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摘译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百家争鸣使文化由原来的教育仅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成为人人都能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知识,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道家主张的方正且自然,廉洁但不伤人,正直但不能无所顾忌,光明内敛的处事原则,是“厚德载物”思想的最好诠释;墨家提出和谐社会的构建分为尚贤、节用、兼爱三个层次;儒家所主张的以“仁、义、礼、智、信”为伦理基础的价值观念,如“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是解决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矛盾的济世良言。

——摘编自谭苏《轮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所属的史料类型,并概括孔子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道家和墨家的思想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的意义。
2023-12-1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石狮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和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也是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

材料一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子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

材料二   老子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不言之教、物极必反之理。老子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材料三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

材料四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证明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


(1)孔子是哪个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哪本书?列举这一学派在战国时期一位代表人物?
(2)老子是哪个学派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的哪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3)韩非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集大成者?说出韩非的政治主张。哪国采纳了他的政治主张?
(4)材料四中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局面,在历史上称为什么?这一局面的出现是中国历史上第几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023-12-1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指出墨子的思想主张。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什么历史意义?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3-12-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汲取孔子思想精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19969月中国国务院批准在孔子故里——曲阜建立了孔子研究院。

——摘自《国学教育网》

材料二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

材料三   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了哪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部著作?它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3)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主持节目。
入围人员:孔子、庄子、韩非、墨子
《人与自然》:
《法制空间》:
《爱心世界》:
《教育论坛》:
(4)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大量的西方文化已传入到中国,并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青少年,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5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动荡大变革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西浑源李峪村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发现的春秋后期晋墓出土有牛尊,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牛鼻上有鼻环。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

材料二   就百亩田地来说,春秋时期“种地好的能养活七人”,但到战国之初,“种地好的能养活九人”。土地生产力增加28.57%,以家庭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得以实现,人口更大幅度的增加。

材料三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王命不行”,战国时期“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据许倬云先生统计,春秋259年间,就《左传》记载,共计大小战役1200余次,和平时间为78年;战国的242年中,共计战役460余次,和平时间89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生产力发展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影响是什么?材料三中的史实在思想文化上有什么反映?
2023-10-1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广府戏”。2009年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发源于佛山,主要流行于两广、台湾和港澳,在海外广东华侨聚居地区也有演出。粤剧传统例戏忠实地反映了早期粤剧广场演出的形态,至今仍在农村表演。粤剧经典剧目继承了民间传说、京剧、昆剧等著名剧目。随着新媒体的诞生,有些著名粤剧如《帝女花》《红楼梦》等被拍摄成电影、电视剧、话剧、音乐剧等。

——摘编自胡雪峰《粤剧》

材料二   何尊(见题311图)是西周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青铜尊,尊体以雷纹为主,浮雕为饕餮纹,造型精美雄奇。其内底的铭文(见题312图)记述了周成王营建东周、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中“宅兹中国”一词是目前发现的“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

   

311   何尊题312   何尊内底铭文

——摘编自唐浩明等主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佛山版)》

材料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类型

类型涵盖内容
思想型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优秀人文精神
知识型国学经典、节日节气和人文民俗
技艺型绝学绝技、手艺工艺和传统艺术
实物型历史遗址、可移动文物和传统用品

——摘自高文苗《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材料四   对于诸子百家思想是否优秀的评价,仍要以新时代为评判标准,要以是否与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是否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目标的实现相适合。其中,儒家、道家与法家等思想,同样要能够基于新时代的要求,取其精华,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国家、民族、社会与人民的共同进步。

——摘自高文苗《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粤剧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何尊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分类,并说说它入选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的理由。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子百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并选择其中一个学派的重要思想,说明其能成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理由。
2023-09-17更新 | 10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小明同学所在的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采用了编制年代尺和收集史料的方法。

【编制史尺】

材料一



(1)请写出A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统一的王朝名称?都城在哪里?这个王朝的灭亡带给我们什么教训?

【回忆史实】

材料二

目录

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卷二夏本纪第二

……

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

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

老子韩非列传

……老了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遵去。……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2)材料二判为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写出该部史书的名称。说明老子的思想主张。他创立了哪个学派?韩非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3)材料中的局面历史上被称为什么?你赞同春秋战国期间那个学派的观点?
(4)除了上述材料外,你还有哪些好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文化类创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中的经典名篇,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一中的经典名句选自先秦典籍,请将①②③④处的典籍名称补充完整。

材料二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023-08-05更新 | 693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丝绸之路是东西文明交流的桥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如造纸术、冶铁技术、水力技术、金银器皿和工艺品等源源不断地传播到西域,中亚、阿拉伯和地中海欧洲区域。罗马帝国、阿拉伯大食帝国、印度的科学技术和知识,如天文学、历法、数学、医药、制糖技术、制玻璃技术等传入中国。

——摘编自李明伟《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历史回顾》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刘玉才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四: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材料一中描述的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哪一局面?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局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和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认识。
2023-08-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大一统国家建立的重要酝酿、准备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从思想文化角度看,“源头活水”在当时表现为(     
A.制度创新B.技术进步C.社会转型D.百家争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