范围内下列反应的分压平衡常数Kp
I.Br2(g)+2HI(g)2HBr(g)+I2(g) Kp1
II.2HBr(g)H2(g)+Br2(g) Kp2
得到lgKp1和lgKp2均为线性关系,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2HBr(g)H2(g)+Br2(g)反应的△H_____0(填“大于”或“小于”)。
②反应2HI(g)H2(g)+I2(g)的K=______(用Kp1、Kp2表示);该反应的△H_____0(填“大于”或“小于”)。
(3)1530K恒温条件下,将0.1molI2和0.1molI2置于预先抽成真空的特制1L密闭容器中,起始总压强为25bar(1bar=100kPa),体系达到平衡后,总压强为27.5bar(1bar=100kPa)。体系中存在如下反应关系:
I.I2(g)2I(g)       K=
II.I2(g)+H2(g)2HI(g)       K
①计算1530K平衡体系中I2(g)的分压p=_____bar。
②计算K=_____(可用分数表示)。
(已知:分压=总压x该组分物质的量分数,对于反应dD(g)+eE(g)gG(g)+hH(g)Kθ=,其中pθ=100kPa,pG、pH、pD、pE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
2023-03-18更新 | 2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