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化转折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发展概况》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指出材料中的“文化转折时期”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汉朝是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黑科技,令我们不得不惊叹古人的智慧。正是他们的天才创造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成就了中华文明的辉煌。

——刘明宝《扒一扒汉朝黑科技:这些黑科技,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


(2)汉朝的开创者是谁?说出两位该时期科学技术方面的代表人物及其“天才创造力”。

材料三   如果从整体的文化视角来看,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史,艺术史,思想史,乃至于政治制度的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它是一个转折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是怎样的》


(3)材料中的魏是谁建立的?结合艺术史方面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它是一个转折点”的理由。
2024-02-0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治国理政,思想引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的历史背景下,各家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这种学术繁荣的局面不仅是空前的,在后世历史中也属罕见。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代的士,虽然政治主张不同,但是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儒家的孔子公然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培养了大批弟子如子路、子贡等参政。孟子更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墨家以“兼爱”“非攻”等立场鲜明的政治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至于法家,更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专制统治、实行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战国时代各国先后兴起的众多变法活动中,领导的重任多由这一派的士子担任。即使是老子的“小国寡民”归隐思想,也只是在实现自己政治理论无望的时局下,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的扭曲表现。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材料中“蜂出并作,各引一端”所指的文化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任选一个学派概括其政治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参考示例,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诸子学说在后世治国理政中的具体运用。

事例:商鞅变法运用学说:法家思想说明:战国时期,秦国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任用商鞅主持变法,采取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奖励军功等措施,使秦国国力大大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2024-02-0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题表为诸子百家的部分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主张有利于(     
经典思想主张
《荀子》轻田野之税……无夺农时
《墨子》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庄子》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A.丰富广大民众的精神生活B.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C.维护思想文化领域的统一D.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
2024-01-3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百家合流是百家争鸣的一个组成部分。百家争鸣虽原则上是各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批评别人的意见,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吸收。如荀子,虽以礼为思想核心,但也特别隆法与推崇孔子,以致有人将其当作法家,还有人将其当作儒家。就是说,百家争鸣的争鸣是有保留的克服,争鸣中有吸收,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百家争鸣本身也说明,争鸣各家在学术上都有片面性,只有相互吸取,才能互补并趋于完善。百家合流在百家争鸣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争鸣只是探讨问题,合流才是向解决问题迈进,只有百家的有机合流,才是最后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秦之所以没能最后解决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并结束百家争鸣,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用暴力手段拒绝百家合流,致其走向了灭亡。西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结合实际进行百家合流。由此可见,要想解决中国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没有百家的有机合流,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的。

——孙景坛:《百家争鸣新论》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写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写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写未涉及。
(1)百家争鸣就是各家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与其他学派水火不容。
(2)荀子主张“性本恶”,孟子主张“性本善”。
(3)百家争鸣说明各家在学术上相互吸取,才能互补并趋于完善。
(4)百家合流和秦朝的灭亡没有直接联系。
(5)百家的有机合流有利于解决中国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
2024-01-31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岸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某历史项目学习小组围绕“中华优秀文化”举办展览。请你参与。

任务一   收集典籍分类整理我国古代留下浩如烟海的典籍,包括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科技等领域。其中的精华是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材料一

①《论语》书影②《史记》书影③《伤寒杂病论》书影④《齐民要术》书影

(1)请将典籍分类整理。(填序号)并任选一本加以简介。(包括作者、地位等)
典籍类别推荐典籍
医学
史学
科技
思想

任务二   走进经典传承文化公元前500年左右,是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这一时期,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蓬勃而出。各个学派、各种思想交错碰撞,既彼此批评博弈,又相互吸收交融,形成了为后世所称道的百家争鸣。

——摘编自百集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对“百家争鸣”的理解。(可从内涵、特点、影响等方面,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述)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距今8000年左右,来耜等翻土工具用于耕种,原始农业逐渐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各种学说蓬勃兴起,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纸逐渐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图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图二《汉代讲经图》       图三《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国经济史是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是把握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艺术、社会生活等发生、发展、演变的原因、内在关联及趋势的基础。

——《中国经济史》


请完成:
(1)任务一:整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类整理材料一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领域历史现象(事件)历史影响

经济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战国时期




造纸工艺的改进

(2)任务二:建构联系。任选材料二的一幅图片,对照任务一的表格,说明其与材料一之间的内在联系。
(3)任务三:认识历史。概括材料三的观点。
7 . 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中提到:“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彼时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这反映了当时出现的局面(       
A.百家争鸣B.各国争霸C.思想统一D.君主专制
8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迭起,礼崩乐坏,却带来了中国几千年来罕见的文化大发展大爆发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并不是某偶然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作用的产物。

——韩丹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兴起之原因探究》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从“人的眼光”出发,以“天赋人权”为中心,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凭借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等提出了“主权在民”“主权为民”等政治主张,向封建专制制度、教会展开进攻,其批判的深刻性超过了以前的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

——摘编自胡燕《法国启蒙思想与新文化运动》

材料三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现象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中法国启蒙思想有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的依据,并提炼《共产党宣言》所蕴含的精神。
2024-01-2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的长城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前3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战争不断加剧。为了彼此设防以及与周边少数民族斗争,齐、楚、魏、赵、燕等国先后在边境大规模修筑了长城

——摘编自叶小燕《长城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长城大规模修筑的历史时期并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为了巩固秦帝国的安全,防御北方强大游牧民族的侵扰,秦始皇下令大修长城,同时在长城沿线设十二郡,移民前往开发,发展农牧业生产。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下令沿丝绸之路修筑了河西长城,其烽燧、亭障远出西域,并大量发展了屯戍和民田,对保障这条对外开放大道的安全、畅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而,汉代多数时间丝绸之路上各国使节、商旅往返络绎不绝。

——摘编自罗哲文《罗哲文谈长城》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秦汉时期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条件及作用。

材料三   清朝初年统治者十分重视长城的防卫作用,顺治在西北长城附近设置“镇”和卫所等军事建制,设总兵统领。康熙、雍正、乾隆在取得平定准噶尔叛乱等军事胜利后,逐步放弃了大规模修筑长城,转而采取其他措施巩固边疆。之后长城沿线的边口互市逐渐兴盛起来,蒙古商人在长城沿线以高牧产品与汉族商人开展广泛贸易,至乾隆年间,张家口、归化城、多伦等长城沿线的贸易中心大小商号林立,商贾云集。

——摘编自徐永清《长城简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清朝统治者对修筑长城态度的变化及原因。概括康熙以来长城沿线一带所发挥的作用。
2024-01-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文字发明】



(1)依据材料一,任选一组文字仿照示例进行说明。结合自身理解,说说甲骨文造字特点和历史地位。
序号推论
可以见证商朝制定的刑罚

材料二【思想争鸣】

先秦诸子思想简表(部分)

学派思想家言论主张
道家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而治
          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以德治国
墨家墨子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治民无常,唯法为治以法治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将表格①②处补充完整。说说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时代因素。

材料三【科技创造】



        ①蔡伦                    ②张仲景                         ③贾思勰                      ④ 祖冲之
(3)学校历史兴趣小组策划举办中国古代科技名人展。请你结合所学,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位历史人物,说明其可以入选的理由。(至少包括事迹和贡献两个角度)
2024-01-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