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8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理问题的解决过程,始于根据地理现象及其变化提出合理的猜想(或假设),进而运用地理原理与思维方式,设计探究方案,获取合适的数据资料,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并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观点(或提供决策)。青海湖(下图)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2005~2014年间连年扩容。小明拟根据该湖水量变化推断当地气候冷暖、干湿的变化趋势。



(1)小明通过查阅前人研究成果,发现青海湖水量变化与当地气候变迁密切相关。据此,他提出猜想:近年来,青海湖面积扩大可能是对当地气候变____(暖、冷)、____(干、湿)的响应。
(2)为了验证猜想,小明搜集相关资料,并整理编绘如图所示。请你帮助小明从中选择适当的数据,运用陆地水体的相互作用与水循环等相关知识,对以上猜想进行科学解释。
2023-01-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10-11高一下·云南德宏·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A--B--CB.B—C—AC.C—A—BD.B--A--C
2023-01-24更新 | 152次组卷 | 93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3 .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近百年来(     
A.北航道航行条件好于南航道B.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淤浅
C.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3.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可能是(     
A.流域内围湖造田B.流域内降水强度减小
C.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D.流量增大,输沙力增强
2023-01-17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地区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冻土、冰川广布。阿里冰川一般情况下极为稳定。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仅冻土区冻融活动加剧,而且与底部基岩冻结千年的大陆性冰川也开始变得不稳定。2016年7月,阿里地区日土县发生了一次超强的“冰崩”,巨大的冰体在海拔5800米处与基岩断开,从前方狭窄的V形谷冲出,掉落至海拔5000米以下的山麓,形成“冰崩扇”。“冰崩”发生时,给当地牧民带来较大的损失,“冰崩扇”前方的碎冰冲进阿鲁错,掀起10米高的“湖啸”。图示意青藏地区阿鲁错及阿里地理位置图,图为日土县的气温、降水变化趋势。



(1)分析阿里地区冰川在一般情况下极为稳定的原因。
(2)结合图文信息材料,分析阿里地区“冰崩”的主要成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冰崩扇”的形成过程。
(4)请简述“冰崩”的主要危害。
2022-02-13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碳酸钙是石灰岩未固结前的形态,呈白色,且碳酸钙越纯,颜色越白。英国多佛尔海峡沿岸因发育大规模洁白的崖壁而闻名。多佛尔白崖的碳酸钙沉积形成于温暖的白垩纪,海洋浮游生物的骨架碎屑演化形成疏松多孔、柔软脆弱的海相沉积碳酸钙,白崖海蚀后退速率快,且白崖表面状况利于光线的多次反射和散射。与一般的石灰岩崖壁相比,多佛尔白崖颜色更加洁白。受制于海陆分布等原因,中国东部有大量硬质石灰岩崖壁,却鲜有洁白崖面。下图示意多佛尔白崖的景观及位置。

(1)说明英国多佛尔白崖的形成过程。
(2)多佛尔白崖较一般石灰岩崖壁更加洁白,请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推测中国东部鲜有碳酸钙白崖的原因。
(4)预测英吉利海峡白崖崖壁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6 . 湖沼沉积物中汞含量的垂直分布能够反映古气候演变过程。大气中的汞主要随降水沉降到陆地生态系统,后随径流进入湖泊,并被有机质吸附并沉积。某科研团队对南岭东部大湖沼泽进行钻孔取样,发现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与湖岸植被、湖泊水位具有显著相关性,同时湖沼相沉积序列中汞含量具有指示流域气候变化的作用。图为湖泊沉积物采样点示意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科研团队通过对所采样品进行分析,发现某一段沉积岩层自下向上汞含量具有减少的趋势,这说明该沉积岩层形成时期(     
A.湖盆地壳下沉B.大气降水偏少C.湖泊面积扩大D.河流侵蚀减弱
2.湖泊沉积物样品中某一沉积层内出现深黑色有机质层,可推测该沉积层形成时期可能出现(     
A.东南季风减弱B.东北季风减弱C.西南季风增强D.西北季风增强

7 . 1999年底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水沙治理成效更加显著,促进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下图分别为1975~2015年汛期(7-10月)与非汛期(11-6月)黄河下游径流量(下左图)和输沙量(下右图)变化过程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年后黄河下游年际变化最稳定的水文特征是(     
A.汛期径流量B.非汛期径流量C.汛期输沙量D.非汛期输沙量
2.2000年以来,黄河下游河床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拓宽,变深B.拓宽,变浅C.缩窄,变深D.缩窄,变浅
2021-11-18更新 | 1015次组卷 | 1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现在甲岛上建设了我国最大的江心水库,是上海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通过修建环库大堤,将江水与库区隔开,利用取水泵闸,直接从长江口取水入库。水库蓄满水时,可在不取水的情况下连续供水68天,并能确保咸潮期的淡水供应。结合材料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880~1945 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
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3.甲岛上的青草沙水库取水泵闸需要连续较长时间关闭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1-11-01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9 . 图I为北半球某河段早期示意图;图II示意1600年—1900年该河流弯曲段南岸陆地某固定点与河岸距离变化趋势。该时期内河流弯曲段经历了河道逐渐弯曲到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符合该河流弯曲段南岸陆地固定点与河岸距离变化趋势的河岸可能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弯曲段①②河岸之间河流的横向环流表层水流自南向北流动
B.下蚀主要发生在弯曲河道的凹岸,使河道弯曲度加大
C.山区河流落差大侧向侵蚀显著,易形成牛轭湖
D.流水侵蚀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的现象属于溯源侵蚀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西部Z国家公园发育典型的红层(红色砂砾岩)地貌。三叠纪末期(距今2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北美西海岸火山岛弧链与古落基山脉之间形成了一个大型盆地,开始接受陆相沉积。中侏罗纪(距今1.4-2亿年前)期间,北美大陆漂移至副热带地区,造山运动使盆地气候发生变化,形成广袤的沙漠。白垩纪末期(距今6500万年前)北美西部高原抬升,流水沿着岩石节理(断裂)裂隙强烈下切。现今,Z国家地质公园地貌景观整体表现为高原—深切峡谷。图示意Z国家公园位置及N河流北、中、南三段横剖面。



(1)描述Z国家公园红层地貌高原—深切峡谷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
(2)推测中侏罗纪期间干旱气候环境的成因。
(3)分别指出N河流的北、中、南峡谷主要的流水侵蚀作用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4)若当地的地壳和气候条件均保持稳定,而河流持续侵蚀,推测Z国家公园的高原—深切峡谷地貌景观演变趋势。
2021-08-29更新 | 571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8月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