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吸取了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的经验。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机器和军队由中央政府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一定的“民本主义”。

——摘编自俞邃《“中国模式”之我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发展模式的突出特点。

材料二   古希腊先哲曾质疑:人们在天性上热衷于实现自己的欲望,而不是率先考量公众的利益。绝大多数人不具有美德,他们追求的是有用性而不是善。启蒙思想家主张的“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等学说,高扬了人权的旗帜;而市场经济、工业文明又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于是现代民主应运而生。西式民主在对抗和取代独裁专制上,具有历史进步性……

——摘编自徐青民《西式民主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式民主制度形成的条件,并指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有何意义。
(3)通过对中外政治体制变化的研究,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
2024-06-1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多校联考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境内出土的原始居民文物

材料二   “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完全的过程,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在春秋战国时期,追求国家统一、整合多元文化,还只是哲人的思想和社会趋势,这种思想与社会趋势到秦汉方变成制度性实现。如秦朝实施了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族王朝在入主中原的过程中,完全断绝了与其原居地之间的联系。这种断绝意味着,这些王朝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于被征服地的本土资源,也就是汉文化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在有些时候,甚至他们与汉族之间的族类界限也变得有点模糊了。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材料四   “东学西渐”是指古代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过程,公元1617世纪以前的欧洲在文明的发展中与中国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即先从科学技术开始,从而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

——摘编自《“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之分》

(1)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文物所处的人类历史早期时代,并据图片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什么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哲人的思想和社会趋势”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通过哪项政治变革实现了“制度性”的转变。
(3)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这些王族不得不更多地依赖”“汉文化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并从民族关系的角度简要概述其历史意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以宋朝为例,说明“东学西渐”是“先从科学技术开始”并“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06-10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周政权统治者对其统治区域的民族施以宗法分封、德化怀柔、因俗而治、尊王夷等民族政策,有效推动了夏人、商人、周人的民族融合,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成为稳定的华夏民族。…诸子百家提出的政治“大一统”主张和华夷统一的民族观,以及各诸侯国为实现统一所作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整体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摘编自韩国祥《中华民族政治“大一统”的历史发展及其价值研究》

材料二   秦之一统,不仅实现了对诸夏领域的一统,而且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并南越、西南夷、西戎,建立起空前广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武帝)事实上是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以儒补法,巩固“大一统”。

——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华夷”与“大一统”》

材料三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据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来确定,即所谓的“山河形便”。从元朝开始,行政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行省划分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力求破除东西横向走势的山川险阻,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摘编自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推动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中为加强对“空前广大”国家的统治,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元代行省划分的原则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2024-06-10更新 | 2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4 . 历史学习要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某同学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下的框架图,请你继续完成探究过程。(共16分)

(1)请从图中选取两对中外相互关联的史实,说明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是相互影响的。
(2)从图中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以“人类社会的发展                 ”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价值观正确)
2024-06-1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6月九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卷
5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润《中国通史教材》

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湖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中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材料一图示反映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儒学”取得正宗地位的原因。并指出“儒学”创始人的治国理念。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元和清朝前期中央政府分别设置什么机构管理台湾?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拟一个主题。
2024-06-0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6 .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整个中国史,就是由各民族共 同缔造、发展和巩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 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为巩固统一在思想文化上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

材料二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元朝得到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雍正皇帝指出:“从俗从宜”。“各安其习”。强调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形式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摘自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清朝在西藏地区“从俗从宜”“各安其习”的具体表现。综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
2024-06-0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肥城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7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的中国已经凝为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复杂系统。其中特别提及:政治力量的渗透到达了底层;经济力量将全国纳入一个巨大的网络中;而在文化发展方面,……建构起具有一定水平的价值观念。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使“政治力量的渗透到达底层”的政治举措。

材料二

(2)判断图1、图2的历史时期,并归纳上述图片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材料三   元朝大一统的政治形势、极大地促进了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联系的发展。……改变了宋、辽、西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偏守一隅的情况,过去被视为边陲绝域的地区与中原地区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统一整体……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过去被视为边陲绝域的地区与中原地区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统一整体”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
2024-06-08更新 | 4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模)
8 . 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并概括该制度与国家统一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天下一统,即国家领土的完整。第二,政治一统,即天下统一于一个国家、一个君王。第三,思想一统,有共同的核心价值。第四,民族一统,华夏族与周边民族融为一体。

——摘编自何星亮《“大一统”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一统”和“思想一统”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人教版七上《中国历史》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时期哪些因素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材料四: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摘自人教版七上《中国历史》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古代中国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农学、科技、水利等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材料五: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为例,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举1例)
(6)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4-06-08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任何一个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都离不开制度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天子统治下的分封制一朝分崩离析,导致周朝分裂动乱。历史的车轮是向前缓慢前进的,那么势必有新事物的出现去符合当时的社会制度,①____作为地方行政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它加强了秦朝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大大加强了秦朝的中央集权,也增强了国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①所对应的内容(请填写: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制度的实施对秦朝有何成效。

材料二   当时由于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美国受到严重冲击,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动荡,罗斯福事实新政,力图拯救美国经济,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规定了政府实施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这就逐步建立了②____制度,该制度缓和社会矛盾,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②处填入相应的内容;请总结该制度的创新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笔记一笔记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创建人民政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治制度,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摘编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摘编自《民族区域自治法》

(3)从材料三中选择一则笔记,围绕“制度创新”提炼观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2024-06-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公元前207年,秦王朝就覆灭了,不过,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

——孙中山

材料三   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1)材料一中“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指的是在政治上确立了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先生的政治主张。
(2)材料三中图1体现了英国实行怎样的攻治体制?图2所示政治体制的特点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看待历史人物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2024-06-0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第十四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