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9 道试题
1 . 学校组织七年级同学参加《图说历史》研修活动,同学们搜集整理的部分历史图片如下:

材料一:历史图片展板(一)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
历史人物简介
秦始皇重要的历史功绩: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但是,他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恣意享乐,加重了人民苦难。他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既是有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④__________。

(1)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中的填空?

材料二:历史图片展板(二)

汉代讲经图

解读:老师端坐于左边榻上,双手拢于衣袖内,神情庄重严肃。下面席地环形跪坐六位学生,皆双手捧简,面向教师凝神静听,特别是老师头上设有方格形器物,是用来挡灰尘的承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汉武帝时期以来)教师地位受到尊崇。

(2)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上图中老师主要讲述什么学说?这主要是汉武帝大力推行什么政策的结果?
(3)综合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
2023-03-2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秦王朝组建了遍布全国各地的统治网络,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之下设县,县下设乡、里。这就建构了从朝廷到地方多梯级的统治机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远不如元朝辽阔)……立(设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材料四   2011年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精心策划,隆重推出“台湾文献史料出版工程”,其中《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是重要内容。其记载清朝皇帝围绕台湾事宜颁发的各种谕旨。……其记载从康熙朝开始,清政府特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满汉各一员,一年一换。自康熙统一台湾后,台湾的考生就参加福建的举人考试,一直有固定的录取名额,档案中也有台湾县、凤山县考中举人的名单。还有记载台湾震灾、水灾情况及清政府进行赈济的奏折。

——《中国档案报》


(1)根据材料一(不得照抄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在地方实施的行政制度及高居“多梯级的统治机构”塔尖的职位名称。秦朝大力推行巩固统一措施,以什么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3)材料三中的“立(设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出元朝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有何创新?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政府实行这一制度的意图。
(4)根据材料四,概括清朝前期政府治理台湾的措施。你认为2011年推出“台湾文献史料出版工程”有什么现实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政府加强治理国家和维护统治需要注意什么。
2023-03-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3月阶段历史试题
3 . 坚持和完善制度建设,构建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我国历朝历代都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周在全国的局势基本稳定下来后,就把巩固政权,尤其是对广大东方地区的军事占领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中,大封诸侯尤为重要,周大封同姓、异姓以及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以藩屏周”。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为了防止再次分裂,巩固广袤的统一帝国,秦始皇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并以古今第一帝的身份将自己凌驾于政府之上。

——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司马迁《史记》


(1)战国时期曾有一次成功的变革,确立了封建统治,发展了封建经济。这次变革是什么?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初年“大封诸侯”指什么制度?该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
(3)材料二中的“中央管理体系”指什么制度?秦始皇为巩固“广袤的统一帝国”,在文化、经济、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速的变化和发展,各个学派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成了什么样的局面?列举1位人物的名称及思想学派。
(5)材料三中“上从其计”的“上”指哪位帝王?他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任举两例)
2023-03-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专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在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
(2)为了加强对地方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3)材料二为了适应国家需要他统一了文字是什么?统一的货币是什么?
(4)请你用客观的角度评论一下“他”。
2023-02-24更新 | 119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六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战国时期,秦、楚两国的兵力达到百万,齐、 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1)材料一中,大诸侯国的兵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样的变化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材料

出处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资治通鉴》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

《汉书。百官公卿表》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给材料二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的目的是什么?
2023-02-1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六王毕,四海一”。

——《阿房宫赋》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   秦始皇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帝国体制,一个管辖全国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这是一种先秦时代没有的中央集权体制,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于郡、县、乡、亭、里。这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

——摘编自《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中国开始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

——摘编自王子今著《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王实现“四海一”的时间。
(2)依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为推动“西汉王朝进入全盛”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所做的努力产生了怎样的共同作用?
2023-02-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秦汉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一位教师讲授秦朝历史时的板书设计。



(1)根据材料一,说明该板书反映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制度中的哪一举措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材料二   如图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期中央政府面临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三   这一措施既不用火烧,又不用活埋,却比活埋、火烧厉害十倍。他不像秦始皇那样,盲目地毁灭文化,而是利用权力把对专制统治者有利的文化抬举到一尊的地位,把于其不利的文化指为邪说而皆绝其道,这是汉武帝的高明之处。

——摘自尚斌《中国儒学发展史》


(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秦始皇“火烧”“活埋”与汉武帝“皆绝其道”“抬举到一尊”的措施,两者有何共同目的?
(4)面对匈奴的侵扰,秦始皇和汉武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   汉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使西北边陲加入了中国怀抱,加强了西域、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使汉文化传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匈奴大部分的内徙和汉化,少部分羌人的归服和内徙,对形成多民族的国家有着重要的作用。

——摘自杨东晨《论秦汉王朝向西方开拓政策的成败与得失》


(5)材料四中西汉“使西北边陲加入了中国怀抱”的标志是什么?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
2023-02-1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的飞跃。

——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材料三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王子今《秦汉相继,百代相承》

材料四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诸侯国”与西周哪一政治制度有关。说明春秋争霸在客观上所起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容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分析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而采取的措施。
(4)材料四反映的是当时的哪项措施?结合所学说一说这项措施有何积极影响。
2023-02-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七中学集团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


(1)秦始皇建立秦朝,实现统一后,创立了哪一政治制度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中央政权机构中的丞相掌管什么事务?
(2)根据材料一,秦朝在地方上实行哪一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在秦建立以前的周王朝,地方行政制度实行的是什么?
(3)从材料二中你能找到汉高祖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的目的吗?汉武帝为了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采取了什么措施?
(4)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5)秦汉两朝加强“大一统”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2023-01-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给出的图片,写出秦王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三中农民起义的两位领袖是谁?秦朝的迅速灭亡给我们什么启示?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