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3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40多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材料二   世界遗产委员会给予长城的评价是:“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秦长城以石筑见称,雄伟壮观,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如今虽然历史的风雨将它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它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长城对秦朝的影响,分析长城的当代价值。
2024-02-2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2 . 一幅幅历史画卷就是一个个生动的历史细节和故事。阅读下面历史故事,回答问题。

故事一   西周初年,一天,年幼的周成王和弟弟叔虞一起玩耍,成王把一片桐叶削为珪形(珪:一种玉),对弟弟开玩笑说:“拿着,我把唐国封给你。”史官听到了,马上奏请周成王择吉日举行仪式,把唐国正式封给叔虞。周成王说:“我是说着玩的。”史官说:“天子无戏言。”于是唐国正式封给叔虞。这就是“桐叶封弟”的故事。唐国就是后来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

——摘编自《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

故事二   公元前221年的一天,秦国都城咸阳的大殿里,嬴政对群臣说:“今天下初定,怎样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请大家发表各自的意见。”一番激烈讨论之后,丞相王绾说:“六国刚刚破灭,燕、齐、楚等国地处偏远,如不封王镇守,很难统治,建议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前往镇守。”群臣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这一建议。只有廷尉李斯反驳说:“当年周文王、武王分封诸子、兄弟、亲戚很多,可是到了后代,血缘关系越来越远,相互攻击,如同仇人,周天子也控制不了局面。今天下统一,宜设郡县,分封诸侯就会重蹈覆辙。”

——摘编自《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故事三   汉文帝时,吴王刘濞的儿子入京,和太子刘启(就是后来的汉景帝)下棋,两个小孩争强好胜,因为悔棋打起架来,太子刘启失手用棋盘打死了刘濞的儿子。吴王刘濞怀恨在心,发誓报仇。在汉景帝接受晁错“削藩”建议后,带头反叛中央,发动“七国之乱”,人称“一盘棋引发的战争”。但七国之乱很快被平定。

——摘编自《史记》卷一百一《晁错列传》

(1)从故事一中我们可以看出,周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依据故事二指出,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的建议分别是什么?李斯反驳王绾的理由是什么?秦王嬴政最终采纳了谁的建议?
(3)从故事三中可以看出,吴王刘濞发动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最终汉武帝主要通过哪一措施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
2024-02-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法、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西周克盃,盃盖内侧及器沿内侧铭文,记载西周初年周成王册封燕侯,以及授民授疆土的史实。

材料二   20026月,考古队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1号井发现秦简,共36000多枚,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包括祠先农简、地名里程简、户籍简等……《史记》《汉书》等文献中并无“洞庭郡”的任何记载,里耶古井出土的公文简牍中却频繁出现“洞庭郡”这个行政地名。里耶秦简是用明确的文字颠覆了历来对于秦朝行政区划的结论。

——某门户网站


(1)材料一中文物的记载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秦朝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请简要说说秦简的史料价值。
(3)综上所述,我们在运用各类史料探讨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2024-02-2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严复……战争的惨败、一批同学同乡的殉难惊醒了他,使他投入到唤起国人的工作中。……1896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在中国问世。于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中国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摘编自林友华《船政人物与辛亥革命》

材料二   辛亥革命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家族的、宗教的、种族的封建权威,摧毁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模式,确立了新的政治价值准则和观念,即从“人治”逐渐转向“法治”。

——摘自冉娣《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探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船政学堂”是晚清哪一运动时期兴办的新式学校?并分析《天演论》宣传的观念所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政治模式”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实现从“人治”逐渐转向“法治”的。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的认识。
2024-02-20更新 | 1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中考【抓分卷】原创模拟试卷(五) 历史试题
5 . “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①”。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②”,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③。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释】 ①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如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服他们。②雠(chóu):同“仇”。仇雠:仇敌。③制:控制,制止。

材料二

材料三   汉承秦制 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类别

措施

结果

政治

实施“A”、察举制、刺史制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经济

收回铸币权,盐铁官营、专营,平抑物价

思想

B

军事

派卫青、C北击匈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这场讨论后秦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表中A、B、C处补充完整。
2024-02-0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始于战国,成于秦汉,对我国社会具有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这种“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朝规定诸侯在宗庙祭祀时应奉献一定量黄金,称为“酎金”。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因“酎金”不纯,援引“王削县、侯免爵”的律令,削夺106名列侯爵位,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酎金案”。这次“酎金案”的发生不仅是因为财政困难,还取决于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形势。

——摘编自郭献功《汉代的“耐金”与“耐金案”》

材料三   中央集权制度组织严密,机构层次分明,行政效率高,经济管理职能也相当强大,主要体现在劝农、水利建设、赈灾、管制物价、统一发行货币等方面……中央集权制度对维护历史上的统一起到积极作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统一的多民族大国,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摘编自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周和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简述秦朝推行该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汉武帝制造“酎金案”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述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作用。
2024-02-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帝国建立的官僚体系中,就秦朝的郡县制度来说,从考古发掘统计出来的数据可以发现,甚至最小的县城的县长或县令,往往是由帝国的中下级军官转任,中央的命令可以从上到下传达到地方,效率相当不错。这样的官僚体系,传达命令效率很高,得到神经末梢回馈讯息的效率却有所不足。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公元207年,曹操在北方基本完成统一大业。东汉末年,南方战乱相对较少,人口数量和经济地位与北方相比有所上升。曹操统一北方后,南下荆州,却被孙刘联军打败于赤壁。由于损失惨重,曹操一时难以再聚集重兵,只好任由南方处于独立状态。在此情况下,刘备与孙权结盟共同对付曹操,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

——摘编自王恩涌、曹诗图《魏、蜀、吴三国时代的政治地理战略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官僚体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的分封与周代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分封产生的问题及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原因。
2024-01-2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信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因此进行制度革新,建立了一整套由上到下、由亲到疏,遍及天下的治国体系。各地区之间相互交流由此增多,有助于民族团结。

——摘编自费正清(美)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听取了廷尉李斯的意见,将天下分为36郡,以郡辖县。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亭,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手中。这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四   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在秦代地方制度基础上,先后分封异姓和同姓诸侯王,确立了郡县和封国并行的地方行政体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诸侯国的势力日渐膨胀,对西汉中央集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终于在汉景帝时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初在治理国家上面临的主要问题。
(2)在哪种(名称)地方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出现了上图所示情况。西周统治者实行这一制度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这一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在秦基础上,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新变化?这一制度所引发的后果是什么?
2024-01-26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之末,封国制已渐崩溃。经战国二百余年的嬗变,至六国之亡,统一之局,郡县之制,早已完成。……故秦之统一天下,六国实为之前驱也。

——《中国史探研》

材料二   汉初大封同姓诸侯王,是为了拱卫中央,诸侯王曾在反对外戚诸吕篡权的斗争中起过一定的作用。但随着诸侯王力量的不断增长,造成“天子之政行于郡,不得其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的局面。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北魏前期,汉族士大夫在政治上处于配角的地位。迁都洛阳后,实施文治,划分社会政治等级,迁居洛阳的少数民族上层迅速贵族化、文人化,与汉族世家大族通婚,共同把持了北魏政权。

——《二十五史说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国制”是哪一制度?材料认为“郡县之制”形成于什么时期?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在这一基础上创立了什么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封“诸侯王”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后来谁通过什么方式解决了“不制其侯王”的局面?
(3)据材料三,迁都洛阳前后“汉族士大夫”在政治上地位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文治”包含的内容。
(4)综上所述,概括推动制度变革的因素。
10 . 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从古至今一直是广大人民的期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时代沿革,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董仲舒和汉武帝生活的时代,汉王朝的安全和稳定正面临着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严重威胁。面对这样的形势,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主旋律。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1)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皇帝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遇到的内部危机是什么,写出汉武帝解决内部危机的措施。
2024-01-18更新 | 11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