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通过学习党史,应该知道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重任,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完成了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奋勇前进。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1)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请问这一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是从哪个大城市工人运动中体现出来的?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谈谈党的诞生在当有何历史意义?
(3)在探索创建新中国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曾借鉴和照搬苏联革命模式,他们所发动哪一次革命行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同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被称为什么道路?
(4)在生死存亡之际,中共中央在贵州省境内召开的哪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依据所学党史知识你认为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5)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请写出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的主要内容。大会通过了新党章,所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6)中国共产党在1947年制定的哪部法律文件使解放区近一亿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7)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于1954年初步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请问所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至今(2021年)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少年?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请写出政治路线方面的伟大转变?邓小平理论是在哪年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9)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了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环节。目前实现两岸统一的外部阻力来自美国的破坏。如果在和平统一受阻挠,而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我们可以向一位为维护美利坚合众国统一而献身的美国总统学习。请说出这位美国总统。
2 . 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官方定义,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被中国共产党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的阶段

材料一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后毛泽东时代中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标志着邓小平成为最高领导人,并通过了一些加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键性决定。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二)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阶段

材料三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某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的阶段

材料四   如果说1978年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掀起当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浪潮,那么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即成为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又一里程碑。

——摘编自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四)理论正式确立命名的阶段

材料五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结合材料一分析,“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主要是指什么事件遗留的问题?该讲话为接下来的哪个会议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观点是邓小平最早在哪一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的?在下一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该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鲜明地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从而使邓小平理论的主线和轮廓更加清晰。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在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你觉得它的精髓是什么?
2020-08-2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改革与创新是人类得以进步、飞跃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

       ——周熙明《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

材料三: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

材料四: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材料五: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用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奶酪”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判断当时中日两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日本大胜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请说明理由。
(4)材料四中罗斯福为应对危机而进行“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它的主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是从哪一重大会议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请举例说明“特色”之处(至少两例)。
(6)上述改革对我们有何启示?
4 . 总结历史的经验或教训,对现实以启示或借鉴是历史学的重要功能。请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 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局面。人类维持世界和平的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便进入“冷战”时期,但是世界在整体上保持了和平状态。在这种和平环境中,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自我调节措施,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也在改革中曲折前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一种已经僵化的模式的失败,并非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发展。世界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这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振兴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变旧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版)》

2024-04-16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5 . 中国崛起之路,曲折而又艰辛,历史上许多经验,值得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以及陆军和海军技术……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巩固了中国在南方的力量,并通过陆路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中国不仅高度开放而且迎来了一个贸易和工业增长的时代。……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虽然这次与前两次相比有些逊色,但中国强大的力量仍给这一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公平贸易,并将海外的先进文化与科技带回国内,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

材料三   乾隆帝曾说:“民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从乾隆到嘉庆、道光多个皇帝,都一再严申“华夷之别甚严”,“从不许外籍人等稍有越境掺杂”。

材料四   实行一口通商之后两年,即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请制订《防范夷商规条》,即“防夷五事”:永行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必须冬住者只准在澳门居住;外商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禁止中国商人借领外商资本及外商雇请汉人役使;严禁外商雇人传递消息;于外国商船停泊处拨营员弹压稽查。简单地说就是,来华的外商要受到严密监视,只准在每年的5月至10月间来广州进行贸易,期满必须离去,且停留在广州期间只能住在由公行所设的“夷馆”内,此外还特别规定“番妇”不能随同前往。这些政策目的在于确保皇帝手下的官员能够绝对控制所有发生的贸易活动,并防止中外民间的自由交往。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中国古代三次崛起体现出的共同特征。
(2)材料三和材料四体现了清朝的什么对外政策?这种政策的实行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至少回答两个方面)
(3)你认为中国如何才能实现第四次崛起?
6 . 探寻历史文脉·走进北京非遗

材料一   北京景泰蓝技艺——因成熟于明景泰年间而得名。其制作需要经过十几道工艺,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门类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是研究中国工艺史的鲜活材料。景泰蓝制品经常被作为国礼馈赠外宾,是中国与世界人民友谊的见证。

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接受昆曲、秦腔的表演方法,吸收地方民间曲调,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并走向世界,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介

杨镇龙灯——顺义杨镇龙灯会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庙会活动。后来,逐渐变为娱乐乡亲,增加节日气氛的活动。但龙灯会的舞龙技法、套路、伴奏的鼓谱仍沿袭前代,只是表演形式稍做变动,以适应民间表演需要。

(1)依据材料一,任选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历史或现实角度说明其价值。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概括同仁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材料三   作为六朝古都,北京不仅拥有故宫、颐和园等闻名世界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有着曲艺、工艺美术、传统医药、民俗等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北京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有了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金矿。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展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是北京坚持和强化首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实施建设“国际中心城市”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是巩固连接北京市民情感的纽带,保持了北京乃至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摘编自《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巡礼:北京市级》

(3)依据材料三,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结合所学,请你从国家和个人两个角度,针对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出合理建议。
2024-05-18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以“提前完成规定指标”“在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为主要标准,授予4703人“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部分受表彰的劳动模范及事迹如下:


鞍钢轧辊厂工人,1953年,经过摸索,他把插床垂直切削转变成创床的水平切削,使加工卡动器由45分钟缩短到19分钟,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赵梦桃西北国棉一厂细纱挡车工。她第一个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号召,纺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
孟泰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工人。他爱厂如家,组织工友开展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成功自制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

——改编自杨冬梅《新中国70年劳模事业成就与经验》

材料二   20世纪80至90年代,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和进城务工人员均被纳入劳模评选范围。同时,随着“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明确,袁隆平、蒋筑英、邓稼先等先进科研工作者成为劳模队伍中的新成员,他们的事迹鼓舞了一代人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摘编自李珂《楷模与引领:劳动模范评选制度的变与省思》

(1)依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全国受表彰劳模的主要特点。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此时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正在经历怎样的变革?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劳模评选范围扩大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并分析拓展劳模评选范围的现实意义。
(3)综上所述,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借鉴劳模精神?
2024-05-1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内乡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一模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五计划”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一例。简要说明”一五计划”的实施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二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是什么?“六五”计划开始,中国经济发展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这得益于1978年我党的一个伟大的决策,请问是什么?
(3)材料二中“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指出坚持全而建成小康社会……”请问我国在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是在什么时候,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展示了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通过对这一历程的探究,你认为最值得借鉴的经验是什么?
2018-07-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材料三



(1)指出材料一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写出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指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3)材料三图的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有何经验值得后人借鉴?
2018-07-05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所给予的实际教训中,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这是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直接原因。……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

——据《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开幕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传播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照抄照搬”俄国经验的史实。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3)请为上述两个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024-03-2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第一卷·2022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试卷(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