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88 道试题

1 . 1999年底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水沙治理成效更加显著,促进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下图分别为1975~2015年汛期(7-10月)与非汛期(11-6月)黄河下游径流量(下左图)和输沙量(下右图)变化过程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年后黄河下游年际变化最稳定的水文特征是(     
A.汛期径流量B.非汛期径流量C.汛期输沙量D.非汛期输沙量
2.2000年以来,黄河下游河床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拓宽,变深B.拓宽,变浅C.缩窄,变深D.缩窄,变浅
2021-11-18更新 | 1015次组卷 | 1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现在甲岛上建设了我国最大的江心水库,是上海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通过修建环库大堤,将江水与库区隔开,利用取水泵闸,直接从长江口取水入库。水库蓄满水时,可在不取水的情况下连续供水68天,并能确保咸潮期的淡水供应。结合材料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880~1945 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
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3.甲岛上的青草沙水库取水泵闸需要连续较长时间关闭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1-11-01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3 . 土壤水分是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马尾松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松树,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成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荒山造林首选的先锋树种。但近年来研究表明,“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的“林下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下图示意马尾松覆盖下各层土壤含水率对大雨的响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壤水分与下列水循环环节相关性较小的是(     
A.降水B.地表水C.地下水D.水汽输送
2.马尾松覆盖下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受降水影响,正确的是(     
A.降雨强度与土壤含水率同步增长
B.各土层土壤含水率由大到小一般依次为:15、5、30、60 cm
C.强降雨2小时后,5、15、3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呈快速下降趋势
D.降雨强度越大,土壤含水率增长速率越慢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西部Z国家公园发育典型的红层(红色砂砾岩)地貌。三叠纪末期(距今2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北美西海岸火山岛弧链与古落基山脉之间形成了一个大型盆地,开始接受陆相沉积。中侏罗纪(距今1.4-2亿年前)期间,北美大陆漂移至副热带地区,造山运动使盆地气候发生变化,形成广袤的沙漠。白垩纪末期(距今6500万年前)北美西部高原抬升,流水沿着岩石节理(断裂)裂隙强烈下切。现今,Z国家地质公园地貌景观整体表现为高原—深切峡谷。图示意Z国家公园位置及N河流北、中、南三段横剖面。



(1)描述Z国家公园红层地貌高原—深切峡谷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
(2)推测中侏罗纪期间干旱气候环境的成因。
(3)分别指出N河流的北、中、南峡谷主要的流水侵蚀作用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4)若当地的地壳和气候条件均保持稳定,而河流持续侵蚀,推测Z国家公园的高原—深切峡谷地貌景观演变趋势。
2021-08-29更新 | 571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8月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图1为搁浅冰山照片,图2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图中甲地常见苔原景观,乙地常见森林景观。



(1)近年来北大西洋中冰山的出现有时间提前、数量增多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2)纽芬兰岛附近形成了著名的渔场,简述其形成过程。
(3)从洋流角度分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形成的原因。
2020-05-1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在贵州某石灰岩广泛发育的地区,由于人类长期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土壤侵蚀严重,基岩裸露,植被退化。该地区植被表现为“乔木—乔灌林—灌木林—稀灌草坡—稀疏灌草丛”的退化演替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当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外力是
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海水作用D.冰川作用
2.推断造成该地区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砍伐B.过度放牧C.工程建设D.不合理灌溉
3.在该地植被退化过程中,下列指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的是
A.乔冠层密度B.群落生物量C.植株高度D.植株数量

7 .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段河谷横剖面, T1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一种阶梯状地貌),该阶地是原为洪水位下的河床或河漫滩,后经地壳运动演变形成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A.流水沉积→地壳下降→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地壳上升→流水侵蚀
C.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地壳上升→流水沉积
2.该河段在阶地形成过程中(     
A.河谷不断拓宽变浅B.不受风力侵蚀的影响
C.东南岸以沉积为主D.水流速度呈变快趋势

8 . 我国中部某县城拥有丰富的石膏矿藏(一级品纤维石膏占全国储量82%),是粉笔重要的生产基地,其中刘垸村以手工家庭作坊生产粉笔,生产了全国市场近80%的粉笔,有“粉笔之乡”之称,下表为刘垸村粉笔生产从业家庭数和粉笔产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全国其它粉笔生产地相比,刘垸村的主要优势是
A.市场广阔B.原料充足C.劳动力丰富D.技术先进
2.2012年以来,手工粉笔生产从业家庭数变化的主要原因为
A.传统粉笔市场萎缩B.工人关注自身健康
C.粉笔生产工艺失传D.石膏资源逐渐枯竭
3.近年来,粉笔产量与从业家庭数变化趋势不一致的原因是
A.生产规模不断扩大B.环境保护意识增强
C.加工过程趋向分散D.家庭户均人口减少
9 . 读“某城市1970年、1992年和2012年相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______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_人口迅速增加、乡村人口减少,______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用地不断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2)该城市1970-1992年的变化体现在城市规模扩大,城市______区增加,新出现了______区(功能区)。
(3)1992-2012年该城市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郊区出现了______城、绿化带和高速公路。该城市未来变化的主要趋势是______
10 . 如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两种辐射和两种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表示____,②表示_____,太阳未升起时天空已发亮,该现象与_____有关(填数字)。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


(2)夜间雾霾天气会使当地④_____,雾霾天气发生会使白天变暗,称之为“暗岛效应”,其原因与_____(填数字)最相关。
(3)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_____(填数字)过程有关,依据此原理农民常用_____方法防御霜冻。

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4)从本题得到的启示是月球上难以存在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
(5)开发利用新能源,利于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2-2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