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9 道试题
1 .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1)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2)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
(4)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在此实验中:
①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便于__________;.
②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
③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使结论具有__________
④移去蜡烛B,并于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⑤此实验应在__________(填“较暗”或“较亮”)环境中进行;
⑥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024-05-0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八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2 . 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实验时,固定支架能保证玻璃板__________放在纸板上。
(2)应在__________(选填“M”或“N”)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__
(4)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蜡烛B与玻璃板的距离将__________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
2024-05-0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赫行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3 .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然后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点燃蜡烛A,小明观察到玻璃板中有一明一暗两个蜡烛的像,小明需要换一个较______ 玻璃板进行实验,使两个像尽可能重合。
(2)将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多次改变蜡烛______(填“A”或“B”)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且它们的连线与镜面______
(3)A1A2A3三点所成蜡烛A的像大小关系是______
A.A1最大       B.A2最大       C.A3最大       D.一样大
(4)因为蜡烛燃烧会变短,小强改用两块相同的圆柱体铜块代替蜡烛。利用圆柱体做实验,除了亮度比蜡烛暗之外,另一个缺点是____________
2024-04-2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4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把一块___________作为平面镜,并使其__________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若要研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可以在图中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A”或“B”)的位置上放光屏,依据你所学的知识,光屏上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能”或“不能”)呈现烛焰的像。

2024-04-2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廊下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诊断评估试卷
5 . 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时,玻璃板不仅可以成像,还便于____________
(2)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实验时应在___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6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的茶色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__________
(2)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__________(选填“蜡烛A”、“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7 . 小欣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了如下器材:相同的两根蜡烛、平面镜、玻璃板、白纸。

(1)此实验应在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进行;
(2)如图,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在蜡烛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为了让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欣同学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4)在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时,小欣移开后面的蜡烛B,用白纸作为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然后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白纸,此时将_____(选填“看到”或“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5)为了感受平面镜成像,小欣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当她以0.2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经过3s后,小欣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m。
2024-04-2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8 .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薇同学准备了白纸、薄玻璃板、刻度尺、光屏和A、B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

(1)实验时,玻璃板需_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_____
(2)在竖直的玻璃板前放点燃的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____(选填“蜡烛A一侧”或“蜡烛B一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大小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24-04-2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9 . 小郝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
(2)如图甲,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_____,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将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虚像;
(3)如图乙,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将蜡烛放在A处,小郝从B处观察,可以看到蜡烛的像在___________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郝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2024-04-2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厦门市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10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强同学进行了以下操作。

如图甲所示,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并沿玻璃板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玻璃板的位置;
(1)将一只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利用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寻找并记下蜡烛A像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A,再做两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发现aabbcC对应点的位置基本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填字母);
A.平面镜成虚像
B.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实验中,小强正在玻璃板前观察蜡烛A的像,小雨同学用物理书挡在玻璃板的后表面,那么小强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看到蜡烛A的像;
(3)在实验中如果把玻璃板向右倾斜,如图丙所示,蜡烛像的大致位置应在图丙中的_________(选填“A”或“B”)处。
2024-04-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轻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