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邮传万里

材料一   秦汉时期邮驿机构可分为邮、驿、亭、传、置五种,遍布全国各地,邮驿传递方式按传递工具可分为步递、车递、马递和船递四种。由于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交往愈加频繁,汉代交通线上的邮驿和翻译通常合而为一,邮驿骑手还兼任翻译、接待等各色职务,他们在国家治理和民族交往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晋文等《汉代丝路上的“信使”与“翻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汉时期邮驿的特点。说出秦汉时期邮驿发展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
19世纪30年代,普通英国人寄信都是由邮递员根据路程远近,信纸页数的多少向收信人收费,不但计算繁琐,邮资也很昂贵。随着蒸汽印刷机等技术设备的出现,1840年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在英国正式发行,规定每半盎司以下的信件,不论路程远近,只贴一便士邮票。

——摘编自蔡少彬《世界第一枚邮票——“黑便士”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邮票“黑便士”诞生的原因。说出该邮票发行的影响。

材料三   万国邮联与中国邮政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时间事件
1947年在第12届邮联大会上,中国被选为邮联新成立的理事会成员国并担任副主席职务。
1950年万国邮联执行及联络委员会在开幕式上宣布,接受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总局局长作为中国全权代表,取消台湾国民党政府在万国邮联的地位。
1951年万国邮联通过美国提出的非法决议,台湾国民党当局成为邮联的成员,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断绝了与万国邮联的联系。
1972年万国邮联通过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万国邮联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生效。
1999年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189个成员国代表共商21世纪国际邮政大计,并最终形成“北京战略”,成为之后5年的发展目标。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1972年中国邮政与万国邮联之间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人说:“邮政没有国界却摆脱不了政治”。针对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史实进行说明。(④史实除外)
2024-05-06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一模历史试卷
2 . 交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工程。

材料一   始皇二十六年,秦既统一中国,《史记》记其统一后的大政,以“车同轨”和“一法度街石文尺”“及书同文字”同列……“车同轨”在宇面上,虽只是要各处车辙的度数相等,要各轮间的距离划一;实际上,也就告诉我们,这时的车辆已可畅行中国各处,这时的交通情形已需要车辙和车轮度数的划一;如果车辙.和车轮的度数不能划一一辆车子便不能畅行各处,便不能适应这个新时代的需要。



                                 秦朝道路示意图

——摘编自白寿弇(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   (隋)炀帝于大业六年………从洛阳开孟南通余杭、北抵涿郡的南北大运河,全程2700 公里,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文明连接为一个整体。唐王朝建都长安,当时的长安是一座世界性的大都会,有百万人口。比之前期,大唐王朝更需要大运河为其漕运服务。

——摘自翁淮南《大运河:千年流动的文化血脉》


材料三




①八思巴文虎符圆牌

②《真腊风土记》书影

③出使波斯国石刻(拓片)
元朝在全国设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使者往来于各个驿站之间需要相关凭证,虎ゲ圆牌起到凭证作用描述了元朝使者泉州认.温州港出发,前往真腊(今柬埔寨) 出访的见闻记载了泉州籍海外贸易商人受波斯国之托向元朝呈送贡品的情况,此人又被委派为中国使者出使波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这个新时代”的特征。运用材料一中的两项史实,说明秦朝交通如何适应“这个新时代的需要”。
(2)依据材料二,写出地图中①处的地名,并分析大运河的作用。
(3)元代中外交通发达。运用材料三中的史料论证这一观点。
2024-03-1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材料一



     春秋时期形势图                                                              战国初期形势图                                        战国后期形势图
(1)依据材料一,指出自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材料二   秦铜诏版(甘肃镇原县博物馆藏),其铭文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颁布的诏书,共5行,40字。其内容为:“秦始皇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秦朝实行的两项措施,选择其中一项措施,简要说明其作用。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推行的政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政策的作用。
2024-03-1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史料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方式

材料一

        

史料①:西周克罍(léi)

       

史料②:《水经注》

史料③:北京大葆台西汉墓

克罍上的铭文记载了周天子分封克为燕地诸侯的史事,为了解周代早期燕国的历史提供了材料《水经注卷十三》中关于燕地的记载:“秦始皇二十三年灭燕,以为广阳郡。”郡内设蓟、渔阳、涿、良乡、军都、居庸等县汉初,燕国辖地达6郡、87县。景帝时燕国被削去5个边郡,武帝时燕王刘旦 (汉武帝第三子),到了燕王(广阳王) 刘建(汉武帝之孙)时
体现了A          制度体现了B          制度体现了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度

材料二   2002年,我国湖南里耶古城(属秦代洞庭郡)出土了大量秦朝简牍

                              

里耶秦简

(A)秦代洞庭郡原属楚国故地。在此出土的里耶秦简内容多为当地官署的文书档案,所用文字为秦字《秦隶书)
(B)秦简记载的土地类型有“垦田”“桑田”“槎(zhù) 田(农田耕作方式)”等
(C)秦简中的九九乘法口诀最短需要38项 (项:运算步骤)古玛雅需要190项,古巴比伦则需要1770项
(D) 秦简记载,秦朝大兴土木,设立名目繁多的刑罚,以至于刑徒不堪忍受而逃亡

(1)将材料一表格A、B处填写完整。材料一所示史料,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填写序号)
(2)阅读材料一,说出从西汉初年到广阳王刘建在位期间燕王封地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
(3)参照表格的范例A,从材料二B、C、D三段描述中任选其二
材料推论
A秦朝在楚国故地使用秦字来书写官方文书,可推论:秦朝在楚国故地推行秦字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小钱币·大历史

材料一

①货贝

②半两钱

③方足布币

④大泉五百
殷墟出土,是中国早期的实物货币。殷商时期货贝很贵重,商王常常将其赐予臣民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金属货币战国时期魏国使用的货币,由农具中的铲演变而来,是最先铸有文字的蜀、吴两国曾发行过的货币,圆形方孔造型,钱面篆书“大泉五百”,背面无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将以上的货币按照其所属的历史时期排序,并说出货币发展的变化。指出半两钱在全国流通的意义。

材料二

                              汉佉二体钱                                                                        汉佉二体钱出土地区示意图

汉佉二体钱,又称和田马钱,因主要发现在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的古城遗址中且背面大多打印有马形图案而得名,是古于阗国制造的一种地方货币,用源于古希腊的打压法制造,圆形无孔,有大钱和小钱两种。钱币一面有当地的佉卢文以及马或骆驼立像,另一面有打制符号和汉文“六铢钱”或“重廿四铢铜钱”。

——摘编自《“和阗马钱”考》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汉佉二体钱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价值。

材料三   三国、两晋及以后的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货币经济相对衰退的时期……但此点实以北方中原地带为对象而论,若以长江流域而言,则不能不承认其交换经济及钱币使用的发达。

——摘编自何兹全《东晋南朝的钱币使用与钱币问题》

材料四   北朝时,货币流通中有诸多问题。例如,货币的流通有明显的地域性限制,并且存在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新发行的钱币与古钱混合使用的现象。南朝市场上可以供应的剩余产品种类繁多,这其中大部分均可以用钱购买。农产品方面,粮食贸易最为常见,大宗交易十分频繁。此外,史籍中还有关于菜、鱼等农副产品的买卖记载。有诗云:“东城采桑返,南市数钱归”,描绘出了陈朝民间市场钱币流通的情形。同时,以丝织物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也时常因市场交易而促进货币的流动。

——摘编自朱安祥《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

(3)依据材料三,概括何兹全先生的观点。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明此观点。
(4)结合以上材料和相关史实,谈谈你对“钱币的发展反映出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这一观点的理解。
2024-03-08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通达天下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整修和连接以往六国的道路,最终建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干线网络,把全国各郡和重要城市连接起来。除了宽达几十米的驰道外,秦朝还在西南山区修筑“五尺道”,在今湖南、江西修筑“新道”等不同等级的道路。

——摘编自李楠《中国古代交通》等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道路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的水运路线?写出两条支持你的判断的理由。

材料三   


中国造纸术传播路线

资料   唐天宝十年(751年),唐军在怛逻斯战役中被阿拉伯军队打败,大量工匠出身的士兵被俘,其中有些是造纸匠。他们被送至撒马尔罕,阿拉伯人在当地建立造纸作坊,“撒马尔罕纸”遂为当时之名产,流行于西亚。
九世纪中期,作家裘希得曾说:“西有埃及莎草纸,东有撒马尔罕纸。”
九世纪末,埃及开罗有了自己的新式纸厂,莎草纸地位下降,一封写于883895年的文书中,已有“用莎草纸作书,请您原谅”的话。十世纪,新式纸在埃及境内取代了莎草纸。
1150年,巴伦西亚开设造纸厂,这是西班牙的第一家造纸厂,也是欧洲的第一家造纸厂。此后,造纸术向法、意、德、荷、俄、英等国家传播。曾经垄断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中的文化得以向民众开放。1416世纪纸质书更是成为人文主义传播的载体。

(3)依据材料三的图文资料,按时间顺序,将地图中序号填入相应位置。
造纸术传播到欧洲的路线:中国→____________
(4)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造纸术传播的影响。
2024-01-3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的长城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前3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战争不断加剧。为了彼此设防以及与周边少数民族斗争,齐、楚、魏、赵、燕等国先后在边境大规模修筑了长城

——摘编自叶小燕《长城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长城大规模修筑的历史时期并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为了巩固秦帝国的安全,防御北方强大游牧民族的侵扰,秦始皇下令大修长城,同时在长城沿线设十二郡,移民前往开发,发展农牧业生产。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下令沿丝绸之路修筑了河西长城,其烽燧、亭障远出西域,并大量发展了屯戍和民田,对保障这条对外开放大道的安全、畅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而,汉代多数时间丝绸之路上各国使节、商旅往返络绎不绝。

——摘编自罗哲文《罗哲文谈长城》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秦汉时期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条件及作用。

材料三   清朝初年统治者十分重视长城的防卫作用,顺治在西北长城附近设置“镇”和卫所等军事建制,设总兵统领。康熙、雍正、乾隆在取得平定准噶尔叛乱等军事胜利后,逐步放弃了大规模修筑长城,转而采取其他措施巩固边疆。之后长城沿线的边口互市逐渐兴盛起来,蒙古商人在长城沿线以高牧产品与汉族商人开展广泛贸易,至乾隆年间,张家口、归化城、多伦等长城沿线的贸易中心大小商号林立,商贾云集。

——摘编自徐永清《长城简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清朝统治者对修筑长城态度的变化及原因。概括康熙以来长城沿线一带所发挥的作用。
2024-01-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

材料一

北京琉璃河遗址出土的青铜卣(yǒu),刻有“太保(周王的大臣召公)”“墉(yōng)燕(建造燕国都城城墙)”“燕侯宫”等内容。

琉璃河遗址一系列考古发现证明了《史记》中“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的记载,实证了北京作为西周早期诸侯国的地位,将北京城市史上溯至3000余年前。出土的青铜器、漆器、玉器、陶器等文物,生动还原了当时的生活,为了解西周时期诸侯国的社会组织、人群特征和生业模式等提供了依据。

——摘编自王冬冬等《基于考古学研究的琉璃河遗址价值建构与阐释》

材料二   明代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造的。永乐年间,北京城南城墙向外拓展,即从元代丽正门、文明门、顺承门一线(今长安街一线)向南扩展到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一线,大约南扩了1.5里。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修筑了南面的外城,南城的拓展突破了北京城的传统空间格局,又增加大约25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空间。北京城市人口数量也由明初洪武八年(1375年)的7.21万户,14.3万口,增加到正统十三年(1448年)的27.3万户,96万口。

——摘编自赵世瑜等《明清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概说》

材料三

序号

材料

秦统一后,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其中一条驰道就是由咸阳出发到蓟城(今北京)
隋炀帝时修建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的大运河
唐玄宗时,设置幽州(今北京)节度使,并在幽州驻扎了大量军队
澶渊之盟后,辽南京(今北京)是辽宋“榷场”贸易的中转场所之一
1153年,金迁都至燕京,改燕京为中都(今北京)
元朝时,杂剧在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流行,后扩展到南方地区
清朝时,北京水陆商旅往来频繁,在前门(正阳门)一带形成了全国有名的市场
清朝道光年间,京剧逐渐形成,并流行于全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的名称。说明琉璃河遗址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北京城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1375年到1448年北京城人口增长的原因。
(3)从上表中任选两则材料,提取一个主题,并仿照示例进行说明。(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序号:⑥⑧主题:北京见证了戏曲艺术发展;说明:元杂剧由北方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使元杂剧逐渐发展为全国性剧种;清朝道光年间,京剧艺术形成后流行于全国,使京剧发展成为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元杂剧和京剧的流传,促进了戏曲艺术发展。

9 . 建筑艺术体现着人们的非凡智慧和高超技艺。

材料一


   
                      图1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
      
A金字塔                                                                 B古巴比伦城遗址                                               C释迦牟尼佛像

(1)请将以上建筑卡片与图1《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中的古代文明一一对应。
A:_____B:_____C:_____

材料二(胡夫) 金字塔的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230多米, 占地面积52906 平方米的金塔,由大约230万块巨石砌成,每块巨石重达2.5吨左右。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的。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砌工之精确,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估计,这项浩大的工程以10万人为一大群,采取轮换制劳动,每一大群人劳动3个月,花费整整30年的时间才建造而成。

——摘编自周明博编著:《全球通史 从史前时代到二十一世纪》


(2)依据材料二, 概括胡夫金字塔的特点。

材料三罗马大竞技场,也称斗兽场,公元80年落成。罗马斗兽场是罗马帝国内规模最大的一个椭圆形角斗场,中央为表演区,外面围着层层看台。看台约有60排,分为五个区,最下面前排是贵宾(如元老、长官、祭司等)区,第二层供贵族使用,第三区是给富人使用的,第四区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后一区则是给底层妇女使用,越穷的人坐得越高,全部是站席。斗兽场是古罗马举行表演的地方,参加的奴隶角斗士要与一只野兽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也有奴隶与奴隶之间的搏斗,供人们娱乐。



                       罗马大竞技场
(3)说说材料三反映了罗马社会的哪些现象?

材料四《史记·蒙恬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以固疆域)。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4)依据材料四,概括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

材料五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 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 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


(5)依据材料五, 说说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原因。
2023-11-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3七年级下·北京·专题练习
10 . 货币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缩影,货币体系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材料一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演变简表

时期概况
商周①以海贝作为主要货币
春秋②铜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战国③各诸侯国自行铸币,货币的标准、形状、价值等多种多样
秦朝④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西汉⑤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唐朝⑥唐高祖“废五铢,行开元通宝”。以后历代货币以它为范式
两宋⑦出现纸币“交子”“会子”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规律。结合所学,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材料二   



                                                       16—18世纪世界白银的生产、出口和接受示意图
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世界白银流入中国的记载

1545年到1800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6万吨,约1/31/2的美洲白银,最终流向了中国。

——摘编自弗兰克著《白银资本》

18世纪中期,每年由外国商船运到欧洲的中国茶叶约2000万磅,价值近400万两白银。

——摘编自斯当东著《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2)依据材料二,写出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我国正处于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2023-08-2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2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选择题+主观题)- 学易金卷: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