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 道试题
1 . 在探究光学规律时,做了以下实验: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小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
(2)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如图乙所示,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小红经过仔细观察,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支蜡烛的两个挨得很近的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4)如果点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______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重复实验
2023-04-1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
2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较亮/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是为了便于_______,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关系;
(3)现有厚度为4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4)在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将另一支______(点燃/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______(左/右)侧观察,直至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5)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______(能/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实/虚)像。
2023-04-10更新 | 6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淮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
3 . 如图甲所示,小明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_____
(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_____
(3)为了判断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小明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竖放一张白纸,眼睛在蜡烛 _____(A/B)这一侧观察白纸上是否有像;
(4)小明只将玻璃板适当向右平移,则蜡烛A的像 _____(向右移动/向左移动/保持不动)。
(5)实验中,同桌的小华看到了两个几乎重叠的蜡烛A的像,为了减小这一影响,可以换用 _____(较薄/较厚)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2023-04-03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扬州路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4 . 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小华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应选用一块 _____(茶色玻璃、平面镜、普通玻璃)进行实验;
(2)在实验中,应将茶色玻璃 _____放在水平桌面上。当在玻璃板前A位置放置点燃的蜡烛,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用一张不透明纸挡在玻璃板与像之间,她在图甲所示位置观察,_____(选填“仍然”或“不能”)看到蜡烛的像;
(3)撤去不透明纸,小华又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发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知平面镜成 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记录物、像的位置;
(4)经过三次实验得到三组物、像位置点,如图乙所示,多次实验的目的 _____(填正确答案前的字母);
A.避免偶然性,便于寻找普遍规律
B.多次实验,减小误差
(5)小明自备器材做该实验,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两个像,这是因为所选玻璃板厚度太 _____(厚、薄)。
2023-04-0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欢口镇欢口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5 . 小彤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1)除了如图画出的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_____;实验时小彤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 _____
(2)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 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人眼应从蜡烛 _____(选填“A”或“B”)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 _____,在白纸上记录两支蜡烛的位置;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4)同组小明在实验中,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_____
(5)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填“虚”或“实”)像。
6 . 小红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应选择两支______的蜡烛A、B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关系;
(2)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选择在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时,小红点燃蜡烛A,她应该在______(选填“蜡烛A”或“像”)的一侧进行观察以便确定像的位置;
(3)实验中,她发现蜡烛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在实验中,如果把玻璃板向右倾斜(如图乙),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的像会______(选填“偏高”或“偏低”);
(5)小红想确定家中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她将笔尖紧贴镜面A,如图丙所示,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说明______(选填“A”或“B”)是反射面。
2023-04-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7 . 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采用透明________(选填“厚”或“薄”)玻璃板,从_______(选填“蜡烛A”或“蜡烛B”)侧观察蜡烛的像;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物与像的大小_______,这里用了_______法;
(3)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它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__(选填“A1”、“A2”或“A3”);
(4)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2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_______
A.2cm  B.1cm  C.4cm  D.0cm
8 . 利用蜡烛和薄玻璃板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来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2)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时,点燃了一支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如图乙所示;此时为了观察这支蜡烛的像,应该利用图乙中___________(选填“a”、“b”或者“c”)的视角进行观察;然后用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初步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3)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___________(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4)小明想确定家中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他将笔尖紧贴镜面A,如图丙所示,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说明___________(选填“A”或“B”)是反射面;
9 . 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
(2)为探究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在竖直的玻璃板前放点燃的蜡烛A,拿未点燃的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前”或 “后”)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此时蜡烛B替代的______;(选填蜡烛A的像/蜡烛A)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4)当蜡烛A像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实验中,仔细观察像的位置,会看到平面镜中有两个像,请你分析产生两个像的原因:______
(6)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观察到清晰不重合的两个像,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 cm。小明想确定家中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他将笔尖紧贴镜面A,如图乙所示,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说明______(A/B)是反射面。
10 . 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选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将平面镜向左平移一小段距离,像的位置也向左平移
C.采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来判断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等效法
D.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