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

材料二:


材料三:秦朝疆域图



(1)材料一中李白这首《古风》诗中的“秦王”是谁?该诗歌主要赞颂了他哪方面的功绩?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项措施?当时秦朝在经济上还采取了什么类似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写出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点。
(4)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怎样的统治措施?
(5)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1-10-28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明达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亦如己愿。

——《汉书主父偃传》


请回答:
(1)秦朝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是什么?这一模式是在废除了西周开始实行的什么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模式的实行有何深远影响?
(2)材料二中主父偃的话说明汉朝统治遇到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
(3)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什么影响?
2021-10-2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汝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缔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被称为“千古一帝”。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材料二:嬴政26年,皇帝尽兼天下诸侯,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货币一统。

材料三:“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矣。”


(1)秦王扫六合,实现国家统一是在哪一年?
(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置了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的政权机构是什么?
(3)举世闻名的秦万里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哪里?
(4)秦统一后,颁行全国通用的文字是什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5)秦末农民大起义建立的政权是什么?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1-10-26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制度建设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体现着政治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
(2)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时该制度在地方上的具体表现。
5 .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灰烬、兽骨和树籽等。


(1)材料一说明北京人已经会用火,火的作用有哪些?

材料二: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进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文大意;在天地和东南西北之间都是皇帝的土地,西边到沙漠,南边到岭南,东边是东海,北边过了大夏,只要是有人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


(2)材料二说明什么问题?什么事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秦朝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把什么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材料四:公元前 213年,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史官烧掉记载秦国以外各国历史的史书。民间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及"博士官所职"之外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第二年、咸阳的一些方士、书生行骗,或在背后"道古害今"、攻击新政,指责秦始皇"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秦始皇知道后,派人追查,活埋了400多人。


(4)材料四反踪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根据材料四指出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

材料五: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5)根据材料五,指出汉武帝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由此你可看出汉武帝推崇什么样的思想?

材料六: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6)根据材料六,指出现代化国家的治国方略是什么?
2021-10-2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英德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史上,秦朝、隋朝既有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有扼腕痛惜的结局,历史让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历史学家翦伯赞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   秦朝时广大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隋炀帝继位后,……但因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杰出人物”的原因。
(2)材料二中,诗人肯定了隋炀帝的功绩。这是为什么?
(3)依据材料三,请概括出秦朝、隋朝二世而亡的相同原因。
2021-10-2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

——西安碑林石碑

材料二: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1)据材料一说出该内容称颂的是哪一位皇帝(写出名字)?材料一反映了他的哪一项功绩?
(2)材料二反映了他创立的哪套制度?根据所学回答秦在地方上实行哪一种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说秦国的崛起和哪一场变法息息相关?材料三中哪一项措施能够反映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起来?(用原文回答)请你再举出一例促进秦国经济发展的措施。
8 . 周秦之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社会转型时期,周秦之间的大变局奠定了中国历代的基本政治格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


材料二: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春秋末年,贵族阶层分化,有些低级贵族不得不以传授知识为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士人创办的私学由此兴起。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私学”走向兴盛,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能获取的直接历史信息是什么?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原有的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此,商鞅在变法中采取了什么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3)根据材料三,简述春秋末年私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人的崛起直接推动了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出现了什么局面?
(4)指出材料四中图2到图3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形成的原因。
9 .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图一反映了秦朝的什么地方管理制度?图二图三分别反映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皇帝”颁布此法令的原因。

材料三   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3)材料三中“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北宋政府后来实行的什么政策?

材料四   清朝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653年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 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年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4)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
2021-10-1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汉字是中华文明存续的纽带。观察下图,写出其反映的文明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文明成果发现的意义并说明其与汉字的关系。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精神支柱。归纳材料甲中“兼并战争”的影响。据材料甲,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

甲: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诸子心系天下才思喷涌,百家新说迭出,切磋争鸣... ...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卜宪群等《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3)完善的政治制度是中华文明延续的重要保障。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乙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名称并列举该制度在秦朝的具体表现。

乙:中国成为多民族的统一大国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021-09-2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