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材料三



(1)指出材料一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写出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指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3)材料三图的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有何经验值得后人借鉴?
2018-07-05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江苏南京·专题练习
综合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近代以来中国是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胁迫下被开启了现代化历史进程。……在此期间,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进行了反复的“试错”,在经过反复的比较选择之后,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这条道路已经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为突破现代化的西方模式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中国方案,在此意义上说,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对中国,也对人类文明发展道路具有“范型”意义。

——党建网《邢云文: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

材料二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尽管现代化始于西方,但现代化道路绝非西方“专利”。西方现代化建立在对非西方的掠夺和控制基础上,其历史黑暗面永远难以抹去。而那些盲目复制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国家,最终遭遇的大多是无尽的磨难。今天,人们越来越清醒而全面地认识到,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西方模式”不是也不可能是现代化的唯一模式。"

——摘自《半月谈评论》

根据以上材料,请归纳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不同。
2024-05-2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押题猜想三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2024年中考历史终极押题猜想(南京专用)
2022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线索时间轴


   
请回答:
(1)中国的“一五”计划借鉴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举一例“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吸取苏联教训,变革这种僵化模式的?
(2)对比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启示。
2022-07-05更新 | 26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6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01期)-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4 . 改革是强国之源,是富民之路。某校以“改革与时代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古代改革】

材料一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代民主政治之顶峰。它关于国家大事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决策采取多数决定原则,崇尚法制的精神,为近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史实材料,也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最早的基础,虽然雅典的民主制度只是在很狭小的范围内实现的,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一种形式。

——摘编自李琼《浅析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编自《资治通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材料三   为了使改革顺利进行,新政权在全国各地登记人口和检查田产。701年又发布了《大宝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大化改新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也不断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了以唐朝为楷模的天皇制国家的理想。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摘编自吴干麾、齐世荣《世界史》

(3)根据材料三,分析“以唐朝为楷模的天皇制国家的理想”的内涵。

【近代改革】

材料四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学者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4)根据材料四,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特点。

【现代改革】

材料五   罗斯福新政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新的经济模式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摘编自岳麓书社《经济成长历程》

(5)根据材料五,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的具体内涵。

材料六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经济体制基本采用苏联模式,经济建设取得过巨大成就,但是后来社会经济却逐渐丧失了活力。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形成了新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摘编自刘日新《新中国经济建设简史》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经济体制的特征。并指出中国对这种经济体制进行调整的措施。
2023-05-29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重庆市中考押题卷(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簿……决定把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作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方针;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材料二: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都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材料三: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思想之光照亮脱贫征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
(2)分析材料二我们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感悟。
2023-05-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8年,在邓小平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2018年习近平博鳌论坛讲话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还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材料二1978年冬,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18个红手印,签下“包产到户”契约,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2)请问安徽凤阳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来发展为什么体制?

材料三: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吸引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内地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3)1980年,我国设立了4个经济特区,其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窗口”的是哪个?为了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于2001年还加入了国际组织,请写出此组织名称。

材料四:1997年,中共“十五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是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保证全党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


(4)这次大会确立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五:

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343.4133.6
1990年1510.2686.3
2000年62802253.4
2017年36396.213432.4
(5)结合上表,请你谈谈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7 . 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课程学习必备的基本技能。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指出,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长期以来,我们从苏联借鉴过来的经济体制却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

材料二   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解决的当时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2)材料二所述“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指什么道路?
(3)根据材料以及对邓小平的了解,请用一句话评价一下邓小平,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09-2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展辉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8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B.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C.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D.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 . 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促进经济的发展都做过有益的探索。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彼此间也有可以相互借鉴的宝贵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后,中国开始探索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新路子。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经济获得持续的高速增长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三: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演说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新路”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罗斯福是在什么背景下所作的这场演说?罗斯福为了纠正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依靠这种“新应用”的特点是什么?依靠这种“新应用”起到了怎样的效果?(试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回答)

(4)他们的改革对我们国家当今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2017-12-1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披荆斩棘,不懈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材料二 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习近平

材料三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复兴之路》

材料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材料一中提到的会议是哪次会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出发,探寻的正确的建设道路是什么?习近平在哪次会议上作了题为《央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怎样的划时代意义?中国农民为“奏响改革的序曲”首创了什么制度?
(4)根据材料四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2019-07-2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