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为研究含硫化合物的性质,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

回答以下问题:
(1)A装置试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是___________(填正确选项的字母)。
A.酸性                           B.氧化性                         C.脱水性                      D.吸水性
(2)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B中溴水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说明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
(4)D中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同学们发现,A装置试管中铜和硫酸均有剩余时反应却自动停止了,由此推测反应与硫酸的浓度有关。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和浓硫酸反应会同时生成多种含硫化合物。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按如下步骤测定硫酸能与铜反应的最低浓度。
①在盛有过量铜粉的试管中加入浓硫酸进行反应。
②反应自动停止时,收集到,测得其他生成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共,由此可计算出硫酸能与铜反应的最低浓度是___________(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21-01-07更新 | 44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 . 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资料i.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成(棕黑色)、(绿色)、(紫色);ⅱ.浓碱条件下,可被还原为;ⅲ.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序号物质aC中实验现象
通入通入
I得到无色溶液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B中试剂是___________
(2)通前,Ⅱ、Ⅲ中沉淀由白色变为棕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对比实验I、Ⅱ通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锰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___________
(4)根据资料ⅱ,Ⅲ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氧化为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________。但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②取Ⅲ中放置后的悬浊液,加入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溶液紫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________(填化学式)氧化,可证明Ⅲ中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取Ⅲ中放置后的悬浊液,加入水,溶液紫色缓慢加深,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
3 . 铵盐是一种重要的水体污染物。某课题组利用电解法,在含Cl-的水样中,探究将NH4+转化为N2而脱氮的影响因素和反应机理。
(1)电解法脱氮的原理可能如下:
①直接电氧化
在碱性条件下,发生2NH3 + 6OH- - 6e- = N2 + 6H2O反应的电极为     (填“阴”、“阳”)极;
②-OH(自由羟基)电氧化
在电流作用下,利用产生的强氧化性中间产物OH脱氮,-OH中O元素的化合价
③间接电氧化
利用电解产生的Cl2,与H2O作用生成HClO进行脱氮。请写出HClO在酸性条件下氧化NH4+的离子方程式                  
(2)探究适宜的实验条件
下图为不同电流强度下脱氮的效果,综合考虑能耗因素,电流强度应选择 A。

(3)该课题组进一步探究脱氮过程中的强氧化性的活性中间产物,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三:
假设一:只有·OH;       
假设二:只有HClO;   
假设三:               
(4)请你设计实验探究脱氮过程中是否有·OH产生,完成下表内容。
实验方案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配制一定pH、NH4+和Cl-浓度的溶液,用最佳电流强度,电解样品90min后,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法检测样品中·OH


(5)研究得知,脱氮过程主要以原理③为主,弱酸性溶液中比强酸溶液中更利于使NH4+转化为N2而脱氮,请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2016-12-09更新 | 7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4 . 下列物质的应用与性质不对应的是
A.维生素C作抗氧化剂——还原性B.作自来水消毒剂——氧化性
C.作葡萄酒保鲜剂——漂白性D.溶液作除污剂——碱性
2024-03-29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化学试题
5 . 某同学查阅资料获悉:用KMnO4可以测定H2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取15.00mL H2O2溶液,用稀H2SO4酸化;逐滴加入0.003mol·L-1KMnO4溶液,产生气体,溶液褪色速率开始较慢后变快,至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20.00 mL KMnO4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MnO4-+5H2O2+6H+=2Mn2++5O2↑+8H2O;
(1)该反应体现了H2O2__________(填“氧化性”、“还原性”或“氧化性和还原性”);
(2)KMnO4溶液褪色速率开始较慢,后变快的原因可能是某种物质对该反应起到了催化作用,则该物质最有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 MnO4-    b.H+       c.Mn2+       d.K+
(3)判断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H2O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2017-11-25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6 .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氨气沸点低,工业上常用液氨作制冷剂
B.HNO3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溶解银
C.NaHCO3溶液显碱性,常作烘焙糕点的膨松剂
D.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2022-01-12更新 | 1478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7 .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氨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请回答。

(1)写出此实验中制氨的化学方程式: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黑色氧化铜粉末变为红色,盛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内出现蓝色,同时有氮气生成。根据这些现象,写出在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这个反应说明氨具有___(填字母代号)。
A.碱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     D.不稳定性
(3)装置E的作用是__,装置F的作用是___。E中的碱石灰__(填“能”或“不能”)换成CaCl2
(4)D中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___
8 . 某研究性小组对Fe3+ 与S2的反应有不同的看法,
(1)猜想可能发生三种反应情况:双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填反应类型)。
针对上述猜想该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向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的Na2S溶液
(已知Na2S溶液显碱性,pH约为12),再滴加5mL 0.1mol∙L-1的FeCl3溶液,边滴边振荡
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仍显碱性


向另一支大试管中加入20mL 0.1mol∙L-1FeCl3溶液(已知FeCl3溶液显酸性,pH约为2),再滴加5mL 0.1 mol∙L-1的Na2S溶液,边滴边振荡
局部有黑色沉淀但瞬间消失,溶液颜色变浅,并产生大量黄色浑浊,反应后溶液仍显酸性
【查阅资料】
Fe2S3是黑色或深黄绿色固体,中性或碱性很稳定,FeS是黑褐色的固体。
(2)根据实验现象和理论分析:实验①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设计实验验证实验②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检验对象是实验②所得混合物。
限选试剂:稀盐酸、NaOH溶液、CS2、KSCN溶液、酸性KMnO4溶液、H2O2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4)综合分析实验①、②,影响Fe3+ 与S2的反应类型的可能因素有        。(至少填两点)
2016-12-09更新 | 3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安徽省濉溪县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11-12高三上·四川成都·阶段练习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9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NO2的氧化性和NO的还原性,设计了如下装置制取NO2和NO,并验证其性质:

(1)写出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证明NO2的氧化性;在丙中鼓入空气后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证明NO的还原性。
(2)实验前丙中充满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简要文字回答)。
(3)小华对上述实验设计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乙中的现象不足以证明NO2的氧化性,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怎样才能准确证明NO2的氧化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要回答出原理和现象即可)。
2016-12-09更新 | 749次组卷 | 6卷引用:2012届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10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微粒半径:r(K+)>r(Al3+)>r(S2-)>r(Cl-)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
③还原性:I->Br->Cl->Fe2+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2SO4>H3PO4>H2CO3>H3BO3         ⑥非金属性:O>N>P>Si
⑦金属性:Be<Mg<Ca<K
A.①②B.①③C.②④⑤⑥⑦D.①③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