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于儒家学说对于“器以藏礼”“器以载道”的物质文化观念,墨家在造物艺术方面则体现了功利与实用的价值特征,进而表现出与儒家礼制观念针锋相对的价值倾向。这种不同从根本上反映了双方(     
A.有着不同的思想渊源B.兴起时代的不同风尚
C.不同阶层利益的冲突D.价值判断的不同倾向
2023-07-0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       
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
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
2023-06-29更新 | 786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岭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22年北京冬奥会处处充满着丰富多彩的“中国风”元素,折射出中华文化之美和浓郁的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中的文化】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了秦朝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一文字的重要历史意义。
(2)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汉字的书写,在用于日常书写之外,更上升为一门特别的高等艺术。它风行于中华大地数千年而不衰。图二所示书法作品出自魏晋时期一位书法家之手,写出该作品的名称。
【思想中的文化】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理论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3)材料二中提到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论语》中的这三句话分别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核心思想和治国主张?
【文史中的文化】

材料三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

他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他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一部史书,记述了长达3000年的史事,这部史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根源篇11
孙武:《孙子兵法》……
创变篇9
……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朱熹:《四书集注》
……

——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


(4)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写的这部史书成为《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之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部史书在中国史学领域的地位。
【科技中的文化】

材料四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机械天文历法农学化学数学水利医学兵器
数量725259227258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在农学和数学方面的科技成就各一例。
2023-03-3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非主张禁止私学,百姓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另外他还要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谋求国家富强。他说,“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此必不亡之术也”。

——《图说中国历史》

材料二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贵族子弟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到春秋晚期,随着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地主政权需要大量知识分子为其服务,民间聚徒讲学的风气日渐兴盛,孔子也开始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他主张“有教无类(类,指贫富贵贱的等级区别)”,只要“自行束(十条干肉)以上”就收为门徒。

材料三   战国时期,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老庄道家讲道,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名家主要是研究名辩,即逻辑问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从天命思想中摆脱出来,作为自觉的主体去面对世界、认识世界的趋向。它们不同的侧重点,反映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所面对的三个主要的认识领域。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的精神。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学家的思想?这段材料反映统治者怎样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
(2)材料二中孔子的教育主张是什么?从材料二可知,教育的方式素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的出现,历史上称为什么现象?
2023-03-2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是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被称为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3)刘邦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的争战——
(4)汉朝时发明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5)在建康定都的宋、齐、梁、陈,历史上统称为——
2023-03-1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绚丽多彩,源远流长,在科技、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学派争奇斗艳形成了怎样的学术繁荣局面?在众多的学派中,指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
(2)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已经运用了几千年,请列举一名你在七年级历史上册中所学过的著名医学家及其重要成就。
(3)列举两个最能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成就的杰作。
7 . 战国时期,学术分裂,百家蜂起,各家都以自己的见解为标准来衡量别人的见解。这一局面的出现(     
A.严格规范了民众的言行B.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C.限制教育在民间的发展D.促进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8 .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实行“仁政”。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       
A.形成了忠君守礼局面B.批判依法治国的思想
C.适应了统治阶级需要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9 .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关键时期,其巨大的辐射力量对后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川归海之时】


昔秦皇帝……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意为“功绩很大”),

——摘编自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二   【儒学正统之时】

汉武帝时代实行“独尊儒术”的重大变革,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则有限制和遏止的消极作用。

——摘编自王子今、方光华《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凤,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民族观日渐在人们的头脑中生根,并逐渐发展成为各族人民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政治理念,……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能够承担这个使命的,只能是儒家文化。

——摘编自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传统民族观的影响》

材料三【民族交融之时】

魏初风俗至随,……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题上图所反映的政治局面,指出“秦始皇”实现“海内为一”的时间,并说明其“功齐三代”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出现的时期,并简述“汉武帝时代实行‘独尊儒术’的重大变革”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3-02-22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人工冶炼铁器出土一览表

器物出土地点年代资料来源
铁削1湖南常德春秋晚期《考古》1936年第9
铁削1湖南长沙《文物》1954年第10
铁铲1
铁镰1
湖北江陵《考古学报》1982年第3
铁镰1湖北江陵《农业考古》1983年第1

材料二   经过前后近20年的艰苦奋斗,秦国终于在改革的风雨中健步走向富强。近20年的改革使秦国卸掉了不少沉重的历史包狱,也使秦国很快跟上了时代的大潮流。在改革的推动下,秦国崛起了,而且是后来居上,雄冠诸侯。

——李瑞兰《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变迁》

材料三   面对社会变局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时代难题,不同的思想流派,依据不同的价值判断,纷纷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各种流派的激烈交锋和互相辩洁,必然会带来学术思想体系的冲突、更斯与交融,从而为诸子之学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于凯《战国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这一时期生产领域出现的“器物”种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类“器物”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国时期“时代的大潮流”,以及秦国为应对这潮流所做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三,简述“各种流派的激烈交锋和互相辩诘”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
2023-02-16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A)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