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1 道试题
1 . “百代都行秦政法”,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秦朝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创新,在中央建立了什么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2)材料二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试举出两点。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2023-12-1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崛起与消亡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借鉴。让我们一起回顾秦朝的兴衰史,完成下列问题。
【崛起建立】

素材一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素材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1)秦国的崛起与素材一反映的什么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素材一中“民勇于公战”源于这一事件的哪一内容?
(2)素材二中的“秦王”指的是谁?秦的统一,有什么意义?(一点即可)
【巩固发展】

(3)为了巩固大一统,秦朝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图中丞相的职能是什么?秦朝开创的什么制度成为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4)上图反映了秦朝统一后的文字和货币分别是什么?
【亡国启示】
(5)秦朝二世而亡,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朝兴亡的认识
2023-12-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是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中国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建立的政治制度。并根据图示指出秦朝为加强统治,在中央设立负责掌管军队的官职。
2023-12-1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如下图。



(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是指哪一年的什么事情?你认为这件事与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相比,有什么进步意义?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秦始皇在中央又开创了哪一政治体制,设置了哪些官职。
(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
2023-12-1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七里汤中学、文昌中学、乡下10所中学联考(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源远流长,百川汇局,不断推陈出新。张老师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时代新声”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观察场景——阐释劳动智慧】


(1)先民的智慧凝结成灿烂的文明流传至今。简述下面两处历史遗址承载的历史价值。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拜祭。

四川都江堰二王庙大殿是纪念中国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二王庙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务二【品读名言——汲取思想智慧】


(2)阅读下面名人名言,分别写出他们各自代表的学派及其思想主张。并回答这些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任务三【对比归纳——感悟治国智慧】


(3)对比下表中两种政治制度,在①②③④⑤处对应位置填写正确内容。
比较项目__________郡县制
划分基础以②__________为纽带按地域划分
自身权力地方有较大独立性地方只有行政管理权
官员任免诸侯官位世袭官员由③__________任命、派遣
历史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都在维护国家统治方面起到过积极作用
2023-12-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孝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6 . 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短暂而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统治措施


材料二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材料三   公元前209年,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他们在途中遇上了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被处死。他们之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押送军官,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1)材料一中的历史信息体现了秦朝的哪些统治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何作用?
(2)材料二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丞相、御史大夫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涉及的是哪次起义?此次起义有何地位?
2023-12-1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制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材料二   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三   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1)依据材料分析,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是什么?在上述制度下产生了哪几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无借鉴意义?请简要说说。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封建亲戚”的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请依据材料三,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这种制度下的地方行政长官是如何产生的?
2023-12-1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秦的兴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郡县奠基】

材料一:真正的郡县制是从秦王朝开始的。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由中央直接管辖,并建立了比较严密的以郡统县的行政区划体系,使普天之下真正成为皇帝一人的直属领土。所谓郡县制就是由中央把国土分成郡和县,任命郡守和县令去治理,而且有任期、不世袭。

——摘编自宋玉《论郡县制沿革及其对我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启示》



(1)指出材料一图中①地的名称。根据材料一文字,概括秦朝郡县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推行郡县制产生的历史影响。
【币制改革】

材料二:秦统一中原后,制定了统一的货币(如左图),并将其作为全国统一的法定货币,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钱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这一货币的造型是秦代“天命皇权”的象征。《吕氏春秋》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

——摘编自张功臣《钱眼里的中国》



(2)指出秦朝统一的法定货币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统一货币的历史意义。
【二世而亡】

材料三:秦朝的快速灭亡有着多层次、多方面的原因。秦朝在建立之后,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加之严酷的法律制度不可避免的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使秦朝缺乏统治基础,这是导致秦朝快速灭亡的主要原因。秦朝的建立处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程之中,来自于旧统治体系的阻扰和破坏是导致秦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在秦朝建立以后,秦朝对军事形势的误判,无疑加快了秦朝灭亡的速度。

——摘编自聂毅《秦朝速亡原因分析》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灭亡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秦朝的兴衰中,你获得哪些认识?
2023-12-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探究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人是汉族西迁的一支。秦孝公时期下令求贤,向全天下颁布《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人鞅从卫国跑来,献上了一套“循名责实,信赏必罚”的变法计划。秦孝公大为赞赏,决心实行变法。鞅帮助秦孝公实行变法革新,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材料二   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公元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土地制度方面采取了哪项措施。
(2)材料二中秦始皇在地方制度上采取了哪些新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所学知识,两则材料对于货币政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
2023-12-1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桂和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都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就开始了……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

——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汉武帝是西汉时期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继位之后,“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以儒家学说作为国家的治国思想,广施德治,安抚人民,同时又吸收法家思想的精华,创新改革,以法治国,恩威并施,积极寻找多渠道的治国良方,在他执政五十四年中把西汉王朝推向鼎盛时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都得到空前大发展。

——摘自李凤启、张应二《汉武帝治国方略论析》

材料三   儒家治国理政思想既强调“以德治国”,又不排斥“法治”,主张“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我国古人认为,礼和法都是治国所必需的,但二者各有所长:礼是防患于未然的道德引导,让民众在生活中有所遵循、形成良好社会风气,而法是在少数人突破法律底线后采用的强制手段。

——摘自戴木才《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治实行郡县制的目的。归纳柳宗元对秦始皇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的治国措施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家治国思想的主要特点并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当代价值。
2023-12-1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